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九十二章 格局变了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大明军队继续南撤。

要经过两天急行军,换了以往军中上下必定是叫苦不迭,但有张周和王守仁坐镇军中,再加上虽是两天两夜不休,所行也不过才一百多里,对将士来说也没到多可怕的地步。

大明关塞已在眼前,军中上下,尤其是远征军将士都是归心似箭。

经过一天一夜行军之后,此时距离阳和口已不到六十里,而夜不收探查的范围,已在周边一百里范围左右,快马穿行,四面八方的情报都能清楚汇总。

王守仁跟在张周身边,也见识到张周与众不同的一面。

“火筛本部也果然来了,但似并没有大举来犯之意。”

张周骑在马上,手里提着刚得到的夜不收战报,笑望着王守仁。

王守仁看张周那悠然自得的样子,想到之前张周说要跟火筛决战,他其实很想问,你不说把威武天火药都给我们,连炮弹也不多?那火筛来了,你靠什么跟他决战?

旁边的朱晖笑着问道:“张先生,火筛这次带了多少人马?”

张周摇头:“目前也只是大概推测他在距离我们一百里开外,还没到猫儿庄,等他来了,就知道他有多少人马。”

“大同镇出兵方向是在何处?”

王守仁问出个他所关心的问题。

一直说大同镇会出兵,但到现在别说是大同镇正规军,就连从大同过来斥候的影子都没见到,怎么看大同镇都不像是出过兵的样子。

朱晖笑着问道:“王少将军,听你这意思,是要集合兵马,跟鞑子决战啊。勇气可嘉。”

王守仁在经历了威宁海和土山两战之后,先是远征军将士称呼他少将军,现在连朱晖等人也跟着改口。

大概也有一种王守仁是官二代的意味在内,王守仁不觉得自己是当兵的,他对于这称呼其实也有些抵触,但别人都这么称呼,他也就默认。

“以我想来,火筛回撤,至少会带回三四万骑兵,正面交战恐怕难以取胜。”王守仁说完,似又觉得是在怀疑张周先前吹过的牛逼,又改口道,“除非各方兵马配合,用兵得当。还要有张制台的运筹帷幄不可。”

“对,要靠张先生。”朱晖听出王守仁是在恭维张周,也帮衬着说一句。

张周笑道:“大同镇的出兵,应该走的是孤店,出方山的马市官道,跟我们汇不到一处。大概是错过了。”

王守仁很想问,你既然都以皇命勒令大同镇出兵协同,并说明是要出兵打到猫儿庄,如今大同镇兵马行进没有达到你的战略意图,你还能如此轻松应对?

“不过谁让他们走得偏,连功劳都分不得他们一份?”

张周笑着打趣。

周围听到的人,除了王守仁之外都在笑。

这是一种得意的笑。

功劳大多都是远征军的,可张周亲率七千兵马驰援而来,将蒙郭勒津部的追击兵马给屏退,功劳也不小,朱晖等人也等着回去领功受赏。

王守仁对此不以为然,如果只是大同镇兵马没有得到功劳,就算是对他们的惩罚,那这也太便宜了。

他们没出兵,可是差点把我们这路远征军给害死。

张周笑望了王守仁一眼,大概的意思是,有些话不方便公开说,不如等到了合适的地方之后,再单独跟你面谈。

……

……

大明说是急行军,但因为驱赶着近十万头牛羊,走得并不快。

有时候人不需要休息,但马匹需要,同时还要给牛羊喂上草料,大军就会停下来休整一段,也都是以这些牲口的脾性为先,他们需要吃草料,那人就停下来吃干粮,有时候也会简单埋灶让将士们喝口热汤。

肉汤管够。

加上野菜,不管是远征军将士,还是张周带来的七千兵马,吃起来都很香。

马仪亲率的远征军一部,配合张周带来的部分骑兵,负责殿后。

除了殿后的人马可能会紧张一些,军中上下虽然都还没看到长城的边墙,但军旅上下氛围很轻松。

王守仁骑马巡查各部行军时,便发现将士们一副悠然自得,真就好像是出来演炮的,就连之前跟他行军十多日,经历过两场大战的远征军将士都似是放松下来,大概是觉得有张周在,这场仗绝对就稳了。

王守仁也不知道这群人哪来的自信。

火筛亲率兵马回来驰援,想要把俘虏给营救回去,以王守仁的估算,火筛本部人马应该有三四万。

但张周却曾告诉过他,火筛没那么牛逼……能带回两万精兵就不错了,很可能是火筛全部的家当。

大军埋灶结束之后,继续出发时,王守仁趁着张周身边没朱晖这些人,赶紧过去,想要问询个究竟。

“蒙古右翼一共是三个万户,而蒙郭勒津部编不满,大概有八千户,我算他一部出四名战士,以其偏关和威宁海等战事的折损,他最多能剩下两万五千人马,其本部也不过一万七八千,剩下七千左右则是留守于猫儿庄等处的……你都打过照面。”

张周说这些的时候,就好像是草原一切形势了然于胸。

王守仁问道:“但先前朝廷各方都在说,火筛本部人马超过五万。”

“那是夸张的说法。”张周道,“西北各处被火筛袭扰,尤其是宣大等地,经常被其寇边劫掠,若不把他的实力夸张一些,只说他一共才三万兵,其中有一万还是老弱病残,大明边军还有面子吗?”

