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四十八章 此子心机很深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朱辅觉得自己老脸都丢到姥姥家。

这儿子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喝醉了说梦话?劝你爹我看开点?

丢不丢人还用你个小辈来教?

“知节,你二房是怎么回事?一回来就听伱祖母说,你居然跟你妻和离?”

朱辅到底是当爹的,在儿子面前还是要点尊严的。

有关给儿子当学生的话题,能不说就不说。

朱凤失望道:“我对彤儿很好,奈何她觉得在朱家受了太多苦,遭受了很多白眼,然后她就说要和离,我尊重她的决定。”

“你,就算和离,你也该休了她!”

朱辅似乎对儿子和宁彤离婚这件事没意见,只是到底是休妻,还是和离,他还是比较介意的。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别人不会说她德行有亏。”

“嗯?”朱凤一怔。

父亲到底是一家之主,担当还是有的啊,这是为女方的名誉着想,要不怎么说父亲才能当起这个家呢?

“那你妻……宁家女如今在何处?”朱辅问道。

“她搬出去之后,没法回宁家,我就给她找了个地方住。”朱凤道。

“你!”朱辅又拿出恨其不争的神色,瞪着儿子道,“你跟宁家女都不是一家人,给她找地方住算怎么回事?你就不该再管。”

朱凤显然很有情义,他摇头:“怎么说也跟彤儿夫妻一场,难道看她流落街头而不管吗?”

“嘶……你是缺心眼吗?她自己走投无路,难道不会自己寻人去投奔吗?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那位张先生就没过问这件事?”朱辅循循善诱,眼神更加热切起来。

似乎这才是他所关心的问题。

朱凤跟个傻大个一样,立在那摇头:“张兄说这是我的家事,不想多问。还说就算我们不是夫妻了,也会把我们当朋友。”

“你!”

朱辅气得牙痒痒,举起手也不知是想打人,还是想拍桌子,最后还是放下来,“吾儿啊,你祖母的意思,你是没听明白是吗?”

朱凤道:“明白啊,祖母虽没明说,但我理解的是,祖母是觉得彤儿跟张兄之间有什么,想让彤儿离开朱家之后,直接进张家门,不然为何祖母说彤儿以后不得嫁人,除了跟张兄呢?”

“……”

朱辅这才知道,儿子不是傻子。

有种儿子把他这个爹当傻子的意思。

“那你还执迷不悟?让为父怎么说你?刚觉得你有点觉悟了,你现在又这么不是东西吗?你什么奶奶蹬的样子,你不知道吗?不能跟人家做真正夫妻,就别耽误人家终身大事,反正也是嫁过人的女人,去到张府当个妾侍,还辱没了她不成?”

朱凤听了这番话,轮到他这个当儿子的无语了。

父亲这说得是人话吗?

大明的成国公,居然让儿子跟儿媳妇和离之后,再把儿媳妇送给当朝的权贵当小妾?

不丢人吗?

显然朱凤不知道,他这位老父亲,在巴结权贵方面是多么没有底线。

“怎么?”朱辅怒视着儿子,“你觉得为父做错了吗?”

“没……没有……”朱凤心里这么想,也不敢直说。

朱辅道:“想想人家威宁侯,当初乃大明部堂尚书,权倾朝野,见到当初得势的汪直,还不是当祖宗一样供养?就算以后落罪了,现在却还是对张先生巴结恭维,孙女说送过去就送过去,人家有想过个人荣辱吗?”

朱凤苦笑道:“父亲,咱家好像……不一样吧?”

“哼!有何不一样?你要记得,这朝中的文臣,始终要压我们一头,让我们去攀附文臣,那是不可能的,属于自己把脸凑上去给人撇巴掌!但若是陛下跟前的近臣,如同张先生这样有本事的,那就不一样了。”朱辅还在教育儿子。

不过在朱凤听来,全都是一堆歪理。

朱辅冷冷道:“难道你不是靠攀附张先生而升侯爵的?”

