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七百九十九章 救命之恩以身相报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正月初十大军就要开拔,属于朱祐樘和张周君臣二人所定的事情,不需要朝中大臣的同意,事情就要开始落实了。

跟以往大为不同的是,现在张周主政兵部和户部,有关调兵和调粮的事,他自己一个人就能落实,看似他平时不会出现在衙门里,但他手上实权可是很稳,只要他愿意,就算是把太仓的粮食都调运出去也无妨。

大明的朝议体系,在这一年基本上已经废弛,大臣已有很久没见到皇帝,在这种关乎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上,他们也显得无能为力。

张周要带兵三千进草原,消息并未直接对外公布,皇帝所下诏公布的事情,是他要亲自带兵前往大同镇,他要去巡狩威宁海……此消息一出,而已是让朝中人觉得惊惶。

因为正是过年休沐时,朝中大臣在这时候很难聚集在一起,但还是压不住很多言官前去宫门口集结,大有一种要死谏到底的架式。

这也算是大明所谓忠臣的传统艺能项目了。

而作为当事人的张周,却还在积极备战中,就连朱祐樘都不打算那些去死谏他的大臣,在大年初二这天,朱祐樘甚至还与张周一起出城,去参加一场点兵的活动。

“突突突……”

校场上,演兵不再只是用普通的燧石铳,直接搬出了加特林构造的机枪。

采用水冷模式,即便如此,还是难以抵挡高温。

在加特林加持之下,对面的土墙被打得千疮百孔,而朱祐樘站在高处用望远镜看,看得是非常过瘾,且心中是那般的踏实。

一场简单的演示结束之后,朱祐樘转过身望着张周道:“这东西有多少?”

“四五百挺了吧。”张周道,“现在还在加紧制造火弹,这才是关键。同时所制造时,所用的都是零件更换,与以前整体构造有所不同,即便是其炮身等有损坏,也能在战场上用最短的时间进行更替。”

朱祐樘点头道:“要是被鞑子知道咱有这东西在,怕是没人敢来大明了。其实想想也是,要是用这东西,架在任何一处,哪怕只有几人守着,只怕真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张周笑道:“火弹的数量是关键,还要做到维修和保养,很难的。接下来还有几种新兵器,都是建立在火弹改造之后的基础上,请陛下移步。”

朱祐樘兴冲冲道:“走。”

很显然,这次观看新兵器的演示,对他的信心提升很大。

而张周所带来的,并不单纯只是传统笨重的机枪,因为那东西在移动战中的作用始终是有限,而张周所展现最牛逼的东西,当然是可以作为机动性所用的步枪,这已经具备了现代化作战的基础。

有了这东西,别说是征服北方蛮夷,就算是征服全世界,也不在话下。

……

……

就在很多中下层言官往皇宫左顺门聚拢时,身在家中的刘健得知消息,赶紧让人把李东阳叫过来。

“去,告诉他们,都散了,不要惹事。”刘健对中下层言官的行动表达了不满。

李东阳道:“如此给陛下施压,也是一种手段。陛下突然要出巡,对大明来说,或是祸乱的开始。”

刘健道:“如今是鞑靼入寇时吗?你可有想过,如今陛下为何要执意往西北去?”

李东阳摇摇头。

在他看来,或者说在大多数传统文官看来,皇帝此举,跟当初土木堡之变前的情况大致类似,都是皇帝一意孤行要御驾亲征,结果很可能是把皇帝自己折在西北。

李东阳甚至在想,你刘健不会是打算用这种方式来铲除佞臣,让张周跟当初的王振一样,靠外夷令其作古?

刘健无奈道:“有些事,你还不懂。去吧。”

李东阳皱眉道:“还有什么不懂的?难道朝中铮臣去谏言,我们还要阻拦吗?朝廷的体面何在?”

“唉!陛下是要以张秉宽领兵三千,进发于草原,此消息乃是司礼监陈公公特地来告知于我的,你说陛下领兵去西北的目的是什么?不过是壮声威而已。”

刘健话说完。

李东阳好似瞬间明白了刘健的用意。

只要张周能亲自去犯险,带个三千兵马进草原,让他死在草原上,就算让皇帝去给张周壮声威,那也不是不可以。

但要是这样的话……文臣也有点太卑鄙无耻了。

为了铲除张周这个毒瘤,居然舍得让皇帝去当诱饵?