“再说了,威宁海他本部的亲眷你也都抓回来了,除了少数逃走的,还有随军的妇人之外,你觉得光靠这一万多名俘虏,背后能有他们家里多少人丁?说他能带来两万五千兵马,都算是我抬举他了!”

“不过他军中也有不少附着于他的部族人马,可能也会有个几千,就好像你之前用火马阵跟他们打的,冲锋在前的也多有中小部族被胁迫上阵的。”

“就算是蒙郭勒津部本身,也分大旗、小旗,草原就是个利益格局,无利不起早,此等时候多数的部族为了各自的利益,已很难听从火筛的调遣。”

王守仁这才知道,原来边军所知道的也都是以讹传讹。

难怪张周会如此自信火筛不敢来犯。

光是王守仁不到三千兵马,就把威宁海等处闹得鸡犬不宁,张周本人亲自上阵,还带来七千兵马……这数字火筛也很难调查清楚,就算火筛查清楚了,以其两万左右的本部人马,敢直接跟张周正面交锋?

怕不是忘了在偏关和威宁海怎么输的吧?

就算是在土山,你近万数兵马,还不是被我王某人带两千多人给你削去两三成?

张周道:“伯安,之前威宁海一战,也是为难你了,若是换了其他将帅,可未必有你这般的魄力。看来你在军事上的造诣不浅。”

王守仁现在想想,张周也是够拼的,明知道火筛留守人马很可能有近万数,还敢派出三千骑兵奇袭威宁海,其实就是打时间差,令火筛驻守在猫儿庄的前旗兵马反应不及。

王守仁叹道:“或许,火筛这是不想与我大明开战了?”

“嗯。”张周点头,似是很同意王守仁的看法,“你正说对了!火筛从前线撤回来,就说明他已无心代表蒙古右翼去跟达延汗争锋,少了他火筛的兵马,亦不剌他们胜算大减。难道火筛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那他是……有归顺大明之意?”王守仁惊讶问道。

“谁知道呢?”张周在笑。

王守仁从张周的笑容中,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恶意”,这股恶意是针对火筛的,甚至是在嘲笑火筛。

王守仁也是到现在突然才把格局想明白。

本来他还觉得,火筛是觉得老巢被偷袭了,心中气愤,连前线跟达延汗的战事都不顾,带着本部人马奔袭数百里回来,非要跟大明决一死战。

现在他才似乎明白过来,火筛为什么会带兵疾奔而来,却好像不急着跟大明决战,是因为火筛既忌惮张周,又怕张周杀他部族被俘虏的人质,更怕达延汗把亦不剌等部给灭了,回头把他火筛也给收拾。

所以火筛尾随过来,更多是想跟大明讲和……

张周见王守仁神色复杂多变,提醒道:“不过以后咱也不能总逮着火筛这一只羊薅羊毛,半年还没到,蒙郭勒津部都快被薅秃噜皮了。蒙古右翼示弱,对我大明来说也未必是好事,因为这将意味着鞑靼小王子会在草原上彻底崛起,草原一统的时代或要马上来临。”

“嗯。”

王守仁对此也有些担心。

虽然看起来,大明是趁火打劫,当了渔翁。

但如此做,却间接帮了草原势力最大的达延汗,让其有机会完成对草原的一统。

王守仁问道:“如此之时,或应该帮蒙古右翼一把,下次是否从宁夏等处出兵,抄察哈尔部的后方?”

张周笑看着王守仁。

王守仁还不明白为何张周会如此看自己,难道是因为自己的提议有点过于激进了?

张周望向王守仁,更多是他觉得,王守仁虽然看起来年纪轻轻没什么实战经验,但战略意图领会很快,其实很多人也能领会,但能像王守仁这样愿意执行,甚至敢于执行的人却少之又少。

“伯安,你的提议,就算是放到秦老制台那边,他也未必会有勇气执行,难得你敢想敢做,那以后平定草原的事,定需要你鼎力相助。”

张周说让王守仁鼎力相助,更多是告诉他,以后把草原部族彻底灭了,那肯定是我张某人亲自上,你打好辅助就行。

但王守仁也听出来,张周眼前似也并不着急去平定草原。

“我们已经改变了草原的格局,也没必要改变那么彻底了。”

张周抬头望着前方,叹息着说道,“让草原上先动荡几年,也让我大明再积攒几年。就好像今时今日,我们要打一场仗,所能用到的火炮和火药仍旧不足,如果再给大明三五年,到时一次战事推个几千门炮出来,每个士兵手上都能带上燧石铳,你说这仗还用打吗?”

