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八百零八章 开胃菜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官山西北,梭梭河以东。

此处已是草原北边的尽头,再往北走五十多里,就是北边的大漠,这里也是鞑靼人夏天放牧的场所,但这一年冬天却成为鞑靼人躲避的天堂,本来没有任何事情能打扰这里的宁静,但随着大明兵马的到来,也让这里成为了血与火的战场。

一场绵延的战事,从弘治十五年冬天,一直打到了弘治十六年开春。

即便如此,大明的军队仍旧未能被全数歼灭。

唐寅的兵马,仍旧有不俗的实力,在鞑靼十几万兵马的包围之下,仍旧能站住脚跟,与鞑靼人周旋。

而也就在此时,张周亲率的三千兵马,已经在出关之后,跨越了近两千里的路程,出现在了鞑靼人的身后,也就是他们的东南方向。

“大汗,请给末将五千铁骑,末将愿将来犯的汉人全数剿灭。”

在鞑靼人的中军营帐内。

鞑靼首领,也是号称近二百年来,鞑靼人最有抱负的草原之主,也被称之为草原中兴之主的巴图蒙克,正在接受他麾下部将的请缨。

前方战事未有战果,结果大明军队又出现在后方,等于说现在他们属于腹背受敌的状态,但鞑靼上下似乎没有任何人觉得这两路大明兵马是威胁,主要是这两路大明的兵马数量太少了。

一路现在还有五千多兵马,弹药基本已经耗尽,且兵马和粮草都严重不足。

另外一路虽然是新到的精锐,却是从大明边关长驱直入前来驰援,关键是这路兵马更少,才三千兵马,就算是新锐,也会带来远征疲敝的问题,在鞑靼人这群以骁勇善战而著称近乎野人的将领面前,似乎将大明军队全歼,是唾手可得之事。

而此番主动请缨作战的,是巴图蒙克的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一名方才十四岁的小将。

巴尔斯虽然年岁不大,但因其长兄体弱多病,所以他有心跟他的二哥竞争可汗之位,在他十三岁之后就曾参加过多次草原内部的战事,甚至还在去年参加了对大明花马池一战。

这次他更想通过建功立业,来获得父亲的欣赏,把更多的军权交给他。

在草原上,只有善于打仗,且能打胜仗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而作为巴图蒙克的儿子,也只有骁勇善战才能获得别人的称赞,甚至将来有机会统治草原。

巴图蒙克抬头环视着帐篷内的诸多将领。

虽然过去一段时间,鞑靼人损失很大,但巴图蒙克也不是愚蠢之人,在之前跟唐寅所部交战中,他尽可能让一些边缘部族的人当敢死队冲锋在前面,反正也是消耗大明的弹药,是去送死的,谁上都一样。

那些边缘部族近乎是轮番上去挑衅,也是轮番为鞑靼人坚守住了第一道的防线,把战线一步步推到了梭梭河的河岸,却被唐寅寻到机会,直接把营地又后撤十多里,让他们不得不重新组织兵马往前推进。

巴图蒙克道:“从开战,我方已有数千人死于战场,此番明廷派来兵马,数量不多,但对外号称乃是其兵部尚书蔡国公张周领兵,你们真认为可以凭自己的实力,去将这个妖人斩于马下?”

在场的诸多将领皆都默不作声。

鞑靼人为了扫除将士们对于战场第一线的恐惧,一直把张周形容成为一个“妖人”,对外宣称明朝的皇帝是被一个道士所蛊惑,而道士所用的都是一些奇门遁甲之术,这才导致大明的军队获得了一种“神力”,当然这种神力也是有缺点的,一旦妖人死了,或者是上天不再庇佑明朝的军队,那他们就可以长驱直入杀穿明朝的军队。

虽然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但草原上基本上没几个人读书识字,对于真理的掌握近乎于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的地步。

基本上是别人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且他们还有所信奉的神明,觉得神明会庇佑他们这些虔诚的信徒。

