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四十一章 请托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皇宫,西暖阁。

朱秀荣如今已经是个马上过七周岁生日的大孩子,此时她坐在凳子上,认真看着一方小床榻上躺着的朱厚煊,双目精光闪闪就好似发现新大陆。

朱祐樘不在,只有贤妃在。

贤妃在面对张皇后时显得很不自信,连面对朱秀荣时,她也显得不太敢开口。

“公主……皇子的病还没好,莫要传染了您。”贤妃道。

“没事。”朱秀荣口齿非常清楚道,“我得过大病,父皇说我的命很硬,以后上天想把我收走都不容易。我看看皇弟,母妃不必多看我,我看完之后就走了。”

以朱秀荣这年岁来说,她可没什么恶意,只是会让西暖阁内的常侍感觉到紧张。

怎么说朱秀荣那也是皇后嫡系一脉的,没事来看个还不满一周岁的弟弟,她自己觉得好玩,可要是她想把弟弟抱起来玩玩,再出个什么差错……最后受责难的还不是他们这群没有话语权的侍从?

不过好在朱秀荣没有打算上手的意思,她可能单纯只是觉得一个不到一岁的孩子很可爱,像个大玩具一样而已。

“母妃,这里好暖和,以后我可以常来吗?”朱秀荣问道。

“可……可以。”贤妃没法拒绝,“但只是因为皇子生病,我们才搬到这里来,待皇子病好之后,就搬回去了。”

朱秀荣道:“他还这么小,如果着凉了不是很麻烦?我就得过风寒,每次都流鼻涕,又咳嗽又是气短的,好没趣。嘿嘿,他笑了……真可爱。”

正说着,宁彤从门口走进来,又到了一天一次她为小皇子查看病情的时候。

朱秀荣见到宁彤很高兴,近乎是蹦起来道:“你就是他们口中的神医吧?”

宁彤一脸迷糊。

这是哪来的小姑娘?

贤妃道:“宁夫人,这位是公主殿下。”

宁彤心说,这宫里还真是谁都惹不起,一个不起眼的小姑娘,就是大明的公主,那就是……当今皇帝的独女?曾经被张秉宽从痘疮死亡线上拉回来的那个小姑娘?

有关张周给朱秀荣治病,并以此引出防治天花的神药,这在民间广为流传。

百姓除了感念张周的恩德之外,也都把朱秀荣当成了大明的“福星”。

看。

人家皇室的女儿,也照样会生病,要不是因为皇帝的女儿生病,张半仙也不会赢得皇帝的信任,并将神药在大明广为传播,并以此来造福百姓,可以说这位小公主就是百姓的明灯啊。

见礼之后。

朱秀荣上去拉着宁彤的袖子道:“女神医,你那么厉害,教我医术好不好?我想学!以后弟弟生病,我来给他治病。”

原来朱秀荣到西暖阁来,不但是看弟弟的,也不止是来蹭暖气的,还有个目的就是来见识一下如今在宫里传得很邪乎的女神医,这对朱秀荣来说,就好像是烦闷生活中看到的希望。

宫里可不会经常有什么新鲜事,而一位女神医,在太医院对她弟弟病情束手无策的时候,挺身而出,并以此将她弟弟治好……

这可能比那些虚假的故事都要来得传神和真切,让她心生向往。

宁彤道:“公主殿下,民女并不太懂医术,无法教授您什么。”

朱秀荣微微侧着头,面带不解之色道:“怎可能呢?都在传说您医术了得,连太医院的御医都比不上您,我想跟您学医术,我不会害人的。”

正说着,门口进来坤宁宫的太监,走上去道:“公主殿下,皇后娘娘正到处找您呢。奴婢给贤妃娘娘请安。”

坤宁宫的太监,到底还是有点威势的,进来先跟朱秀荣说话,再跟贤妃行礼问候。

他的话,也表明其实张皇后并不知道女儿跑来这里,是朱秀荣自己在宫里乱跑的。

也是因为她开始长大了,有了一定的主见,再加上朱祐樘对她这个小棉袄很溺爱,这宫里各处对她甚至都没什么禁忌之处,她想去哪去哪,她就差在她父皇早朝的时候跑去奉天殿看热闹了。

