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一十六章 天降煞神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王守仁率兵孤军深入草原,没有任何的背靠,别说是人畜和财货,就算是大明将士记功的标尺,也就是敌方首级都带不回去。

跟他来的,有大半都是在奴儿干都司随他征战女真的精兵,这批人马可说是大明实战经验最为丰富,尤其是攻坚战和遭遇战经验最为丰富的一批骑兵,当王守仁军令下达,这群人在执行力方面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呼……”

三千骑兵为先锋,当马蹄声伴随着风声,骑兵从高坡冲杀而下时,眼前如待宰羔羊一般的察哈尔部部民,还在怔神之中。

没有人会想到,在距离大明疆土两千里以上的草原腹地,会出现大明成建制的骑兵。

就算是威宁海,那里也不过距离大同镇的关城四百里上下。

所以当大明骑兵展开冲锋,被鞑靼人发觉时,他们甚至都无法形成有效的组织和抵抗……部族内正在进行一场小的集市买卖,近乎于以物换物,连同部族中留守的男丁也都是仓促去找寻自己的兵器,很多人甚至都没法第一时间赶到自家的马厩。

他们最初认为的,这可能是别的部族来袭。

敢在察哈尔部主力出征时,胆敢来犯的,回头必然会遭遇到巴图蒙克的报复,他们甚至不觉得有什么部族有这般的胆量。

“砰砰砰……”

可当双方距离已在二三百步时,随着火铳声响起,而部族中的男女老幼被火铳击中而倒地时,他们意识到,这根本不是朵颜三卫或是那些小部族的骑兵,而是大明的军队。

……

……

三千骑兵冲杀进部族领地,没有遭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

对面甚至都没发出几根箭矢。

因为这是王守仁带兵进草原之后的第一战,将士们也都铆足了劲准备好好大干一场,也没有什么缴械不杀一说,但凡是个能跑能动的,就算是牲口也要一并给屠戮了,死物的话就直接放火去烧。

一场完全一边倒的屠杀,部民有的上马之后见无法抵抗,便想往东逃,但王守仁派出的另外几路人马,也对部族领地完成了合围,加上燧石铳这样远程武器的加持,近乎没有部族之民能逃得出包围圈。

“轰!”

随着二线的炮兵到位,火炮声起,部族领地边缘已形成百人左右兼职准备反击的鞑靼人,在火炮火力压制之下,近乎是瞬间溃散。

鞑靼人的训练有素,也仅限于他们在马背上冲锋的本事,遇到大明近乎不讲理的远程火器,他们所能做的仅仅是尽可能分散,以避免被团灭……而大明的骑兵也随即展开了疯狂的追击和屠杀……

血色将草原染红,阳光映照在洒满血的草地上,也不知是人的血还是牲口的血,颜色颇为妖冶。

而这一战,也没用到小半个时辰,百年已经彻底熄火。

大明眼前还能动的活物,也仅剩下一些尚且来不及被屠杀的牲口,部民已经被一锅端,剩下的牲口也会被挑选一番,能活宰的,也会将部分的肉食作为军队的粮草之用,完成以战养战的必要储备。

“少将军!”

部将韩铮和关敬二人出现在王守仁马前。

关敬是跟随王守仁在威宁海一战立过功的将领,如今跟随在王守仁身边作为辽北、奴儿干都司副总兵,至于韩铮则是关敬带出来的将领,二人负责草原一战中的攻坚之战。

“清点过,杀贼寇三百五十二人。我军将士无一人损伤!只有一马中箭!”

关敬提到这里,就好像在提一个很微不足道的功勋一般。

换了以往,这可是天大的功劳,成化、弘治时期,只有全盛时期的王越获得过如此的功勋。

所杀的,也不全都是鞑靼精兵,在大明,就算是鞑靼部族婴儿的头颅也可以作为军功,只是需要特别标明罢了。

就好像鞑靼人劫掠边疆时,也不会因为面前有老弱妇孺而有任何的心慈手软。

但王守仁并不以此为自豪,他道:“所获战功,不少是老弱妇孺。将左右耳同时割下,青壮年男子一边,其余在另一边,以石灰封口,留待回关隘之后详细查证!”

王守仁的战术,是不留任何俘虏,“至于敌营中的刀具、甲胄、帐篷、木制物等,就地损毁,贵重物品可挑选带走,剩下的一概留于荒野不必收拾!”

关敬问道:“尸体也不埋了?”

“无暇顾及!”王守仁将他所珍视的王威宁之剑擦了擦,才还鞘,“留几匹马用以驮物,继续向西北进发!”

不止要往西,还要往西北走,那是远离大明的方向。

韩铮道:“似有旁部的鞑靼斥候逃走,尚未追回。”

“不必勉强。”王守仁倒也显得不太在乎,“既来之,则不惧他人所知,不必苛求每一战都能做到趁其不备,反倒是要让整个草原知道,我大明将士同样可以威震草原,将此作为大明将士狩猎的围场!”

“得令!”