巴尔斯道:“大汗,末将认为,汉人的军队不足为虑,五千兵马,用夜袭的方式,可以让他们方向辨别不明。他们并无太多斥候出现在队伍前方,对我们的动向并不清楚,只要我们能暗暗靠近他们,就能偷袭成功。”

“你们认为这样可行吗?”巴图蒙克又望着在场众将领。

这些将领,名义上是他的子民,但其实也只有察哈尔部算是他的嫡系,剩下有近半数的兵马属于旁支部族,所谓的将领其实也就是部族的头领,只是在草原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这群人才聚集在一起。

而曾经巴图蒙克最为信赖的猛将火筛,现在已经不在场。

火筛不在,可其他的左右翼部族头领都在,这些人曾经也深受鞑靼人兼并的祸患,只是眼下暂时联盟。

永谢布部,如今算是草原上仅次于察哈尔部的大部族,其首领亦不剌道:“可汗若是要出兵征讨明朝军队,最好是以你们自己的族人。明朝派出了他们最强的天师,我们不具备与其正面抗争的实力。”

“最好是这样。”旁边也有其他部族的人表示赞同。

巴尔斯朝在场的人呼喝道:“你们以为我需要用你们的兵马?你们都说那个蔡国公有多少能耐,但我从来没见他在战场上有所表现,汉人不过是嘴上功夫,他们骂人的时候很难听,但在打仗的时候,岂有我们的勇猛?”

亦不剌道:“也不能这么说,就算是明朝的那些将帅,也都听从此人的号令,说明他具备与我们一战的实力。三公子既认为自己有能力将明朝军队歼灭,那就无须我们相助,我们专心对付那个唐寅就行了。”

巴图蒙克厉声道:“各部族,都要派出兵马。对方有三千兵马,我们派出三万兵马,做出试探。”

“三万……”

巴尔斯一听,瞬间感觉自己被轻视了,他言辞激烈道,“大汗为什么给我这么多兵马?”

“不是你一个人。”巴图蒙克道,“本部人马调给你一万,其余人马由各部份担,三万兵马务必在两天之内完成集结,如果再有拖延,会让明廷的军队进一步北上,现下不能被唐寅西北的兵马知晓他们的援军到来。”

亦不剌道:“那大汗,您做什么?”

巴图蒙克厉声道:“接下来,我会以最精锐的本部人马,击溃明廷西北的军队,只有这样,明廷的援军才无计可施。然后再以各路兵马将其困住!明廷以冒险的方式派出援军来,我们让他们有去无回,如此便扭转战局,从此之后,我们再不怕明廷的军队,边陲之地我们可以来去自如。”

……

……

唐寅所部,在二月初这几天,明显能感觉到鞑靼人进攻更加猛烈。

但其也没有办法,在对外消息完全封锁的情况下,他也不知道现在朝廷是否给他派出了援军,更不知道援军是谁带领,或者说是自己这边是否有生路。

先前徐经想突围,种种提议都被他所否定。

好在他们这路人马深入草原,就算是军中有人想突围逃跑,也意识到从这里出去是回不到大明的,最后不得不拧成一股绳,在关键时候同仇敌忾。

而在南边的张周所部。

虽然张周没有派出太多的夜不收,但鞑靼人的动向基本上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其实也并不复杂,只需要看往哪个方向走,鞑靼人会更多,鞑靼人会聚集兵马准备拦截……就知道自己所行的路并无错。

“公爷,鞑子开始集结了。”

二月初六,这天也是张周所部停下来休整的日子。

此时张周所部距离梭梭河已不到三十里,再往北四五十里就会到鞑靼人的主营地,而再往北二十里,就是唐寅所扎营驻守的区域。

也就在此时,鞑靼人集结了兵马,开始从四面八方往张周所部的方向围拢而来。

张周让人临时搭起个台子,他爬上去之后用望远镜看了一会,发现果然如夜不收所探查的一般,鞑靼人开始有集结迹象之后,随即下令全军龟缩扎营,把营地的范围尽量缩窄,以备夜晚鞑靼人来袭。