刘健道:“张秉宽有如此自信,为何不成全于他?今日陛下不出兵,早晚也会出兵的。西北一战,势在必行,也没必要非要阻挡了。”

如今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奸臣当道时,刘健对皇帝御驾亲征的举动表达支持。

这是李东阳所没想到的。

但既然刘健都这么说了,李东阳也只能代表内阁去劝说左顺门外的同僚,让他们接受现实。

……

……

一场演兵下来,三千兵马基本也已准备齐备,剩下就是要通过几天的时间准备,完成最后的预演。

在这之后,朱祐樘也没有着急回宫,而是就在城外校场内,接见了大理寺少卿谢正。

谢正对能面圣,感觉到无比的荣幸,毕竟从他的官职和资历来说,基本完全是靠谢迁的荫蔽才当官的,他也不求能当到多高的官职,但现在却好像他已经成为皇帝的心腹一样。

在这非常时期,都能见到皇帝。

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是罪臣之子,自己的父亲还在为家族受过呢。

“谢卿家,听说前几天,张卿家到你府上,为你女儿治病?”朱祐樘问道。

谢正一怔,往四下看了看,并没见到张周的身影,此时的张周还在完成一些战前的准备,并不是时刻都陪在朱祐樘左右。

“是。”谢正道。

朱祐樘道:“令尊现在身体可还好?”

“还好。”谢正再回道。

朱祐樘笑道:“此番朕出兵西北,打算让令尊陪同,你认为如何?”

谢正心想,这是好事。

但身为儿子的,岂能替年迈的父亲答应这种事?他隐约也感觉到,皇帝这是话说了一半,目的并不单纯。

谢正道:“回陛下,家父年老体迈,经不起旅途奔波,不如让臣陪同在您左右。”

“呵呵。”朱祐樘微微一笑道,“你知道朕让你来的目的吗?”

“臣……不知。”谢正道。

朱祐樘笑道:“朕想给你女儿说个媒,你可有意?”

“这……”

谢正没想到,皇帝的思维也很跳脱,竟能有如此稀奇古怪的想法。

朱祐樘道:“你女儿的命,是秉宽救回来的,而秉宽即将要为大明完成一场旷世的大战,你身为大理寺少卿,朕也可以让你随同在秉宽身侧,为他筹谋。而令尊,就跟在朕身旁吧。”

“啊?”谢正很惊讶。

朱祐樘再道:“这一战,关乎到北方未来数十年甚至是几百年的安稳,关乎到大明的国运,朕有生之年能见证这一切,乃是荣幸。而令尊因为跟秉宽的过节,才有今日。”

谢正心说,陛下您说话还真直接。

家父可不就是因为跟张周相斗,才有了今时今日的结果?但家父现在他已经跟张周冰释前嫌了啊。

“只有你们两家结亲,朕才放心。令尊年老了,这一战之后,无论是他继续为官,或是回乡颐养天年,朕都由他。”朱祐樘道。

谢正一听,这倒是不错。

谢正道:“臣愿意联姻。”

朱祐樘笑道:“朕有说过,是跟谁吗?”

谢正道:“乃是与蔡国公。”

“蔡国公府上那么多人,又是跟谁呢?”朱祐樘接着问道。

这可把谢正给难住了。

要是说皇帝打算给张周的长子张君说媒,似乎也太早了一点,那只有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张周做妾……但以他女儿的年岁,似乎这又太委屈了。

毕竟谢君奴年岁还小,虽虚岁到十五,也算是及笄了。

但张周毕竟比女儿年长了十岁有余。

朱祐樘道:“回去考虑一下吧。秉宽走之前,就把婚事给办了。你女儿现在的身体,应该还没有痊愈吧?”

“已大为好转。”谢正道,“已经能下地了。”

朱祐樘惊讶道:“这么快吗?朕记得,用药是在年关最后一天吧?”

“是,才两天。”谢正道。

朱祐樘啧啧称奇道:“神药就是神药,一两天就能见效,真是有起死回生的功效。看来你女儿命不该绝啊。”

说到这里,朱祐樘自己脸上也呈现出笑容。

这意味着,以后他的挚爱亲朋基本也能享用这种神药带来的光辉。

“臣愿意接受。”谢正道。

朱祐樘笑道:“你愿意接受就好,要不要跟令尊商议一番?”