关敬和韩铮听了之后非常受鼓舞。

作为大明边军将领,以往每次只能守在关塞内,看着鞑靼人在城外肆虐,那种感觉还是很憋屈的。

现在不但能与之正面抗衡,还主动杀出草原,更是深入草原两千里,光是这种豪气干云,就可以让他们觉得自豪。

“驻扎休整,一个时辰之后继续西进!”

……

……

王守仁所部才刚完成第一战,随后在当晚,就遭遇到第二战。

在入夜之前,由斥候探知到鞑靼人营帐的位置,在鞑靼人开始举部族北撤之时,王守仁令先锋三千兵马急速追击,势必要在天亮之前追上。

白天一战,对于大明将士不过是开胃菜。

六千人应对不过三四百鞑靼人,其中不少还是老弱妇孺,赢了也没多大的光荣。

而这次所追击的是察哈尔部一个相对较大的分支,对方部民数量是过千的,这还不算可能在周边游走未聚集的牧民,还有他们派出去四下巡逻的骑兵。

王守仁本来计划在天亮之前追上鞑靼人。

可鞑靼人那边是拖家带口,同样还要带上所有的牲口和财货,行进速度明显没法跟轻装追击的大明轻骑兵相比,当天尚未到子夜,先锋人马三千骑兵已距离鞑靼部族营地不到三里。

“一轮冲锋便可到。”

王守仁没有坐镇中军,他的性格,在硬仗时都要冲在最前。

此时远处已能隐约看到一些光亮,不是火光,而好像是有人在沿途点燃牧草以扰乱视听,但因为斥候的探查,已能确定鞑靼部族主力的方向。

“报!胡虏集结人马,有数百人!”

“冲杀!”

王守仁也不客气。

这种时候就要是要主动出击,如果被对方几百人打出声势来,先冲到自己一方打乱了己方的布阵,即便不配合鞑靼的援军,大明一方的折损也会比预期大很多。

王守仁现在不但要胜,而且要大获全胜,要以威势打出尽可能零伤亡的成绩,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方是绝对不可能有援军的,所有有生力量伤一个就会少一个的战斗力,就算是死了也未必能带回大明的疆土。

……

……

“轰轰轰!”

火炮声划破了长夜的宁静。

主战场,是鞑靼人集结了四五百骑兵,与大明一方展开硬碰硬的较量,而在另外一边,鞑靼人的部族人马仍旧在奋力往西北的方向逃走,他们要尽可能去跟更大的部族接近,以便能在援军抵达之前,逃出生天。

大明的先锋人马也是兵分三路。

王守仁以两千二百骑兵从中路发动冲锋,而另外各四百骑兵从两翼包抄。

此战中所调用火炮数量不到一百门。

在王守仁看来,真正遭遇到鞑靼主力之前,炮弹还是能省则省,炮弹同样是草原上不可能得到补充的战略资源,王守仁不但善于打这种硬碰硬的遭遇战,还懂得“精打细算”,他也算是踌躇满志,或者说是野心很大。

在他看来,永远是下一场仗会比现在这一场更为重要,需要调用的战略资源更多。

己方也不能一上来就表现出所有的实力,总要给鞑靼的残兵败寇一种假象,那就是“大明军队也不过如此”。

战事开启。

因为鞑靼一方早就知道大明火炮和火铳的厉害,即便他们的骑兵冲锋时,也不再是摆开长蛇阵冲击,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分散,而且准备好了铁盾,加上铁甲的加持,要抵挡正面射过来的火炮、火铳弹丸。

但大明一边的火炮,基本都是从头顶落下来的。

即便双方是展开对攻架势,明朝一方还都是轻骑兵,看似只要鞑靼骑兵能冲杀到近处,双方展开肉搏,鞑靼一方就会重新占据优势。

可这所谓的“机会”,也不过是一种假象。

王守仁也清楚自己一方的劣势在何处,如果真要到肉搏地步,那还要火炮和燧石铳作何?

“轰轰轰……砰砰砰……”

火炮的射击更加密集,当鞑靼骑兵已经冲杀到二百步范围之后,尚且还未到鞑靼弓箭的射程范围之内,大明一方的火铳已经发射。

而火铳弹丸所发出的冲击力,即便不能直接射穿鞑靼人的盾甲,但他们的马匹可没有足够的盾甲保护,而且强大的冲击力,会令很多鞑靼骑兵直接人仰马翻,就更别说是火炮霰弹半空陨落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更让他们无从招架。

因为大明一边人马数量占据绝对的优势,而且先锋人马全都配备燧石铳。

以至于鞑靼一方也明知此战是没有什么胜算的。

他们的目的,或许只是为了拖住大明军队追击的步伐,但很显然他们也错判了大明一方的实力。

火器在这种正面交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鞑靼人成片倒地,王守仁也下令传令兵发射了信号弹,当红色的信号弹划破夜空,后续追上来的三千大明将士,已经可以直接绕过战场,往前面不到三四里之外的鞑靼本部人马中冲杀而去。

