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12章 胭脂赠佳人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张知县问计于张少飞,用了一招“引蛇出洞”,破了这宗奇案后,深得当地民众称赞。

而张少飞,还不能上山打柴这段时间,有时和李治文、水莲、卢惠兰他们一起在河滩、山上牧牛、挖山草药;有时独自在田埂采生草药,日子倒也过得清闲自在。

不知不觉中,又到了一年一度春耕生产季节。

广袤的邱县农村田野,春耕一片繁忙景象。

这天,张少飞也乘着这大好春光,外出到附近的山村采生草药。

一路上,春风悠悠,春水满田,燕子斜飞,黄莺的歌儿清脆入耳。

不知不觉,张少飞来到洗河桥冼亭,站在亭上放眼远望,但见山花灿烂,树叶新绿;田间农民耕作;远处传来几声布谷、古意新韵,一派春意盎然,令张少飞心情舒畅,陶醉满怀。

张少飞信步在洗河桥畔野田间,悠然自得欣赏田野风光。不知不觉,来到冼河大桥的南端,被一河两岸田野的热闹场面所吸引。

在这花开草长、万物竞发的春天,在冼亭一带的广袤田野上,张少飞只见一派热闹的春耕生产景象,农事十分繁忙……

张少飞有感于此,诗从口出:

冼亭农务急忙然,牧童歌声过耳喧。

父菑子穑亲田陇,妻插夫耕居后前。

冼亭位于邱县筠城南二公里,往集成公路冼河大桥的南端。

冼河是因隋代少数民族领导冼夫人来临而得名,茶亭设置年代悠久,亭内有历代文人墨客题留之楹联碑刻甚多,乃文人墨客郊游必去之处。

亭四周水稻广袤十余里,俗呼“眼穴洞”,是邑内主要农作区,西面通往陇塘学堂、十里村背荒山,为重要牧场。

再说十里村丁一江一家正在田里忙着耙田、插秧。

丁一江他娘亲插完一块田后,站起身来,抬头看了看头顶上的蓝天,对媳妇说:“家嫂,时候不早了,你回去做饭吧。”

冯二妹听到家婆叫她回去做饭,本能地“哦”了一声。

她自去年十月嫁到丁家后,还未下厨做过饭,不知煮多少米为好。

家婆见媳妇这副惘然的样子,有意刁难她说:“你现在就回去煮饭,到时把饭送过来。”

冯二妹问:“婆婆,煮多少米呀?”

家婆说:“一升半,二升半,三个半升四升满。”

“婆婆,那煮什么菜呢?”冯二妹又问。

家婆瞪了她一眼,阴沉着脸:“无苗萝卜蒸通心竹;过山叫煮皱面母。”

最后,她家婆又说:“午饭挑经闹人堂门口过,在浪伞地用餐。”说完便到另一块田去插秧了。

这一下,可难住了冯二妹。

因为如果解不开此“谜”的话,今天的饭、菜便无法煮,也无从送到。

冯二妹闷闷不乐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恰好遇见张少飞正朝她这边过来。

张少飞走近过来,正要擦肩而过之际,见冯二妹闷闷不乐,便开口问道:“大姐,你好像有什么心事?”

冯二妹见问,便一五一十地把她家婆的话全盘托出。

于是,张少飞一一向她解释:

一升半,二升半,就是一个升半加二个升半就等于四升半,再加上三个半升正是六升,最后加上四升满,不就是十升吗?你煮十升米肯定没错。

冯二妹听后高兴极了,又追问道:“那叫我煮什么菜呢?”

张少飞说:“无苗萝卜蒸通心竹,就是鸡蛋蒸葱苗;过山叫炒皱面母,就是牛肉炒苦瓜。

“饭菜煮熟后,送到那里呢?”

“叫你担饭时从学堂门口过,到田头芋仔地吃。”

冯二妹听后愁云顿散,高高兴兴地朝前走了几步,忽然想起还未说声多谢人家,回过头来,已看不见张少飞了。

冯二妹向路人打听,方知道那个小青年是太镇村的张少飞。

……

再说,今天张少飞采了一大背篓生草药后,见回去的时间尚早,便想绕道去后梁村探望卢惠兰和她爹娘。

张少飞迎着习习吹来的春风,行进在去后梁村的路上。

张少飞行到一处茂密的玉米地,只觉清风徐来,送来沁人心脾的胭脂水粉香味,禁不住放慢了脚步。

忽然,从玉米地那里传来窃窃私语,又似乎带着打情骂俏的声音。

张少飞身不由己停住了脚步,透过被风吹着的玉米叶的上下摇摆,他清晰地看到了:在茂密的玉米丛中,蹲伏着一对青年男女。

男的拿着一盒胭脂在向那个女子献殷勤。

那女子坐在男子的身旁,品味着胭脂水粉带给她愉悦的享受,含情脉脉地问:“阿水哥,这牌子真好,涂抹在脸上感觉很舒适,香味又好闻,在哪买的呀?”

