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七百四十一章 犬父虎子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西北已经在准备与鞑靼人一战了。

备战在如火如荼中进行,一次出动兵马号称要超过二十万,由唐寅全权负责,在很多人看来,唐寅也只是徒有其名,很多人也想见识一下,唐寅是否有规划这么一场大战的实力。

一场军事会议,从早晨开到晚,光是进军路线图,作战室内的诸多将领和镇守太监等人,就争得面红耳赤。

唐寅则好像是局外人一样,甚至很多发话的事情都交给了并无官职在身,只是以谋士是身份留在军中的徐经,以至于让他人都看不透唐寅在想什么。

徐经跟着唐寅打了几场仗,还跟着唐寅到过朝鲜两次,做过出使的副使,虽然这次他并无官品在身,但在似乎也没人敢正面与他较劲。

等会议结束之后,朱辅跟儿子朱凤出来时,嘴上却在骂骂咧咧。

“他以为自己是谁?竟还对我指指点点?”

朱辅最气不过的,并不是唐寅,或者说他作为军将,也没资格跟堂堂户部右侍郎正面抗衡,他在唐寅面前就是个屁。

他能置气的,似乎也只有徐经这种看起来比较软的柿子。

朱凤道:“父亲,我倒觉得,徐先生说得没什么问题,经历过几次搜套之后,河套之地已经没那么多鞑子,反倒走河套之地容易被鞑靼人察觉,毕竟河套那么大的地方,还有很多是荒无人烟的,鞑靼人斥候埋伏在周边,很难被查知。”

“你小子,是向着为父的,还是那姓徐的?”朱辅一脸不乐意。

朱凤无奈低下头道:“孩儿只是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朱辅冷声道:“看把你能耐的,这就是你以前随军出征时的状态?不是为父说你,你有见识,你先前怎么不在会议上说?现在在为父面前逞什么能呢?”

朱凤心里大叫委屈。

是你自己觉得声望不够,非让我给你撑场面,先前不说,不也是照顾到你的面子?这

让他们说儿子比老子强,你心里能好受?

现在居然怪起我来了?

朱辅道:“这两天就要定出征走哪路,你祖母说了,你不能与为父同路。”

“为何?”

朱凤还第一次知道老太太有这吩咐。

显然在他看来,既然自己到西北是辅助父亲的,那就该一直陪伴在父亲左右,这样才能起到当儿子帮老子的义务,可要是像朱胡氏所说的,父子二人要分路走,那还怎么相帮?

你到底是需要我,还是不需要我?既不需要我,还带我来西北吃这苦头干嘛?

朱辅无奈道:“你祖母的意思,是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为父领兵在外,要靠自己的真本事,你以为为父就没有作战经验了?为父也是马革裹尸过来的。”

朱凤本来不觉得老父亲是吹牛逼,自幼他就对祖父和父亲很敬佩,觉得父亲跟随在祖父左右,可说是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还曾以老父亲为榜样。

但他从军几年之后,明明好似什么都没提升,却一耳朵就能听出来朱辅这是在吹牛逼,且还是不打草稿那种。

你说你马革裹尸过来的,请问你哪一战曾有如此经历?

你有独立领兵作战,哪怕无胜无败?

但朱凤也不好意思去拆穿。

朱辅道:“这两天就要领兵走,我总是心神不安,到现在还没把出兵的计划定好。这怎叫为父放心得下呢?”

正说着,一旁急匆匆过来一人,追着他们就过来,这让朱辅没来由紧张起来。

“把人给拦下。”朱辅似乎生怕有人会对他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等人走近了,才发现是徐经。

“徐先生?”先前朱辅还在那鄙视徐经,现在则觍着脸迎上前,那热情的程度……

朱凤看了都想作呕。

徐经道:“成国公也在呢?这不,唐军门请安边侯过去叙话。”

“啊?”

朱辅一听,脸登时拉得如马脸一样长。

他心里在恼恨,明明我才是延绥总兵官,难道有什么事不该找我去单独商议?居然跳过我直接找我儿子去?可有照顾我的面子?

