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百一十二章 买酒献佛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坤宁宫。

张鹤龄这天跑来找张皇后,名义上是来探望姐姐的病情,但其实目的是来谈及有关张延龄在西北功过赏罚的事,最终目的是给自己捞点好处回去。

「姐姐,我刚从都督府那边过来,跟他们问过有关老二的事,他们说这次老二他在宁夏也有延误行军,也在被惩罚者的名单,你跟姐夫说说,别罚他了,都是一家人何必呢?」

张鹤龄倒是有备而来,也算是替弟弟来说项。

张皇后神色显得很慵懒,拿起张鹤龄送来的礼物,却是微微皱眉,因为这礼物对她一点用都没有,最重要的还不值钱。

「下次来,带点外面的瓜果来也好,不必再带这些东西了。」张皇后道。

「哎呀皇后娘娘,咱怎么还计较起这些来了?我跟你说二弟的事呢。」张鹤龄先急了。

张皇后白了弟弟一眼道:「我没听你姐夫说要罚延龄,不是说他一心要报效朝廷吗?只要有心,你姐夫是不会怪责的。」

「啪!」

张鹤龄一拍大腿道,「还真被姐姐你说对了,老二他跟什么朱晖、张锐之流是不一样的,这些人是有能力办事但无那心,老二领兵没跟上去,那纯粹是能力不行,让他上他也上不去!」

张皇后嘴角浮现出个冷笑道:「你说话还挺中听的?」

张鹤龄一脸得意道:「那是,我看别的不准,但跟老二相处这么多年,他什么尿性我不知道?别人一天能行百里故意行五十,而他拼了老命只能行四十八,跟别人还是差了点。」.

「闭嘴!」张皇后实在听不下去,怒着喝斥道,「你就不能盼你弟弟点好?你有能耐,你上啊!为何让他上?」

「这……我们这叫分工,一早就说好了,我加入新派,跟张秉宽一伙,而他加入老派,稳固那群老家伙的心,最终目的是左右逢源将我们张家立于不败之地!」张鹤龄仍旧自我感觉良好。

张皇后道:「无须左右逢源,你姐夫现在就看好张秉宽,你们都往他那边靠就是了。」

张鹤龄叹道:「但有机会领兵,我跟老二也不能一个都不上啊,我听说,这次老二在石沟城已经领兵到了的,结果因为能力不行,愣是没杀上去,错失了获取战功的机会,反倒便宜了老崔家那小子。时也命也,我看老二他就没那福。」

张皇后越听越觉得这弟弟是来拆台的,也就懒得再跟这个弟弟废话。

她翻个白眼道:「没事回去吧,本宫还要静养。」

张鹤龄笑道:「那下次我给姐姐带点名贵草药来,什么灵芝、虎骨的……」

「不用了。」张皇后冷冷道,「不对路数,且你说的,宫里药房都有。」

张鹤龄道:「那我下次带个名医来,能把死人给医活的那种,我就知道有这样的名医。」

张皇后怒道:「有这种大夫,先把你脑子给治治,成天脑子不好使还是怎么着?来人,给他塞点东西,让他早点滚蛋。」

当姐姐的,自然知道弟弟如此「献殷勤」,又说要送药又说要送医生的,摆明是讨好她,跟她讨要东西。

在宫女往这边搬东西时,张鹤龄却还笑眯眯道:「别啊姐姐,这多不好意思?总被人说我进宫来是为了讨赏,闲话不好听,不定还被人说我是想把宫里给搬空呢。」

「哼。」张皇后瞥了弟弟一眼,好似在说,你还知道不好意思?

