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百四十六章 治一方不如治一国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花马池。

张懋接连上了几道奏疏,请求能致仕还乡,还说自己力不能及,要把差事交给儿子云云……大概的意思是,他不想在西北苦熬了,反正回到京师,以他的实力还是能把英国公府的基本盘给稳住,至于张锐管事……当儿子的还有不听老子的道理?

只要京营在手,就算是张锐管事,也跟我张懋管事没什么区别。

“公爷,这都快过年了,可还是没听到有关小公爷的受赏封功情况,还有您回京这件事,怕是也要给耽搁了。”

钟德才还是尽职尽责的,他也在多方打探,奈何花马池这地方山高皇帝远的,实在是打探不到更多的情报。

张懋坐在城头上,望着远处的乌云密布,叹息道:“又要下雪了,愁云惨淡不过如此。”

钟德才听了都感同身受一般。

他应聘的是英国公府的幕宾,是等着在京师过好日子的,也等着别人去巴结的,谁知道现在跟着张懋跑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他钟德才内心能好过?

“吾儿不知会得到怎样的差事,也是留在西北,还是调去旁处呢?唉!”张懋自怨自艾一般。

钟德才道:“公爷,要不怎样,咱去封信到大同,问个详细如何?”

“不妥。”张懋道,“先前的事情,老夫已经对不起他了,当父亲的给家里扯了后腿,吾儿他这会必定是想在新建伯之下好好做事的,若这会我去信,怕是会让他难堪。”

钟德才苦笑道:“咱只是问问小公爷的差事安排情况,应该无那么多顾虑吧?”

张懋道:“你不知道,王伯安是张秉宽的人,若我去信问,别人会以为我是在对王伯安施压,有人会说我倚老卖老。旁人倒也没什么,若是让陛下如此认为,那我……就害了吾儿啊。”

钟德才听了不由傻眼。

这位英国公听起来还是个仁父,既然你顾虑这么周详,怎么现在吃瘪的反倒是你呢?

正说着,城头楼梯口,柳景匆忙跑来,大老远便喊道:“公爷公爷,喜事啊喜事。”

张懋和钟德才同时用打量怪物的眼神望着柳景。

但见柳景跑到近前来,上气不接下气道:“朝廷刚颁旨了,正式晋升令郎为宣府副总兵,即刻调往宣府。将门虎子啊。”

张懋闻言不由皱眉。

钟德才道:“这叫什么喜事?侯爷,您觉得咱家公爷就只是想让小公爷跑去宣府当个什么副总兵?”

柳景笑道:“有功在身,得到了赏赐不说,还能被委以重任,这不是喜事是什么?公爷您也别太介意,相信陛下很快就会调您回去。”

“放屁!”张懋骂骂咧咧道,“老子现在是被流放发配呢,现在既不是宁夏总兵,甚至连个正式的军职都没有,麾下这些兔崽子天天等着吃喝拉撒,还要老子喂他们,哪来的钱粮?就这么个地方,老子一天都不想呆。”

柳景闻言也不由苦着脸,情绪转变之大,也让钟德才觉得眼前是位演技派。

柳景一脸苦闷道:“公爷,谁不是呢?这里真是连个光景都没有,要不咱跟陛下请命,调咱去宁夏镇得了。”

“不去!”

张懋好像是上来脾气,显得很执拗道,“谁想去谁去,老子现在就是不去给陛下和朝廷找麻烦,最好现在他们都忘了我,等回头有事情想起来,他们才会觉得老子吃了亏在这里受苦,不然的话……老子就算死在这里,也不回京城。”

钟德才一听,更觉得惊讶。

要说演技派,还是这位英国公更技高一筹。

明明在巴望着回京,刚才在他面前还一顿发牢骚,怎么到了外人那边,就如此装腔作势呢?

柳景道:“公爷,问您一件事,蔡国公那边……您找人送礼去了吗?”

张懋气呼呼道:“送礼?送什么礼?老子现在人都离不开宁夏了,还要指望别人相助?别人明明恶语相向,还要老夫笑脸迎人?你想送你自己找人送。德才,以后没什么事,别让不相干的人等来打扰老夫,老夫正在视察军务,走了!”

