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一十一章 花木兰女张飞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在场的大臣一时并无出来反对的。

事是刘健提出来的,应该由刘健继续下去,尤其是这个“妖言惑众”的罪名该怎么论,是门大学问。

刘健看了看一旁的李东阳。

李东阳随即便明白过来,走出来举起笏板道:“陛下,若有关地动的言论,只在少数人中流传,那便算不上是惑众。如今言论已上达天听,且由陛下宣之于众,甚至有让地方筹备之意,那事不当再以小谋而论。”

朱祐樘皱眉道:“李阁老是何意?”

李东阳已看出皇帝的回护,也猜出提出地震言论的人,可能就是张周。

他并没有贸然去做赶尽杀绝的举动。

算是给皇帝面子,给张周读书人身份的面子了。

但对这些阁老来说,给张周一个教训,算是很必要的。

“若此等言论不受惩戒,将来定会更多,陛下应当定下罚责,在言论不能兑现时,应小惩大诫。”

李东阳还算客气的。

旁边的大臣一听,李东阳这番“小惩大诫”的建议,既不伤君臣和气,还能起到规范君王行为的作用,还是很符合他们期许的。

于是很多人附议。

朱祐樘面色拘谨,看样子多少有点后悔在场把张周的言论说出来了。

他往一旁的萧敬身上看一眼,但萧敬眼色坚定,好似在用眼神告诉朱祐樘,这是那位张先生自己确定的事,都提前告诉他这件事可能会跟大臣说了,他就没预料到可能会有的后果吗?

若只是小惩大诫的话,陛下何必要回避呢?

“好。”朱祐樘点头,“等到时过之后,若事未发,朕会酌情论罚的。”

皇帝的话也是模棱两可。

罚,而不是说罪,意思是,朕也听你们的,预言不成那就“小惩大诫”一下,很可能就是自罚三杯,你们也别苛求会严惩。

刘健道:“陛下,不知此人为何人,可否定下具体的规则?”

朱祐樘很不高兴。

朕都这么说了,你们还想怎样?

戴义走出来笑道:“刘阁老,陛下都说了,若此事乃是妄言,会惩罚,何必要咄咄逼人呢?说起来,若他所说的真兑现了,不是妄言,那又该如何?”

伱们这群大臣也是的。

什么事都想搞直谏那一套,拿大道理来压皇帝,可问题是你们做事也不能只讲单方面施压吧?

如果真被张周言中,是不是也该惩罚一下你们?

刘健道:“自古以来……”

“可以了。”朱祐樘打断了刘健的话,“朕知道刘阁老是何意,自古以来有谶言说要地动的,都是妖言惑众之辈,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那朕这么说吧,此人并无此等目的,且乃是好意,是由朕派人去问询之后,才有此言论。”

“就好像钦天监以天机推演未来国运一样,朕从来有以测不中,论钦天监的责任吗?要不是昨日钦天监有测算的结果,朕也不会去问,今天也不会拿到朝堂来说了!”

刘健对张周没那么客气,觉得要给张周一个教训才可。

但现在看起来,皇帝是坚定站在张周一边,他就不好说话了。

而且皇帝拿出钦天监测算国运的事作为例证,就很有说服力,若只是以张周测算地震不准为由,治张周的罪过,那钦天监的人怕是死一百回都不够。

那边就没测准过,还天天测。

朱祐樘道:“若到时间了,真无此事,朕会对其有所惩罚,朕以后也会尽可能不听这种妄言。若是测准了,朕要对其进行赏赐,诸位卿家应该也无异议吧?”

刘健本是冲在抗争第一线,见皇帝如此态度,他也就不再勉强。

连首辅都靠后,那旁人自然也就不会再说什么。

“那好,此事便如此定了!马上发诏书到河南新野,时间紧迫,希望能做一些防备,也就这样罢……”

朱祐樘显得意兴阑珊。

最近他精力是充沛了一些,处理朝事也有了力气,但正因如此,或许是朝臣感觉到一种危机,君臣之间在朝堂上的争执好像也愈发多了。

……

……

事暂时告一段落。

就算是内阁出面施压,让皇帝对张周的“妖言惑众”进行惩罚,但毕竟事没发生,也不好说这就一定是妖言,暂时就被压下来。

但皇帝也算是承诺了,此事会以结果来进行奖惩。

程度不重要,大臣们至少觉得,皇帝对这些喜欢没事拿天机说事的人,有了一定的戒备。

是个好的开端。

谁让这位弘治帝治国礼法什么的都挺好,就是喜欢听信那些方士的谣言,还喜欢吃丹药呢?

