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七百九十五章 抗生素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张周制取青霉素的工坊,是在一个酱油铺子内。

这里因为常年用以酱油酦酵,本身自带菌群环境,且酿造酱油的人对于发霉和制曲等都比较有经验,再加上一些世代传承的酿酒匠人,把基础的理论教给他们,也就能更好去培养菌群,并且完成一系列的提纯。

但要完成这一切,也并不太容易。

此后接连两天,张周都猫在酱油工坊没出来,连家都没回。

而宁彤会把谢君奴的情况转告给他,现在张周唯一担心的就是这小妮子所患的并不是细菌性肺炎,而是病毒性的,那对他来说,基本上就是无能为力了。

好在先前有中药提取的小柴胡抗生素和鱼腥草抗生素,这两种纯植物抗生素,虽然在效果上并不显得那么尽善尽美,但好在是把谢君奴的病情给拖住了,这也让张周意识到,那就是细菌性的肺炎没错。

接下来就是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抗生素的制造。

而也就在此时,谢迁经过旅途劳顿后,再次回到京师,而此时距离过年也只剩下一天。

“父亲。”谢正亲自出城迎接。

谢迁摆摆手道:“不进城了,去西山,不必要在京师逗留。”

似乎对谢迁来说,京师是他的伤心地,一年之前他还是大明的辅政大臣,人人敬仰的谢阁老,而现在却已近乎于阶下囚,还在靠给朝廷干活来赎罪,一家人也因为他带来了颠沛流离。

谢正道:“这次父亲回来,我未跟二弟说明具体时间,他还以为是明日到,所以他今日未来。”

“没说也好。”谢迁道,“你们有你们的事,好好做事,不用管我。”

说着,谢迁已经准备重新上马车。

谢正急忙道:“朝廷有旨意下来,说是您可以等年后正月十五再去西山,最近可以留在京师。”

“什么?”

谢迁皱眉。

朝廷还能这么人性化的?难道是我的那些故交帮我争取了?

随即谢正便道:“是张部堂帮忙给说情的。”

“他……”

谢迁听到张周的名字,登时有些无语。

以前的人不帮他,现在反倒是他参劾的人来帮他,这算什么?到底谁才是正义的一方?

“那……随便找个地方,让我先暂住几日。”

谢迁对儿子很回避。

似乎他很清楚,自己还是戴罪之身,难得儿子现在已获得朝廷宽宥,并擢升到大理寺少卿,自己最好还是跟儿子保持距离,免得牵累到儿子。

如此一来,谢家上下都会平安无事,只有他谢迁继续去赎罪就行。

谢正一脸苦楚之色道:“有件事,本不想与父亲说,但事到如今不说也不好。君奴她回京之后……”

“她怎样?”谢迁骤然想起来孙女在回京之前,是患病在身的,“她……她……”

谢迁显得很紧张。

见儿子这神色,就怕意外已经出了,若是再见不到这孙女,她心中可是无比悲恸的,毕竟孙女已长大,幼年的命途多舛已经经历过了,若是快到成年时再夭折,当长辈的心中更不忍心。

谢正道:“君奴她还在养病,不过……情况不妙,跟父亲患病时很像。”

“那找张秉宽啊。”谢迁近乎是脱口而出。

这会他也知道谁是能帮上他忙的人,似乎也只有张周有机会能解他孙女的病痛。

谢正无奈道:“儿回京之后,已去拜见过张部堂。”

“他怎么说?不肯帮忙吗?不会的,秉宽我知道,他不是那种见死不救之人。”谢迁此时似乎对张周很信任。

正因为自己从高位上下来,成为微末之人,跟张周用另外一种方式去相处,他才明白张周的品性究竟是怎样。

谢正道:“张部堂已派了宁先生去给君奴探病,还带来了神药,但效果仍旧不理想。”

“什么?”谢迁听了,登时紧张起来。

自己就是靠宁彤给提供的神药活下来的,现在若是孙女用药都不管用的话,那可能真就要白发人送黑发人。

谢正道:“病情还是给拖住了,据说张部堂这几日连旁的事都不做,一直在研究新药,说是这几天可能会有结果,若是君奴她有神明庇佑,或是能……”

“秉宽他为了君奴,在研究新药?”谢迁听到这里,更显得无地自容了。

“是。”谢正道,“听说已经有几天未有合眼。”

“唉!”

