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二十五章 她什么身份敢提和离?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城南正阳门外,张周的一处工坊内。

张周穿着宽大的工作服,手上带着厚重的手套,正在指挥工人干活,而萧敬则是临时围了个围裙,非说要进来帮忙,可当萧敬看到里面是烧玻璃的地方,而红通通的玻璃水好像瞬间就能把自己的手给烫没了的样子,他就不敢再提什么帮忙。

“萧公公,等我忙完这一炉,这就随你入宫。”

萧敬来找张周,目的是通知张周入宫的。

来日张周就要分拨到翰林院当史馆修撰,提前一日,张周要把平板玻璃的事先落实一下。

既是为了方便接下来成批量造玻璃镜,也是为给皇宫制造一批窗玻璃,这也是张周跟朱祐樘提过,朱祐樘点明想要采购的东西。

一件新物品好不好,看有没有资格当贡品就知道了,反正现在朱祐樘父子俩对张周的那些发明也很上心,但凡是新物品基本都先拿给他们看,用也会先用到宫里去。

……

随着大块的铁板拼合,以夹层的方式,通过拉扯将玻璃水带出来,然后以冷水快速冷却。

一整块的玻璃就这么造好。

虽然次品率仍旧很高,但基本已能满足批量制造玻璃的需要。

模块化还是需要提高,张周看了之后,对于铁板的精度还不是很满意,等指挥把几块玻璃都造好,他也不再管这些尚未完全冷却的半成品,改而带着萧敬到了隔壁的仓房。

“张先生,就是以此物……做窗户吗?”萧敬只是有听说。

但他还是不确定。

琉璃这东西,以往多都被当作宝石或者工艺品,像张周这样大批量烧制出来代替窗户纸……萧敬觉得还是不太能理解。

张周点头:“平常人家自然是用不起,但皇宫嘛,用就用点好东西。窗明几净的,让陛下和太子处理朝事和学习的时候,心情是否也好些呢?”

“这……您还真是有忠君之心。”

萧敬都不知道该怎么称赞张周。

你有点好东西都往皇宫里送……我就不说你是想套取经费来继续搞伱这些稀奇古怪的研究了,反正陛下和太子喜欢,你就看着造。

张周带萧敬到已经成型的窗户框架旁参观,上面已装订好了玻璃,因为都是皇宫订购的,在花纹雕刻等方面,可不是普通的木架子随便拼接而成,玻璃也是直接夹在两片窗户棱之间,不用钉子进行加固。

“这就是成品了。”

张周让两名工人扶起来一片窗叶,展现给萧敬看。

萧敬凑过去摸了摸,问道:“这样就不透风了?”

张周笑道:“琉璃的缝隙还是会有风透进来,不过比之一般纸糊的窗户好很多,更重要的是光线可以更多透射进屋子。”

“是,是。”萧敬看着很喜欢。

当有了萧敬这个身份地位之后,也知道追求一些高品质的生活。

萧敬此时心里也在琢磨。

没想到听起来很不靠谱,但看上去却如此精致,要是等皇宫换完之后,应该也找这位张先生采购一套回去……真是能做到窗明几净啊。

……

……

当天天气很不错,阳光明媚,农历三月下旬,气温回暖,正是花团锦簇春意盎然之时,也正适合游园赏花。

皇宫。

宫后苑内。

朱祐樘一家正在自家御花园内赏春景,石桌石凳太凉,太监早就给搬了宽大的桌子过来,不但朱祐樘、张皇后夫妻在,连朱厚照和朱秀荣两个孩子也在。

就在一家人赏春景时。

张周则在“干活”。

准确说,是在看勘探皇宫的风水,即便他多次跟皇帝提过自己不懂这个,奈何皇帝就是要求个心安,非让他去到处看看有哪里不对的地方,如此一来也让皇宫上下紧张了半天。

谁都怕张周看出什么不好的东西,以至于萧敬和杨鹏等人都跟张周打了招呼,说是见到哪个地方有腌臜角落的,只管跟他们提一句,他们会让人整改云云。

结果张周也只是在宫后苑走了一圈,就回到了朱祐樘面前。

“秉宽,怎样?”朱祐樘抬起头,笑望着张周。

张周拱手正要回话,朱祐樘抬手道:“坐下来说。”

张周回头看了看桌子对面的一家四口。

张皇后在用一种不冷不淡的目光凝视着他,而朱厚照和朱秀荣兄妹俩正在争奶茶喝:“……你的都洒了,别碰我的。”

“挺好的。”

张周这才坐下来。

开玩笑。

大明皇宫的风水好坏,还用他来看?