“嗯,是。”朱凤倒也不否认,“不过父亲,儿也是不阻碍彤儿去追求幸福的,可是跟彤儿说了,彤儿把我骂了一顿,说我卖妻求荣!”

“儿又跟张兄说了,他也不要啊,不是儿不想帮他们,是不是其中有什么误会?祖母只是听了一些捕风捉影的传闻,就一口咬定他们之间有什么……以儿的了解,他们压根就没多少来往,不过是送了一本书而已。”

朱凤也不傻子。

自己出征在外,难道家里的夫人都看不住?

如果宁彤真的跟张周之间有什么,他早就知道了,而且现在他也真的去尝试过了,没有似乎是真的没有。

至少他看不出任何有的迹象。

朱辅道:“那你也不能再理会宁家的事。”

朱凤问道:“那儿是可以跟宁家人说,让彤儿可以自行婚配?”

“不行!”朱辅回答很干脆,“不是为父给她找麻烦,是你祖母的意思,长辈的嘱咐可要铭记在心里!难道你都不懂孝义吗?”

朱凤听了心里直打鼓。

这是个什么爹啊,自己窝囊,还要把事往老太太身上推?丢人啊。

出去别说是我爹。

朱辅眼见自己面子也挂不住了,冷冷道:“回头再跟京师的名门贵胄给你说一门亲事,以后那小门小户的就不作思量!你现在也是安边侯,正是少年得志时,才貌人品皆都上乘,更得陛下欣赏,你要继娶的消息传出去,登门求亲的必定络绎不绝!”

朱凤一脸为难:“父亲,还要祸害人家吗?”

“混账!朱家有后,比什么都重要!就算你再瞧不上女人,也把朱家的香火给继下去不可!难道让安边侯在你这一代便终结吗?”

朱辅拿出怒不可遏的模样,气势仍不足。

他并未虚言,在大明,侯爵和伯爵不是说你没儿子,就能直接通过过继或者是传到旁支的方式来解决,很多爵位也因无嗣的问题而没有传承下来。

这是在提醒朱凤。

婚姻生活你可以不要,但子嗣必须有!

……

……

“什么意思?你还想让我给你生个儿子不成?”

当朱凤去拜访宁彤,名义是去看看宁彤过得好不好,其实就是过去找个朋友诉苦。

结果差点被宁彤一口啐在脸上。

臭不要脸的男人,今天本姑奶奶算是见识到了。

朱凤急忙辩解道:“没有没有,彤儿你误会了,我没有这意思。”

“你是我什么人?凭什么唤我闺名?今天让你进来都是看在你相扶一场的份上,可别不识趣!”宁彤气势很足。

好像朱凤才是吃白食的小白脸,她才是大金主。

朱凤道:“父亲只是告诉我,无论如何,还是要继娶的,你的位置要有人替代,但要有个子嗣……太难了。”

“哼!”

宁彤翻个白眼,“让你大哥过继个儿子给你,不就行了?”

朱凤哭丧着脸道:“我大哥也没儿子啊。”

“这怪谁?怪我不能生吗?还是说你们准备以这个出去宣扬我犯了七出之条?”宁彤很不客气。

“没,没……”

朱凤本来是想来找安慰的,结果……

他真的很安慰。

好像被宁彤骂一顿,他心里就舒坦多了,越是被骂还越喜欢来,这也是他之前为何特别在意宁彤的原因。

因为宁彤身上找不到夫妻的感觉,却能找到一种……让他心安的感觉。

宁彤那得理不饶人的气势,既是被他助涨出来的,又是他所中意的。

然后……

宁彤就成深闺怨妇了。

“要儿子,跟张秉宽要去,他过继个儿子给你也一样!”宁彤挖苦一般道。

“呵呵,彤儿……宁小姐,别拿我逗乐了,我倒是不介意,就怕张兄他不可能接受,再说王公贵胄家怎可能会接受这种异姓的过继?你当是民间养义子呢?”

