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七十五章 责任与负担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张周不介意林庭的推辞,反而是带着他去面圣。

作为新任的教习,还是张周的大舅子,林庭获得了比别人更高的待遇,那就是能得到皇帝直接的委命。

“……林卿家在边地多年,除了了解西北地势,还对于边陲的风土民生多有了解,此番由你到研武堂协助于蔡国公,朕深感欣慰,以后军政人才的培养,可要靠卿家你了。”

乾清宫内。

朱佑樘这番话,让林庭差点要仰天长叹。

我才几岁?考中进士不过才两年,居然能得到皇帝的亲自召见不说,还对我报以如此高的厚望?

就算我再不愿意,那也一定是要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

“微臣资历尚浅,愧不敢当。”林庭赶紧表现出谦卑的一面。

朱佑樘笑着说道:“秉宽所用的人,朕很信任,既是信他的眼光,也是相信林卿家你的能力,你虽初入朝堂,但家世显赫有名师指点,更有不畏艰辛在边地历练的经历,如此贤才,是资历尚浅还是资历深厚有何区别?不要妄自菲薄啊。”

林庭发现自己之前所学的那套儒家谦卑的一套,有点不管用。

皇帝和张周不管自己是不是年轻气盛,就是信自己有能耐办大事……可他之前从未有过办大事的经历……这就很头疼了。

我说自己没能力,就是妄自菲薄,连陛下都不答应,那我也不用谦卑了。

旁边唯一的太监李荣笑道:“恭贺陛下多一良辰。”

朱佑樘道:“难得今天秉宽入宫,对了秉宽,朕还有事要问你,是涉及到花马池用兵的,朕已经下旨给宁夏、陕西两处巡抚,尤其是宁夏,安排好花马池的驻防等事。朕正想跟你好好探讨一下。”

李荣和林庭听到这里,突然有点无所适从。

最近几个月,皇帝从布置了朱晖等旧勋领兵出征,朝野上下都没看懂皇帝在搞什么名堂,现在好像是要给出答案了。

张周笑道:“陛下,臣只是提出要在西北一些曾经防备薄弱的地方加强戒备,也不止是花马池,还有宁夏周边很多关隘堡垒,这只是预防鞑靼人的突然来袭。”

“哦。”朱佑樘点头,他又看着林庭道,“林卿家,你可知晓个中缘故?”

“……”

林庭自然不知道这其中有什么关系。

李荣笑道:“林员外郎有何想法,但说无妨。”

林庭瞅了张周一眼,这才勉力道:“加强边备,是为……防止鞑靼来袭。”

“果然不一般。”朱佑樘赞许道,“秉宽,你没选错人。”

李荣也试探着问道:“陛下,可是要防止鞑靼人,突然从花马池等地方突然来袭?那……那是该早做准备。”

朱佑樘道:“我大明从河套出兵数万,鞑靼兵锋再强,但以他们以往强盗不改的本性,他们怎会以主力与我大明兵马作战呢?没有那些新炮、新铳之前,他们就会猫着躲着,现在我们有了,他们反而会来交兵作战不成?”

“是。”李荣一听,感情陛下您是真的知晓西北局势。

随即李荣想到朝野上下那么多大臣,都在猜皇帝这是为了打仗疯了,觉得皇帝调大军是要去跟鞑靼人决战,现在他才知道,其实皇帝比谁看得都透彻。

朱晖的五万大军,根本就是个幌子。

朱佑樘春风满面道:“秉宽老早就说过,如果我大明出兵数万,鞑靼小王子为了彰显其草原共主的身份,必定也会出兵,但他绝对会以大明某处薄弱之地,行袭扰和进犯之举,未必需要抢多少东西,只为展现与大明死扛到底的决心。”

“而且一旦他于某处进兵之后,我大明出征的兵马就不得不征调回访,那大明出兵的威势将会锐减。”

李荣听到这里,用略显惊恐的目光望着张周。

感情一直在这等着呢?