要说这座皇宫可能会给大明带来什么,最关键的大概就是六年以后你这个皇帝要嗝屁吧。

张周早就想过,这事还是不能跟皇帝说,据说是朱祐樘的死是医疗事故,但具体是什么原因不到节骨眼上是不知道的,而且有他的存在,或许朱祐樘的劫难来得早晚都是有可能的,因为他身边人所产生的蝴蝶效应是最大的,朱祐樘也算是其中一个。

现在朱祐樘的身体,就比历史上好了很多,这点张周就发现了。

“别争了。”朱祐樘正要跟张周说什么,发现儿子又有点没当哥哥的样子,瞪了儿子一眼,拿起自己的奶茶,让太监递给朱秀荣,“朕喝过了。太子,正经坐着,听你张先生说话。”

“是她……哦。”

朱厚照本还想争论一番,但看到父亲和张周看向他的目光都带着严厉之色,他也就应一声不回答了。

“咯咯咯……”

朱秀荣又跟只小母鸡一样,享受起父亲给她的奶茶。

朱祐樘道:“秉宽,朕最近一直觉得心绪不宁,你可知是何原因?会不会有何不干净的东西,在皇宫上下萦绕?”

当皇帝的,大概都怕死吧。

张周还能这么认为,当皇帝的觉得很多冤魂可能会找到皇宫这地方来,毕竟皇宫禁卫只能阻挡活人,阻止不了冤魂接近,再加上朱祐樘本身就信那些神神叨叨的事情,还有他的心理疾病……就容易让他疑神疑鬼。

“陛下,无碍的。”张周道,“皇宫风水雅正,怎可能会有妖邪?”

张皇后也道:“陛下多心了,看还是张先生……说得清楚。”

“是啊,是朕多想了。”

朱祐樘笑眯眯的,好似这才放下心头大石。

张周则看向张皇后。

今天她也转性了?改而用示好的方式,要跟他结盟?

张周也在想,不管你对我态度如何,或者你跟皇帝的关系怎样,我知道历史,知道大明在这一脉断了,我就不可能只让皇帝娶你一个,纳妃什么的还是可以的……等让我到朱厚照时期再搞这些……那小子身边的女人从来就没有怀孕的,鬼知道他是不是就是天生的骡子?

在你丈夫身上下手,比在你儿子身上下手容易。

朱祐樘朝张周笑着招招手道:“秉宽,给你看个好东西。”

张周把目光投过去。

随后朱祐樘让太监拿过来一方木匣,打开来之后,里面是一件玉器的把件,朱祐樘接在手里拿给张周看:“吐鲁番进贡的玉石,能工巧匠所雕刻,你看如何?”

张周拿过来一看。

心说,这东西我熟啊。

后世故宫博物院里摆放的“青玉桃源问津图意山子”,竟然就在这呢?这东西要是能作为传家宝流传下去……

张周正想着,朱祐樘道:“朕拿来也无用,送你了。”

“陛下,臣不能领受。”张周心说,你赏赐我点普通的东西就行,这东西我可不敢收。

主要是……收回去也不能卖钱,摆在家里……我又不好收藏这种东西,对我一个穿越者来说,不能变现变成改变时代的东西,都是华而不实的。

朱祐樘道:“你今日入宫来,也没什么可给你的,就当作是你的报酬。明日你就要进翰林院了,那边会有人给你安排好入宫进讲之事,也当作是朕贺你中状元,为太子之师的束脩,不必推辞了。”

随后朱祐樘近乎是把东西硬塞到张周手里。

旁边的戴义笑着提醒道:“张先生,您看上去是不喜欢吗?”