谢迁听到这里,不由重重叹口气,他已经不知说什么好。

“父亲,您……”

“什么都别说了,进城去,进城后我谁都不见,让我去见见君奴,那孩子乖巧,也最是惹人心疼,这么聪明可人的孩子,我不希望他出事。走吧。”

谢迁这会也顾不上什么身份地位的,也顾不上什么颜面,只想进城去探望孙女的病。

……

……

张周闭门造药,朝中事其实有不少在等着他处理。

毕竟已是腊月二十九,连皇帝这几天都有事要找张周,甚至朱祐樘还打算请张周入宫过年。

在朱祐樘看来,张周这几年为大明做事太多,一直还没有好好犒劳一番,这个年他打算把张皇后和贤妃都叫上,把自己的儿女也都带上,顺带让张周也带着孩子进宫,甚至张周愿意也可以带着妻妾,到时两家人坐在一起吃饭。

对朱祐樘来说,他跟张周之间并不见外,他甚至把张周当成亲兄弟一样,甚至亲兄弟都没这么亲。

随即杨鹏便让人去找张周,通知这件事。

而张周此时还戴着专业的护具,正在实验室内,而周围的几个工匠都是常年跟着他的,对他也是比较熟悉的。

随后在张周知道杨鹏到来之后,也是跟着一起出来。

“公爷,您这是……”杨鹏很惊讶。

先前他已经找过张周一次,但那次的事不太着紧,也就没刻意来见。

这次是皇帝有吩咐,他也就有底气来找寻。

张周让人将他的护具给摘下来,这才道:“在制造新药,很重要。”

“何等新药,需要您……”杨鹏也好奇啊。

你张周不在研究新兵器,居然在这里研究新药?难道你以后打算转行当大夫?

张周叹道:“有些事也没法明说,毕竟还没成。杨公公,坐下来叙话。”

“好。”

杨鹏坐下。

张周这才道:“这种药,若是能研究出来,以后士兵们再在战场上受伤,甚至是有重大伤,能减轻伤口感染,大大提高受伤者的生存几率。”

“啊?”

杨鹏大吃一惊。

在这时代,士兵受伤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

尤其是在夏秋季节受伤,伤口迁延不愈不说,还有可能会感染,一点小伤就会要人命。

至于什么“刮骨疗伤”的,在这年头并不鲜见,有的时候一些人伤口感染后高烧不退,也只能通过断臂求生等方法来活命,用刀来挖伤口已经是司空见惯。

就算是有的人病愈了,也会形成痈疮等,伤口愈合之后很容易重新撕裂溃烂,甚至每过一两年就会发作一次。

张周道:“就是这药,要造出来太难。”

杨鹏急忙道:“要真是能造出来,那真是……救世人于水火,将士们必定将您奉为神明。”

张周笑道:“杨公公谬赞了,其实我研究这药,还以为,这药除了能治伤外,还能治疗很多特殊的疾病,诸如风寒等,有很多人因风寒而恶化,导致肺炎而丧命,要是有了这药,或就能……”

说到这里,张周最先想到的,就是在历史上于十八年后朱厚照这个倒霉蛋,不就是这么患病死的吗?

落水得肺炎,那一定是细菌性的,至于有没有被人下毒等,张周也不会持有阴谋论,他觉得就应该是肺炎拖延研究而导致。

杨鹏道:“那是……咱家这就回去禀告于陛下。让陛下知道这好消息。”

张周笑道:“还是等药研究出来之后再说吧,我怕让陛下失望。”

“哦,那您……后天还入宫吗?”

