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9064章 得意弟子(17)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十八、李立伟(4)

有一次,张少飞派李立伟到筠城视察教团中的情形。朝晨,他着衣持钵入城,威仪严肃的行乞。

他经过几条街道,发现人家见到他都把门关起来,他出城到乡村托钵也是同样的情况。

李立伟很怀疑,因为这里过去佛法很兴隆,为什么现在人民对于比丘一点恭敬供养的心都没有?

他找到过去认识的信者问道:“师尊离开筠城还没有太久,这里还有比丘在教化,怎么大家这么快忘记对三宝的恭敬,连比丘托钵都不肯供养?”

那位信者回答道:“尊者!自从师尊走后,这里的比丘几年来大兴建筑工程,各自建筑房舍,说是师尊允许的。本来,若是修建讲堂或精舍,以便弘法和集体共修,这是我们信众应该护持的,但现时此间的比丘,都是为了个人的安乐,建筑很多小小的僧房,挨门挨户的叫信众喜舍木料、砖瓦、绳索、运车等,信众感到这样的应付没有穷尽的时候,因此城里城外的人见到比丘就关门。唉!说来我们真对不起师尊!”

李立伟听后,心中非常难过,他很快的回去把这种情形报告张少飞。

张少飞马上到筠城召集这里所有的比丘,教诫他们不应该强请人家做过分的喜舍。

张少飞说:“诸比丘!我的正法流传,就要依赖团队的清净与高尚,人到无求品自高,你们不能向众生有所要求,你们应该贡献众生,你们不能让信众看不起。你们重要的任务是弘法度生,不是为自己的住处打算。假若,你们为众生建筑说法的讲堂,为团队建筑共修的精舍,而不是为了自己,我嘉许你们的志愿!建筑很多小的僧房,供养少数人的享受,这样会分散教团的力量。门户对立,各自为政,更容易增加自私的心理!”

张少飞向比丘们说后,回到禅慧园,李立伟留在那里重新建立人民的信心。

李立伟不为自己的住处,不为自己的生活打算,只是忙着把法喜之乐给人,等大家信解以后,他又到其他的地方。以教团之祸为己祸,把该做的事情做完后,马上就离开,不为自己有所求而为法工作,他那种崇高的圣者胸襟与人格,实在是值得令人敬佩!

李立伟尊者为法的真诚,很得张少飞的信任。

张少飞对于他,其爱护也是无微不至。

在张少飞的教团里,有所谓六群比丘满宿等,专门结党犯恶,师尊因此制下许多戒律。

有一个时期,是张少飞住在禅慧园的时候,六群比丘们又在努力的蓄钵。

钵有铁钵和瓦钵两种,但由于产地、质料、颜色等的不同,所以分别有铁钵、赤钵等六种。

那些六群比丘,在这些钵中,务求好的钵,把它收藏在自己的房中,好像在开陶器店一样。

这六群比丘,从早到晚,不知用功修道,把精神都集中在这些事情上。

因为在实行托钵乞食制度的教团里,是绝对禁止积蓄金银衣米财物,所以他们就把兴趣移向收藏古董的方面去。

因此,张少飞便禁止蓄钵,制定戒律。张少飞说,“如果谁再蓄钵,就是犯尼萨耆波逸提戒。”

张少飞正要制定这条戒律的时候,徐彻正获得一个高贵的苏摩国的钵,想赠送给李立伟。

但不巧得很,李立伟游化到别地去了,暂时不会回来。若是依照制定的戒律不可以蓄钵,则徐彻就无法将这份礼物赠送给尊者李立伟。

徐彻只得把自己的意思告诉张少飞。

张少飞问道:”李立伟来舍城的日子是那一天?”