王守仁听到这里,也就明白了。

张周不畏战,只是要打有准备的战事。

目前不平定草原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机会不到,而是准备不足。

明明过几年,己方能拿出更多有优势的武器,平定起来更容易,为何要趁着现在粮草和辎重都不足的时候去勉强呢?

打个火筛都很费劲,更别说是达延汗等部族一起上了……一旦大明拿出要踏平草原的架势,草原各部族也一定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的,或许还就此帮蒙古右翼免除了覆灭之灾呢。

打一枪就跑,这是张周现在所定的战略。

他王守仁把打一枪的任务完成,张周现在就是在帮他一起执行“跑”这一步的战略,看起来是在撤退,但其实就是让出场地,让达延汗跟蒙古右翼之间狗咬狗。

“我下一步的计划,是准备从延绥出兵,由那位三边总制亲自领兵,收复河套,但或也要先等一两个月,但我估量,鞑靼各部或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撤出河套等地。这还要归功于伯安你。”

张周用欣赏眼光望着王守仁。

王守仁急忙道:“不敢当。”

嘴上这么说,但王守仁心里也认为,奇袭威宁海和土山之战,对大明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既震慑了火筛,如张周说的,把火筛给薅秃噜皮,也让达延汗等部族意识到,强行跟大明交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大明边军如今锋芒毕露,三千兵马就敢抄你老窝,他们还敢往河套驻军的?让大明感受到威胁,大明一旦出兵,草原格局如何就难说了。

“先进关口,这次咱就直接驻兵大同,其实我也想去问问那个大同巡抚,军令下达的那么清楚,为何执行起来这么费劲呢?”

“看来是该琢磨一下,你到底是驻守大同好呢,还是让你回去驻守宣府。”

王守仁一听,张周这是打算把宣府巡抚洪汉也给换了?

却也觉得这场仗打得很值,能擢升为巡抚就罢了,居然还能由他自己来选在哪当巡抚?

……

……

兵马一路急行军到阳和口。

因为提前已派人进关口打了招呼,阳和口的守军将领,阳和卫指挥使宋宪甚至带兵出关塞相迎。

张周是在关口以北五里外,一边安排兵马驻守,一边让人往关口内赶俘虏和牲口,同时见到了来给他行跪礼相迎的宋宪本人。

“宋指挥使,客气了客气了,起来,战时也就不必拘礼,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带兵取得威宁海、猫儿庄两战大捷的王守仁王中丞。”

张周还不忘给宋宪引荐王守仁。

这倒让王守仁有些不好意思。

张周现在走到哪,都想把他好好推崇一番,他知道张周没有恶意。

以他的揣度,张周正是想让人知道,他王守仁是其得力干将,以后要替张周驻守在西北,成为下一个安边侯朱凤,或者是下一个王琼。

王琼虽然有军功在身,但功劳明显没有他王守仁显赫,但王守仁也自知不过是听令而为,威宁海和土山两战,名义上是由马仪和曹顺指挥,而他不过只是个兵部主事,的确很需要张周这个“靠山”。

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

你再有远见抱负,能力再大,别人对你也只是礼数上的尊重,不会发自由衷。

但若张周在人前好好把他推崇一番,那就不一样了,别人就算不看他王守仁军功的面子,也要看在张周的面子。

张周不但上通天意,更得圣心,随便洒点出来就能把军功恩泽给广布,西北将领谁不想跟着张周混?

见礼之后。

张周问宋宪道:“本官以皇命,令大同镇出兵猫儿庄,何以到现在却好像没动静?宋指挥使,你可知晓情况?”

“听说是……兵马出关隘,但几日之后……便遇狄夷袭扰,兵马又撤回关内……”

“呵呵。”

张周笑看着一旁的王守仁,大概是在说,你现在知道我营救你为何那么迫切着急了吧?

我不去救你,是真没人救。

“可本官一路走来,却听说鞑子都被王中丞的兵马牵制在猫儿庄,哪来的鞑子袭扰关隘?看来大同巡抚及地方将官,不太能领会别馆之意啊。”张周一副咄咄逼人的样子。

宋宪不知该怎么回答。

王守仁倒是想提醒张周,现在咱在大同地面上,还是别随便去非议这些地头蛇。

万一让地头蛇觉得你有意要治他们的罪,给你使绊,甚至找我们的麻烦,那就不太好了。

反而是宣府之地,才是我们出兵和应该回去的地方,那边就算有个马中锡……也不是大麻烦。

张周道:“大同巡抚难成大事啊。”

这评价就很尖锐。

历史上的洪汉,也正是因为火筛寇边时,其抵挡不利,在弘治十三年六月被召还京师,并在当年夺职闲住。

接替洪汉的人,是以善于贿赂和巴结的阉党成员刘宇。

“前两日,本官以快马送战报往京师,过阳和口,没遭遇阻拦吧?”张周问道。

宋宪急忙道:“未有,已顺利过关口。”

“那就好,估计草原大捷的消息,也快传到京师了,也算是给陛下一个交代。”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