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五十六章 红颜易得,知己难寻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五月十二。

城西的演炮场,当天戒备格外森严,张周陪同朱祐樘亲自过来视察演炮。

张懋、朱晖等勋贵,以及兵部尚书马文升也随驾而来,由户部郎中、研武堂讲官王琼,代表张周和研武堂对朱祐樘等人做火炮上的讲解。

“……陛下,这种炮,就是在辽东宁远有神威表现的子母炮,这里是炮身,如果要换弹药时,则直接将子炮取下,可做更替,点火则是以引线引燃……”

“远炮皆可开花,具体可分为落地开花和空中开花两种,在军中也被称之为霰弹和开花弹。”

“这种则是张侍讲刚找人铸成的重炮!”

因为只是视察,所有人包括皇帝和马文升,也只是先看看这炮的外观如何,至于威力还要等一会做演示。

朱祐樘问道:“何为重炮?”

王琼望着张周,意思是你发明的,还是由你来细说比较好,我这个到底是照猫画虎不得精髓。

张周笑道:“陛下,这种炮您看,炮管很粗很长,炮身厚重,射程可到五六里。”

“如此远?”还没等朱祐樘说什么,一旁的马文升先皱眉质疑了一句。

“马部堂,一般的神威炮重量多在三四百斤,而这种重炮,光是炮身就有两千斤以上,炮弹也可到三十多斤……远处五里之外,已修筑了一片临时的城墙,用以做试验,不妨之后我们一同查看其威力如何?”

张周对这种重炮还是很重视的。

之前造不出来,是因为钢铁产量严重不足,但随着西山煤矿开始出产煤炭,炼钢方面也大有进展,材料已不是最大的局限。

这种炮,既像是后世在明末战争中大行其道的“红夷大炮”,其实结构更类似于“阿姆斯特朗炮”,从射程来说要比红夷大炮更远,威力更大,主要还运用上了黄火药,也可以做到落地开花的效果。

……

……

演炮开始了。

君臣众人都上了山坡上的观礼台,角度近乎垂直去看着下面演炮的过程。

望远镜也被萧敬递给了朱祐樘,朱祐樘一手拿着望远镜,一手从城垛的孔隙指出去问道:“秉宽,是那边的城墙吗?”

张周道:“是的陛下。”

“少说有五六里啊。”朱祐樘感慨了一句。

马文升本还以为张周会在距离等参数上做一些假,但由他亲自看过远处的城墙之后,发现并不会有这方面的疑虑。

张周将一面小旗递给朱祐樘道:“陛下,这第一炮还是由您来下令发射吧。”

“好!”

朱祐樘很高兴,从来都是病恹恹的他,第一次有种亲自上阵杀敌的感觉,随即他举起小旗子挥舞了一下。

旁边马上有信号弹升空。

下面负责演炮的人,变成了王琼和朱凤,关键时候需要他两个“专业人员”来负责,至于保国公朱晖等人现在也都只是立在观礼台上。

“轰!”

一炮发出。

一个黑乎乎的炮弹划出美妙的抛物线,准确打在五六里之外一处高约十三米,宽度约五十米,厚度也有四五米的临时城墙。

火光先传来,但见炮弹下去,伴随着火光升起黑烟,周围的城墙不是被炸塌,而是直接被炸飞,周围砖块、尘土飞扬,升起了小号的蘑菇云,就在众观礼之人还在惊讶于此重炮的威力时,“轰隆隆”的声音这才传来。

山头地面似乎都在颤抖。

张懋在旁惊叹道:“如同平地起惊雷啊。”

众人都打量着张老头。

心里在想,这里有你什么事?飙才学呢?

朱祐樘心下稍微有些慌张,随后他扶着城垛,这才站定,稍微平复心情之后,对着张周的脸上充满惊喜:“很好。”

不需要过多的评价。

连先前对于陪同圣驾出城观礼演炮的马文升,此时也一点脾气都没有了。

张周道:“陛下,接下来是演示远炮。不过陛下,相比于重炮,这远炮再远,也就那么回事了。”

“呵呵。”朱祐樘笑了笑,“朕就不下令开炮了,你来!”