但早晨起来看大臣上朝这件事,她做过已经不止一次两次。

朱秀荣道:“我来看弟弟,还有跟女神医学医术。”

太监道:“殿下,您学医没用的,会有人为您诊病。还有张仙师呢。”

朱秀荣瘪着嘴道:“你们都说张仙师厉害,我又没见过,以前他给我治病的事,我早忘了。”

太监哭笑不得,想拉公主离开,但又知道自己没那资格上手,想让贤妃帮忙,但现在是在人家贤妃的地盘,这里还是平时皇帝歇脚和处理事情的公事房,只是临时被改上了居住工作两用的场所。

或许朱厚煊没生病的话,朱祐樘也不会回乾清宫去处置公务。

宁彤道:“公主殿下,给您治痘疮,并非蔡国公亲自来的,他是在远方算出您要生病,千里迢迢给您送药,当时没人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做。”

“是吗?”朱秀荣问道,“你怎么知道?”

连周围的人也都好奇望着宁彤,心说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秘密?

宁彤心想。

当初张秉宽还是挑唆我前夫,跑京城里来送药,送完药到国公府去商讨卖粮食时,还在我面前吹牛逼对我不敬呢,我是这件事的亲历之人,怎会不知情呢?

宁彤道:“民女当时便已认识蔡国公。”

“那你给我讲讲呗?”

朱秀荣难得在宫里看到陌生人,还是宁彤这样看上去有主见,显得很自立的女性,这种品质即便在张皇后和贤妃身上都没有。

这时代的女子,过分倚重于男人,而像宁彤这样属于自己出来挑大梁自立门户的人,身上本来就带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刚毅,加上她所说的内容都是朱秀荣以往所接触不到的,以至于马上就吸引了朱秀荣的注意。

宁彤道:“民女还要先为三皇子诊病,公主殿下可否先等诊病之后,再讲呢?”

“嗯。”

朱秀荣看起来很顽皮,但她有一点好处,就是很讲道理。

没有小姑娘那种刁蛮任性,大概是因为这种品质过分传到了朱厚照身上,以至于她身上所体现的就只是对整个世界的好奇。

……

……

就在宁彤为朱厚煊复诊时。

朱祐樘也接到了张周的新一封上奏,提到了即将回京城的一些时间、计划等事。

“陛下。”李荣进来,因为他的进出无须通禀,进来后也只是算是跟皇帝打了个招呼,告诉自己来了,随后他自己便摆手把几个立得笔直头上都在冒汗的小太监给屏退。

朱祐樘没有抬头。

李荣道:“小公主进到西暖阁,许久未出。”

朱祐樘一脸不在意的神色道:“无妨,秀荣平时乖巧,她早就说想多看看弟弟,上次抱给她看的时候,她就体现出了姐姐对弟弟的喜爱。还有她品性纯良……贤妃也是如此,不会有事的。茂春,你看看,秉宽快回来了。”

有关张周的奏疏,朱祐樘轻易不会与人看,这次他难得给李荣看看。

李荣拿过去,一目十行一般扫完全篇,笑道:“蔡国公回朝之后,朝中必定是有新气象,以后陛下于朝中便有了更多施展的空间。”

朱祐樘道:“是啊,朕希望他留在朝堂上,遇到什么事,朕可以与他商讨,即便是跟臣工之间有争执,也由他出来替朕说话。但朕又知道,如此会让他立在臣工的对立面,他始终跟那些人还是有隔阂。”

说到这里,朱祐樘又略显黯然神伤。

李荣看出来。

皇帝这是一边想器重张周,一边却又怕这种器重,会让张周在朝野成为孤家寡人,让张周遭遇到太多无谓的攻讦。

“具体几时回京,秉宽还没定,朕的意思是,让他挑个好时间,朕亲自出城迎接他。”朱祐樘微笑道。

李荣急忙劝说道:“陛下,您龙体为重,今年入秋之后天格外冷,再过几日……只怕再降温的话……”