张周笑道:“臣分析过局势,也料想过很多地方,并不能确定鞑靼人从何处进犯,但综合这几年鞑靼人犯边的走向等,认为花马池等处还是最有可能的,与其调动大军再行袭扰草原后方之举,还不如以逸待劳在一些地方设卡设伏,等待鞑靼人主动来犯。”

“哈哈。”朱佑樘笑道,“所以说有秉宽伱在,朕放心啊。”

李荣和林庭听到这里,都是满心的震撼。

朱佑樘望着李荣道:“茂春,你之前不是跟朕说过,朝野上下连一个普通的军将,都认为朕此战中有旁的意图?他们没猜错。只是他们认为是朕要以秉宽或是新建伯调一路兵马进草原,那就大可不必了,这次我们不主动出兵,而是如当初偏关一战,要以逸待劳。”

“陛下英明,蔡国公……算无遗策。”李荣此时只能恭维了。

朱佑樘道:“欸,现在还没确定是从花马池来,各处也只是加强防备而已。之前宁夏西路一战,安边侯和宁夏巡抚杨一清都未尽如人意,此番花马池的防务,朕就交给了杨一清,由他来策动此一战。”

“这……”

李荣心里也奇怪。

杨一清明明不是张周的人,毕竟杨一清严格来说,是传统文官举荐起来的,且在之前的宁夏一战中,要不是皇帝一直在回护朱凤,杨一清的罪过可就大了。

现在杨一清非但没罪过,还能继续当宁夏巡抚,但西北各处也没什么人瞧得起他。

朱佑樘道:“鞑靼小王子应该也会把杨一清当成西北边镇防务的软柿子,从那时起,这局就已经布了起来。秉宽啊,回去之后你再给好好算算,看鞑靼人是不是真的从花马池来。”

张周笑道:“陛下,事不能确定,臣也只能是尽力来策动了。”

“你看看你,让朕心里没底,又期许,又忐忑不安的。”朱佑樘说是自己不安,但眼神中全都是兴奋。

朝野上下谁都没看懂,连鞑靼人都不知道这是大明君臣上下所布的一个大局。

对张周来说。

鞑靼人从花马池入犯,倒也并不难猜,因为这是“历史”。

“夏四月,火筛诸部寇固原。秋七月丁卯,保国公朱晖、提督军务都御史史琳以五路之师夜袭敌于河套,斩首三级,驱孳畜千余归,赏甚厚。小王子以十万骑从花马池、盐池入。

闰七月乙酉初九,都指挥王泰御小王子于盐池,战死。

秋八月,火筛诸部入花马池塞,犯固原,大掠韦州、环县、萌城、灵州,犯宁夏中路,三辅震动,戕杀惨酷。罢总兵官恭顺侯赵监还京,以武安侯英代监。侍郎李燧督饷关中,挖运边城,八郡大困。

自后虏寇关陇,辄由花马池入……”

也就是说,从弘治十四年开始,花马池就成了大明陕西、宁夏防务的一个突破口,鞑靼人动不动就从花马池进犯。

大明在弘治十三年秋冬完成了对鞑靼人的防守反击,由王守仁在草原上完成数千里的奔袭之后,并未在宁夏和陕西等处有太多的查漏补缺,花马池的防备更是纹丝不动,这也是为给弘治十四年的“攻守转换”做准备。

因为宣大一线大明的防备已经近乎于完善,还有王守仁这个煞神在,鞑靼人要掳劫的机会只能是在关陇之地,花马池的重要性也就体现出来。

“秉宽啊,今天朕还想跟你多喝两杯,说起来也好些日子没聚聚了。走走。”

朱佑樘说完了正事,或者说也不叫正事,只是把一些小秘密告诉了李荣和林庭,现在他更想跟张周叙叙。

张周道:“陛下,酒还是要少饮,陛下想与微臣谈,秉烛夜谈也可。”

“哈哈。”朱佑樘意气风发道,“一起用膳而已,传话下去,准备一桌酒宴。林卿家,没什么事的话,你也回去先准备,研武堂还要你多协助秉宽。”

“是。”林庭也识相,知道自己没资格在宫里用膳。

得皇帝召见,已经是一种恩赐了,还探知到大明要在宁夏、陕西等处设伏跟鞑靼人用兵,这秘密……

只有眼前这几人知晓。

那自己就是朝野上下的核心成员,以后前途岂不是……

无量?!