“公爷……”柳景没想到张懋这么不好说话。

却是张懋也没给他继续纠缠的机会。

“侯爷,您也别太勉强。”

等张懋人走了,钟德才含笑道,“这几天公爷正发愁呢,您可不要火上添油啊。”

柳景问道:“京城那边……”

钟德才笑眯眯道:“您要做什么,不必跟公爷商议,咱两家不是也没啥关系?公爷现在很怕陛下像追究保国公一样……把一些细枝末叶的事给深究,所以……呵呵。”

柳景道:“难怪,难怪。我还有事没说呢,劳烦钟先生去告知一声。听说京师内参劾英国公的奏疏一堆一堆的,陛下可能最近……”

“免提。”钟德才抬手道,“你我心里有数就好,不必去跟公爷说,公爷多少也会知晓一些。咱只要不说……几句能相安无事。”

柳景不解道:“咱不说,事就没了吗?”

钟德才叹道:“面儿上咱先保持个相安无事,这会大臣都参劾咱家公爷,或也是个好事,这说明咱公爷不结党营私啊。若没参劾的,陛下或还更想深究呢。”

柳景突然感觉自己被钟德才的奇葩思维给打败了,他道:“就不怕陛下借坡下驴……”

“侯爷,这话可有点不敬啊。”钟德才提醒道。

“道理是这道理。”柳景道。

这下钟德才也有些恼火了,皱着眉头,声音也提高了八度道:“侯爷,您说这道理谁都懂,那能怎着?他人参劾都参劾了,面子丢也都丢了,难道跑公爷面前说,这事就没了吗?光会在这里说有什么用?这事是咱在这里能解决的吗?”

柳景眨眨眼,好像是这道理。

钟德才道:“咱现在帮不上忙,还总让公爷操心,你说公爷能不上火吗?帮倒忙有什么用?侯爷您府上不是势力挺大的吗?能跟宫里的那位老太皇太后有往来?那就赶紧想办法去吱一声,公爷也等着你照个亮引条路出来呢!”

“哎,知道了。”

柳景被钟德才唬得一愣一愣的,等转身要下城楼,突然想到什么,回头道,“礼到底还送不送了?”

“爱送不送,两家互不相干,别想共同进退了!这次英国公府好歹还有一位小公爷,你家有谁?别总想往自己脸上贴金!帮不上忙,趁早打消了结盟的念头。”钟德才语气也硬起来。

柳景心中不由悲哀。

本来以为是难兄难弟,现在看起来,人家英国公这边还牛气起来,连个西席都能对他指手划脚了。

柳景心想,这要是再不想办法回京城,只怕留在这里,先被这位英国公给收拾明白!

没军功,不好混啊。

……

……

张周要出发去永平府了。

中午动身,上午还要入宫见朱祐樘一次,算是正式的辞行,本来张周计划里并没有这一环,但可能是朱祐樘太离不开张周,愣是在走之前一天见个两三回都觉得不够。

西暖阁内。

朱祐樘精神状态很不错,说是在养病,但其实病基本已痊愈,拉着张周欣赏一些书画。

但张周实在没什么兴趣,虽然他知道这些书画的确是很名贵,但不能换成银子的书画,对他来说就没有太大意义,因为他并无收藏这些东西的兴致。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何必那么在意呢?

“秉宽,这次你去永平府,朕准备让四个人与你一同去,算是跟你有个照应。”朱祐樘兴冲冲道。

张周道:“多谢陛下关心,不知是何人?”

也就是他们相处的模式,才让张周可以如此发问。

朱祐樘笑道:“先是杨鹏和郭昂,他们过去是帮你做事的,这你早先就知道了,去了之后随表调用,你的话跟朕一样好使。”

张周道:“陛下折煞臣了,臣哪里敢随便驱使他们?”

“别客气。”朱祐樘道,“这第三人,是主动请旨要去的。最近龙虎山的张氏,也有人在京,听说过吧?”

张周心说,难道是张玄庆想跟他一起去永平府?