「那弟弟就却之不恭了,姐姐一定记得跟姐夫说一声,帮老二说个情,要是有人故意为难咱张家人,也好有个防备,到现在还不知道西北功过赏罚是怎么定的。」张鹤龄道。

张皇后随口道:「你姐夫早就说了,西北功过一切都由兵部来定,名义

上是要跟上听处商议,但其实由兵部尚书张秉宽一人来决定。」

「是吗?」张鹤龄笑道,「那外间传言属实啊,看来那些小道消息还是很有用的,有机会我一定去找张秉宽说说,只要他出力,老二就算没上战场,也能给论个军功回来。姐姐就瞧好吧。」

张皇后用略带悲哀的神色望着张鹤龄一路小跑离开宫殿的背影。

之前似乎不觉得,现在她更觉得悲哀。

「娘怎么生了这么个不肖子,下次是该跟娘说说,让她好好规范两个不肖子了!」张皇后差点是咬牙切齿说出这番话。

张周也要出宫了。

由李荣相送。

出宫路上,李荣似乎有很多话要说,毕竟入宫时有萧敬在场,很多话不方便说。

「先生,陛下的意思您应该也听到一些,是有关崔驸马的,陛下的意思若长公主的确不太愿意和解,那就多用崔驸马,让他在西北带兵,不必回京师,这样也避免了尴尬。」李荣好似是好心在提醒。

但张周怎么听,都觉得好像是永康公主得罪了这老太监,李荣是故意要让永康公主夫妻分离。

张周点头道:「若长公主真无和解之意,那我也没辙,但要是她主动来说项,我也不能拂了面子。」

李荣道:「以咱家所见,这位长公主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她性子太要强,很多时候连陛下都对他没法,只是以前没有多少接触的机会,陛下也不会随意去规范于她。但现在……要是涉及到崔驸马在朝中做事,陛下不方便做的,您可能就要……受累了。」

啥意思?

张周心想,这意思是,我要替皇帝管教他妹妹?

我管得着吗?

这个公主是长公主,又不是个小孩子,是个已婚的妇人,年岁小我几岁也小不了多少,皇家的公主脾气还不好,我都不想跟她打交道,我当她先生,给她说教,她能听我的才怪。

李荣无奈道:「咱家也知晓这么做是为难您,连陛下都知道,所以就……」

张周道:「是陛下提的吗?」

李荣摇摇头道:「陛下虽未明说,但心思……总之这件事,也让陛下发愁,本以为崔驸马在军中只是混个资历,给那些皇亲国戚树立个典范,现在典范是有了,但功劳太大也不好,陛下也为如何安置崔驸马的事发愁。」

「明白了。」张周道,「替陛下分忧,乃吾辈之人必须要做的,这件差事我接下了。」

李荣一怔。

我说什么了,你怎么就接下差事?

啥差事?

去教永康长公主怎么做人吗?

「李公公还有旁的要提醒的吗?」张周问道。

「没……没了……」李荣也有点懵。

感觉自己说得不多,但好像张周理解得很多,这是理解偏差了,别等张周做了什么得罪皇室中人的事,回头把这口黑锅扣在他头上。

永康长公主一人的利益事小,整个皇家中人同气连枝事大,张周本身在皇亲国戚中名声还不错,主要仰仗于张皇后、周太后等家族对张周都有诉求,而本身老朱家的那些藩王公主的,跟张周利益牵扯就不多,很容易闹出不和以至于让张周成为众矢之的。

临别时,李荣还小心提醒道:「您可要小心,就算陛下说了,让长公主给您赔罪,但还是要……和气为先。」

「嗯。」张周点头,显得很有善意的模样。

越是如此,李荣看了越是觉得担忧。

这位权臣虽然很少用自己的权力去压人,但也不能把他当成羔羊,万一张周真要去整永康公主,他李荣的责任也不小。

无论永康

和张周谁吃亏,好像他都难逃干系。

内阁值房。

李东阳将一份由两位兵部侍郎所写的上奏,放到刘健面前,意思是让刘健来拟定票拟。

李东阳道:「有关宁夏、河套等处战事的功过赏罚,陛下已明确由兵部来论定,本也无可厚非,但此番增加了上听处,不提阁部,甚至有让张周一肩挑的意思,以此战之功牵扯到后续西北军务的整肃,明显有意让张秉宽收拢兵权在手。」