王守仁骑马在阵中。

鞑靼骑兵先锋人马,距离他最近的时候,连五十步都不到,完全到了鞑靼人射程之内,但王守仁也丝毫不惧。

因为这种零星落单能冲过来的鞑靼人,到了五十步这么近的距离,火铳的弹丸就不再只是从一个方向朝他射过去,而形成包夹之势……

当王守仁骑马上前,将一个还在地上爬的鞑靼人砍了脑袋,这场实力相差悬殊,可说是毫无对比性的战事,也近乎是到此结束。

剩下的,也只是屠杀了。

……

……

又是一场屠戮。

当天明时。

大明的将士已经将四百多鞑靼骑兵尸体的耳朵都割了下来,连同部族部民六百多人……也一并屠杀,并将最后剩余的牲口以鞑靼人自己的刀去砍杀,即便如此,要一次杀这么多的牲口,也让大明将士觉得疲累。

后面干脆就是围起一个圈儿,周围都点上火,把牲口都赶进去,再将火圈逐渐缩小,将所有牲口直接烧死。

“肉还挺香!”

大明将士并没有因为昨夜的血性杀戮,而坏了胃口。

这也是老兵跟新兵的区别。

大明一边的将士,好歹是跟着王守仁南征北战的,经历过多场激战,就算之前没亲手杀过鞑子,也算是见过死人堆的。

为了赶紧补充体力,随时面对可能袭来的鞑靼主力,令自己不至于成为死人堆中的一员,现在就算有的新兵蛋子还不习惯那血腥场面和尸体烧焦的气味,也知道赶紧多吃几口饭,多喝几口水。

“往西十里上下,有河流,到河岸驻扎,随时备战!”

王守仁跟一般的将领不同。

他不去搞什么背水一战或是破釜沉舟,因为他带兵进草原,本身也没有退路,所以也不用怕大明将士会去当逃兵。

死在草原,比逃回去可风光多了,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跟着王守仁深入到草原腹地的。

他现在要追求的,就是要保证将士们的生存资源,在草原上水资源是最需要保障的,也是随时需要补充,容易在战略上出现重大问题的一项……因为队伍为了行进快速,不可能带超过两天以上的水,比之粮草等,水资源的储备是弱项。

……

……

战场刚收拾完,大明将士又要在一早出发。

当他们出发还没到河岸时,前线便有斥候传来战报,也是由关敬亲自给王守仁奏报:“少将军,昨日两战,已惊动了鞑靼各方人马,天亮之前便有至少三路鞑靼援军在往这边赶路,但在我们取胜之后,他们各自退回。目前尚不清楚鞑靼主力数量,但料想不在五千兵马以下!”

王守仁骑马立在山丘的高处,拿出望远镜,看着鞑靼一路撤走的方向,距离至少有个十几里近二十里的样子。

王守仁道:“此处便已接近察哈尔部的汗庭所在,如果到现在他们还不能集结兵马,那只能说明他们的防备太过空虚。我们能杀到这里,足够震慑鞑靼人!驻兵河岸,连营二里,火炮备齐随时应对来犯之敌。”

关敬请示道:“西边至少有个两千鞑子,是否要集结人马追击?”

昨夜一场追击战,让关敬到现在还热血沸腾。

白天杀了三百多,晚上就杀了一千……这军功获取的方式,太过瘾了。

更重要的是,这是在鞑靼腹地完成的功勋,若是能活着回大明,这牛逼可以吹个大的,以后军中上下真就是无人不服了。

“不必硬追。”王守仁道,“他们并无后顾之忧,而我们这边一旦轻兵追击,会出现首尾失顾的状况,战线拉长反而会给他们分而化之的机会。从此时此刻开始,各路人马前后不得距离五里以上,随时应对突发状况,各处增援配合。”

……

……

王守仁在发现鞑靼各部族开始往自己一方集结时,可说是毫无畏惧。

因为他知道。

鞑靼人人马数量再多,留守人马也不过四五万,且还分散在几千里的范围内,多数还在南边大明关隘左右晃荡,他们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集结超过一万兵马回到腹地来的。

如果大明一方是六千打一万……

以王守仁的自信,这场仗大明一方胜率近乎是九成以上。

什么天时地利人和,一概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一条……我们的火炮和炮弹足够多,从排炮,到排枪,能接连不断排着打。

只要阵型维持住,你们鞑靼人随便来犯。

一场仗有九成以上的胜算,还担心什么?

就调遣大军往你们腹地走,谁敢上就跟谁打,就问你们鞑靼人谁敢正面硬刚?

也如王守仁所料。

当大明的军队陈兵于河岸,闲庭信步一般扎营时,鞑靼各路增援过来的人马也很识趣都退出三十里开外。

而且是这一路退五里,另外一路退十里……比谁退得更多更快。

无关乎鞑靼人贪生怕死,是因为他们也察觉出来,大明一方不是只来了个一两千人马,可以随便由他们拿捏,来的可是六千正规军,而且火炮和火铳的数量多到让他们预想不到……领兵的还是以凶狠无情著称的大明新建伯王守仁……

威宁海一战王守仁可就两千人马。

现在给他六千兵马……火炮和火铳数量都翻了好几倍……

这他娘的损兵折将算谁的?便宜有野心统一草原的达延汗巴图蒙克?

大概除非是鞑靼小王子巴图蒙克亲自引兵回来,不然好像谁都不敢跟王守仁正面作战。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