张周这才拿起令旗,在空中绕了几圈之后,做出开炮的手势。

……

……

子母炮是之前宁远一战获胜最大的利器,可当有了重炮的威力在前,三门子母炮发射出炮弹,落地后又是开花又是火光,周围稻草人一片狼藉……

威力是很大。

但珠玉在前,在场观礼的人都觉得有点索然无味。

朱祐樘却看得很兴奋,双目冒光道:“便是那一门小小的远炮,便有如此大的威力?”

张周道:“陛下,远炮炮弹的覆盖面积较大,尤其是霰弹,但其威力远不如重炮。不过在敌寇以骑兵、步兵等攻城时,却有极佳的阻断效果。”

“那重炮呢?”旁边的马文升质疑了一句,“此等的威力,对我大明城塞也会造成一定的威胁。”

他差点就想说,鞑靼人不怎么喜欢修筑城塞,你用威力这么大的火炮上战场,别击败敌寇的作用没起来,却被敌人仿照去,用来对付大明城关要塞。

张周笑道:“马部堂问得好,重炮威力巨大,可作为一座城塞镇关之用,大明也不可能每座城都铸造几十上百门这种重炮吧?如此将大明关城的防守范围扩大五六里之外,对于大明骑兵的发挥,便有了进退的纵深,北方狄夷只怕以后再难接近我大明城关!”

马文升到底是懂兵的,他也只能点头同意。

如果像以前,大明的火炮只能覆盖城外二百米范围,还都是发个大铁球出去,没有什么覆盖面,大明的骑兵其实是很难背靠城墙跟鞑靼骑兵作战。

做不到“进可攻退可守”。

但若是有了子母炮,骑兵其实就已经不必龟缩在城内找机会,而可以出城,杀出去袭扰之后,马上退回来,鞑靼人也轻易不敢到城塞二三里范围内。

如果再换上重炮,那效果会更佳。

并不像普通文官所担心的那样,这种重炮对鞑靼人没什么效果,只对大明的城关有威胁……连马文升似乎都看出来,鞑靼人想要仿这种重炮,难度可不小,不是一般的工艺可成,马文升见识过不少的火炮,他俩子母炮是怎么铸造出来的还没想明白呢。

……

……

“难怪太子上次来看过演炮,回去跟朕说威力巨大,朕亲自看过后也深有体会。”朱祐樘感慨着。

马文升这才知道,原来太子比皇帝更早来看过演炮。

反而是朝中文官对张周发明火炮的认识,还都停留在纸面上。

马文升也在心中感慨,有此等火炮,鞑靼人又毫不知情,如何不败?

“好了,时候不早了,也该回城,朕不能打搅了各衙门的差事。”朱祐樘道,“朕出来也有段时间,不该再耽搁时间了。英国公、马卿家,就此作别吧。”

皇帝的意思是,咱既不是一起来,也不是一起回去,就在这里作别,你们爱回哪回哪。

朕名义上是要回宫,但具体去哪,你们也别多过问。

张周陪同朱祐樘下了山坡,还没等到銮驾前,朱祐樘便问道:“秉宽,你不是说今天有安排吗?如何安排?”

朱祐樘现在都不太愿意去问火炮的事,似乎他也觉得,只要有张周在,便可以把一切都打理好,他只负责验收成果就行,甚至可以拿鞑靼人当实战验收,他只负责听战果汇报便可。

省时省力。

张周笑道:“陛下您知道,这是太皇太后的安排。臣不得不听令而为。”

“明白。”朱祐樘也在笑,“若不是皇祖母说的,朕还未必会太放在心里。是要去庆云侯府或是长宁伯府吗?”