刘健脸色平静,没说什么。

谢迁则凑过来,笑呵呵道:「从张秉宽入朝,到他得爵,当尚书,对于兵权始终是若即若离,经此一战,看起来无关痛痒,他的人一个都没上,但却让他趁机把兵权给拿到手。以后可就热闹了。」

本来刘健神色尚好,听了这话,他不由眉头紧锁。

李东阳劝道:「于乔,这时候就不必拿此等事作为口舌消遣。」

「呵呵。」谢迁也不着恼,他的性格就是如此,自己很多时候都是个毒舌,也不太介意别人对自己言辞上有多少冒犯。

刘健接过话茬道:「要上奏规劝陛下,涉及到军政功过赏罚,一定不能让有都督府背景的兵部尚书全权做主,他自己便是军将,能以总兵官领兵在外,也可作为都御史、领兵制台,如果领兵作战和论功行赏都是由一人来定,那军中的典范不成了儿戏?」

李东阳道:「以武勋领文臣部堂之首,代兵部之事,到底是有先例的。」

刘健道:「但以一人定武勋之功过,却于理不合。」

李东阳有些烦恼,很想提醒刘健,虽然我们都知道皇帝的意思,是让张秉宽一个人来操持一切,但皇帝始终也没点明,名义上还是由兵部和上听处来统筹功过赏罚。

但他看到刘健态度上的坚持,知道现在正是跟张周博弈的关键时候,有些话也就不好说。

虽然也知道直谏没多大作用,可也不能不谏。

戏楼内。

张周正在会客,来的是陈锐的女儿,就是之前被陈锐连同宅院送给张周,结果被张周拒收的女子。

同样是姓陈的,此女身着一身很素朴的衣衫,就算不是披麻戴孝,也差不多的感觉。

「妾身希望蔡国公能相助家父一把,让他可以安度晚年,以后或可不从军,但要能留住爵禄,将来也好有机会让陈氏一门为大明再添功勋。」

女子到底已经不年轻,二十三四岁的模样,显得很有礼貌,说话的声音很中厚,给人一种做事很精明干练的感觉。

张周也看出来,这武勋家出来的女子,还是会带着一些平常小家碧玉所不具备的刚毅,就如同王明珊……当然王明珊这种属于特殊的,陈锐之女因为已嫁过人守过寡,经历的事情多了,脸上会少了几分天真,多了几分世俗的磨砺。

那是一种不经风霜却已有的沧桑。

张周道:「陈小姐,或者应该称呼你夫人,敢问一句,府上这是有何白事吗?」

女子道:「家母刚刚过世,兄长于家中设灵堂祭,府上人丁单薄,妾身平常也会多有帮助,并非有意要失礼于蔡国公身前。」

「哦。」

张周点头。

陈锐的妻子死了。

当然这个妻子,是他续弦所得,陈锐只有一个儿子,就是陈熊,历史上陈锐于弘治十四年被夺职闲住后郁郁而终,陈熊于弘治十六年继嗣爵位,而陈熊因为被刘瑾索贿拒绝,于正德四年削爵,正德五年刘瑾伏诛后,陈熊复爵,并在正德六年病故,继承陈熊爵位的是「再从子」,也就是堂兄弟家的侄子,就是陈锐弟弟家的孙子陈圭。

等于说,陈锐这一脉,到他儿子这一代,香火已经绝

了。

陈锐这时候死了老婆,他自己在西北……其实也差不多,这会因为战败,由陈锐之女上门来说情,也是看在陈锐跟张周之间的「交情」,也因有之前陈锐赠送女儿给张周为奴为婢为缘由。

