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百五十章 明降暗升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张周给永康一顿讲解,就是为了让她明白调兵去辽东的重要性,也表明了这是战略大局,不应该因为你们的儿女私情有所改变。

如此也算是堵上永康的嘴,让她不能提出“为什么是我家驸马去”这样的问题。

“长公主,如果没旁的事,最好你我还是不要见面,毕竟你我并没有事务上的重叠,这么见面并不好。”张周算是善意提醒。

永康道:“你我同路,就算会面,他人还能非议不成?就不信真有人敢嚼舌根,本宫不惧这种流言飞语,相信张先生您也应该不惧吧?开罪了你……听说,下场都不太好。”

“是吗?”张周淡然一笑道,“我这人很洒脱。”

“但你计较起来,也不给人活路,就好像那位谢阁老,听说现在就没好日子过。”永康道。

张周抬手示意永康适可而止。

这话要是被皇帝知道,以朱祐樘的脾气,知道妹妹私下议论谢迁的事,这不明摆着你这个长公主不安于当个闺中妇人,一边想为你丈夫谋出路,一边又想干涉朝政?

连皇后都无权过问的事,你一个长公主有什么资格对此说三道四?

“殿下,营里有信来了,说是京山伯从蓟州来的信。”外面传来永康带来的随从婆子的声音。

大概外面也在担心里面长公主跟张周相处有什么不太好的情况,这算是给永康“解围”。

“知道了。”

永康站起身,一边往门口走,一边却也好像是求情一般道:“哪怕驸马非要去辽东,也希望张先生看在往日的情面上,让他不必冲锋陷阵。这两年,驸马已经多次带兵冲杀在前,人的好命,不会永远都伴随。本宫希望他平平安安。”

有了功劳,就开始希望平平安安、无惊无险。

张周心说,这跟你当初推你丈夫上战场时的心态可真是完全不同。

张周点点头道:“虽然我跟长公主之间也没什么情面,但遵循陛下的意思,也不是让崔驸马去犯险,这件事我记下了。但领兵在外,丝毫危险都没有也是不可能的。请回吧。”

永康一听就知道,张周这是不肯给承诺。

听起来很好,看似是给她面子了,但其实张周的话说了等于没说。

就算张周把崔元安排去当先锋官,似乎也没违背今日的话。

“难怪阁下可以在朝中无往不利,陛下还如此信任,看来真不是本宫一介女流能应对的,本宫有事还会再找张先生问询的。张先生不必相送,本宫这就先去了!”

永康走的时候,又多了几分长公主的架势,迈着的步子都不像一般闺中女子那么细碎。

甚至连门口守着的郭昂等人都觉得,这位长公主走路跟男子一般,虎虎生风。

……

……

“公爷,没事吧?长公主殿下他……”

送走客人,郭昂照例还是很关心张周的一举一动。

张周瞄了他一眼,心说,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给我当监工的,替锦衣卫打探我的一切行踪,好上报过去?

因为本来郭昂就不是张周提拔的,再加上郭昂这次被外调是其不情愿的,使得二人也只是有面子上的礼数,并没有达到那种上下级同事关系的默契。

张周道:“长公主是来为驸马说项的,驸马将以蓟州总兵的身份,带兵往辽东去,很可能会随船出发。因为这件事提前没告知过她,她会有一些质询。”

郭昂想了想,又谨慎道:“如果此番是为出兵辽东的话,以崔驸马几次浴血奋战,以其领兵,的确是不二人选。”

这大概是在顺着张周的意思在说,算是在言辞上对张周的一种巴结。

好像是很理解这么做的意义,那就是让崔元趁热打铁,刚带兵取胜,再打下一场,也算是一鼓作气。

张周笑了笑道:“崔驸马领兵去辽东,只是因为各处调动的兵马太多,不得不加调蓟州的人马,他去了并不作为一线的将领。真正要冲在前面的,还是辽东本身的人马,以及从朝鲜调回来的援军。别多想。”

你理解我为什么这么做?

