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七百五十四章 不知者乱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还是先生您会办事,您一出马,这位焦公子也就老老实实就范了。”

把焦黄中塞回牢房之后,杨鹏一脸恭惟对张周道。

张周一副很淡然的神色道:“我也没做什么,大概就是他看到我出面,知道这事不会轻易收场,若他还想保住命,只能把知道的给供出来。不过距离杨公公你想把所有案犯都串联起来的目标,好像还远了点。”

“无妨。”

杨鹏笑着说道,“他供出来的人,大差不差,有他的口供作证,在朝臣那边还有所交待。就是他父亲那边……”

张周道:“以他所供述的,焦学士好像并未深度参与到案中。”

杨鹏脸上露出狠厉之色道:“这种人的话,也可信?”

“信不信也无妨。”张周道,“焦学士怎么说也是老臣,在翰林院中也有一定的威望,既然串联的事都是由他儿子来完成的,那就先办他儿子,这也算是焦黄中戴罪立功后得到的奖赏。”

“您……不动那位焦学士?”杨鹏很意外。

皇帝让你办这案子,除了是要把银子找回来,把蛀虫给剔除,同时也是让你铲除一些异己,让人知道得罪你没有好下场。

结果你上来在第一个人身上就留有仁慈?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给你办事的人,都会觉得心里有根刺,比如说我。

张周道:“焦学士虽是老臣,但做事不检点,另外纵容自家后辈为非作歹,该参劾还是要参劾的,他也不必再留在翰林院了。”

“您说的是。”杨鹏道,“焦学士他看似仁厚,但其实心眼很多,据说对南方出身的士子也多有挑剔,就连您,他在背后也说了很多坏话,甚至说不与您为伍云云,不能留他在朝。”

张周笑了笑道:“这件事那就该由杨公公去上报了。”

杨鹏笑道:“这是当然。下一步,就是把焦黄中所供出来的人,再拉回来审一审,把案子落实一下,您看……”

张周道:“如果再有什么人就是审不出来,我过来走一走问一问,也不是不可。但我尽可能不多参与到这案子中,具体落实还是看杨公公你的。”

“好,一定尽心竭力。”杨鹏自然是高兴的。

审问案犯,这背后的油水也不少,当然他也不是为了敛财,而是为了让人知道他不好惹。

杨鹏怎么说也是朝中的实权人物,但提督东厂太监这官职,在弘治朝一直存在感很低,他也想风光一下。

如此一来,朝中人见到他,会人人自危,以后他再帮皇帝做事,自然也就更容易,他也更能得到皇帝的欣赏。

至于步李璋后尘,他是不担心的。

因为这案子,他本来就是个执行者,不像李璋那样处处都在主动出击,更重要的是李璋没有跟张周达成完全的统一战线。

而他则不一样。

……

……

才过了两天,焦芳便请辞,并获得了通过。

与此同时,朝中又有不少人被拿下,但都是在侍郎级别以下,朝中那些大佬还没有落案的,但也让很多人感觉到危机。

重点是,朝中很多人不知道背后的关节,甚至不知此案因何而起,都不知道具体发生什么事。

毕竟这次皇帝是让东厂秘密查探,为的是找回被人贪墨的银子和矿石等,大多数人没有参与其中,他们压根也不知道背后到底潜藏着多少利益。

内阁。

李东阳在去翰林院为焦芳饯行之后,赶紧回值房来找刘健。

因为他去给焦芳送行为假,实际上是去探听消息的,他也想知道到底发生什么……这件事最奇妙的一点,是在焦芳请辞之后,连内阁都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焦孟阳没说得太详细,只是笼统一说,但大概是因为犯事,能留得全身而退,他似乎都已经知足了,具体再问,他也不再回答。据说是明日一早,举家就要离开京师回乡。”

李东阳带回来的消息,也很笼统。

刘健皱眉道:“张秉宽是把手,伸到翰林院了?”

李东阳也带着疑惑道:“说来也奇怪,他要是想在翰林院中培植势力,再或是打压异己,似乎也不该从焦孟阳身上入手,此人……真的有那么关键吗?”