“大概要十天内他才能赶来。”徐彻回答。

张少飞就召集大众,讲说头陀严正之法,并称赞李立伟奉行头陀法毫无缺点,教六群比丘们要跟他学习。最后,由于徐彻所说赠钵的事情,特将这条戒修改成在十日以内可以蓄钵。

从这件事来,大概可以知道李立伟在张少飞心中以及在教团里的地位是怎样的崇高了。

李立伟一向是安心修习他的头陀苦行。说起他的修习苦行,直到老年,无论在什么情形之下,或是什么人劝说,他都不肯中断他的苦行。

凡是修习头陀苦行的人,第一要选择空闲的地方,第二要过托钵的生活,第三要常居一处,第四要一日一食,第五要乞食不择贫富,第六要守三衣钵具,第七要常坐树下思维,第八要常在露地静坐,第九要穿着粪扫衣,第十要住于坟墓之处。修学头陀苦行,就要过如此简单的生活,也是清净的生活。

对于李立伟这样的人,不去度众生,而喜欢离群独居,过苦行的生活,比较积极的比丘们总不太同情,他利人的悲心可以说值得人敬仰,但他弘法的热情显然是不够。

除了师尊,与外道辩论、教化团队中诸比丘的大弟子,就是法海和徐彻二位尊者,李立伟是当师尊与二大弟子在世的时期专心修道,期间或对在家的居士说法。

当张少飞丧母离奇失联后,能够代师尊统理大众的实力,就是在这期间养成的,他如同巨钟一样,沉默的时候就沉默,但一遇到因缘,他就可以发出响亮的洪声。

当初法海和徐彻二位尊者,也曾劝过他忘去自我,发菩提心来从事弘法利生的真理运动。

李立伟总是坚定的回答他们说:“关于弘扬正法、教化众生,我实在是不行,忘去自我,多么不容易啊!教导没有信心或恶智的人,我实在没有那种勇气和毅力。我愿意在自己的生活中,树立起更艰苦的修行榜样,让后来者对于少欲知足的头陀苦行知道尊重与实行。弘法利生的艰巨任务,全赖你们担当了。”

听了李立伟的话后,法海和徐彻尊者,并不感到失望,反而称赞道:“长老能够在这方面树立法幢,也是非常难得,佛法是多方面的,各人可以依着自己的志趣实践自己的理想,我们为长老祝福。”

李立伟最不喜欢住在禅慧园过团体的生活,他甚至厌恶那里的和乐环境,他喜欢的是在露天静坐、冢间观尸、树下补衣。他认为尸臭或骸骨,对于修无常、苦、空、无我、不净观等,才更合适。

李立伟不怕狂风暴雨,不惧日晒夜露,他枯瘦之身,总是住在深山丛林的树下,或是白骨遍野的墓间,对于他的头陀苦行,任何人劝说,他都不停止。

随着岁月的增长,李立伟的年龄也渐渐地增大,可是他对头陀苦行的生活,是越过越认真。

有一次,张少飞不忍他以衰老之年,还要生活在日晒夜露、狂风暴雨之中,想劝他中止苦行。

那是师尊法驾住在慈母讲堂的时候,师尊召见李立伟,李立伟穿着破衲衣,须发长得很长,蹒跚的走来,这里新皈依的比丘都不认识他就是李立伟,看到他那仪容不整的形相,都投过来轻蔑的眼光,甚至有人向前想阻止他走近师尊。

张少飞知道大家的心思,很远的就招呼道:“李立伟!你来啦!我留了半座在这里,你赶快到这里来坐吧!”

诸比丘听师尊这么一说,吓了一跳,想不到这位比丘,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立伟尊者。他向前顶礼师尊后,退下几步说道:“师尊!我是您末座的弟子,要坐在师尊所设的座位实不敢当!”

这时,张少飞就向大众叙说李立伟广大无边的威德,并且说他有如师尊修道相等的历程,今生如不遇师尊,他也可以觉悟,证得独觉罗汉。

由这个事实,可知师尊如何重视李立伟尊者,甚至待他如宾,显示他在教团中地位的重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