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七百八十六章 与众不同的作战路线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运送海外贡品的车队,源源不断往京师而来,光是马车就有几百辆,负责运送的人更是多达数千人。

朱祐樘带着极大的期待,等候这批意外之财的到来。

与此同时,朱厚照跟朱秀荣的一场内部考试,也算是落下帷幕,跟先前一次考试是由朱祐樘亲自打分评判不同,这次朱祐樘是直接把两份考卷送到张周这个主考官手上,让张周来做最后的判定。

戏楼内。

杨鹏亲自来送答卷,而两份卷子都是以八股文的方式作答,写的都算是应科举的文章。

按张周看来,这两份文章都很一般,基本上也就是个应县试的水平,谁也没比谁高多少,大概就是在伯仲之间。

“张先生,您应该能区分哪份是哪份吧?”

杨鹏似乎还怕张周看不出来哪份是太子所写,哪份是朱秀荣所写,还要做一下特别的指点。

张周道:“既是要做判定,这种事我还是不知道为好。”

杨鹏只是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随即张周就把两份卷子放下,问道:“陛下不会只为这一件事,让你单独跑一趟吧?”

“陛下是关心西北的战事推进。”杨鹏道,“先生或有不知,现在朝中有很多人认为,出兵草原之事应该从大同展开,大概是想以新建伯为主帅,似乎都对唐寅不太放心。”

张周点头道:“若论以往跟鞑靼人的战绩,新建伯的确是要强不少。”

杨鹏也急忙道:“可唐军门在辽东和朝鲜立功更多。反观新建伯,在辽东对女真人时,就未取得太大进展。”

张周道:“那更多还是因为在其取得大的进展之前,朝廷就调他去西北了,到目前,新建伯一直着眼于西北跟鞑靼人作战。但以此就否定唐寅出兵草原之事,也实在是草率。”

“您也别往心里去。”杨鹏笑道,“陛下对那位唐军门还是很信任的,这一战最好是有个成果。不然的话,朝野上下都会觉得,唐军门不能胜任此差事。”

“嗯。”张周点头。

杨鹏又道:“南边两广那边,也有地方的盗寇需要清剿,加上中原的盗乱,现在天下也不太平。有的人在说,陛下想在开春之后发起一场对草原的战事,都在说,这时机并不成熟。”

张周知道,这是因为朱祐樘在先前的内廷会议时,把开春要出兵草原的事对外公布。

当时那些阁老尚书的没对此表达反对,可换到私下里,他们的意见可就太大了。

没人会支持皇帝御驾亲征,就算是让别人来发动一场平草原的战事,他们也会有极大的意见,在朝野上下的人看来,西北可以打仗,但绝对不能“折腾”。

似乎在他们看来,安于现状反倒是最好的,像唐寅现在趁着冬天出兵就是在折腾。

这也是为什么唐寅不得朝中大臣推崇的原因。

你唐寅压根就是朝中的异类,跟张周是一条道上的,谁会认可你这种怪胎?

……

……

评判结果随即被杨鹏带回到宫里。

不出意外的,朱厚照在比试“文科”方面,还是能略胜一筹,毕竟他学的时间比较长,且做文章,尤其是涉及到经义等事,像朱厚照这样脑子活泛的孩子,似乎也有一定的优势。

当结果在第二天发到文华殿,朱厚照看到自己的成绩之后,一蹦老高。

“太子殿下,还要听讲呢。”高凤见朱厚照借口出恭,都打算跑进去找妹妹耀武扬威了,赶紧提醒。

朱厚照兴奋道:“金子会发光,璞玉也终归是玉,有些人实力不行,还想跟我比?看我不好好在她面前露脸一下!”

等朱厚照跑到屏风后面,才发现妹妹根本就不在里面。

“她没来?”

朱厚照一脸失望之色。

赢了妹妹,想在妹妹面前装逼一下,结果人家不给他机会。

高凤道:“奴婢不知啊。”

朱厚照一拍桌子道:“这叫什么事?明明是我赢了,我……难道我连在她面前表现一下的机会都没有吗?”

