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百四十四章 解决矛盾的非常规手段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刘宇又给张周「送礼」了。

这次不是以个人的名义,贿赂的也不是张周一个人,而是直接给张周送去了一份联名的礼单。

永平府地方官绅充分认识到了张周这条强龙太不好对付,很多人为了保全家产,避免被锦衣卫给连锅端,本地的官绅在刘宇的发动之下,一致决定给张周送白银三十万两。

这么大一笔数目,并不是一次付清,要分两年。

且有先决条件,那就是张周要保证永平府地方官绅的利益可以保全,同时这笔银子也是「投资」,就好像张周和唐寅在应天府为造江南船厂时拉投资一样,都是以「入股」的方式,换取造出船只从海外得到的一些收益,并有分红。

三十万两第一笔先给二十万两,剩下十万两则在后续建造船厂的过程中,按月付给。

虽说三十万两也不够在永平府沿海造一座船厂,但有了这银子,可以给朝廷和张周节省一大笔的开支,船厂造起来也是事半功倍。

「蔡国公,收下那些人的银子,还不如您直接从他们荷包里拿,这么做就怕下面的锦衣卫会有情绪。」

渤海边上,张周还在考察船厂的选址,在他身后提出这番话的,是刚接替李荣为提督东厂太监的李璋。

李璋比李荣年轻很多,不过才四十多岁,张周对于皇宫里的内情也不清楚,也并不知道李璋和李荣到底是因何关系才会被定义为「出自同门」,照理说二人的年岁,在宫里志得意满时并不是一个时期的。

张周道:「我没说要同意刘巡抚的意见。」

李璋恭谨道:「您深思熟虑,旁人随便不好给意见,但既要让朝野上下对此事挑不出毛病,又要平衡下面做事之人的情绪,的确不太容易。要是敝人能为您分担的,您只管开口。」

以李璋的意思,你不愿意当坏人,那这坏人我来当。

什么脏活累活我来干,别不好意思,因为陛下派我来,就是给你善后的。

张周笑道:「李公公的好意,我心领了,旁人对我攻讦是很多,我自知朝野开罪的人也不少,怎么说呢,也就是靠陛下对我的信任,这要是换了别的时候,我还不定会有如何的下场。但我还是不能违背内心,非要去与人为善。」

那就是明知山有虎,非要与人为恶呗?

李璋听了心里直打鼓。

他在想。

终于知道这位蔡国公为啥得罪那么多人,跟他干活不是什么轻快营生了,也终于知道李荣是怎么被折腾死的。

就这种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精神……就好像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干的。

这就是陛下信你,这要是换了任何一个朝代,文人的唾沫星子淹不死你,三人成虎也迟早会让君王对你转变态度,更可甚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换个皇帝就算你死了也能扒了你的坟将你挫骨扬灰。

「三十万两,少了点。」张周再看了看刘宇的致函,略显惋惜道,「如果是五十万两,那基本上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李璋道:「永平府本地的官绅就算再家大业大,怕也拿不出这么多银子。」

张周笑道:「我只是前期需要这么多银子,你以为投进来的银子,就一定是亏的吗?不是白拿,只是让他们先把银子放到我这里来,迟早我会连本带利归还的。」

李璋听了很无语。

还归还呢。

你这根本是敲诈,真以为本地的官绅是心甘情愿给你银子投资的?

他们只是被锦衣卫给弄怕了,有很多家已经被抄了产业,甚至这三十万两你都要从锦衣卫手里敲出来,而不是从这群官绅口袋里拿,甚至你不帮他们把锦衣卫给摆平,这些人还不会给你银子。

这都是有条件的。

「再斟酌一下吧。」张周将信揣进怀里,显得很慵懒道,「最近忙坏了,可能过几天就要回京了,就先好好放松一下。这块地方修造船厂不错,以后大明的船队,就可以从这里起航。」

当晚,李璋见到了锦衣卫指挥使牟斌。

牟斌过来,去见过张周,但没得到什么新的指示,而这次牟斌也是过来拜会新东厂厂公的。

「咱家虽乃是陛下委命提督东厂,但很多事都不明白,还要牟都督多加指点。」李璋显得很低调,也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在皇宫体系内就是个小人物,突然爬上这么高的位置,别看现在名义上是比牟斌官大一级,但要是牟斌刻意针对,去跟萧敬等人靠拢,那他李璋什么事都做不成。