朱凤道:“未请家父吗?”

徐经为难道:“只是按照唐军门的话吩咐,具体还是您亲自去问吧。”

朱凤用“依依不舍”的目光望着老父亲,意思是,你随我一起去吧。

朱辅笑道:“儿啊,看来是唐侍郎器重你,要给你机会呢。你可要好好把握啊,为父年岁大了,很多事不像你们年轻人那么活泛,有什么要说的,你就代表为父去吧。”

这话,就纯粹是在徐经面前,拼命为自己挽尊。

朱凤还以为老父亲真对自己如此期许,行礼道:“父亲放心,孩儿一定不辜负您的厚望。”

一旁的徐经看了都有点发怵。

这都什么跟什么?

你们俩在西北军中什么声望,或者说对比如何,你们父子俩心中就一点数没有?

一个是龙,一个是虫,什么将门虎子,再或是虎父无犬子的,总归西北是个讲论资排辈的地方……当然这里的资历和辈份,都是靠军功堆砌起来的。

你朱辅算老几?

内部的军事会议,还有找你的道理?

……

……

唐寅所住的总制衙门后院,此时的唐寅正把架子上挂着的几张羊皮卷收起来,准备拿回到书房里。

“唐军门。”

朱凤进来,给唐寅行礼。

毕竟已经入夜,朱凤也没想来打扰,要不是唐寅在互动相邀,他是不会来的,到来之后见到唐寅亲自做事,他也觉得很意外,照理说做到唐寅这么大的官,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还是收晾晒东西这么小的事。

唐寅语气很平静道:“知节你回来了?刚结束一天的会议,本不该打扰你,应该让你回去休息,但有些事,最好提前跟你说清楚。”

朱凤道:“唐军门您客气了,您有话直接吩咐就好。”

徐经在旁边看着有些扬眉吐气的意思。

以他所知,这位安边侯在朝中那可是数得上号的人物,以前光是听大名,就觉得高山仰止,但现在就活生生在面前,还听自己这位老友的号令,甚至自己都被称之为先生,甚至还可以对他发号施令……

那感觉,就好似大权在握了一般。

唐寅转身道:“那进去说话。最近下了几场雨,本来挺干的天气,突然让这些羊皮卷都受潮,这些都是画得舆图,不能有丝毫的损坏,这不趁着天好,出来晒晒。”

“是。”朱凤道,“要帮您拿吗?”

“不用,不沉。”

唐寅说着,已经亲自提着羊皮卷进到书房内。

而朱凤和徐经也是前后脚进来。

唐寅道:“这么说吧,你和令尊,按照计划,将会在三天之后领兵出征,你是往偏头关的方向,而令尊是往宁夏方向走。”

“偏头关?那是在三边辖区吗?”朱凤道,“那里我倒是熟悉,可路途也不近,要是没什么大事的话,我可以跟家父换换。”

显然朱凤是预估过西北各种危险形势的。

总体来说,偏头关地处延绥和大同之前,还是宣大地面,那里可是有赫赫有名的新建伯,那是文武双全的人物,在大明军中的声望,似乎仅次于张周。

如果自己和父亲非要有一个人去偏头关,一个去宁夏,朱凤还是觉得,让老父亲去偏头关更为合适。

因为那边的安全系数很高。

唐寅道:“此番出兵的一些细节安排,其实是早就规划好的,今日所议论的就是各条路线的得失,我也不知道令尊为什么执意要出兵河套,如今搜套并不是什么难事,且那边基本都是我们的牧民,且有兵马保护,鞑靼人最近也不太可能会进河套之地。”

朱凤心里也在琢磨,这事我当然知道啊。

但是父亲他刚来西北,他知道什么?

且以他上辈子人的思想,只要能完成搜套,那就是赫赫有名的名将,是可以名留青史的。

以至于朱辅不知道什么叫时代在变,战场格局也在变。

拿成化年间的思维去考虑眼下大明跟鞑靼人的攻守关系,可不就过时了?