就在朱厚照在那发脾气时,东宫讲官王华走过来,用很客气的口吻道:“太子殿下,陛下刚吩咐下来,以后公主不再踏足到文华殿内,她会接受专人的教导。”

“王学士,这是何意?”朱厚照皱眉道,“你早就知道她在这?”

王华道:“公主于文华殿内听课,这并非秘密,但女子在这里听讲始终是不合规矩,或正因此,陛下才会让她回到该去的地方。”

“不对,那是因为我赢了。”朱厚照着重强调道,“我跟她比才学,我赢了,所以她才走的。”

王华懒得理他,转身回讲台那边去。

这把朱厚照搞得很尴尬。

他想发火,又不知对谁发,明明自己心中是有喜悦的,但又不知去跟谁表达。

这才是最郁闷的。

“好家伙,前一次她赢了我,那叫一个耀武扬威啊,现在我赢了,连给我个表现的机会都不给?这还有天理吗?不行,回头我一定去找她,在她面前彰显一下……”

……

……

朱厚照是不服输的。

当天他在没得到任何传召的情况下,就跑去坤宁宫,他要去找妹妹理论一番。

等他到了坤宁宫,才被老母亲告知妹妹这几天并不会过来。

“母后,皇妹她最近……”朱厚照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过去。

当大哥的也太委屈,输了要受人白眼,赢了连个发泄的出口都没有。

张皇后道:“你父皇说,她适合锻炼自立的能力,就给她做了一番安排,好像是让她去个特别的地方进行锻炼,具体是去哪,并没跟这些人说。”

“啥意思?父皇让她出宫了?”

朱厚照一听,眼睛都直了。

还能这样的?

我这个赢家还没获得出宫许可呢,输家倒可以接受特别的培训?

张皇后白了儿子一眼道:“你赢了妹妹,觉得很荣幸吗?”

“母后,您是不知道,她上次赢我的时候,那是一个不讲情面啊,把我的舆图都给带走了,她还在我面前说,那些舆图是她的,她想怎么糟塌都行,我现在就想把那些东西要回来。”朱厚照道。

张皇后一脸不屑道:“几张图而已,要那么重视吗?”

“不行,那是张先生画的,是孤本啊。”朱厚照强调道。

张皇后怒道:“少在我面前提那些有的没的,就问你,你赢你妹妹,觉得很荣幸是吗?要真是这样,那你以后是要跟你妹妹争夺储君之位吗?你身为太子,甚至先前在某些考试上,还不如你妹妹,你让你父皇怎么想?”

“我……”

朱厚照一时哑口无言。

张皇后道:“以本宫所知,这次你能赢,也只是个险胜,连你父皇都说你写文章到现在都没什么进步,还是一堆套话和浑话,感情你学了这么多年,还不如你妹妹学几天?”

朱厚照本来就已经很委屈了,被老娘如此教训,他更加不甘心道:“写文章就是这样,好一点,那也是需要长久积累的。”

张皇后一甩袖道:“记得自己学得好,就无须跟谁比。总归这几天,本宫也见不到你妹妹,你想跟她比,或是要在她面前怎样,去跟你父皇说,本宫管不着!来人,送他回去!”

……

……

朱厚照那叫一个郁闷。

不但得罪了老爹,连老娘他也得罪了。

“这是怎的了?吃了火药了?”朱厚照出了坤宁宫之后,还在非议他老娘。

本来他是打算去乾清宫,找老父亲好好理论一下的,但思虑再三之后,这计划还是被他打消了。

“太子殿下,您下午还要上课呢,要是不去,被陛下知道的话……”

“行了,你们这群人,就不能别跟个苍蝇一样嗡嗡叫?我能不知道不上课的坏处?父皇是把皇妹给弄哪去了?不会是出宫,有机会跟张先生做学问吧?”

朱厚照开始瞎琢磨起来。

高凤凑过去道:“殿下,其实宫里宫外,有不少人能教授公主的学问。还有,您或有一件事还不知,皇宫刚添了个小公主。”

朱厚照眼前一亮道:“我又有妹妹了?”