要循序渐进,改了他这个毛病。

大臣们本身也不是出自恶意。

换了是谁……也不觉得张周这种提前六天预言地震的事,能成功。

……

而此时的张周,正与王越一起乘坐马车出城。

王越说要带他去京营看看。

大明提督京营的差事,都是由武勋和内官负责,文臣只在于谦为兵部尚书时,有过一阵提督京营的经历,而此番王越回京之后,皇帝也没让他管京营的日常操练之事,他这个兵部左侍郎,最多是去军营看看武器老化等情况。

甚至进军营时,都不允许他见任何的将领,身旁还有属官陪同,进军营后也需要有内官在旁监督。

“王侍郎,您要入营,何必找在下呢?”

张周坐在马车上,有些不自在。

最近王越对他太热情了。

王越笑道:“老朽最喜欢跟年轻人结交。”

是吗?

张周心说,你喜欢结交的不是年轻人,而是年轻得势之人。

正说着,到了军营门口,但见已有人等在那里,有一群人正在围观什么。

张周下了马车,往军营门口看了看,是十二团营中的奋武营。

大明永乐在京城设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但在土木堡之战中,三大营损失殆尽,后由于谦改制为十团营,夺门之变后遭罢,后在成化时恢复十团营,并改为十二团营。

奋武营便是京营十二团营之一。

但其实到弘治年间,因为京营占役的情况非常严重,京营的日常操练得不到保障,京营也很多年没再打过像样的战事。

到正德时,朱厚照受江彬建议,调边军换戍京师时,那时十二团营一共才剩下六万士卒,多有老迈。

可以说,大明的边防还算不错,但京营的防备却是一年不如一年。

“干什么呢?”张周往人堆方向看一眼。

王越笑着道:“张先生,请吧。”

张周一怔,这是让我过去瞧热闹?

二人一起到热闹发生处,当有兵将认出王越时,赶紧拉着人走开,随后营地之前空了出来,张周终于看清楚眼前是怎么回事。

居然是有人在舞刀弄枪,一根红缨枪耍在手里,就好像跟身体融为一体一般,上下翻飞,且不是戏台上那种花架子的功夫,每一枪刺出去都好像要人命。

当张周看清楚还是个女人时,甚至有点忍不住要捂住身体,往后退两步,以防被误伤。

不是体操队的,也不是武术队的,是要命队的。

花木兰?女张飞?

“停!”

王越一声令下。

女子停止了耍枪,走过来,如此张周也看清楚此女。

不见有多婀娜,身材却非常……凹凸有致,明显是因为平时练武的原因,身上一点赘肉都没有,却也不是什么膀大腰圆,更好像是练舞蹈那种感觉,身材高挑且修长,只是脸上绷着的神色,给人一种随时要杀人的感觉。

眸子很亮,容颜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算是青秀雅致且不施粉黛,却也带着一股小女儿家的刚毅。

美则美矣,让人敬而远之。

张周心里在想,谁娶了这种婆娘,回家之后一定治不住,打架输了不说,还容易闹人命。

“过来,见过张先生。”王越道。

女子走过来,在张周好奇这是谁时,女子直接跪在张周面前,给张周磕头道:“民女王氏,拜见张先生。”

声音很娇脆,听起来十分之悦耳。

“这……”

张周一时愣在那。

他不由望向王越,好似在说,老王,你这是在搞什么?

王越笑道:“老朽的孙女,年方及笄,自幼也曾习过诗文、女孝,只是后来习武,练得不像个女子,让张先生见笑了。”

张周点点头。

老王的孙女……

王越虽然是进士出身,但他的后辈中没出什么科举的人才,但他的长子和次子目前是锦衣卫千户和百户,再加上王越先前受封威宁伯,王家最风光的时候,就是武勋,自然王家后辈都是以练武习兵法为目标了,连女子都不例外。

张周很想说,人家武将家的闺女,也尽量培养成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这样嫁人的时候容易点,你老王这是要坑你孙女吗?

这种女人,谁敢娶呢?

“起来,让张先生看看。”

“是。”

随着王越的命令,女子站起身来,并没有普通闺门女子中那种羞涩,是可以抬起头正眼跟张周对视那种。

张周在看她,她也在打量张周。

眼神中带着一种……懵懂,就好像是不谙世事不懂世间一切的……蠢钝……

张周也不好形容这种观感。

一个字形容。

萌。

后世形容萌,那是一种装出来的天真可爱,带着矫揉造作……

但这位姑娘的萌,就好像是从没见过什么世面,而且一不留神就走神,脑子里神游天外不知道在想什么的那种“无知”。

让张周想来,此女就是那种对什么都好奇,但对什么又都提不起兴趣,若说她对某种事务能产生执着,大概只有练武了。

武痴啊?

“明珊,进军营后不得喧哗,跟在张先生后面,若有人靠近,给挡开。”王越下令。

女子抱拳道:“孙儿领命。”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