“这……”

谢正心想,回去后让老父亲知道,他能愿意?

谢家堂堂的长孙女,要给人做妾,实在是有些……说不出口,要是被朝中传统文臣知晓,那还不说他谢迁没原则?

“还是说说吧。”朱祐樘道,“朕从来都不想强人所难。”

……

……

谢正跟朱祐樘交谈之后,随即便被允许回城回家。

他回到家之后,谢迁正在院子里陪同谢君奴走路,因为谢君奴大病一场,平时是不应该出来的,但因为在张周的医嘱中,让她多出来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谢家人知道张周是神医,自然会言听计从。

“大中,怎了?”

谢迁看到儿子回来,走过去,看儿子脸色有些回避,以他这个做父亲的了解,自然要多问两句。

谢正道:“刚奉诏,去面圣了。”

谢迁一听,脸上的笑容淡去,随后便招呼儿子到了小院子平时他自己的房间内。

里面地方不大,就能摆下一张床和一张桌子,也是谢迁回京这几天住的地方。

“怎回事?”谢迁问道。

谢正道:“陛下跟儿说,准备要御驾亲征。”

“哦。”谢迁道,“陛下有此意,已有多年,在张秉宽入朝之前,陛下就曾私下里提过,但那时大明军政荒驰,容不下这种御驾亲征,也就没了下文。如今……几时要出征?”

“再过十天左右。”谢正道。

“仓促了一些。”谢迁道,“要说这个,找你去作甚?”

谢正道:“让儿随在张部堂身侧,随他出征,还说让父亲您伴驾左右。”

“嗯。”谢迁道,“戴罪立功,也好。”

“父亲,您觉得自己有罪吗?”谢正问道。

“这……也不好说,为父当初也是太过于执着,有时候党争都是发生在潜移默化中,现在想来,还是有些可笑了,做错了就是做错了,被陛下定有罪,我也无怨无悔。”谢迁道。

谢正道:“陛下还提到,想让君奴她……”

“陛下提到了君奴?”谢迁显得不能理解。

“是,他说,要赐婚给君奴。”谢正都不好意思往下说,似乎在他看来,这事肯定谢迁是接受不了的。

谢迁板着脸道:“陛下想给君奴和秉宽赐婚是吗?”

“父亲您……”

谢正显得很惊讶,老父亲这都能猜到?

谢迁道:“陛下想借助赐婚联姻之事,为秉宽笼络朝中同盟,让旁人接受他,为父岂能不知?如今我与秉宽已和解,以后陛下或还会用到我,若是我回朝后继续跟秉宽势不两立,那不就辜负了陛下一片苦心了?”

“父亲,您是说……”

“嗯。我答应了。”谢迁道。

谢正急忙道:“可是父亲,君奴她……”

谢迁道:“君奴这孩子,年岁不大,主意也不少,但她是个有主见的孩子,你问问她吧。当祖父的,也不能全为了家族利益,而牺牲了她。若你只是问为父的意见,为父没有意见……秉宽本性善良,且他将来是大明不可或缺之人,我不反对这桩婚事。”

谢正一想,也是。

人家林瀚作为吏部尚书,嫁的是女儿,而你嫁孙女……

如此说来,咱家还占便宜了呢。

“不过孩子还小……”谢迁突然又感慨了一句。

谢正道:“陛下是说,张部堂要以三千兵马进草原,所带的是大杀器,要以身为诱饵,婚事将会在最近举行。”

“这怎可以?君奴身子骨还没好……”谢迁道,“就算是她也同意,这……合适吗?”

谢正叹道:“或可以先把人送到张府,把事给定下来。”

谢迁突然一笑道:“这样也好,如此,老夫也不会觉得欠了秉宽什么天大的恩情。他自家的人,出手挽救,难道不应该吗?”

谢正差点想翻白眼。

心想,父亲您还真是不吃亏,为了达到此目的,甚至不惜让小孙女嫁给一个比她年长十岁的权贵。

你这是精明呢,还是愚钝呢?也不怕被别人知道后笑话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