别自作多情了,你郭昂只是锦衣卫中人,也没资格去探讨军事计划的合理性,现在跟你说说这个,已经算是给你面子了,你最好还是要识相,别再关心与你差事无关的事情。

郭昂似乎也听出来,张周对他没有太多的信任,急忙行礼告退。

却是人还没走出去多远,就见孙上器急匆匆而来。

二人打了个照面,还没等孙上器给郭昂行礼,郭昂就好像匆忙要去办事一般,跟孙上器擦身而过。

“公爷。”孙上器进到房间里来,给张周施礼。

张周道:“怎样?”

孙上器道:“港口那边,已调了六十条大船,加上一些运兵的海船,超过二百条。”

张周点点头道:“这些海船,虽然规格上也都还不错,但相比于远洋的船只仍旧不够。不过要运送兵马和粮草到辽东,则绰绰有余,可能还要劳烦你一趟,先快马去港口,把前期的准备都完成,我会比你迟个六七日到。”

“是。”孙上器行礼。

张周道:“你的调令下来了吗?”

孙上器道:“是,升了锦衣卫指挥佥事,在差事上并未细说,原班的人马仍旧归卑职调遣,另外再就是听从公爷您的号令。”

“嗯。”张周点了点头,“最近你跑腿的次数还是不少,这么来回折腾,也是薄待了你,等完成最近的事,你可以多休息休息。另外再帮我传一份密奏到京,这是直接呈报给陛下的,这些事就算你不在,你也安排好人手给我去传送。不要出差错。”

孙上器又急忙施礼道:“卑职定当竭力完成。”

……

……

京城内。

刑部公堂,刚从诏狱被调出来的前蓟州镇巡抚刘宇,一身疲惫而来,他身上已经挂了彩,不过来的时候已经换上了干净的衣衫,他的人会转移到刑部牢房内,但得到特别的招待。

由刑部右侍郎李士实亲自接待他。

“刘兄,你辛苦了。”李士实一副很关切的模样,作为侍郎,走上前去给刘宇行礼。

这让刘宇分外意外。

在诏狱这段日子,他以为自己随时都会被弄死,也没有平安出去的可能,最轻也会被定个流放的罪名。

谁知道刚转到刑部来,就得到了李士实的善待,这让他受宠若惊。

刘宇道:“李侍郎,不可如此,罪人不敢与您居礼。”

李士实招呼一声道:“来人,给这位刘大人准备椅子。”

“是。”

马上有人给搬来一张像凳子的椅子,也就是旁边有个扶手,后面连靠背都没有。

因为这椅子的造型奇特,刘宇看了都会有些害怕,他很怕这又是什么刑讯工具,如果李士实只是给他装样子,回头就用刑罚等给他上一课呢?

不过好在,都是他多心了,他也的确是获准坐下来,那椅子的确在坐之外,没旁的用途。

李士实也坐在造型近乎相同的椅子上,二人就这么并排而坐,李士实手上拿了一份好似案宗的东西,道:“虽然现在案情还不明朗,但既然到了这里,离走出囹圄,也就快了。”

刘宇听了之后,内心有些激动问道:“是快了吗?”

“嗯。”李士实点头道,“以我多方所打探的,应该是年初没错了,先不说你的案情并不严重,就说你背后还有靠山,这事就能妥善解决。”

刘宇擦擦冷汗道:“没有什么靠山,就我一个人。”

“怎么能这么说呢?不用担心有什么人旁听,就你我对话而已。”李士实道,“我所说的,既不是谢阁老,也不是吏部的那位马尚书,而是蔡国公,看起来你的案子是因蔡国公而起,但你要知道,其实是有人点了你,蔡国公不得不拿你问罪。”

以刘宇的政治觉悟,当然不会随便接这话茬。

“你的案,牵扯到银钱,所查的方方面面,不过有人为了让你把背后的蔡国公牵扯进来,所以你在北镇抚司,可能没得到什么善待。不过好在你顶住了。”李士实继续道。

刘宇这下更不敢说话了。

顶住了?