“马匹往中间集结。建立两道阵线,第一道是火炮搭配火铳,第二道再用火枪,不要上来就展现杀器,让鞑靼人尽可能靠近,如果他们进入到二百步左右的距离,再给他们尝点狠的……”

毕竟就三千兵马。

数量听起来不少,但实际安排起来,其实也没那么多。

张周亲自负责安营扎寨事宜,这也正好是之前几个月对这路京营兵马特训的内容。

如果有鞑靼人来袭,最好先把自身的防御阵地先做好,跟以前是靠什么长矛、弓箭作战不一样,现在连火炮都成为了辅助作战工具,先以火炮尤其是轻炮开射,随即用火铳,然后再端出步枪,最后才是加特林。

大明这路兵马,也算是训练有素,以前别的不会,至少在完成扎营这件事上,也没有谁是初哥。

才不到半个时辰,一个简单的营地就已经准备齐备,为了抵御对方劲弩的强攻,还预设了诸多的盾牌和简单壕堑作为抵御之用。

“鞑子在北边大面积集结。”

孙上器负责情报刺探。

这场战事,其实不需要有什么人指挥,只要鞑靼人杀过来了,直接开炮开枪就行了。

情报整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还要让鞑靼人觉得这路大明的兵马没有什么情报准备工作,让他们以为大明的军队就是无头苍蝇。

在这种前提之下,大明军队就要露怯,让他们以为不行。

张周随即让人传令三军:“鞑靼人不来,不允许开火。该埋灶的埋灶,该吃饭的吃饭,留下三成兵马做好防御即可。”

……

……

鞑靼人看似凶残,但也不过才集结了两三万兵马。

对张周来说,全员准备作战,实在是大材小用。

鞑靼人有本事就冲上来,以目前全军备战,且弹药未有任何损耗的情况下,一万以下的敌军还不够塞牙缝的,且张周也明白鞑靼人是不会一次就冲上来的。

就算是四面八方一起冲,第一批上来有个三五千兵马,或者是六七千,都算是不错的攻势了。

张周还故意露个破绽给对方,在西侧的营地搭建上没有配备什么火炮,虽然从外表上看不出来有什么差别,可一旦开战之后,当鞑靼人发现大明军队在西侧没什么远程火力,或许就会以骑兵进行夜袭突击,到时就可以让他们感受一下武器代差的压制。

入夜之后。

鞑靼人仍旧只是集结的状态,仍没发动攻势。

“情况不妙。”

孙上器亲自到张周面前,而此时张周正在吃面条……在行军途中,这种食物很少见,至少说明张周这边准备是很充分的。

旁边坐着王明珊,见到孙上器来,她主动起身让到一边。

当然孙上器是不会落座的,他只是来通知情况。

“有话慢慢说。”张周吹了吹碗里的面,笑着道,“轻松一点。我知道将士们没什么作战经验,有的甚至都没有杀过人。”

孙上器道:“是大部分都未上过战场,也基本上没有杀过敌人的。”

张周道:“是啊,这次就给他们一点历练。今晚血战之后,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呕吐,或者是身体不适,不过黑夜之中会减轻他们的恐惧心理,等明天早晨我们踏过敌人的尸体往前行的时候,也会麻烦一些。专门准备人手去割耳朵吧。”

“还需要留耳朵吗?”

“当然要留着,不然我回去说杀了多少敌人,朝中大臣还会以为我吹牛逼呢。”

张周一脸轻松,好像这是一场多么简单的战事一样。

就在此时,距离营地三五里之外,传出了隆隆的号角声。

“放心,他们不会马上就来的。”张周道,“这套路,我熟悉,他们会让一些敢死队先上前来尝试,但他们也很清楚,谁冲在前面谁就死。所以等半夜之前的那一战,应该是最惨烈的,前面就当是开胃菜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