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零八章 臣不上,陛下您来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张周也发现,朱祐樘好像现在什么事都想倚重他。

对他过分信任,似也并不是好事。

这不。

皇帝就想把他的超乎寻常的能力,用在帮张延龄上,要是这货在辽东闹腾起来,不定出什么乱子,要扼制。

“秉宽,这里有最近天灾人祸的上报,最重要的就是北方的旱情,今日朝堂上户部一直都在奏此事,你看看……”

朱祐樘说着,让戴义将有关旱情的奏疏,拿给张周看。

“有办法吗?”

朱祐樘眼神热切望着张周。

戴义怕张周不明白,解释道:“张先生,您看是否能祈雨,来一场大雨解如今的旱情?”

果然。

张周心说,这就是过分信任的坏处,好像以为他真什么事都能干了。

“陛下,此等时候是应该派人去祷雨。”

张周知道,历史上因为这场旱情,朱祐樘曾在三月初十,派人去祈雨。

“(三月)癸酉,以久旱祷雨,遣新宁伯谭祐祭告天地,遂安伯陈韶告社稷,成山伯王镛告山川……”

也就是分别以三名勋贵,去祭天地坛、社稷坛和山川坛。

并在两天后,也就是三月十二,果然下了一场雨,百姓以为神,并以此颂扬弘治帝爱民如子得到上天庇佑,也成为历史上记录朱祐樘贤明的佐证。

当然张周知道,弘治中期的旱灾,在弘治十二年并不严重,两个月滴雨不下,碰上农历三月天气候开始对流下一场雨也没什么稀奇。

但对于这时代相信天意的人来说,可不得了。

皇帝一派人去祈雨,两天后雨就下来,只能说明皇帝有神明庇佑。

朱祐樘叹道:“朕也想过派人去祈雨,但钦天监监正吴昊也说,这两年旱情或还会持续,所以就算祈雨效果也未必会有。朕只能先将这件事放下。”

张周本来没把吴昊这个钦天监正的易学能力放在心上,张周虽然在外人眼中是方士,但他却是唯物主义者。

现在却看来。

易学至少在测算气候什么的,还是有一定可参考价值的。

想想也是。

历史上有很多人留下了具备“呼风唤雨”能力的传说,其实不就是提前推算到了天气的变化,然后装作是自己能改变气候,让别人对自己推崇。

装逼嘛。

张周道:“陛下,臣并没有呼风唤雨的本事,祷雨这种事,臣也无能为力。”

“那……唉!秉宽,别勉强。”朱祐樘叹口气。

他也知道事在人为,不能每件事都仰仗于张周,那也太过分。

张周道:“但臣可以稍微推算一下,哪天有可能会下雨。”

朱祐樘本还在遗憾,闻言,双目瞳孔收缩瞬间有了神采。

戴义等人目光也热切起来,戴义更是忍不住替皇帝问道:“那张先生,几时会下雨?”

“戴公公,我所说的推算,不是一定,只能说是大概率,就是下雨的机会比较大,现在是初八,在我看来三月十二下雨的概率会比较大,但这场雨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对于缓解旱情……杯水车薪。”

张周道,“不过从这场雨之后,三四月之间都会接连有雨水,顺天府周边的旱情会逐步得到缓解。”

朱祐樘闻言已经震惊到站起身来,他道:“秉宽,若是你能推算到这些,你完全可以装作不知情,让朕派伱去祷雨,那岂不是……”

不但是朱祐樘。

连戴义他们这些太监,也觉得张周太“耿直”了。

你就装不知道,找个特定的时间去祈雨,你刚结束仪式,雨水哗啦啦下了,别人都会当你是半仙。

张周笑道:“陛下,臣说过,臣没有呼风唤雨的能力,而且就算是测算气候,很多时候也不准。臣也没法准确说明天意的一切,只能是尽可能把自己所知的说出来。”

“嗯。”朱祐樘点头,望向张周的目光中,更多了几分信赖。

戴义和萧敬等人,明显心中有了个很大胆的想法,却又不能随便说。

张周道:“陛下,臣倒是有个不太实际的想法,若是由陛下于三月十二当天,前去祷雨的话。”

“哈哈哈!”

听到这里,朱祐樘已经忍不住笑起来。

旁边几个太监也都发出会心的笑容。

张周自己不想去整这种呼风唤雨骗人的把戏,但皇帝想啊,若是皇帝站到祭坛上,当着世人的面把雨一祈求,刚把戏做完,上天就把雨下下来,那朱祐樘简直就要成为百姓心中在世的圣人。

“秉宽啊,你觉得,朕这么做,真的好吗?”