显然连刘健和李东阳都没把焦芳当成“自己人”。

焦芳在翰林院的名声本来就不好,虽然面子上众人都能保持和气,但在私下里,刘健从来就没把焦芳当成可以信赖的心腹,因为这个人身上的缺点非常明显。

甚至属于惹人嫌那种。

在他们看来,这种人应该很快投奔到张周阵营,但谁知张周拿翰林院开刀,却把第一刀落到了焦芳身上。

李东阳道:“如今还是要继续细查,可没有什么风声传出来,目前能知晓的,是东厂在做事。有几人这两天没有到公廨里,很可能是被东厂的人给拿了。”

“都是些什么人?”刘健问道。

“说不清楚。”李东阳道,“六部中,以户部和工部居多,各有个三四人,但也据说是因为生病,刑部那边完全没有消息。先前我还问过都察院的人,不过因为现在都察院也有些见外,他们并不会透露太多消息。”

这说的就是王琼如今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提领都察院大事小情,已经不为传统文官派系所掌控。

明明事情可能跟都察院没什么关系,但李东阳却觉得是都察院的人受王琼的指示,有意在隐瞒。

刘健道:“这把火先烧到了翰林院,的确是让人琢磨不透,照理说无论朝中有什么事,翰林院应该是最后牵扯进内的。可能还是有什么事,未被查知,宾之,不行的话,你跟王济之一起出去问问,他的路子或比你更宽泛,朝中出事,我们打听个大概,也不为过,相信他也不会回绝。”

言外之意,现在先跟王鏊讲和。

让王鏊帮你去查,王鏊那有张周派系的人脉,让他通过这层关系去问问,或许能更快得到消息。

……

……

司礼监,值房。

一早韦彬到值房,没见到陈宽,却是焦急万分,赶紧让人去请陈宽过来。

等陈宽到司礼监时,已经临近中午,而陈宽还似乎还没觉察到,朝中会有什么事与自己有关。

“陈公公,这两天都没瞧见杨鹏。”韦彬急忙迎过去,帮陈宽接过手上的一些案牍。

陈宽道:“你找他有事?”

韦彬无奈道:“京城内,有些人被东厂的人给拿了,很多都是在暗中给咱孝敬的,算是……门人,如今就这么被东厂抓了,想找杨鹏问个清楚,却也找不到他的人,这事透着蹊跷啊。”

“哦?”

陈宽皱眉。

平常司礼监也会有一些外面的孝敬,但伸手拿钱的人不可能是司礼监掌印太监。

韦彬因为在宫外人脉广泛,一直都是韦彬出面的,本来这些都是一些官场的陋习,有人通过中间人给司礼监送礼,为的除了是笼络这两位内相之内,还就是想让司礼监在朱批时“手下留情”。

当然也会有很多利益牵扯,比如说要靠司礼监来撑腰。

韦彬道:“被拿的人,先前跟皇庄的人有关系,甚至就有直接管理皇庄的,有的根本就不在朝中,所以连朝中那些大臣都还不知晓。也有御用监的,甚至还有……唉!说不清楚啊。”

陈宽皱眉道:“你的意思,这次被拿的,都是自己人?”

“很多都是。”韦彬一脸为难。

因为矿税等事,所涉及的都是皇帝的私人荷包,而管理荷包的人就是太监,即便司礼监无直接对这些人的统辖关系,也属于这群人的上级。

他们本来给司礼监送礼,那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尤其是逢年过节、三节两庆,都少不了。

现在这群人被拿,也让韦彬感觉到,东厂现在是在对内开刀。

陈宽道:“这几日是没见到杨鹏,不过他倒是曾去过乾清宫,若是陛下安排他去办什么案子,且案子与咱有关的话,你说他会不会……先躲着咱呢?”