这一句就让张周知道,其实最近周太后已经开始心急,有些口风已经透露给朱祐樘知晓。

张周道:“没有,只是在城中一处长宁伯的戏园子内,看一场戏。就当是陛下出宫看过演炮之后,换个方式调剂一下心情。”

“好,你来安排。”

朱祐樘对于出宫见识民间风土人情的事,本来就没什么抗拒。

现在是老太太急着让他纳个妃,而他心中也逐渐接受了“随其自然”这种想法,自然也就放平心态,只需要跟着张周的安排,就当是出来游玩。

……

……

朱祐樘一行进城,在锦衣卫的严密保护之下,抵达长宁伯周彧在城东黄华坊的“戏园子”。

“地方不小。”

朱祐樘在进到沿街的铺面之后,发现是“别有洞天”,在园子四面楼阁围起来的天井内,搭起了戏台,周围的宫廷护卫已全面护卫,并不见有任何闲杂人等。

张周道:“长宁伯先前在这里经营一处棋社,供人喝茶、消遣之用,但经营不善,这才刚改了戏园子,所请的倒都是南方过来的南戏班子。”

说话之间,君臣二人在萧敬、牟斌等人陪同之下上到二楼,进到为他们所准备好的居中的包厢内。

从窗户口,可以直接看到楼下戏台上的场面。

朱祐樘问道:“什么戏?”

张周看着一旁的萧敬,萧敬笑道:“问过了,是《霸王别姬》,戏子、乐师什么的都盘查过。”

“嗯。”

朱祐樘坐下来,也就准备着看戏了。

看之前还不忘感慨一句:“若皇祖母只是让朕出来看看戏,也倒省心了。”

……

……

这出戏,自然是由张周排的。

张周的意图也很简单,就是让朱祐樘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接触“女人”。

听戏只是一种方式,看看朱祐樘跟女戏子是否来电,会不会融入到这种台上台下的氛围,戏子,尤其是女戏子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有的并不是专业的戏子,她们本身是有姿色的,但没什么背景。

这很符合周太后的需要。

周太后最忌讳的就是外戚乱政,如果把张家给干下去,后面再出个什么李家、孙家的,她这就属于偷鸡不成蚀把米,瞎折腾。

最好就是只给皇帝生孩子,不问出身来历,但又不能随便就把来历不明的女人送到皇帝身边,就需要在选人上做一番挑选。

大明皇帝的纳妃跟历朝历代都不同,基本不会搞联姻那套,娶的都是小门小户家的女人,妃子中更是有很多从宫女直接提上来的,近两代比较有名的就是万贵妃和朱祐樘的生母纪太后,在大明,只要是皇帝的种,就不分什么贵贱,就算只是宫女生的孩子照样可以当太子当皇帝,也不分什么嫡庶。

戏台上,随着敲锣打鼓进行。

一场经过张周改造后的“南戏”,开始上演。

朱祐樘并不是什么票友,对于戏剧没什么太大的兴趣,但随着这出戏的推进,朱祐樘还是很喜欢看。

就在于这出戏经过张周的改造之后,已不再只是单纯那恩恩丫丫老掉牙唱腔的南戏,而有了后来京剧的影子,唱调更是大起大合,剧情也更加趋向于“戏剧化”,舞台的道具、置景,服化道方面都经过改造。

至少朱祐樘融入其中,看得是津津有味。

偶尔张周在旁边还解释两句剧情。

看戏这种事,第一次看一般都只是看个热闹,票友一般都喜欢把一出戏翻来覆去品读,这样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张周显然没法让皇帝多次来看一出戏,也没打算把朱祐樘培养成戏剧发烧友,他的意图很明确……突显女戏子的魅力,在女戏子的化妆和舞台工夫上多做一点文章,让皇帝觉得感兴趣……也仅仅到感兴趣的地步,没法让皇帝直接把人给收了。

还有一点,张周也要尽量抽身事外。

看戏就是看戏。

如果观众对戏子感兴趣,那也是化学反应,要怪有人别有用心,也该是周太后和周家两兄弟,我张周也只是个看戏的人,也是“受害者”。

当“虞姬”出场之后。

张周也有意观察了朱祐樘的反应,发现朱祐樘并没提起多大的兴趣,甚至都没多看几眼。

张周心里在琢磨。

或许还不如来一出“天仙配”,或者皇帝对仙女跟凡人发生爱情的戏码更感兴趣?或者是让仙女那种吊着威压衣袂飘飘从天而降的剧情更感兴趣?