……

……

林庭随着李荣出宫,这是他能得到的最高待遇,提督东厂的李荣亲自引路,沿途看到谁,他都能感觉到被高看一眼。

他心知这基本上就是朝中阁老尚书都深感荣幸的待遇。

“林员外郎如此年轻,初入官场,未来便有如此好的前途,实在是令人艳羡,以后还要多承蒙照应。”李荣非但没摆架子,反而是转过头让林庭来照应他。

林庭急忙拱手道:“李公公客气。下官还需您多加指点。”

“言重了。”李荣笑眯眯道,“咱家已年老,不过是趁着半身入土时给陛下多尽一点预余力,比不上林员外郎这样朝气的年轻官员。将来大明朝的朝野还需多一些您这般的年轻后起之秀,想您深得张先生的真传,别看现在官品不高,但能得信任,晋升都是早晚的事。”

林庭面色多少有些尴尬。

听李荣的意思,能得到推崇,还是全看在张周的面子上。

李荣继续往前引路走着,却也是多有感慨道:“今日之前,谁曾能想到,张先生早就布局好了一切呢?”

林庭道:“下官也是才刚知晓。”

“呵呵。”李荣笑道,“此等机密,想来只有陛下跟张先生曾有商议,嘱咐到西北地方去布置,知晓的人多了,此等大事如何能成?就如同偏关那一战之前,谁会想到会有那般的激烈?时咱家不过是在私宅府上,听说此战之后,那是震惊不已,大明开国以来也未曾有人敢跟蔡国公和威宁侯一般,用一座关隘换一场大胜。”

林庭心想,你是说张秉宽和王威宁二人都是疯子呗?

李荣道:“哎呀,但咱家又在想,跟先前偏关一战不同,这宁夏之地如今也无名将。还有……若是真有天大的功劳,是应该给谁呢?却说那位以宪官巡抚宁夏的那位,可不是张先生的人啊。”

林庭道:“既是为大明效命,何在意是由谁举荐的呢?”

“啧啧,要不怎么说张先生,还有他所赏识之人,都豁达呢?可就怕有些人得了功劳,也不领情。”

李荣俨然之间完全是在为张周着想。

杨一清很可能是“白眼狼”,毕竟人家是传统文官派系的,现在有个天大的立功功劳已经摆在了杨一清面前,如果杨一清把握好了,成为大明第二个新建伯也不是没可能,文官直接封爵……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这种机会也能落到非张周派系的人手上?

李荣又笑道:“希望林员外郎早有一日出外领兵,回到研武堂,既是帮大明培育英才,也是锻炼己身。”

林庭又急忙恭敬道:“多谢李公公提点。”

“嗯。”李荣点头,对于林庭这样世家出身懂礼貌规矩的子弟很欣赏,笑道,“待林员外郎将来领兵时,希望咱家能有幸见到。没几年可熬了。”

……

……

当晚朱凤给林庭接风洗尘,张周没出现。

朱凤带林庭去听戏,但林庭显然心思不在此,他是有家室的,回到京城也意味着可以过几天清静日子。

“利瞻兄,我这里有好酒,你多喝两杯,你要是觉得好,回头我给你送两坛。”

朱凤请林庭吃饭,目的就是为了喝酒。

林庭推辞道:“旅途劳顿,饮不得多少酒水。”

“别啊,你也别担心,研武堂平时是不让喝酒,但如果来日没什么教习的差事,喝一些也无妨。”朱凤笑着给林庭倒酒,“这次我是替张兄来接待你,他是个大忙人,平时很少能瞧见他的面。”

林庭见朱凤热忱的样子,不由问道:“西北用兵,安边侯知晓多少?”

朱凤问道:“是说保国公领兵的事吗?张兄说了,那与我们无干,咱喝咱的酒,他们打他们的仗,天塌了反正不用我们去顶。”

林庭面色惊讶。

心里在琢磨,莫非在宁夏陕西的布局,蔡国公连安边侯这样的心腹都没告知?

我知晓秘密,岂不成了背负了负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