“那……那怎办是好?”韦彬有些紧张。

在外面,他们是手握大权的内相,是可以左右朝政的大人物。

但在皇室体系之内,他们就是一群办事的狗腿子,现在是另外一个狗腿子在针对他们,领的很可能是皇帝的命令,那就是让韦彬感觉到大难临头。

陈宽道:“也别慌张,你跟那些贪赃枉法的事,牵扯很多吗?”

“没有,就是平常收点礼,不但是这边,连您……甚至杨鹏他自己也收啊。”韦彬一脸苦笑。

陈宽皱眉道:“既如此,那这事多半跟蔡国公有关,或许是跟边政的事相关。这两年边政混乱,制造火器花费那么大,陛下想从中找一些亏空出来,做一些惩治,也不足为奇,你先镇定心神,这件事咱家去查。”

“还是要靠陈公公您。”韦彬一脸感激望着陈宽。

陈宽叹道:“唉!可惜啊,咱家能力有限,若是换了以前戴公公或是萧公公在的时候,这种事也不至于会发生。难就难在,你我都没有直接跟蔡国公硬碰硬的资格,连杨鹏也愈发不把咱放在眼里了!”

……

……

京师,成国公府。

朱胡氏把孙子朱麟叫到身边来,一副很严肃的神色,跟孙子问询有关与朝中部分大臣割席的事情。

朱麟作为朱家的长子,也是成国公世子,在家里存在感却很低,因为没儿子,他现在人生大事就是赶紧纳小妾生儿子,甚至家里有什么大事,也无须他去参与。

要不是这次老父亲和弟弟都去了边疆打仗,或许他还在家里盯着后院的一亩三分地。

“祖母,您也别太担心,事都是南京那边的,跟京城牵扯不大。”朱麟的性格就是得过且过,根本不会认真去办事。

朱胡氏骂道:“混账,你的意思是说,南京的事都是你爹做的,要查也是查到你爹头上,跟你无关是吗?”

朱麟瞥个白眼,大概的意思是说,你说咋地就是咋地吧。

朱胡氏道:“你爹也是不知进退,成国公府这些年早就开始衰落,要不是因为知节得到陛下和蔡国公的赏识,或许魏国公府都要压咱一头。你爹在南京为非作歹,连陛下都看不过去,将他召回来,等他出征的时候才把案子揭出来,摆明就是想把事给坐实。”

“祖母,您的意思是说,陛下还算计咱家?”朱麟问道。

“这是帝王手腕,你连这都不懂吗?”朱胡氏对这孙子简直是无语,她气呼呼道,“先前在京与你爹过从甚密那些人,现在怎样了?可有跟他们打过招呼?”

“哦,有几个已经进去了。”朱麟道,“我去找,没找到人,招呼自然也没法打。”

朱胡氏瞪大眼睛道:“意思是说,那群人进去之后,很可能把你爹给揭出来?”

朱麟道:“听说都督府上下,没人不贪,都说这弘治一朝,乃是吏治清明,但谁人不知,陛下对这种事从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都不认为父亲在这种事上做错了,他不过是随大流而已。”

朱胡氏骂道:“你也不开眼。”

朱麟继续道:“这群人进去了,牵扯出父亲,无非就是送了点礼?或者是父亲……以权谋私?父亲人在南京,让他谋私,也不知他从何处而谋,连陛下都不太在意,甚至还让人提前来打了招呼,何须如此着急呢?”

“你!”朱胡氏差点想破口大骂。

朱麟道:“祖母,你或是不知,如今朝中人都在打听出了什么事,朝中那位焦学士突然致仕还乡,以我们所知,他背后牵扯到了北方开矿的事,但他跟咱家从来就没什么往来。”

“那是,一个翰林院侍读学士,以前也不会把咱一个国公府放在眼里。”朱胡氏冷声道。

“那不就是了?”

朱麟继续道,“要说这京城首贪,肯定不是咱家,一定是英国公府,你看那英国公如今还活蹦乱跳的,就知道事不会太大。祖母您就别杞人忧天,天塌了,让英国公去顶着,再不行,那就去求蔡国公,让他好心帮忙,挽救咱一家人的前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