「替我上炷香,我就不亲自登门了。」张周也算客气。

人家死了娘,就算提出的要求再无礼,张周好歹也会给此女一点面子。

女子道:「家父征战在外,多年未曾顾念过家中之事,早前家父便提过,想要休养几年,公爷若是能替家父完成此心愿,陈氏一门就算结草衔环也必当报答。」

张周心里在想。

这陈家是得到了陈锐的授意还是怎么着?上来追求就很低。

什么朱晖、张延龄、柳景等人,追求的都是不论罪而是论功,等于说是想把自己记在功劳簿上,唯独陈家想的是保全陈锐,让他留个爵位,职位什么的都不重要了,只要能活着回来就行。

面对这样的请求,张周也只是摇摇头道:「兵部对于西北战事的功过赏罚尚未论定,一切还是要照规矩来,请回吧。」

女子神色有些黯然。

张周不肯帮忙,也因为陈锐之前就算给张周送礼,也没送到位,而她自己就是礼物之一。

她显然也知道张周的性格,不符合规矩的礼物是坚决不收,而她肯上门来,显然也是看出张周是「公正」的,或者是想借家中的丧事,加上自己凄楚的过往,还有互相之间那点渊源,打感情牌。

正说着,门口传来刘贵的声音:「爷,舅爷在楼下求见,说是有要紧事。」

这也正好是给了张周下逐客令的机会。

「陈小姐,你看我这边还有客人要见,你不妨先回去等消息。」张周道。

女子起身,敛身一礼道:「还望公爷能体谅家父年老体迈,给他个机会。」

当女儿的,差点就是给他父亲赔罪认错,祈求张周的原谅。

可张周也在琢磨,这道歉也完全没必要,陈锐对不起的是我那倒也罢了,他领兵不思进取,陈凉酒的名声一而再被搞臭,危害的是大明的利益,跟我一个人表达悔意有什么用?

陈锐之女被人给送出去,张周自然是不用亲自相送的。

随后刘贵把张周的「大舅哥之一」,也是蒋苹渝的兄长蒋山同给带到了戏楼二楼的包间之内。

「见过张尚书。」

蒋山同上来就要下跪行礼。

张周笑道:「内兄何必如此客气?有事直说,坐!」

蒋山同也不客气,在一旁坐下来,略显为难道:「在下前来,是有事相告。却说今日永康长公主突然登门来,从蒋家酒铺内订了二十坛酒,说是要给您府上送过去,还点明是为赔罪之用,随后就让蒋家的人给送到府上去。这不……现在酒还在路上,特地过来……说一声。」

「是吗?有人从蒋家买酒,来给我送礼?」

张周笑了笑,问道,「二十坛酒,什么价钱?」

蒋山同道:「都是十斤坛子的,也就十两多银子。按照市价给的。」

张周笑道:「花十两银子买酒来给我送礼,这手笔很大,也不必给我家中送了,直接送到这里来,正好回头我宴客的时候用一下。」

「那……」

蒋山同搞不懂了。

虽然蒋家不知道一个长公主在搞什么名堂,但也知道来者不善。

张周这边就看不出来?

张周道:「这位长公主,也明确跟我摊牌,她知道你们蒋家是靠我的关系在京城内做生意,她可能还会觉得,你们蒋家的生意还有我一份。她用你们的酒来给我送礼,是来警告我

,若是我不跟她喝这和头酒,她就会用关系来坏你们蒋家的生意,让我有钱赚不得。」

「那……那该如何?」

蒋山同紧张起来。

照理说张周这个靠山已经够稳固的,但现在遇到长公主,蒋家可有点惹不起,到底这位长公主是姓朱。

张周笑道:「没事,她既然要跟我喝和头酒,那我能如何?那就喝呗?我请她过来,你们蒋家是不是也要派个代表来?」

「那就不必了。」蒋山同抹一把汗道,「在下也劝过家父,让他不要把生意做到京城来。给张尚书带来的麻烦,实在是抱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