徐经笑道:“唐军门,我看安边侯所担心的,应该是宁夏那边经常有鞑靼人出没,且此番出兵草原,很可能要长驱直入,以成国公在疆场杀敌的经验来说……还不太够,他是想替父亲去完成这一切。”

唐寅皱眉道:“知节,你真是这么想的?”

朱凤脸色比较尴尬。

虽然徐经说得不完全对,但他的确是有这种想法,但这种事岂能在人前承认?还怎么让老父亲保留脸面?

唐寅道:“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揣度,此番我上任三边,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出兵。至于固守等事,那都是先前的策略,如今我们是要做到以攻代守,我自己也会亲自领兵一路,而我先是走宁夏,会从花马池出兵草原的。”

朱凤听完,眼前一亮道:“家父是追随在唐军门左右吗?”

“不是。”唐寅随即泼了一盆冷水,“宁夏的防务很重要,其辖区婉转曲折,外面多连接荒漠,中途隔出几个适合出兵的方向。大致说来,此番出兵草原,并不是出兵一路,而是多路出击,如果我非要跟令尊一路的话,那便没那么多人适合领兵。”

朱凤一听心说不太妙。

这意思,还是让老父亲单独领一路兵马。

如此一来,那自己还如何去帮老父亲创造得战功的良机?

唐寅道:“地图就挂在那,我画了几条线,大概就是出兵的路线,现在计划是五路兵马,除了你,还有宁夏巡抚马中丞,以及令尊,还有我,最后一路是平虏侯。”

朱凤再一想,连马仪都不能跟老父亲一路。

那父亲真就是孤军奋战了。

“四路都在宁夏吗?”朱凤问道。

唐寅道:“也可以这么说。按照陛下之意,鞑靼人既然几次三番从花马池进犯我边疆,那就应该从花马池打出去,宁夏之地首先要做到不保守,以攻代守其实是最好的作战方略。”

徐经在旁笑道:“安边侯是不是觉得,这次出兵有些冒险了?”

“没有,我觉得挺好的。”朱凤道,“只要主动出击草原,且再有一些时运,能找到鞑靼人的主力,那就可以取胜,让鞑靼人进一步削弱。”

徐经笑道:“果然就是不一样,这件事为那些保守的军将和官员知晓,他们都觉得太过于冒险,果然是那位蔡国公栽培出来的名将,陛下也信任于您。您可真是……与唐军门一样,从不会畏首畏尾。”

唐寅没好气道:“这又不是什么好话,光靠莽撞,是打不了胜仗的。在辽东,两次孤军深入,结果还不是……唉!”

唐寅不由想到自己离开辽东之前,打得最后一仗。

把朝鲜人那点家底都给打没了,就这样自己还高升了,跑来西北继续霍霍,他似乎也很担心,自己再把大明边疆这点家底给打没。

朱凤道:“那应该是以唐军门您那一路为主吧?”

唐寅打量着朱凤,笑着问道:“知节,你觉得,如今谈哪一路为主,有意义吗?进到草原之内,谁能碰上鞑子,谁能取胜,这很难说。你带兵进过草原,虽然是寒冬进的,但那边条件是有多艰苦,你也是该知晓的。”

“这个……”

朱凤想了想,不由点头。

自己跟崔元带兵进草原,差点回不来。

不过好在最后转危为安,且还走了狗屎运,取得一场大捷,但后来……朱凤仍旧会后怕,觉得都是撞了大运。

唐寅道:“你担心令尊的处境,我能理解,他到西北来,并不是长久为军将的,来只是为了历练,为了领兵打胜仗,如果他有心进取,进兵草原后不畏敌,相信用不了多久……他也可以在西北建立很高的名望。”

不说打胜仗,只说建立名望。

朱凤也大概知道,西北此时没多少人看好朱凤,就如同先前的朱晖和张懋一样。

如今的朱辅还更好一些,别人对他的期待不高,那他的表现空间就很大,稍微有点进步,只要比张懋和朱晖强,大概就能保住现如今的地位。

“回去跟令尊说,让他保持好心态,定不能折了大明的威风。”唐寅特别嘱咐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