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九十九章 他就那样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乾清宫内,戴义正在总结当天的奏疏内容。

“……张先生给造的望远镜,已送到了宣府、大同、偏头等处,将士们已用上,回报说对于敌情的判断更加有效,赞不绝口,左都御史、将任兵部左侍郎的王越上奏谢恩,还表示要给宁夏、延绥等处,多申请几个。”

朱祐樘道:“这么快就用上了?”

戴义道:“是啊陛下,得到您的御旨之后,快马加鞭将二十一个望远镜送到边关,不过最近说西北鞑靼的风头已过,或许他们也是知道王军门抵达宣府,便不敢再犯境。还是贺兰山那场仗,打得太解气了。”

“唉!”

朱祐樘叹口气,似乎对贺兰山一战有些惋惜,“规模很大,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啊。”

这意思是,雷声大雨点小,要是能斩杀几百个鞑子,真还能高兴一点,就杀四十二个鞑子……数字是不是太寒碜了一点?

戴义叹道:“可惜王军门不能在西北停留时间太长,不然的话,定能像红盐池和威宁海一样,扬我大明军威。不过现在西北鞑靼人,也是闻听王军门的名字而丧胆。军中上下一心。”

朱祐樘重新启用王越的原因,就是王越在成化年间屡屡创造大明在土木堡之后的战略奇迹,在红盐池和威宁海两战中,斩首狄夷都在几百人的规模。

王越当时还受封威宁伯,可惜在成化末年则被夺爵夺官落了个惨淡收场。

本来此番君臣一心,还能帮王越再把失去的给找补回来……但你就杀个四十人,让朕怎么犒赏?

如果杀几十人就能再封爵,岂不是以后西北杀良冒功的事就更多?

“望远镜的事,先停停吧。”朱祐樘道,“朕应允过秉宽,在会试前莫要过多打扰他,每次找他入宫,已让他分心,要是他考不中进士岂不是不能如朕的心愿?”

“是。”

戴义听出来,现在皇帝一门心思要给张周合理的当官理由,而不是让张周以举人出身的传奉官起家。

边疆安稳,都没这件事重要。

“至于王越,再让他于宣府停留一段时间,若鞑靼的确没有什么动向,就让他回京,兵部左侍郎的担子也很重,部堂事总需要有人打理。”

朱祐樘又对王越未来的行程做了安排。

戴义问道:“陛下,太皇太后那边,先前又派人来,说是要请张先生去仁寿宫跟她说说话。”

朱祐樘叹道:“皇祖母让朕多生子嗣的心愿,朕是了然于胸的,何必为难秉宽呢?回头让秉宽去,但也说明,以后秉宽尽可能少入宫。要是考不中进士,朕到时用谁去?”

戴义暗忖,张周中不中进士,对陛下是否用他,有何影响吗?

无非是个是否名正言顺的问题,就算是个进士,换了旁人,也不能随便入宫接受皇帝委派的特别差事。

“那老奴回头就去安排……”

……

……

张家大宅的正院里。

蒋德钟不出意外,又喝高了。

当蒋苹渝得知消息出来瞅瞅时,蒋德钟已坐在地上跟女婿侃大山。

“……我跟你说,我这个人从来就没醉过。老夫生平喝酒无数,从来都是一缸一缸喝,那酒量天下之间无人能敌!无人能敌你们懂吗?就算是酒仙李白来了,也要俯首认输……欸?我荷包哪去了?谁见我荷包了……”

找荷包,却在地上来回摸索。

蒋苹渝急道:“爹怎么这样了?”

张周看了看桌上蒋德钟面前那个剩了个底儿的酒坛,道:“一坛酒,差不多让他喝下肚。”

“这……也不多啊。”蒋苹渝很奇怪。

父亲的酒量,她是大概清楚的,平时能喝一大坛,现在这小坛子酒水,就能让其醉到找不到北?

