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百四十三章 难兄难弟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坤宁宫内。

朱祐樘坐在桌前,张皇后在旁立着,而张鹤龄则低头站在靠近门口的地方。

张鹤龄正在接受朱祐樘的训话。

「你说你,该管的事情不管,这是你该过问的事情吗?永平府那些田亩,还有你一份不成?」朱祐樘这算是在敲山震虎指桑骂槐,故意把训小舅子的场合,选在了坤宁宫,也是让张皇后看看他这个皇帝的威严。

张鹤龄笑呵呵,就好像个谄媚的晚辈一般,道:「陛下您别生气,臣只是想借机问问,若是能帮上这些人也可,帮不上那也是能力不及。」

「你帮谁?」朱祐樘眉头紧皱,这小舅子好像在立场上,跟他有些不同。

张鹤龄道:「自然是永平府地方上的那些大家族,随便一个都是当地有头脸的人物,这次被压得很惨,我就是帮他们走动走动。」

到这里,朱祐樘已翻个白眼都不想搭理他了。

张皇后则气呼呼道:「他们给你什么好处,让你为他们说话?你不知道这样做,是跟你姐夫作对吗?」

她故意把「姐夫」两个字着重强调,也是在跟丈夫说,咱还是轻饶了他,就当他脑子不好使,毕竟他还是你内弟。

张鹤龄趾高气扬道:「皇后说对了,他们就是给我好处了,但我想的是,他们这好处要是不给我,也一定被什么人拿走了,所以他们才不惜送礼给我,也要让我把关系走动。你说有好处,也不能白便宜了下面那群做事的吧?」

「你……」

朱祐樘一气之下,差点想拿起一旁的茶碗丢这小舅子。

张鹤龄道:「陛下也别生气啊,听臣跟您说,臣可听说这次下面那群兔崽子可是凶恶至极,吃人不吐骨头,那些大家族都是几代人的积累,说给端了就给端了,丝毫情面不留,京城周边都议论开了,都说这是强龙要抢地头蛇的利益,各家都小心翼翼,很多人都想南迁呢。」

「还有这种事?」张皇后看着丈夫道,「陛下,既如此说,那是该让下面的人收敛一下,免得弄得人心不稳。」

朱祐樘不太想跟妻子和小舅子理论。

显然在朱祐樘看来,这对姐弟也不懂什么国家大事,纯粹就是为了一己私利。

「鹤龄,朕要做什么,几时用你来提议?你以为自己学识和见识如何?」朱祐樘板着脸道。

张鹤龄继续胡搅蛮缠一般道:「陛下,臣不懂大道理,但知道,如果闹得下面人心惶惶,那就会影响到大明的稳定。肯定会有很多人借题发挥,可能就直接参劾那位蔡国公了,您不为大明着想,难道不为蔡国公着想一下?」

这会的张鹤龄也学会「打蛇打七寸」。

知道姐夫最在意的是张秉宽,那就从张秉宽身上入手,让陛下您为他着想,然后就收手吧。

「啪!」

朱祐樘一拍桌子道,「少拿别人来说事。就问你,到底收了多少好处?是几千两,还是几万两?」

「没多少。臣说得都是掏心窝子的话啊。」张鹤龄当然不会告诉他姐夫,他从中渔利几何。

这要是知道了……岂不是会跟我来个二一添作五?我才没那么傻呢!

张皇后道:「陛下,您这又是图的什么?不是说,为了让秉宽能容易办事?可给他树敌了,就事与愿违了。或许鹤龄也是为您着想。」

朱祐樘站起身,似乎坤宁宫他一刻都不想多留,冷冷甩下一句道:「朕的事,你们少理会!尤其是朕跟秉宽的事,更无须你们插手!」

说完便带着随从离去。

「姐,谢你替我说话啊。」

在朱祐樘离开坤宁宫之后,张鹤龄还笑呵呵去给张皇后道谢。

张皇后差点一个***兜甩在弟弟的脸上,举起的手也是犹豫之后才放下来,却是都不正眼去瞧这弟弟。

「皇后,您这是咋了?」张鹤龄看出姐姐可能生气了,赶紧拿出恭谨的态度问询。

张皇后坐下来,一脸气恼之色道:「老二不在,你这个当老大的,就在京城给我惹事,你不知道现在姐姐我在宫里的地位,已不比从前?」

「没有啊。」

张鹤龄道,「姐姐一如既往,别说现在只是多了个皇妃,就算三宫六院全是妃子,那姐姐皇后的位置也很稳。陛下对我也挺宽容的,大概知道我拿了银子,也没说要讨回去什么的,总之……我事也办了,银子不收白不收。」