张周道:“陛下,其实臣就是个俗人,金银珠宝什么的尚可,这东西……”

“秉宽啊,你要金银珠宝,朕还没法赏你呢,这朝廷上下也需要金银啊。”朱祐樘笑着道,“如果你实在觉得这东西坠手,你将他变卖,换成多少金银珠宝你自己看着。”

张周苦笑:“臣怎能不识趣?”

皇帝御赐的东西,就算是皇帝说你可以变现,当臣子的也不能不识趣啊。

朱祐樘看着对面的妻儿道:“无妨的,都是一家人,这种赏赐以后还会有的。太子,朕给你的先生束脩,你以后可要用功读书。”

朱厚照嘴上在嘟哝:“好东西我自己还没有呢,凭啥给他不给我?好好读书不要鼓励的?”

“大点声!”

朱祐樘还以为儿子是在表态,只是声音小听不到。

朱厚照这才朗声道:“知道啦!”

还多有不耐烦。

……

……

京城,成国公官邸。

后院内,宁彤已经在收拾自己的家当,于她得到丈夫给她和离的“休书”之后,他就准备等丈夫回来,就正式搬出朱家,从此之后跟朱家无关了。

“小姐,不好了,大事不好!”

小丫鬟心急火燎跑进来,过门槛的时候一个激动差点没摔倒,几个踉跄之后扶着柱子才站定。

宁彤一脸冷漠之色道:“这家门内的事,好不好,也与我无关。”

小丫鬟急道:“不是这个,是成国太夫人……她已经到京城了!听说,咱家老爷也是跟她一起来的……”

“什么?父亲他……”

宁彤对于自己跟朱凤和离之事,已是坚定了信念。

而且她觉得,父亲宁珍虽是军户出身,但后来以贡生做过知县,算是文官了,怎么也不会受制于成国公府吧?

但宁彤现在又感觉到,自家大伯,以及背后宁家势力,都还是军职,多要仰仗成国公府,如果自己和离……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家族的命运。

“小姐,好像大公爷也被太夫人给叫过去,如果问清楚这件事,会不会……让奴婢也跟着受难啊?”

小丫鬟的话,让宁彤不由白她一眼。

感情你哭丧着脸,跟我说这么多,不是为你家小姐我感觉到担心。

是为你自己的命运发愁呢?

宁彤没好气道:“肯定会受难,把你卖到窑子里去,让你一生孤苦,你等着吧。”

“小姐,您这时候还有心思吓唬奴婢呢?”

小丫鬟大概也知道,自家小姐虽然平时对她冷言冷语的,可还真舍不得把她给卖了。

“就算卖,也是奴婢跟小姐一起被卖,奴婢这辈子跟定小姐了!”丫鬟道。

“呸!”

宁彤骂了一句。

本来已坚定的心思,合上壳的鸡蛋,又好像多了一道裂缝,让她心绪不宁。

……

……

城中一处别院内,是成国公府用以安置成国太夫人朱胡氏的别院。

成国公府家眷到京城,基本都可以住在官所内,公事和私事都可以兼顾,但如果是老母亲要赡养的话,就必须要换个清静的地方,所以朱胡氏到京师后,并没有与儿孙那些人一起住。

“……不像话!才让她进京师不到半年,就惹这么大的事!她什么身份,敢提和离?”

朱胡氏在发火。

在她面前,有三个人立着,除了她的长孙朱麟之外,还有两个“外人”,就是宁彤的父亲宁珍,还有宁彤的大伯,如今仍旧在做建阳卫都指挥同知的宁鹏。

朱胡氏这话,其实就是对宁家人说的。

我们成国公府娶了你们宁家一个丫头,现在这丫头居然敢提和离?

真是把我们成国公府的脸都要丢干净了,你们宁家是不是以后不打算在地方上混了?

