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百零三章 两个臭皮匠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会见过大臣,朱祐樘的兴致很高。

回到西暖阁之后,朱祐樘仍不坐下,而好似是兴冲冲想事情一般,来回踱步。

陈宽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存在感却非常低,立在一旁默不作声。

朱祐樘则突然停下来,目光望着窗外道:“六路人马出击,捷报或许在这几天,就该传到了。”

陈宽心里在想,就算是加上鞑靼的人马,王守仁、张懋、王琼、崔元这四路,一共才五路人马吧?这怎么整出六路来?

“几日没见到秉宽,也不知他事情做得怎样了,照理说他把事做完后,就该回来了。”朱祐樘似乎又怀念起张周在身边时,没事找人吹吹牛逼时的快乐。

陈宽问道:“陛下,要不要派人去催催?”

朱祐樘道:“催什么?就算秉宽把这件事做完了,或许他还有另外一件事,让他把事都完成后再回来也不迟。”

陈宽觉得自己被皇帝给耍弄了。

皇帝一边在想念张周,却又好像非常理解张周一般,居然给张周那么大的自主权力,这就让陈宽看不懂。

“狄夷都是见异思迁之徒,只有秉宽在,才能镇住这群宵小。只是秉宽要在外处置那么多事,朕总让他这么忙……实在过意不去啊。”朱祐樘又开始悔恨起来。

有事不得不让张周去做,会觉得对不起张周。

陈宽道:“陛下,蔡国公作为大明之臣,想来是会为您分忧的。”

“能一样吗?”朱祐樘差点想说,他跟普通大臣不同,但话到嘴边也没出口,“秉宽忙碌,朕不该亏待他。一个蔡国公加上兵部尚书,不足以回报他为朝廷做这么多事,等他回来,朕是该再给他把官职升上去了!去召程学士来见!”

“是。”

陈宽大概感觉到,张周距离入阁的日子应该是不远了。

……

……

崔元和朱凤从蓟州出兵,兵马一万四千,直奔大宁方向而去。

在出兵之前,二人就已得知了蓟州镇内发生的事情,得知巡抚刘宇被锦衣卫扣押,并且目前蓟州的军务由张周暂时接管……等于说,眼下张周等于是兵部尚书兼蓟州巡抚,只是明面上不需要给张周加此等官职。

无论张周是不是巡抚,下面的将官也都听他的。

“崔兄,刚得到的消息,说是鞑靼有一路人已经到了大宁旧城之地,我们该如何应对他们?是继续防备,还是说……绕过不理会?”

这天兵马驻扎之后,朱凤赶紧过去找崔元。

这路人马是由崔元为主帅,监军太监是糜宽,此人是张永的门人,而糜宽跟张皇后、永康公主的关系一向不错,等于说这路人马可以归属崔元自行发挥。

崔元还是第一次这么正式领兵,一下领兵一万,让他焦头烂额。

“不……不清楚。”崔元说话都结巴了。

朱凤道:“这是为何?不清楚?是哪里说得不够明白浅显吗?崔兄有什么要问的,只管问便是了。”

朱凤以为自己算是无能的,但见到崔元,才知道什么叫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崔元看了看四周,确定没旁人之后,这才低声道:“安边侯,之前在下听说过你不少的英雄事迹,得知你乃是一员猛将,且身怀谋略,此等事你不应该来请教于我吧?”

“不请教你……怎行?陛下有旨,你乃是京山伯,这次出兵,兵马调动等事,是要听命于你的。”朱凤也显得莫名其妙。

一个主帅,居然让副帅自行拿主意?

这是出了事,不想背黑锅吗?

崔元道:“陛下的意思,明明是让领兵都御史来负责一切,我不过是听候调遣,只是刘巡抚……唉!安边侯,你也该知晓,此乃我第一次领兵在外,一下子很多思绪难以整理清楚,还需有人从旁协助才好。”

朱凤听了这话,觉得非常新鲜。

他笑道:“崔兄在宁夏时,可以领兵破敌,且是在力排众议的情况下,何以如今却说自己未曾有过率军的经验?”