张皇后冷冷道:「就为那几两银子,连姐姐都不顾了?」

「没有,当弟弟的一心都是为姐姐您啊。姐姐您这是怎么了?就好像个……呃,说句不好听的,好似深闺怨妇一般。」

张鹤龄眼神中带着促狭。

张皇后生气道:「知道不中听就把嘴闭上!」

「嘿嘿。」张鹤龄笑眯眯道,「姐姐,您是不知道,永平府这次的动静闹得很大,我在姐夫面前可不是危言耸听,顺天府周边都很震动,谁都没想到陛下会拿地方上那些士绅当靶子,很多人都想南迁,这次得罪的人可不少。说弄巧成拙也不为过。」

张皇后道:「我在宫里,不知道宫外的事。」

张鹤龄道:「那我可要跟姐姐你好好说说,本来就是为了蔡国公开矿的事,地方上有人闹事,本来还挺克制的,但姐夫直接让东厂和锦衣卫去把永平府不少的家族给端了,这下闹出大事来。尤其是东厂厂公李荣死在了永平府,锦衣卫的人说是暗中有人给李荣下毒……又打击报复一番,这下闹得不可开交。」

张皇后不耐烦道:「就算真是这样,也跟你没关系。你姐夫会处理好这件事。」

张鹤龄一副幸灾乐祸的模样,道:「处理好是不可能的,覆水难收啊……锦衣卫的那群人,之前在姐夫登基后,都是老老实实的,这下可让他们抓着机会了,而且地方上把矛头都对准了蔡国公,认为这是蔡国公在背后挑唆的。哈哈。可热闹了。」

「那张秉宽呢?」张皇后对此也感兴趣了。

「蔡国公还留在永平府,在干嘛我不知道,可能是在善后吧,但锦衣卫的那群人对他也是阳奉阴违的,他又不是东厂厂公,锦衣卫名义上也不归他管,那群人在地方上闹事,他能管得住?」

张鹤龄说得累了,直接坐下来,翘着二郎腿,好似讲故事一般跟姐姐诉说他的耳闻。

张皇后道:「你到底拿了多少好处?」

「没多少,就几万两银子吧,不过也无妨了,送银子来的人,多都已经被锦衣卫法办了,也不用归还,就不信锦衣卫还敢上门来跟我要银子不成?反正那些人已经是阶下囚,送点给我,我或许还能帮他们保住家眷的命,不给我就被锦衣卫给黑了……不收白不收。」

张鹤龄很是心安理得。

像他这样得势的权贵,从来也不会考虑什么政治原则,收钱不办事那都是常态,这次好歹还做了事情,算是他对得起「雇主」。

张皇后道:「那你应该去帮蔡国公。」

「我倒想。」张鹤龄道,「就算我现在给蔡国公献殷勤,他也不会理会我,朝野上下都是抻着头去巴结他的人,他看得起谁?老二当初对他也算是恭维,现在都被派到北边打仗去了,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蔡国公他好像故意在针对我们兄弟。」

到此时,张鹤龄好似是「觉悟」了。

他终于感觉出来,自从张周崛起之后,无论他们对张周做过什么,或者是有敌意,或

者是善意。

总之两兄弟都没落好。

感觉上,好像地位比以前提高了,但做的腌臜事,也比以前更多,反正是张鹤龄更加郁闷了。

张皇后道:「秉宽是方外之人,他倒也不会有什么坏心眼,先前的事情他也多有相助,再说陛下对他已经是言听计从,你还是斟酌着,要是你不能跟他搞好关系,我会替你去说项。你把跟他的关系搞好了,对你有利。」

张鹤龄不解道:「姐姐,你怎么老替姓张的说话?你不会也被他给蒙了吧?」

张皇后生气道:「就你这样不争气的,还自以为能看懂什么?是你了解你姐夫,还是我?怎么,连我的话都不听了?」

「没有。」张鹤龄道,「我只是觉得,姓张的也未必是好人。」

「好不好不重要,把关系搞好了就行,永平府的事你不能跟他对着干,不管手没收银子,总之以后你不要再理会这件事了。」

张皇后算是下了最后通牒。

你个当弟弟的,替永平府地方的官绅说话,就是跟张秉宽作对,所以你姐夫才会叫你来训斥你一番,你连这道理都不懂,还想在朝中混出个人样?