张周比划了一下酒坛,大概是不太到四斤的样子,大概就相当于不太到一个两升可乐瓶的容量,如果是蒋家的酒水……顶天二十多度,蒋德钟喝三斤多,一点问题都没有。

关键是……

这他娘的是御酒,蒋德钟嘴上瞧不起人家御酒,但度数在那摆着。

任何人喝三斤五十多度老白干也得找不到北。

酒仙也白扯。

“夫人,没办法,这酒劲儿大,岳父他可能也是跟我久别重逢,喝高兴了吧。”张周道。

蒋苹渝望着丈夫,眼神中带着好奇,好似在问,父亲喝倒,伱就一点事没有?

张周晃了晃自己的酒坛道:“我没喝多少。”

正说着,蒋家的下人也进来了,见到自家老爷坐在地上撒欢,赶紧上去扶。

“别扶我!我又没喝多?在这里凉快凉快都不行?跟你们说,谁都喝不过我……”

蒋德钟一抬头,就看到张周夫妻俩,然后一脸紧张道,“是你们啊,你们叫什么来着?可一定别告诉我女婿啊,我女婿是酒坛子转世,上辈子他一定是被酒泡了一辈子。老夫谁都不服……哇哇……老夫居然输给他了……还两次……”

人已经哭了。

还是嚎啕大哭。

蒋苹渝心说,又要加一次。

“爹!”蒋苹渝也想上去搭把手。

张周则没让蒋苹渝上去,鬼知道这老酒鬼醉后能做什么,在他张周之前,还真没谁见过这货的酒品如何,现在老家伙连自己女儿女婿都认不出来。

张周对蒋家下人道:“把人扶回去,出去叫个人进来帮把手,酒也给他带上,让他回去慢慢品尝。看看能不能琢磨出酿酒的方子。”

“什么方子”

蒋苹渝也是听得一头雾水。

“哦。”张周这才记起来给妻子解释一下,“你爹说,这御酒不咋地,他打算回去研究研究,可能以后打算给皇宫供应酒水吧。”

“这……唉!”

蒋苹渝听了既觉得生气,又觉得荒唐可笑,哭笑不得。

蒋德钟被两个蒋家下人搀着往外走,边走还不忘回头跟女婿打约局:“……那个谁啊,你酒量不错,下次我介绍你给我女婿认识,他是宫里的,办事可牢靠了!”

张周皱眉,听这意思,我是个太监呗?

张周把蒋德钟送到门口,不远处正有马车来,是成国公府的。

朱凤从车上跳下来,张仑好像个跟班一样也下来,他们都在好奇张家门口这是在闹哪出。

“嘿嘿,达官显贵啊,厉害厉害……这是谁家?”

“老爷,该走了!”

最后蒋德钟近乎是被下人抬着塞进了马车里。

……

……

“张兄,这是……”

朱凤也看呆了。

什么情况?张兄不是才刚回来没多久?怎么蒋家就抬出这么个货?

张周道:“我老泰山,从南京来拜访我,我就给了他点御酒尝尝,就这样了。”

“御酒?”朱凤嘴唇翕动了一下,“还有没?”

张周冷冷道:“你就是来找我喝酒的?”

“没,这不是嘛,你完成皇差出来,很多事还等着你处理呢。”朱凤笑道。

张周好奇道:“还有什么事等回头再说?先前在宫门口时候,该说的不都说了?”

朱凤一怔,随即想到宫门口的对话……

宫门口是想跟你说,你光跟我提生孩子的事,还问有没有姓陈的女人。

不搭边啊。

“是这样,听说你那边有琉璃,有人想问问,看是否能造一批出来,当古玩珍宝什么的给卖卖。”朱凤一脸期许。

像是沙子淘金,再或是点石成金一样。

普通的琉璃制品,虽然在明朝已不是稀罕物,但多也是作为贡品存在,尤其是成色好的,而普通人是见不到纯净白色的琉璃。

张周摇头。

他造琉璃出来,既不是当工艺品,也不是为了造望远镜,更不是拿来做窗玻璃用的。

他要做的蓝海市场,是近视眼镜和老花眼镜。

在大明,近视眼和老花眼同样是困扰读书人和老年人的顽疾,如果能造一批出来卖卖……岂不是直接打入到高端市场,让自己赚到盆满钵满?