崔元也好似是要坦白了,轻叹道:“之前带兵,我都是先锋人马,所做决定无非是暂时停留还是直接出击,我全都选择了后者。且当时麾下兵马多不过千把人,眼下出兵关外,将士们的衣食住行皆都要由我来统调,还有行军等事……我实在是独木难支。”

朱凤点点头道:“第一次带这么多人马,是该头疼。”

“那……朱兄弟你帮我参谋参谋?”崔元一看,这朱凤也很好说话,现在你理解了我的苦衷,是不是该出手相助了?

朱凤摇摇头道:“崔兄见谅,我也没什么经验,先前我带兵时,也基本都是听命而为,所以……”

所以就是爱莫能助。

崔元听了都有些失望。

你朱凤之前名气那么大,虽然也有人说你是仰仗于那位蔡国公的威名,但也不至于在统兵方面如此不堪吧?

朱凤又补充道:“崔兄不妨试想,若是我有号令三军的能力,这一战就不会是我听你的,你说是不是?”

这话又让崔元挑不出毛病。

想想也是。

他崔元也只是刚晋升为京山伯,充其量只是个新贵,而朱凤再无能,那也是安边侯,爵位就比他高一等,现在却以他为主帅,以皇帝的识人之明,岂能分不清他们到底谁的能力更强?

“崔兄,你给个意思吧,咱对大宁这些鞑子,到底应该怎样?”朱凤等着崔元下令了。

崔元道:“先前蔡国公有言,是要借助鞑靼内部的变乱,没让我们袭击鞑子,那就暂且不理会他们,不过要多派出哨骑去查探他们的动向,一旦发现他们有不轨的企图,到时再战也不迟。”

朱凤点点头,似有所思道:“那主动权可就不在我们这边了。”

崔元也有些担心道:“不然还能怎样?若是直接出兵去打,那就违背陛下旨意了,既要利用他们的矛盾,就先放过他们吧。若是要战,相信蔡国公会给我们来信的。”

……

……

崔元和朱凤的人马继续北上,从大宁以西一百多里的位置穿插而过,他们要杀入察哈尔部的东部区域。

因为北边荒漠比较多,将士们在穿过戈壁滩时,会沾染一身的风尘黄土,休息的时候一身灰尘,却也无法去清洗,将士们接连行军几日之后,明显感觉到一身的疲惫。

“走得不慢。”

从蓟州出关六天之后,这天入夜之后才驻扎,朱凤把安营扎寨的事布置好,这才来找崔元。

崔元这次已经有点撂挑子的意思了,也不去研究什么地形图了,因为他发现,进入草原后,连地形图都看不懂,很多地方都找不到路,完全是根据印象,或者说是大致方向在走。

至于鞑靼人的营地在哪里,他完全不知道。

崔元听到朱凤的话,抬起头一脸茫然望着朱凤道:“知节,你确定走得不慢吗?我觉得,昨日行军可能……也就五六十里吧。”

朱凤道:“其实应该过八十里了。我们军中有大批的火炮和辎重,能每日行军八十里,已算是很快的。”

崔元也不由叹息道:“一万多兵马,其实能战的精锐,也不过七八千之数,其余的都只能作为结阵防御之用。就这么走下去,怕是鞑靼人没遇到,将士们先都士气低落,这遭遇敌寇还怎么打呢?”

朱凤笑道:“崔兄也该知道,鞑子现在是不会主动来犯的。”

“但我也怕他们前来袭营。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一样都不占,鞑靼人是不可能放弃这种机会的。”崔元以他所熟悉的兵法,做出分析道。

朱凤再笑眯眯道:“什么天时地利人和的,都是取胜之后所牵强附会的理由罢了,最重要的还是实力够强。就算士气再低落,只要鞑子来了,我们用火炮,而他们用弓弩,取胜的还是我们。”

崔元想了想,好像也挑不出毛病,也只能再点点头。

“也不知张兄现在怎样了,走的时候,他好像说是要去大宁。”朱凤道。

崔元突然想起什么来,惊讶道:“知节,你可还记得,你说鞑子在大宁周围鬼鬼祟祟的,似乎是有不轨的企图,他们会不会是……”

朱凤也紧张起来,道:“你是说,他们可能会对张兄不利?”