朱凤倒也清楚,要儿子这件事太远了。

他现在连个媳妇都还没有呢,现在再给他个夫人,他也照样会跟对宁彤一样,甚至他只觉得宁彤适合当他的妻子。

至少骂他的时候一点不留情。

换了别人,他还适应不了那种相处方式呢。

……

……

程敏政府。

程敏政在家里苦心研究张周给他的两本小册子,翻阅了大量的书籍。

这天王鏊来府上拜望时,跟着程家老仆到程敏政的书房,看到满书房堆得很杂乱,却好像又隐约有条理的书籍,王鏊也不由皱眉。

“克勤……”王鏊叫了一声。

程敏政居然都没听到,就好像个书痴一样,继续翻阅书籍,一边翻阅一边嘴里还在嘟哝:“怎会这样呢?怎会这样呢?”

老仆道:“王学士,您见谅,我家老爷不让给他动这些书,要不您看找个地方,先坐坐?”

王鏊大概明白,就算程敏政的书房乱,至少地上的书籍也是程敏政分门别类,按照一定的规则摆放的,这方便程敏政随时查阅。

等老仆退下时,王鏊还特别说明不用上茶了。

他就坐在一旁的椅子上。

“济之,招呼不周,见谅!”

程敏政没抬头,便说一句。

这让王鏊知道,其实程敏政早就留意他到来,只是先前程敏政忙着查阅书籍,没时间搭理他。

王鏊道:“克勤兄可是需要我相助?”

“不用,就这几本书,我还行。”程敏政一副要事事亲力亲为的样子。

王鏊皱眉。

就这还只有几本书?

程敏政翻看了一会,最终好像是很气馁一般,站起身走到王鏊面前,也坐下来,垂头丧气道:“可惜啊,现在不在翰苑中,宗籍我无权翻阅,那么多为修《会典》而准备的参阅书籍也看不到……”

王鏊苦笑道:“克勤兄何以如此?”

程敏政随即将张周给他的那两本小册子,递给王鏊。

王鏊拿过来看过,他毕竟也修撰过《大明会典》,大概知道这两本小册子的价值。

程敏政道:“我觉得,这位张侍讲在总结《会典》涉及到宗人府事上的详尽,已超出了先前各典籍所总结的内容。至于其余的,他所整理下来的,都是难点,之前有几个问题我也曾考究过,未得结果,本来介夫对此了解颇多,要是他也在的话……”

程敏政不由想到了杨廷和。

杨廷和在翰林院中,主要就负责修《大明会典》,之前在修书之事上,就是程敏政的左右手。

在程敏政走之后,多数事都是由杨廷和牵头,正因为杨廷和在修书方面的功绩,让刘健等人认为他有成为翰林学士的潜质,既然皇帝要再提拔个翰林学士上来,为何不让杨廷和以翰林学士的身份负责修撰《大明会典》呢?

但随后就遇到了文臣跟皇帝推举翰林学士人选不同的问题。

负责教学的王鏊上位。

杨廷和则回乡省亲去了。

王鏊问道:“秉宽所修的全书,你可有看过?”

“没有。”程敏政道,“不过光是看他所整理的这些,就知道他基本已完事了,因为有些就算我不用去考究,也知他说得没错,有关引经据典的方面,他列得其实已经很详尽,但有些书到底去哪里找……这才是问题。秉宽他居然都能看过……他腹中到底是有多大的才华?”

“呵呵。”王鏊继续苦笑。

程敏政小眼神瞄着王鏊,一脸赞叹道:“济之啊,之前我觉得你选一个有方士倾向的解元出来,是走眼了!但现在我却觉得,最慧眼识珠的人,是你王济之才对。难怪陛下对你如此赏识啊。”

本来王鏊来,还有点尴尬。

这属于现任翰林尚书登门见前任翰林尚书,就算程敏政鬻题案跟他王鏊没什么关系,王鏊还是觉得难跟程敏政沟通。

但谁知程敏政一点介意都没有,反而来夸他眼光卓绝。

程敏政叹道:“张侍讲说,只要我能改动上面的文字,便可以厚资相赠,若要随便改动几字,倒也未尝不可,但对于行文并无甚助益。无能为力啊。”

“克勤,你的才华,于馆阁之内无人能比,何以要如此抬举一个年轻士子?”