开什么玩笑,最初我是死咬着不放,但后来用刑了,让我招供什么我招供什么,就算是自己打自己脸的事,我都没少干。

今天说我贪了一万两我认,明天说我的靠山是谢迁我也认,后天说我是听蔡国公的我也没否认……总归你们说得都对,只要给我个痛快都行,我都不求活着出去。

甚至在刘宇被转到刑部之前,他以为是自己的妥协起了作用。

李士实道:“不过你的身份太特殊,刘阁老、谢阁老和马尚书,都曾相继举荐过你,却是你最后又对蔡国公极尽恭维,别怪我说话难听,你这么两面三刀,无论是谁,都不太会保你。”

刘宇心说,还不是因为谁得势我投靠谁?再说当初刘健他们举荐我,名义上可是看重我能力的,我又没给他们多少好处。

谁让我当时所做出的政绩,的确是不错呢?

李士实又道:“安心在这里养一段时间,最迟一个月,我保你出去。条件不允许,也就不与你喝酒,等出去之后再饮宴,为你洗尘。”

这边李士实正要招呼人送刘宇进牢房,刘宇问道:“李侍郎,敢问一句,您为何对在下如此……不计较?”

李士实笑道:“同殿为臣,真有必要做到那么绝吗?听说很多人知晓你下狱,都与你划清关系,但我知道,你官途并不会因此而中止。我还知晓,你或是会被调去江赣……”

“啊?”

刘宇这下心中是大惊。

他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李士实在明知道他是罪臣的情况下,还能保留如此的善意。

感情你的小道消息有点通天啊。

不但知道我一个月之内会出去,还知道我将会被调去你的家乡江西?你是咋知道的?还有,你的消息属实吗?别是让我白欢喜一场。

李士实道:“安心等消息。来人,送刘大人回去,可要记得,什么都是最好的条件,谁要是敢怠慢一点,绝不轻饶。过些日子,刘大人仍旧是刘大人,别跟自己脖子上的东西过不去。”

……

……

皇宫。

朱祐樘接到了张周从永平府发过来的密奏。

因为当时朱祐樘还在批阅奏疏,不远处的陈宽和韦彬都看着,朱祐樘也只是打开看过之后,就直接收起来放到一边,还找了个镇纸压着,这让陈宽等人都意识到,这要是没有皇帝的允许,谁打开看过了,那跟找死没区别了。

“咳咳。”朱祐樘不自觉咳嗽两声。

陈宽急忙道:“陛下应该早些休息,快到晚膳的时间了。”

朱祐樘道:“不急,再让朕批阅几份。朕今天精神还不错……再给拿几份过来,没要紧事了吗?”

陈宽赶紧回头看了看韦彬。

韦彬拿了一份走过来道:“陛下,只有这一份了,是关乎到易州山厂的,说是主事之人一直都没有到任,很多事都耽搁了,尤其涉及到来年的木炭采办等事,都延迟了好久。”

朱祐樘道:“那是该安排个人接替了。毕竟唐寅人在朝鲜很长时间了。”

“那陛下,是否……”陈宽想问问,是不是要把人调回来。

话问了一半,陈宽又不再多说。

朱祐樘道:“唐寅有重任在身,从朝鲜回来,就会被调往辽东,且他是会带兵的,当初在辽东他就证明过自己。易州的事,你们有什么举荐吗?”

陈宽想了想,皇帝居然主动问他要举荐什么官员?

本来这事是不归他管,甚至吏部也不能草率决定,提督易州山厂作为侍郎级别的官员,是要拿到朝堂廷议的。

陈宽马上道:“刑部右侍郎李士实。”

当陈宽把此人提出来,连韦彬都不由看一眼。

到底提督易州山厂只是挂职的侍郎,还不是正职的,而李士实已经是正职的刑部右侍郎,为什么要让他去?给李士实降职?

“可以。”朱祐樘道,“易州的事,以后还关乎到西山的煤炭等事,是该提升一下了。侍郎不足够了,下一步……应该挂工部尚书头衔,以李士实的经历,他的确有资格胜任。”(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