二人似乎突然意识到,就这么放过大宁的朵颜三卫兵马,似乎是犯了兵家大忌。

“放心放心。”朱凤自己出言安慰自己,“张兄岂能料不到这群人狼子野心?且张兄怎可能会单枪匹马前去大宁呢?那是大明曾经在北方的重镇,周边也能联络到辽东的兵马。”

说到这里,朱凤发现有点说服不了自己。

崔元道:“你看要不要再派人去通知一声?让蔡国公有所防备?”

“来不及了吧?张兄他……如果比我们晚两天出发的话,现在也快到大宁了,除非我们……”

二人又沉默了。

除非什么,其实很清楚,除非他们放弃现有的行军计划,折道往大宁去,如此或许还能在张周带的谈判人马出现麻烦时,及时增援而上。

最后还是崔元一咬牙道:“现在我们距离大宁,也不到二百里,若是连夜起行的话,最迟明日落日之前,便能抵达,你说呢?”

“好!”

在这件事上,二人似乎能一拍即合。

朱凤也点头道:“咱这就东去,不能让张兄有丝毫的危险,鞑子若是有任何的异心,那就是对我大明疆土的觊觎,我们不能坐视不理!”

……

……

就在朱凤和崔元决定折道往大宁,准备痛击身在大宁的朵颜三卫人马时,张周人仍旧在三屯营内,并没有出关。

说是要跟鞑靼人谈判,当然不能跑到鞑子的地界去谈,看似是城下之盟,更多是身在敌人腹地,鞑子完全可以玩阴的。

这次谈判之地,选择就在三屯营,只是对外宣称是在大宁。

当天是张周跟朵颜三卫代表谈判的第二天,张周仍旧没出面,代表他出面的是锦衣卫千户孙上器……此时的孙上器看似是个武官,但因其作为永平府地方锦衣卫事务的负责人,再是张周给他管事的权限,以至于他可以作为特使,去跟鞑靼人做一定的周旋。

也跟孙上器曾在北方做过哨探,多少会一点外族语言有关,虽然他也不是很精通,但对于一些基本的日常用语还是比较熟悉的。

有时候张周也会跟他学两句。

张周到三屯营,除了有解决刘宇问题的任务在身,还有跟朵颜三卫谈判出兵,再有个任务,就是把永平府地方上的事务整理清楚,为修造港口扫除最后的麻烦,毕竟以后从外洋把东西运回来,不可能再走浙江,而应该直接在永平府卸货。

“老爷,孙千户回来了。”

张周还在之前赵氏的别院里整理一些开销的账目,王明珊进来,一身英姿飒爽的模样,给张周的感觉,好像王明珊成长了不少。

“让他先等等。”张周随即一招手,“过来。”

王明珊走到张周面前,不知道张周要干什么。

“你能看明白这些东西吗?”张周笑着问道。

王明珊很实在摇摇头。

兵器图谱什么的她很精通,但要说是账目什么的,她可谓一窍不通。

关键是,不通就不通,想教也是对牛弹琴。

这东西,自幼不学,长大了也很难学会……尤其没法让王明珊接触那么多耳濡目染的东西,王明珊家里是干嘛的……那是武将世家,从王越当上威宁伯又失去之后,一心想的就是如何复爵,家族中人似乎连读书这条路都放弃了。

张周叹道:“看来是该找人帮我打理这些。可家里又有谁合适呢?”

张周其实也很发愁。

这么重要的账目整理工作,自然是交给身边女人是比较放心的,可无论是蒋苹渝、韩卿,又或者是林仪,似乎都没有处理这种账目的能力,这就让他犯难了。

给自家人,那就是家族产业。

给别人,就是找职业经理人,有时候职业经理人是专业一些,可毕竟办事不牢靠……

这就回到一个问题上,家族事业到底该怎么发展……

任人唯亲固然是不可的,但任人唯贤的麻烦也不少。

“去把之前招揽的几个人带过来,这时候需要她们帮我算算账了。”张周也只能先把手头上的账册合起来。

如果什么事都需要他亲自做,那还要会计做什么?

他只需要知道个大致的数字便可。(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