简直连你姐姐我都不如啊。

「知道了。」

张鹤龄一副心有不甘的模样,脑子里却又在琢磨晚上到哪去风流快活了。

张鹤龄离开皇宫,回到自己的侯府,本来还想去睡个午觉,傍晚的时候好出门寻开心。

这时候家仆出现在他面前。

「吓老子一跳,没事跟个鬼影一样,找死啊?」张鹤龄骂骂咧咧。

家仆道:「是二爷从辽东来信了,说是务必想办法,把他给捞出来。」

「啥?他得罪谁,被下狱了吗?」张鹤龄拿过信看了一圈。

登时觉得哪里不对,瞪着脸大的家仆道,「你哄骗老子呢?这是老二的字?那狗爬一样的字,老子可认识!莫不是让人给绑票了,来找老子要赎金的?老子一文钱都没有。」

兄弟俩平时是情深意重的,但涉及到钱财问题,马上就账目分明六亲不认。

家仆道:「老爷,其实二爷的意思,是他不想在军旅中混了,太辛苦,且提心吊胆的,北边那地方夏天瘴气还很重,深山老林的地方不少。」

张鹤龄一听这解释,手上的信连看都不看,直接丢在地上道:「让他自己上奏,与陛下申请,怎么什么事都烦扰老子?老子是他哥,不是他爹。」

家仆道:「长兄为父……」

「你小子,诚心的是吧?」

张鹤龄一把拎住那仆人的耳朵,仆人也不敢叫疼。

最后张鹤龄松开手道:「那就替我回封信告诉他,对于他的遭遇,我无能为力,老子自顾不暇,还有工夫去管他的事?去打仗不好,那也是为国效命,老子想去效命还没机会呢。」

「老爷,您真的想去?」仆人也很意外。

自家老爷什么时候也奉行精忠报国的那一套了?

张鹤龄随即瞪了这仆人一眼。

仆人马上从自己的大脸盘子上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位寿宁侯不过是嘴上说说而已,认真就输了。.

唐寅和徐经出使朝鲜,没有走南路,而是从抚顺经过建州卫的地界。

此时建州卫的地面都已尽在大明边军的控制之下,而当听说唐寅途径此处,张延龄更是不惜放弃前线的战事,带人回来与唐寅相见。

「建昌伯,您这是……」

唐寅也是在一早准备跟徐经等随从离开驿站时,看到张延龄一行马队。

张延龄从马上跳下来,兜着一对黑眼圈,道:「唐伯虎

,你我都认识,打开天窗说亮话,你是张秉宽派来的是吧?我跟你一起去朝鲜。回头我们一起回京城。」

唐寅跟徐经对视一眼,都不明白这外戚是发哪门子疯。

徐经道:「建昌伯,您这是……怎么了?」

「怎么了?」张延龄一蹦老高,「还问我怎么了?这是人呆的地方吗?好不容易有座城,里面连千把人都没有,到处都是荒山野地的,还有那群女真人藏在暗处,随时都会冒出头来偷袭,简直是卑鄙无耻!」

唐寅道:「战场是这样的,在下于此处治军时,曾被困于孤城数月,最后也熬过来了。」

张延龄道:「你是什么人?我是何人?咱能比吗?」

唐寅在琢磨,这是好话,还是坏话,是在贬损我还是恭维我?

「总之老子不在这里呆了,去朝鲜走走也挺好的,据说那边刚换了个国主,还是大明委派的是吧?老子跟你们一起去!」张延龄道。

徐经急忙提醒道:「国舅爷,您可不要乱来,您这是擅离职守,要是被参劾了,可就……」

「吓唬谁呢?老子做事难道还没分寸?总之现在你们去哪,老子就去哪!这仗,谁爱打谁打,就算回了京城让老子下大牢,老子也认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