朱祐樘在笑完之后,还假模假样问张周一句。

张周道:“由陛下亲自祷雨,乃体现出陛下对万民的重视,无论当天臣是否能推算准确,也无论是否下雨,臣民必定感念陛下的恩德。此乃君民一心。”

“言之有理啊。”

朱祐樘听了之后,其实早就是心花怒放。

张周自己不想贪的功劳,他这个当皇帝的其实是非常想得的,就在于当皇帝的谁不想让自己看上去更加顺应天意?

“秉宽,朕要你当日跟朕一起去,由你来主持这个祷雨的仪式,朕与你同行。”朱祐樘道。

张周笑着摇摇头道:“陛下,若是臣去的话,只怕不合适,此乃君臣一起为百姓祈福,臣尚且未中进士,岂能做僭越之事呢?”

朱祐樘听了之后更加感动。

张周为了怕别人觉得,这场雨是张周祈下来的,他这个皇帝只是在旁边滥竽充数的,都不愿意去喧宾夺主。

戴义都为之感慨道:“张先生,若这场雨真能下来,以您的胸怀,真的是……为陛下,为万民着想。”

这话听起来就很假。

为皇帝是真的,为万民……

都告诉你们了,就算什么都不做,那天仍旧会大概率下雨,还在这里装什么呢?

不就是演一场戏,显得皇帝是真命天子吗?

整难么多虚的干嘛?

“秉宽一心为朕,朕也不会亏待于你,不过按照规矩,还是等雨下来之后,朕会给你重赏。”朱祐樘道。

张周笑着问道:“陛下,臣无须赏赐。只要臣回头有测算不准的时候,别来问臣的罪过就好,臣也说过,很多天意是人力难为的。”

“好。”朱祐樘痛快答应。

……

……

张周本来是想问问,如果这场雨下来,你到底给我什么“重赏”。

别每次都是空口说白话,一旦到了关键时候,就跟许空头支票一样,回头你再赐给我几个煤矿,我也没人能去打理,再说那些煤矿还不是我一个个去对比后世的煤矿地点,找出来的?

“陛下,是否早些将此事公之于众,让礼部去筹备?”

此时的朱祐樘坐立不安,想笑又想忍着,想说点什么又不知从何说起。

对几天后的祈雨充满了期待。

之前都是张周把事情推算出来,他去告知臣民,也都是以张周的名义,最后他只是落个“兼听采纳”的名声,但这次是他亲自上阵。

轮到朕自己上阵装逼了。

那感觉就是很不一样。

朱祐樘声音发颤道:“不急,明日朝堂上,再跟他们说。”

“是。”戴义也看出皇帝情绪的变化,含笑望了张周一眼。

大概也在说。

还是张先生你有本事,也不贪功,居然把这种好事让给陛下。

是个会办事的。

如果朝中大臣人人都能不居功,为陛下成为圣明的君主做出一些牺牲,那陛下平时也就不用这么烦心了。

“秉宽,你说朕到那天,应该做什么?”

朱祐樘惴惴不安,就好像是要上花轿的新娘一样,居然厚着脸皮问张周应该作何准备。

张周心里也在琢磨,陛下,您这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啊。

你处境这么艰难吗?

别人都把你当明君,也没说你需要靠这次祈雨来获得什么吧?

张周道:“臣倒认为,如此的机会,其实可以让太子一起去见识历练一番。”

“对!哎呀!”

朱祐樘一拍自己的大腿,“还是秉宽你想得周到,朕怎能单独前去?如此大事,应该叫上太子一起!既是为了给他历练,也让他知悉爱民如子的重要性!”

这次连戴义等太监闻言都在暗暗皱眉。

陛下,咱能别装了吗?

太假了,装多了容易憋出内伤。

说带你儿子一起去赢得世人的赞颂就行,干嘛还扯那些大道理,说要培养太子爱民如子?

“对了秉宽,最近朕还觉得这皇宫里,风水不是很好,你有时间的话到处去走走,给测算一下。”

朱祐樘别开生面,非要给张周找事做。

由戴义提醒:“陛下您忘了,张先生还要备考殿试呢。”

“对对,还有殿试。”朱祐樘道,“朕都已将秉宽当成朝臣,其实这殿试有没有都无所谓……但要是秉宽你能中鼎甲,进翰林院,朕让你做东宫讲官,多进宫进讲,倒也是方便许多。”

张周琢磨了一下。

如果说之前给太子讲课,给皇帝当顾问,纯粹是义务性质的。

那以后这两件事,就是自己工作。

皇帝给俸禄,好像就可以名正言顺“白嫖”。

朝廷给的俸禄那仨瓜俩枣的,实在看不上眼。

“希望臣能一榜高中,但鼎甲……不容易。”张周叹道。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