朱祐樘道:“今年的初雪一直都没下来,朕的想法,是秉宽回来那一日,初冬第一场瑞雪正好下来,朕与秉宽走在雪中,让臣工和百姓知道,朕跟秉宽之间是惺惺相惜的,如此连上天都能得到感召……”

朱祐樘一边在说,一边好似在憧憬着那“瑞雪迎秉宽”的唯美场景。

如此是在展现,当初是朕为了让你不受非议,忍痛让你离开京师往江南去,现在终于把你迎回来,连上天都为此感动。

李荣道:“这……不太好算吧?”

这就让人汗颜了。

“别人不行,秉宽不行吗?就希望初雪别下在这两天。不然坏了氛围!”朱祐樘道,“朕也希望百姓知晓,有秉宽的地方,来年一定可以风调雨顺,以此让他在民间积累声望,如此那些对于他的非议就会少很多,以后他在朝中就更容易立处。”

李荣感慨道:“陛下为蔡国公立于朝野,可真是圣恩浩荡。”

朱祐樘摇摇头道:“对别人可以这么说,但对秉宽还是算了吧,他对朕和大明的恩情才多,再说这场雪也不是朕说几时下就能下下来的,还要看他。”

李荣请示道:“那当日朝中百官也要去迎吗?”

“不必了。”朱祐樘道,“这是朕跟秉宽的私交,何必为难朝臣呢?若是举朝去迎,只怕又会被人闲言闲笔,再说了,朕也是为了迎太子去!”

不单是为了迎张周,毕竟跟张周回朝的还有朱厚照。

如果在朱厚照回朝时,有这么一场雪,也会体现出这个太子还是能得到上天认可的。

“好了,摆驾坤宁宫,朕去见见皇后,说起来好些日子没见过她……”

李荣听了这话,心想,亏陛下还记得你的妻子呢?

……

……

坤宁宫内。

朱祐樘、张皇后和朱秀荣坐下来吃饭,以往一家人坐下来一起吃饭的事常有,但自从朱厚照出走,贤妃又生下朱厚煊,朱祐樘对于坤宁宫就好像失去了兴致,最近别说是过来过夜,连露面都很少。

“父皇,儿臣想跟宁女官学医术,她的医术很厉害,他们都在说……等我学会了,父皇和母后,还有皇兄、弟弟、母妃他们生病,儿臣就可以为他们诊病了。”

朱秀荣见到朱祐樘,便赶紧提出自己的理想。

学医。

身为公主的,本身也无须学什么四书五经,最多学习认字、写字,还有涉及到三纲五常等基础的女学导论。

朱祐樘道:“宁氏不适合教你。”

“为什么?”朱秀荣一脸不解问道。

这就让朱祐樘很难回答。

张皇后问道:“陛下,那位宁夫人既是安边侯曾经的夫人,如今安边侯为国立功,也一直未再继娶,为何不让他们再重新婚配呢?女子出嫁之后离门,本身就是有辱德行的。”

张皇后这么热心帮宁彤和朱凤撮合,自然想的是,不能让宁彤有机会被丈夫染指。

她也看出来,贤妃好对付,小家小户的。

可这个宁彤就不简单了,在朱凤扬名立万之后还果断和离,能有张周的相助,一介民女都有资格跟宫里往来。

这要是当了妃子,怕是宫里就无宁日了。

朱祐樘笑道:“这是他们小两口的事,朕不会过分去干涉的。咳咳……秉宽最近要回京了。”

显然朱祐樘也不想去聊这个话题。

当皇帝的,帮秉宽撮合婚事还行,朱知节那小子还想得到朕的青睐?他也要表现出足够的本事才行。

可最近朱知节……实在让朕失望啊。

“秀荣啊,你别难过,朕的意思是,其宁氏的医术,都是跟秉宽学的,就是你皇兄的张先生,他马上回到京城来,以后让他偶尔入宫时,让他来教你,你不就可以学得更快了?”朱祐樘心里还是向着女儿的。