杨鹏急切问道。

朱祐樘是想在年初一中午,举行这次两家的家宴,所以也算是有两天准备时间。

张周笑道:“麻烦跟陛下回禀,要是后天之前,我能把药研究出来,那就去,若不然的话,可能还要再加加班。”

“加班?您用词真是……特立独行,不过如此还是要跟陛下提了,咱家也为此感觉到高兴啊,有您在,这药迟早能造出来,大明将士有福了,百姓也有福了。”

……

……

张周就没好意思说。

按照目前青霉素的制造成本,能制造出来一批,可能花费的人力物力是难以想象的,如果市井都要用上,那必然要形成产业化,至少在十年之内……还是难以形成的。

大明的工业化进程毕竟还很慢。

他张周来这世界,不过也才不过四年多不到五年时间。

弘治十一年秋,如今是弘治十五年腊月。

而他张周能做的,仅仅是完成一些基础的布置,更多的还是要发掘更多的人才,把他心中的理想推进开。

在送走杨鹏之后,张周继续闭门研究新药。

终于在第二天的早晨,张周趁机打个盹的时候,宁彤拍了拍他的肩膀,把他唤醒。

“怎么了?”张周看着宁彤。

宁彤道:“那琉璃的盆子里,见到老爷所说的圆圈了。”

张周站起身来,赶紧整理了防护服,进入到实验室内。

随即看到培养葡萄球菌的培养皿内,已经出现了一些圆圈,这说明这一批的青霉素终于是有了效用……虽然量不是很多,但至少说明这种培养和提纯手段是有效的。

“好。”

张周拿起来用特殊玻璃管子盛放,且用最新美洲带回来的橡胶所密封口径的药剂,心中也是多了几分欣然。

近一年的努力,这几天的连续鏖战,终于是有了成果。

宁彤问道:“这个就能治病吗?”

张周道:“这么小小一管东西,能价值千金,一个将死之人,或是通过这一剂药,就能挽回性命。这叫抗生素。”

宁彤问道:“一剂就能救人?”

“理论上是这样。”张周道,“也不是对每个人都适用,这东西用多了,也会让人产生耐药性,但以目前人人都没有用过这种药来说,一剂药真的什么都够了。”

“那……”

宁彤想问,是不是可以给她的好徒弟用上这药了?

张周道:“先把药都收集起来,一定要做到密封。第一批药要做珍藏,非特殊的情况不能用。接下来也是要进行病人的第一次试验,也要看谢家小姐自己的命数了。”

……

……

谢府。

一早,甚至都还没什么人起床,院子里也很安静。

突然一阵敲门声传来,惊醒了一家人。

由谢正亲自过去开门,等见到是张周时,他快要惊掉下巴,等再得知张周前来的目的之后,他更是不敢怠慢,把张周请了进去。

“请您亲自为小女问诊,实在是过意不去。”谢正也有些惭愧。

让当朝尚书,大明第一权臣上门来,只是为给他的小女儿治病,怎么看都是不要脸的事。

照理说,就算是自己的女儿死了,也不该麻烦张周。

张周道:“有些事,我不方便,还是让她进去给种药。”

因为涉及到注射等事,这会也顾不上什么皮试之类的,甚至有点死马当活马医的意思。

此时,谢迁也赶忙爬起来跑到院子里来。

张周道:“谢阁老也回京了?”

谢迁急忙道:“秉宽,你既亲自登门来,为何不亲自进去看看?”

“父亲,张部堂说,有些不方便。”谢正道。

谢迁叹口气道:“难道还要讳疾忌医吗?都是为了治病,还是你亲自去为好。”

言下之意,他不太相信宁彤,还是让张周亲自为她小孙女治病,他才能放心得下。

谢正用古怪的目光望着老父亲,心说,你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且治病的过程……你也是知道的,涉及到种药等事,你真就放心让一个大男子进去?

谢迁道:“快些为好。”

张周点头道:“正好,我也进去看看她的病况如何。”

随即张周在谢家上下的簇拥之下进到谢君奴的病房之内,却是一个临时改造出来的耳房,因为她患病,且张周也让宁彤说过有一定传染性,家里人把她安顿在这里,由谢正续弦的夫人为其做一些物理降温等事。

没有退烧药,此时的谢君奴已经高烧几天,就算看似是在睡梦中,但脸还是在轻微颤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