王鏊不想看到程敏政如此妄自菲薄。

程敏政笑道:“不服老不行啊,你来的意思,我明白。要让我给秉宽所修撰的《会典》给个评价,那就是……集大成,至于是何人在背后帮他,或者是否有人帮他,我也就不去探究了!以后朝堂没我什么事。”

王鏊只当这是程敏政托词要彻底跟朝堂划清关系的借口。

“济之,若你去见刘阁老和宾之他们,记得跟他们说,不要对张侍讲有太多的芥蒂,他是大明将来的希望。”程敏政对张周似乎寄予厚望。

王鏊摇摇头道:“我主要不是来问你这个的,之前你在翰苑中,有几件事没有处置完,需要跟你对接一番……”

王鏊很识相。

就算明明是来想从程敏政这调查张周《大明会典》的修撰情况,他也不明说。

身在高位,王鏊做事就比程敏政有城府,性格也没程敏政那么张扬。

……

……

宁彤派人送了书函给张周,送书函的人正是朱凤。

约张周在出城演炮的某日,进城后到城内一处茶寮内相见,还说明不要带朱凤去。

“知节,这算什么意思?”张周问道。

张周想说,你这是想当“前辈”,还给你前妻和“后辈”铺路?

朱凤摇头:“宁小姐说她有件涉及到生意上的事,跟你谈谈,她以后想自立,但具体怎样她不肯说。对了张兄,家父让我娶妻生子,这件事你看……”

张周拍拍朱凤的肩膀:“知节,多加努力!”

多余的话也不用说。

让朱凤自己慢慢体会去。

……

……

翰林院内,谢迁到访,特地把目前负责修书的梁储和王鏊都叫过去,问询一下意见。

梁储大概跟谢迁一说,谢迁发现跟内阁之前所了解的,并没什么大的差别,也就先让梁储继续回去办事。

“怎样?”

谢迁打量王鏊。

王鏊道:“克勤只见过秉宽给他所列的两个册子,都是《会典》修撰中碰到的难题,克勤翻查典籍多日……苦思无结果。”

谢迁笑道:“那些难题岂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心里在想,还以为张秉宽多牛逼,原来遇到难题还是要求助于程敏政这个前“副总编撰”啊。

王鏊摇头道:“于乔你或有误会,我是说,秉宽其实已将这些难题都做了注解,只是克勤那边翻阅典籍,发现无能删改之处,有些……连他自己都无法去求证,还自艾说未有机会再进翰苑,翻查先前所筹备修书的典籍。”

“啊?”

谢迁这下手臂都麻了。

“那全书呢?克勤没看过全书?”谢迁追问。

王鏊继续摇头:“的确没见过,但以克勤的分析,既然秉宽能找出修《会典》中的难点,并一一注解修撰,其余部分更不应该出现大的疏漏。但具体如何,可能还要等底本送到翰林院之后,再派大量的人前去考证。”

谢迁摆摆手道:“若底本都送来了,成书或就是陛下一句话的事,考证出来有问题,修书的功劳也会近乎全归在张秉宽一人之身。”

王鏊道:“那谢阁老……”

谢迁一脸悲叹之色道:“我算是看明白,张秉宽明明可以不动声色,一人就把书修成。却提前将这部书的事泄露出来,并不是虚张声势,其实是想让我们服软。”

“他是想让我们去找他,商议联名联合修书……把功劳摊薄一下……既显得他有本事,又让我们不得不在修书等大事上依从于他。”

“此子心机很深啊。”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