高凤道:“消息是这么传出来的,也不知真伪,但应该就是这几天会公布的事。”

“唉!多个妹妹,其实也挺好,就这一个妹妹,还不被她反了天?跟个小魔头一样,要她是个男娃子,估计父皇还真有可能来个废长立幼呢。”

朱厚照又在那絮叨。

高凤急忙道:“太子殿下,这些话可不能乱说啊,被陛下知晓,吃不了兜着走。”

朱厚照道:“反正我是个长子,未必是父皇最宠爱的孩子,我还怕被人知道?以前是谁跟我说的,这大明朝将来就是我一个人的?怎么现在……又是妹妹又是弟弟的,现在又多个妹妹……是不是哪不对?”

高凤闻言不由苦笑。

换了几年之前,朱厚照就一个妹妹朱秀荣,兄妹俩关系非常好。

甚至他妹妹都差点病故……

可到了现在,太子下面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太子再也不是受独宠的存在,所以这个太子也似乎感觉到失宠了。

先前只是皇帝对他冷言冷语,现在连皇后都有点不待见这儿子。

大概正是因为如此,太子才会有一种“哪里不对”的错觉。

……

……

草原上。

已是腊月,草原已是天寒地冻,各处都在下雪,但雪都不大。

在一些人迹罕至之所,雪即便不大,也会积存下来,有很多地方并不适合行军。

尤其当因为阴云密布,天色暗淡下来时,草原上即将有风雪天气到来,对大明将士来说,这种天气和地势环境所带来的压迫感十足。

但对于大明这路出征的人马来说,似乎并没有什么需要去畏惧的,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草原上的煞神。

“唐大人,昨夜一战已经清点完毕,共割下鞑靼人双耳一千四百对,按照您所说的,此战一个活口不留,无论男女老幼……”

马仪骑马就跟在唐寅身后。

唐寅本身只是个文官,甚至在考上进士之前,就是个身单力孤的文弱书生,勉强会骑马而已。

但经历了这几年的颠沛流离之后,他已经不知道什么叫疲惫,因为他在辽东和朝鲜所经历过的颠沛流离,可比眼前的场面凄惨多了。

唐寅看了看看天色道:“不出意外的话,今后几天,草原上都会有暴风雪。”

马仪道:“的确,如此对我们行军极为不利,是否先驻扎等候风雪过去?”

唐寅摇头道:“先前三场战事,都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所完成,到现在也不过才杀敌两千多,而我们现在距离鞑靼另外一支主力,很可能连五十里的距离都不到。这会停止进军,大概相当于功亏一篑。”

徐经牵着马往这边靠近几步,走路都有点一瘸一拐的,道:“伯虎,咱还是休整吧。要是大的风雪天来,可能咱都要葬送在这里,先要保证有足够多的柴火,要保暖啊。”

唐寅道:“让将士们穿上最后的大衣,夜里御寒的时候,让将士们尽可能凑在一起。或者我们可以昼伏夜出,每天休整三个时辰以内。”

徐经叹道:“就算人受得了,马也受不了。”

唐寅道:“忘了出兵时,我所说的?这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且我们没有任何的退路!现在我们已经出草原至少有两千里,或许鞑靼人都不会料到,我们不是从南边来的,而是从北边而来。”

“唉!”徐经只能唉声叹气。

因为这路人马,出兵先是走一条直线,一直走到不能再往北走,也就是到了大漠,才折道往东边而去。

在交战时,这路人马就好像是从草原的北方南下而来。

一边往东,一边往南,所行的路都与他人不同。

“让将士们多喝点肉汤。”唐寅道,“用三天的行军,换得跟鞑靼人的正面遭遇,我们没有重炮和远炮,只能在最靠近他们的地方偷袭,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营地混乱,方便我们大开杀戒。”

徐经道:“就怕有命得,没命把功劳带回去。”

唐寅将马鞭高高举起,道:“我们不为得功劳而回,只要能减弱鞑靼有生之力量,方便之后平定草原,我们就是大明的功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