至于当工艺品……亏你朱二少能想得出来。

张周想说,那东西当工艺收藏品,怕是就不值几个钱了,而且很快可能就会烂大街。

“知节,琉璃这东西,南方各地有的是,你要当古玩珍宝,你是要欺负京城的达官显贵都不懂行吗?”张周道,“这样,我给你几副成品的东西,架在鼻梁上的,回头你找人去看看,是否有人愿意买。我这种叫眼镜,专门针对短视,还有老年眼花看近处模糊的。”

“啥?”

朱凤听得很迷糊。

我来跟你谈古玩珍宝,你跟我谈眼镜?

张周说话之间转身往回走道:“明天再来,我会给你。我这边还有事,你看你是不是……”

“别……我这里还有一封信,是那位林小姐……”

张周也很好奇,朱凤似乎对当“红娘”这件事很感兴趣,林家小姐竟还跟他当起“笔友”来,一封信写完,让他回信,然后第二封信又来。

这次不会又是拿大道理来教育他的吧?

这种千金小姐,价值观根本没成型,完全是活在别人给他塑造的世界观里。

“知节,你是否知道什么叫眼力劲?我在宫里当那么多天和尚,你以为我容易?走走走……带上张仑,回头有时间请你们喝酒,喝御酒!”

张周一边赶人,一边往自家院子里走,进门后不请人进门。

然后“咣”一声把门给关了。

“唉!”朱凤在那叹气。

张仑看傻眼,我们两个一个是英国公府长孙,一个是成国公府二公子,就这么被人关在门外……你朱凤一点脾气都没有?

朱凤看了看一旁的张仑,指了指张家大门道:“他就那样,我说的是你先生。”

张仑很郑重强调道:“他还不是我先生。”

“哼!”

朱凤不屑道,“你想拜他,他还未必肯收呢,你当他这些天去干嘛,他一个人在宫里给太子上课,日夜授课的那种。你当你家老爷子为什么让你来拜他?他不但学问了得,更是深谙天机、秘法,上通着仙家下通鬼神。”

张仑:“……”

朱凤道:“可惜我年岁大,不能拜他为师,不然这好机会一定落不到你头上。你若是听我的,给我办事时勤快一点,我帮你成就好事。”

张仑摇摇头:“还是算了吧。我只是感谢张先生给家父治病。”

“对对对,治病这事,你也要跟他学,说不定你就成一代神医了……”

张仑听了心里更别扭。

你是成国公府家二公子,没有继承爵位的权力,可我有啊,我为什么要去当神医?你去当不就完了?

……

……

城内,程敏政府宅。

这天唐寅受邀来访,是程敏政主动让人去把唐寅给叫来的。

这次程敏政是受老友沈周所托,沈周想让程敏政开导一下唐寅,让唐寅能收心养性,好好备考会试。

“……伯虎,听说最近你总在外面写诗作画,高调张扬,为何不用心读书,来年争取一次考中进士,从此之后位列朝班呢?你不但诗画了得,文章著论更有状元之才,此等时候你不该心有旁骛啊!”

程敏政已见过唐寅一次,他虽然也觉得唐寅很狂放不羁,但他很欣赏唐寅的才学。

程敏政是懂行的。

唐寅江南乡试考了第二,也不是因为其才华不行,而是被张周剑走偏锋给赢了。

唐寅道:“治学者,若心有羁绊而力不逮,何必勉强自己呢?”

“听你这意思,读书都要随心?”程敏政皱眉,“你与那徐衡父来往,我不支持。他虽有才,但他跟你不同,你应该定下比他更高的志向,你也不该与他那般不羁。石田最近找过我,跟我说,你一直对江南乡试名次落于张秉宽之后事耿耿于怀,还说非要跟他比个高低。而张秉宽却不肯见你。”

唐寅近乎是咬着牙道:“沽名钓誉之辈。”

“此人敢出头,敢为天下知,却也能在会试前把自己隐下来,他知道何为当务之急。你可曾想过,就算让你见到他,把他比下去,可回头会试、殿试上你不如他,对你还有何意义?”

程敏政当然不能告诉唐寅,其实张周的身份,远不是一个举人或者贡生那么简单。

你唐寅是真的比不了,也没资格去比。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考取进士。

扬名立万对你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伯虎,老夫生平见过这么多才俊,老夫从未见识过文采比你高的,可别因为一时之意气,耽误你终生啊!”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