朱秀荣眨眨眼,显得很无辜问道:“父皇,张先生真的厉害吗?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人,他们说得都不一样。但宁女官也说,其实他很厉害。”

“呵呵。”朱祐樘笑着,顺眼望了妻子一眼。

张皇后知道丈夫是什么意思,她道:“皇儿,秉宽在我大明,是一等一的能臣,可说是天上地下的事,没有一件他不知道的,甚至连鬼神的事他都能算出来,你的两个舅舅,曾经对他很挑剔,现在都对他非常推崇,说是要等他回来之后,跟他好好学习。”

本来牛逼吹得还不错,朱祐樘还算满意。

但张皇后明显有点“夹带私货”,非提及张家兄弟,就让他不太满意了。

“皇后啊,最近鹤龄和延龄在京城里,可有点不像话,你有时间可要好好管管。”朱祐樘也没具体说是怎么回事。

反正张家兄弟不像话的地方多了,把鞭子甩起来总归能让这两个小子消停两天。

张皇后道:“他们也没有京营的职位,陛下应该给他们更好的历练机会。”

朱祐樘不耐烦道:“那就等秉宽回来之后,一并商讨。其实最近都督府的差事,很多都空闲了,空了也无大碍,毕竟现在鞑靼人也都不敢随意犯境了,就这种时候,还是以大事为重。”

所谓的大事,大概就是张周回朝。

在张周没回来之前,一切事情都可以先放放。

“是。”张皇后跟以往不同,显得很温驯,不再争论什么。

她似乎听出一些苗头。

想让两个弟弟能在京营混个好的差事,那就先要从张周身上做文章,至少要先把张周给巴结好了。

“父皇,那儿臣呢?”朱秀荣怕父亲忘了自己的诉求。

朱祐樘笑着摸摸女儿的小脑袋,道:“等秉宽回来,你就正式拜他为师,跟你兄长一起去就学。”

“嗯。”朱秀荣坚定点头,“最好加上宁女官,她说话很有意思,儿臣也想跟她学。”

朱祐樘见女儿念念不忘还有个宁彤,心说这要是被宁彤把及的女儿教坏了可怎么办?

一个女人,想的是怎么自立……这可不是什么好的社会风尚。

“好!以后宁氏也会教你,不过不是学医术,而是要学本事,将来辅佐朕和你兄长治国……”

“知道啦父皇,谢谢父皇!”朱秀荣别提有多高兴。

……

……

张周马上要回京师。

来找朱祐樘说项,表明要让自家有关系的人,往张周那边靠拢的人,不在少数。

周太后自然会跟他提周家子弟的事,连他的妹妹,永康公主都趁着入宫给周太后请安的时候,特地请旨去乾清宫面见朱祐樘,提出要让长公主驸马崔元跟张周学习。

“永康,朕以往也算是照顾你,也是因为你母妃早亡,怎么现在也愈发不懂规矩?”

朱祐樘对永康略显不满。

永康母郭惠妃,郭惠妃过世时,永康才十三岁。

朱祐樘虽对父亲没多少感情,但对弟弟妹妹还是多加照顾的。

永康道:“皇兄,别人家的男人都是出将入相的,为啥我家的就不行?现在张周都已经是蔡国公了,这么有本事的人,随便谁跟着他都能出头,难道您连外人都信,却连妹夫都不信吗?崔元他也是一心上进的,他也想建功立业,辅国安邦。”

朱祐樘皱眉道:“妹夫是个士子,你让他去打仗吗?”

“也行啊。”永康道,“只要他能上进,干什么都行,就怕皇兄不给机会。”

“那也要秉宽看得上才行,待秉宽回,你让驸马跟有志去研武堂的人,一起去报名,能通过考试再说!”朱祐樘随口敷衍。

“考试?”

永康也惊了。

我身为大明长公主,我丈夫去个什么研武堂,还要考试?

“一视同仁!”朱祐樘语气显得不容商议。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