那个叫阿水哥的,低下头,贴近她的脸闻了闻,说:“上次我到广湖做生意,听街上的人说,这里的胭脂水粉很出名,女子用了,脸蛋会像鸡蛋脱壳那样光洁靓丽,白白嫩嫩的。我就买了一套回来送给你。”

那女子站起身,双手揉了揉脸上,嗔道:“算你有良心啦!”

就在那女子站起来的一刹那,张少飞认出了她是邻村做豆腐卖的,梁大叔家的闺女梁小莉。

梁小莉正值豆蔻年华,长得白白净净、身材苗条,坊上的人都叫她“豆腐西施”。

梁小莉热情奔放,十三岁那年就喜欢上了张少飞,每次他去帮衬她买豆腐,她总是不收或少收他的钱。只是张少飞年少不解风情……

张少飞见梁小莉他们如此恩爱,羡慕之余,内心也泛起对梁小莉的一点歉意。

此情此景,触动了张少飞心底下的爱心,萌发了“买胭脂水粉回来赠佳人”的念头。

张少飞心想:去一趟广湖,一来去探望一下在广湖做地保的一个远房亲戚李天保;二来买胭脂水粉送阿兰妹,让她也扮靓高兴一番,也像梁小莉他们一样,在青纱帐里相依偎,闻着从阿兰妹体内散发出来的淡淡女人香,陶醉在那令人心醉的美好时光之中,那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无与伦比的享受……

“对,就是这个主意!”张少飞一拍大腿,不料惊动了青纱帐里的陈玉水和梁小莉……

“谁?”陈玉水和梁小莉猛地听到近处有响声,以为有人在偷窥。

张少飞毅然一转身,朝洞口码头那边而去。

梁小莉望着背后的人影,认出了张少飞,偷笑着说:“原来是阿飞哥。”

“你认识他?”陈玉水见梁小莉叫阿飞哥,叫得这么亲切,带点醋意地问。

“他呀,可是我们小女子的崇拜偶像。”梁小莉说起张少飞,脸上流露出满怀倾慕之情。

“你说的那个人,不就是个打柴仔吗!你说得他那样好,为什么不去找他?!”听着自己心爱的人起劲在夸赞另一个男子,这更激起了陈玉水的嫉火。

梁小莉被陈玉水的话激怒了,生气地说:“你在吃什么醋!人家阿飞哥哪里看得上我……”

陈玉水没口气地说:“张少飞不理你,你就来找我了?”

“你这么小气,我不理睬你了!”梁小莉被气得把那盒胭脂摔在地上,气呼呼地走了。

陈玉水是个直肠直肚,不懂妙龄女子心思的愣头青,傻呆呆地站在那里,也不懂得去追她,哄她,眼睁睁地看着梁小莉走出了玉米地。

看来,情海要翻波了……

再说张少飞在洞口码头乘船去到广湖,逛了好几条街,才远远看见有一铺面,门庭若市。

他信步走了过去,只见铺面大门额悬挂着一幅金字招牌,上书七个烫金大字“广湖胭脂水粉店”映入眼帘,门前排着一条长龙,红男绿女之中,大多数都是美女、帅哥,也有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

张少飞心想:梁小莉的男朋友所说的,可能就是这间胭脂水粉店了。

于是,张少飞走到了人龙的后面,排起队来。

好不容易,轮到他了。

“小帅哥,买几套呢?”老板娘热情地问。

“哦……”张少飞一脸茫然。

此时,他才想到买一套好,还是买多少套好。

张少飞不由得定神看了一眼老板娘。

一个年过而立,却是妙龄女子打扮,风韵犹存,性感撩人的半老徐娘,站在柜台前,微笑地看着他……

“是不是美女佳人多,还没想好送几套呢?”老板娘又打趣地问。

张少飞不置可否,摇了摇头,明眸一转,看着老板娘,又点了点头,算是回答。

“那靓姐向小帅哥提示下,拿去送给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

好一句“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张少飞立刻就有了主意,在心里计算着:一套送阿兰妹,一套送…..送阿娘,还有,梁小莉,她对自己也……

张少飞想好后,似笑非笑地说:“要三套。”

“好!小翠,拿三套上等胭脂水粉给这位帅哥仔包装好。”老板娘对忙碌着的那个女员工说。

张少飞接过老板娘递过来的那袋精致美观的礼品袋,付钱时,老板娘很大方地给打了个八折。

张少飞接过礼品袋后,老板娘握着张少飞的手,说:“哥哥仔好艳福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