朱麟道:“祖母,您息怒。”

其实对此,朱麟倒是很理解弟弟和弟媳妇。

他们俩什么状况,当兄长的看得很清楚,再加上年轻人可能思想也开明一些,朱麟并不觉得弟弟和弟媳妇和离会怎样。

宁鹏瞪着弟弟道:“二弟,你是怎么教自家女儿的?”

相比于宁珍曾做过知县,如今已不靠军户的待遇求存,宁鹏还要在地方卫所办事,可开罪不起朱家人,他只能教训弟弟,大概的意思是让弟弟去管束女儿。

宁珍也是一脸迷糊,无奈拱手道:“在下……对此完全不知情。说起来,在下已有许多年未曾见过小女……”

宁彤在成国公府中过得不幸福,再加上是远嫁南京,宁彤也恨家里人把她的婚姻大事给害了,所以她后来基本跟家里断了联系,偶尔写封信回去也都是说不痛不痒的事情。

在这年头。

本来就讲求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随便女儿回家探望的,还会让街坊邻居以为是被丈夫给休了,女人出嫁之后都是随夫、夫亡从子的,没事不会回娘家。

“那你还不去找侄女说说?”

宁鹏很着急。

朱胡氏冷冷道:“我孙儿知节,之前是未曾有继承公侯的资格,但他自己本事,升了安边伯。如今他已开府立事,人效命于军前,后宅门可不能有乱子,谁让我成国公府成他人笑柄,我成国公府也不会让她好过!”

“是,太夫人您息怒,卑职这就让弟弟去劝说侄女,此等事不会再发生了。”

宁鹏差点要拍着胸脯说,这件事包在我身上。

……

……

宁彤要跟朱凤和离的事,直接被阻碍。

朱胡氏直接带着朱麟,杀气腾腾到官所内,而到来之前就让人去通知宁彤,让其到后堂门口跪着等候。

宁彤也倔强。

开弓没有回头箭。

既然决定要跟丈夫和离,就不能因为有人劝阻而放弃,至于为宁家……她觉得宁家应该不需要一个自家的女性后代去承担什么。

跪就跪,让她认错收回此事,则做不到。

朱胡氏到了官所内。

见了成国公府在京的主要亲眷,宾客盈门都是来巴结她这个一家主母的。

成国公府到朱辅这一代,支脉已散开。

加上最近成国公府得到皇帝的赏识,朱辅、朱凤父子俩被委以重任,来巴结的人自然也不少。

朱胡氏见客人时态度还和善,等见完客人后,对朱麟的态度就没那么和颜悦色。

“你父亲和弟弟都不在京,是怎么当家的?”

先前朱胡氏在外人面前,没好意思教训大孙子,这下她忍不住了。

朱麟道:“祖母也先别动怒,知节的情况,您应该是知晓的,他……”

“用你说?”

老太太瞪着大孙子。

朱知节什么狗屁模样,别人不知道,当奶奶的能不知道?

朱麟叹道:“最近两年,知节更是把人都带回府上来,此番去辽东更是同进同出……这让二房弟媳很为难……也怪不得谁。”

“砰!”

朱胡氏一拍桌子道:“就算她死在国公府内,那也是她的造化!”

朱麟本还想替弟妹说两句,听到这话,他也不说了。

谁让现在朱家最没本事的人,就是他这个当长孙的?

让去打仗,没能力;让生个儿子继承香火,一堆妻妾肚子最近也没个动静;现在老太太来京城,居然怪他没把家风给带起来?

乖乖,这都哪跟哪?跟我有关系吗?

整得他都开始怀疑人生。

正说着,先前被老太太派过去搜宁彤房间的婆子回来,手里拎着一包袱的东西,往地上一丢道:“太夫人,刚查过,在二少夫人卧房内,搜出这些东西。还有本册子……乃风月之物,不堪入目。”

说着,后面有人把宁彤的小丫鬟押进来,给按在地上。

朱胡氏接过婆子递过来的书,翻看几页,火冒三丈,将书往地上一丢,怒道:“说,你家夫人,可是在外面有人了?还有这些书是从何而来?若不交代,拉她出去,打死打残一概不论!”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