“知道。”张周道。

“是张氏上疏请命,说是让同宗一个人与你同行,没说要拜到你门下,只说想跟你多加研习道法云云,态度倒是很诚恳。”朱祐樘笑道。

张周道:“倒也没什么,就怕会带来一些麻烦。”

“呃,秉宽你也有这顾虑?朕也是这么想的。”朱祐樘道,“如果是张玄庆或是其平辈之人要与你同去,朕会以为他们是想跟你比拼道法,赢个名声之类的,好打压于你。但所请,不过是让个张氏族中的小丫头与你同去,乃是张玄庆的长女,年不过十一二,朕倒觉得可行。”

张周听了也不由觉得奇怪。

张玄庆这是什么意思?

龙虎山天师道这一门,都要因为他张周的崛起而名声不存了,张玄庆这会还想把个女儿送到他张周面前来“研习道法”?

是为了验证他张周会不会道法呢,还是说打算让这小丫头从道法上比过他张周,从而戳破他张周身为半仙的神话?

朱祐樘道:“朕认为,龙虎山这群人,好歹是有一些基础和门路的,他们在民间也有一些名望。你跟他们撕破脸也没必要,既然他们如此诚心提请,那朕也就准允了。走之前,张玄庆还会去为你饯行,若是他表现得不善,那你就不必理会这茬,朕就说没应允这件事。”

“臣明白了。”

张周的确是明白了朱祐樘的苦心。

朱祐樘这是打算当和事佬,免得张周跟正一道那边产生冲突,不然正一道门人也不少,来找麻烦可就不妙了。

再加上他张周现在属于政治人物,平时并不以道家之事作为立身的手段,而是要更多兼顾于朝事,所以皇帝也没强迫他一定要跟正一道中人达成和解。

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恩赐。

你们正一道的人态度诚恳,那给你们攀附秉宽的机会,如若不然,哪凉快哪呆着去。

“还有一人,呵呵,秉宽,你猜猜是何人。”朱祐樘突然一脸笑容问道。

张周从朱祐樘的情绪变化,就知道是个很不好用常理去猜测的人,赶紧拱手道:“臣猜不出来。”

朱祐樘也没卖关子,笑道:“是永康,朕的那个妹妹,她与你一起过去。你可别误会,她此行也是她自己所提的,说是从懋仁去西北开始,二人一直没有相处机会,正好这次要对懋仁等将士论功行赏,她便申请同去,也算是省亲了。”

张周心说,我误会什么?他们夫妻情深的,最多是跟我同路而已。

甚至还不算同路。

朱祐樘道:“永康之前是很任性,但现在看起来她对你也很敬重,这就好。如果她还是之前的模样……朕还信不过她!”

张周道:“陛下,臣会好好跟永康长公主相处的。”

“不过啊,她是去蓟州镇营所的,也会到一些犒赏三军的馈赠等,她毕竟是一介女流,也没出过远门,出京之后能照应就照应一下。朕就先谢过你了。”朱祐樘道。

“陛下言重了,臣自当好好照顾永康公主。”张周道。

照顾?

怎么照顾?

礼数上做个表态而已。

朱祐樘笑眯眯道:“本来还有个人想去,但朕不会答应的。让他收心也不太容易。”

这说得就是朱厚照了。

“再就是朕……如果开春之后身体好一些,朕可能也会亲自去一趟,说起来朕一直想出去走走啊。”朱祐樘突然兴致也很高。

本来君臣商议的是要一起出征,但在出征之前,也不影响他们一起去永平府踏春,或是体察一下民情。

但皇帝出巡的流程太过于繁琐,且大臣一般不会同意,就算是后来胡闹如朱厚照,在出巡这件事上也得不到大臣支持,而屡屡受挫,要么是自行逃走,要么是借助南征才能出京。

朱祐樘似乎也很清楚出巡不容易,所以才会如此说。

“不管怎样,早去早回。”朱祐樘笑着拍拍张周肩膀道,“治一方不如治一国,朕身边少不了你。你有什么缺的也随时跟朕说,谁不配合你,就是跟朕作对!朕定不轻饶!”(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