随着乌江自刎的一折戏结束。

朱祐樘和张周的观影也结束,体验……也就那么回事。

……

……

“秉宽,挺好的。”朱祐樘看完戏,收回目光,笑着对张周说一句。

张周笑道:“我也只是为了完成太皇太后布置的任务。陛下对那戏子?”

“哈哈。”朱祐樘道,“光是看几眼,朕就要纳为妃子吗?皇祖母苦心安排那么多,朕也理解,不过朕更希望皇后能多为皇室开枝散叶。当年先皇妃嫔众多,结果呢?”

张周点头。

皇帝不纳妃,除了身体虚之外,心理抗拒也是很大的因素。

这位大明的帝王,曾经是宫廷斗争的受害者,但张周又觉得皇帝这么做有点“矫枉过正”。

“陛下……”

这边君臣正在谈论龙嗣的大事。

那边牟斌立在门口,抱拳行礼道。

朱祐樘道:“何事?”

牟斌一脸为难,却是先看了看张周,张周一看就知道没什么好事。

“抓……到一名刺客。”牟斌道。

“刺客?”

不但朱祐樘惊讶,连张周也觉得莫名其妙。

真当是戏台上呢?陪皇帝出宫看戏,居然还有人来行刺?

牟斌正不知该如何解释,却是萧敬一路小跑过来,气喘吁吁道:“陛下……是一位姓宁的女子,也不通报来历,便要硬闯,还点名说要见……张先生。”

宁彤。

张周差点想打人。

这可不在他计划之列,不过大概能理解,最近把宁彤和陈家女完全晾了,之前宁彤还想通过朱凤找他商议竞标的事,也被他有事给推脱了。

他最近的确很忙,却没想到宁彤会上门来找。

朱祐樘一听是来找张周的女子,笑着问道:“秉宽,这也是你安排的吗?”

“不是。”张周很直接回答,“纯属意外。”

“那把人带上来!”

朱祐樘听说只是个手无寸铁的妇道人家,自然也就没什么警惕,反而下令把人带上来给他看看。

……

……

宁彤就这么被押送上楼,到门口时她还一脸不屑道:“你们便是对客人如此无礼的吗?”

“呵呵。”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朱祐樘都不由在笑。

这么有个性的女人,朱祐樘应该从来都没见过。

随后宁彤被便服的锦衣卫押送进房间内,她还是一身布衣荆钗,倒也显得清丽脱俗,张周心里也在琢磨,是不是离婚后的女人身上都会不自觉发出一种吸引异性的目光?

难道你宁某人是铁了心打算入宫啊?

真是小瞧了你。

“跪下!”

锦衣卫喝斥一句。

宁彤虽然看出他们都是军人,但不怵。

她本来就是军户出身,先前嫁进成国公府,后来在张周身边也天天能见到锦衣卫。

宁大小姐怕过谁?

“我只是来找张周的,有事跟他谈!”

宁彤瞪着张周,她本来可能也担心张周在见什么“大人物”。

可她也是连成国太夫人都不怵,京城最大也不过是国公了呗,难道还有亲王入京不成?

再见到张周跟那人不过是平起平坐好似朋友一般,她更不担心,料想也不过是手下有几个亲兵的都督府中人。

“张先生,先前答应的事,是否也该兑现了?”宁彤瞪着张周。

张周用手挡住嘴,也没起身,往朱祐樘那边凑了凑,解释道;“刚跟知节和离,曾经的安边侯夫人。”

“哈哈。”

朱祐樘本还正想发怒训斥,谁家女人这边不懂规矩。

但等听了这女人的来头,朱祐樘已忍不住笑起来。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