而李璋能留在而今这个位置上的关键,就是替张周做事。

下面的人捣乱,他做不成事,他的地位也就不保了。

所以他不能上来就给牟斌使绊子,甚至在之前还会替锦衣卫说话,从张周那为锦衣卫争取利益。

牟斌显得很着急道:「卑职也是刚从一些渠道打听到,永平府地方士绅,有给蓟镇刘中丞送礼的,让他转送给蔡国公,以换得蔡国公跟地方士绅的和解。」

李璋道:「那到底怎么回事?当初做事的时候,蔡国公就没对你们说过什么?」

以李璋的意思,只要你们当初为难永平府地方官绅,抄家问罪的时候听了张周的,你们现在也就不必紧张,毕竟是张周授意让你们干的,你们便可以进退有度了。

牟斌显得很懊恼道:「之前陛下让我等前来办事,前面李荣李公公的吩咐,是可以先斩后奏,陛下那边肯定支持。但也没想到……」

李璋有些生气道:「没想到本地曾经因为开矿的事,跟蔡国公闹得不可开交,现在他们遇到麻烦,却还想着从蔡国公那换得支持,反而把你们锦衣卫架在火上烤了,是这意思吧?」

牟斌不想承认,但还是无奈点头。

李璋登时有了底气。

本来一个新人,从没有跟锦衣卫打交道经验的太监,想上来就执领东厂,并让锦衣卫将他捧上去,是很难的。

但现在锦衣卫是有麻烦在身,那情况对他就非常有利了,这就看张周是否真的需要他,或者说张周是不是给他面子了。

李璋道:「现在你们是想把事推到已故的人头上吗?」

「卑职并非此意。」牟斌赶紧解释。

他也在恼恨,当初怎么就听了李荣的?

听了也就听了,只要现在还是李荣执掌东厂,那事情总会由李荣扛着……怪就怪,李荣居然死了……这情况就很微妙了。

去敲诈和盘剥永平府地方官绅,成了他牟斌挑头干的事,说这是李荣授意的,这不是死无对证吗?

「那在这件事上,你们到底得了多少好处?」李璋问道。

连李璋也很好奇,锦衣卫在这件事上,到底得了多少,才让他们不惜去把本地的官绅都得罪,毕竟永平府也是京畿之地,这种地方闹不好很容易让锦衣卫自己也下不来台。

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眼下锦衣卫就是磕着窝边,把草啃了个干干净净。

牟斌道:「具体还不好说,但少说有个三四万两吧。」

李璋眯眼道:「看来牟都督对咱家还是不够信任啊。」

「卑职不敢。」牟斌道,「具体数字不清楚,卑职也只能大致估量。

「呵呵。牟指挥使,你知道本地的大户,找刘巡抚,说要给蔡国公的银子是多少吗?足足三十万两!怕是他们在旁的关节上活动的银子,都不止三四万两这数字吧?」

李璋这就是要恩威并施了。

可以帮你们运作,但你们也要交实底,别大头你们啃了,还想瞒着我,把我当傻子呢?

牟斌一听便紧张起来,当即单膝跪地抱拳道:「公公明鉴,或是下面的人中饱私囊,在从中瞒报,卑职这就让人去细查!」

「不用了。」

李璋道,「若真是他们这么报上来的,反而好了。他们不是报个三四万两吗?那这三四万两,就给他们好了!再给加点,五万两!就当是打点锦衣卫的弟兄了。」

牟斌人有点懵,抬起头望着李璋道:「公公您的意思是……」

李璋脸上多了几分坚毅之色,也到了他在牟斌面前立威的时候,他冷冷道:「就这么说吧,你们所做的事,看起来是漂亮,但却将蔡国公摆在了不仁不义的立场上,旁人都会觉得蔡国公为了那点蝇头小利,连大是大非的立场都不顾了。」

「是卑职失察。」牟斌道,「让下面的人胡作非为了!」

李璋道:「但是弟兄们也都是想做事的,好心办坏事,还是可以理解的。」

「公公……」

牟斌被李璋这来回拉扯,感觉自己内心也是在一上一下,有点大起大落的意思。

他很想问,公公把意思赶紧说明,我经不起这么吓唬。

李璋语气变得和缓道:「蔡国公需要能下得来台,陛下也需要找回面子,朝野对此事非议太多了,但若是本地官绅主动拿银子给蔡国公来造船,如此和解的话,那就最好不过。」

「是,卑职这就去吩咐。」牟斌听明白了。

这还是要牺牲锦衣卫的利益,去成全张周的名声,也要成全皇帝明君的名声。

当皇帝的,不能被人认为是昏君,毕竟用皇权去侵占官绅财产,会惹来很不好的名声。

李璋摇头道:「忘了咱家先前说的?手下的人,做了事,也要得到一些回报。但要是想一次占个几十万两,他们敢伸这手,也要考虑一下吃饭抱婆娘的手还想不想要了!白银五万两,不能再多了。」

牟斌到此时,已经彻底听懂了。

牟斌道:「那意思是,除了五万两之外的,都要退回去?」

「嗯。」李璋点头,「记住,只有五万两,多一两要唯你是问!这五万两你们怎么分配,咱家不关心,但只要不超出这数字,再大的事情,咱家也能替你们给兜住!大不了咱家用这颗脑袋去兜!但要是你们阳奉阴违,可别说……咱家事前未好言提醒。」

牟斌登时有了底气,道:「卑职明白了。」

李璋摆摆手道:「你就不该留在这里,回你的永平府去,记住消息不可外泄。蔡国公是要面子的,陛下也需要这个面子……能不能把事办好,就看你的了。」

「是。」牟斌有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欣然。

急忙起身去办事了。

「公公,真就给他们五万两?」在牟斌走之后,李璋帐篷里走出个十几岁的小太监,显得很机灵。

显然他先前一直都在旁听。

李璋看到这小太监,眼神柔和了不少,招呼小太监过去把他的玉如意拿过来。

「这是陛下赏赐的,咱家随时都带在身边,平时看看,也就记得自己不能辜负皇恩。」李璋道。

小太监笑道:「公公深得陛下心意,才会一飞冲天。」

「这不是一飞冲天,是平时的积累,眼下这差事可不是人人都能做的,闹不好连脖子上吃饭的玩意都保不住。」李璋倒好似看透了局势。

皇帝为什么不让别人来当此差事,而让他李璋来,就是知道他李璋跟李荣的利益在很多时候是共通的。

能把背

后的关系给平衡好。

而萧敬等人来,绝对不会像他这样,想的是息事宁人。

「五万两而已,这责任咱家还担得起,要是真用这五万两把事给摆平,上上下下都没意见,那咱家做的事便有意义。」李璋脸上终于有了笑容,却好像从来不把这种脸色展现给外人知晓一般。看書菈

李璋当晚就去拜访了张周。

虽然他私下做了决定,但在一些大事上,他还是要征得张周的同意,虽然他自己也觉得自己这么做有点先斩后奏的意思,但这也是身为皇帝使节该有的风范。

是说给你张周办事,但我是皇帝派来的,我也不用每件事都听你的。

不是说不给你面子。

而是充分为你的名声着想,这样出了什么事情,才由我们来承担……这不就是之前李荣吩咐牟斌办事的依据?连李荣都知道主动背责任,我李璋也可以。

「李公公,你说要给锦衣卫五万两银子,来换取他们退出永平府的地界?」张周笑道。

「是此意,也并非此意。」李璋道,「您开矿的事,绝对不会影响到这一点,锦衣卫也还是会协同于您,只是不再为难那些本地的豪绅大户,让他们可以太平过日子。」

张周道:「可要是如此,不怕本地的官绅事后反悔,觉得花出的银子不值?」

李璋拿出狠辣的一面道:「若谁事后不服,就该让他们知道后果。」

「嗯。」张周点头道,「五万两,加上三十万两,那也是让本地官绅大吐血,可如此也没让他们换得除投资船厂之外的其它好处,一两年之内,容易让他们心生怨恨啊。」

李璋道:「都是为陛下效命。」

「好。」

张周笑了笑。

这个李璋,看起来不苟言笑的,张周突然也觉得,似乎此人在做事上比李荣还要有特点。

不是那种一味追求老好人的名声,有点敢作敢当的意思,但也因为才刚认识,还不好下定论。

毕竟李璋在历史上名声不显,以张周所了解的李璋,只是在《孝宗实录》中出现过几次,总是去做一些辛苦差事的,写史书的人也不会把一个太监的事迹去格外彰显,这就会让张周对此人了解不够。

「那五万两,是有点不够了。」张周道。

李璋问道:「蔡国公您是说,还要加一些?」

张周笑着摇头道:「银子就那么多,但在开矿和造船等事上,还应该再分他们一些好处。都是为天子效命办事的,这银子也不是我来出,是靠他们辛勤劳动所得……看个矿山什么的,只是拿一点津贴,还是少了点,尤其锦衣卫那么多弟兄。」

李璋此时也深切认识到,张周可不是愣头青。

明明已经给锦衣卫五万两银子了,张周还舍得再从别的地方找补一些,送给锦衣卫当礼物,这就很懂得收买人心。

如此一来,等于是先给锦衣卫一堆甜枣吃,然后一棒子打回来,甜枣收回之后,再一颗一颗还回去……

锦衣卫感受到这种恩威,对张周也会死心塌地。

除了张周要逐渐认识李璋,李璋也在逐渐去认识张周,二人算是互相了解加深印象的过程。

「就是不知道朝中那些参劾我的人,如何评价此事。」张周笑道。

李璋道:「蔡国公从始至终都未出面,您实在不必担心,下面的人会把事情给摆平。」

张周笑道:「那我就先谢谢李公公了。以后合作愉快。」

李璋的上奏,跟朝中大批参劾锦衣卫的奏疏,近乎是同时递送到朱祐樘的手上。

朝中大臣现在也知道不能随便去针对张周,那就从剪除张

周的羽翼,拔张周的门牙开始。

有人是针对张周身边的人臣武将,有的则直接从锦衣卫入手……让锦衣卫老实本分,那以后张周做什么事都会掣肘,张周就没办法去兴风作浪。

「他们真是不自量力。」

朱祐樘本来见到那些参劾奏疏,还有些生气,但在看到李璋的密奏之后,登时心情大好。

萧敬问道:「陛下,这是何意?」

朱祐樘道:「连永平府被针对那群人,都知道要用秉宽的威势,愿意给秉宽造船出银子,朝中人却以为秉宽把全天下人都得罪了,还拿朕身边的利器锦衣卫开刀。他们这是不知道朕的手段如何!传旨,让秉宽即刻回京,就说是回来跟朝中大臣对质的……等见了面,看他们如何自圆其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