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57章 有缘千里能相会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法如听到张少飞对得如此绝妙,出言不凡,内心大吃一惊。本想让张少飞在华清长老与众人面前出洋相,结果却是适得其反,他也只好在嘴边“嗯”了一声,没趣地离开了磨房。

一天,张少飞到佛堂去听华清长老讲经。

佛堂里几百位和尚静坐在地上,侧耳谛听。

华清长老在讲坛上盘腿打坐,讲述着《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里的这句话,意思是用不拘束的心,去做一切事情。亦即高兴时,不为高兴所拘束;悲哀时,亦不为悲哀所局限。”《金刚经》里又说,‘应生无所住心’,‘住’这个字是心停在某处,被什么东西吸引了的意思,住是产生迷惑的根本原因……”

张少飞静静地听,干涸的心田像遇着甘霖般受到滋润。这“一切存在的东西都离不开心”的“见性成佛”的道理,成了张少飞今后在慧林中大力弘法的金科玉律。

当张少飞听完佛经,走出佛堂,迎面碰到了一个新来的和尚。

这和尚,长得虎背熊腰,阔口大脸,一颗长毛黑痣长在左面颊。啊,这人既是陌生,又是面熟。

张少飞蹙眉思索了一下,终于想出来了,就上前施了一个礼:“请问师兄,你可是河北沧州的陈惠明?”

那和尚眨着铜铃般的眼睛:“我俗姓陈名唤烈,我初来乍到,你怎么会认识我?”

“我们多年前曾在邱县见过面。”张少飞接着讲起当年“比武”的事来。

陈惠明听了,恍然大悟,用手拍着光脑袋,咧开大嘴:“咳,你看我这个莽夫,连你也认不出来。”

“这也不能全怪你。世事茫茫似逝水,人生几见月当头。这些年来,你和我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张少飞向他说道。

陈惠明用手拍了拍张少飞肩膀:“想不到在东禅寺内碰到你。”

“这叫做‘有缘千里能相会’!”张少飞接着问起他在邱县分手后的情况。

“浮生若梦呀!”陈惠明先叹息了一下,随后讲起离别后的人生征途。

陈惠明在邱县“比武”后,北上投军。他武艺超群,冲锋陷阵总是一马当先,每当鸣金收兵时,他的大关刀已卷了刃,染满了敌人的淋漓鲜血。一次救驾有功,他被擢升为四品大将军。但是陈惠明为人豪爽,性烈如火,不久便被同僚排挤打击,他觉得官场不是久留之地,又觉得自己杀孽太重,就在北方出家,削发为僧,法名就叫惠明。后闻蕲州东禅寺的华清长老道行高深,便只身南下,来到东禅寺,企望得到华清长老的真传。

张少飞听到往昔的陈惠明——今日的惠明的讲述,更唏嘘世道险恶,人生艰辛。

两人畅叙一番后,就各自回到自己的住处去了。

这惠明一到东禅寺,二师兄法如见他那副不怒而威的样子,讲话又是大大咧咧的。略为摸底,知道他怀有绝世武功。

黯熟世道,工于心计的法如知道,他日要登上慧祖宝座,一定要网罗一批羽翼,这位武艺高强、头脑简单的赳赳武夫正是最好的人选之一。

按照东禅寺的寺规,新进寺的和尚,一定要先干挑水、打柴、舂米、磨粉等活。

而这个惠明一进寺,法如就向华清长老进言:“现在山河扳荡,盗贼蜂起.保护寺院安全,免遭强徒洗劫,至为重要。这个惠明,原是四品大将军,曾在刀丛剑树、锋镝硝烟之中纵横驰骋,如果让他干些杂活,实是明珠暗投,浪费人才。不如让他充当护寺武僧的领班,于东禅寺更有好处。”

华清长老听法如讲来,条条是理,点头答允了。

法如随即找到惠明,脸上堆着笑容:“所有新来入寺的,按寺规都要干三年的粗重苦活。你当然也不能例外。”

惠明将僧袍的衣袖往上一捋,豪爽地:“那我就去干吧。”

法如摆手:“不,不。”

惠明眨着不解的眼睛:“怎么啦?”

法如笑了笑:“昔日伯乐相得千里马。我法如是个识才之士,不会让你空怀本领,屈就低位的。我已禀明长老,以后你就当护寺武僧的领班吧!”

“多谢二师兄提携。”惠明双手抱拳,弯腰打揖,他虽遁入空门,仍残留着江湖的豪情侠气。

法如拍着他的肩膀:“我这是慧眼识英才,希望你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心。"

惠明用手将胸口拍得“咚、咚”响,信誓旦旦:“受人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他日即使结草衔环,我也会报效二师兄你的。”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个惠明,以后成了法如的得力助手。

……

山里的蒲公英一度花开花散。溪边的山茶花开了又谢。

华清长老方丈室窗外,菩提树粗大躯干上又添了几个老疙瘩,使它更加显得苍虬了。

华清长老来到这东禅寺已几十年了,他逐渐感到自己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了。要使禅林源远流长,要使慧教发扬光大,就必须在众门徒中挑选一名弟子,授以衣钵,成为慧教的法嗣传人。而这名弟子,必须是六根清净、德行超著,又能精通佛理慧机。故此,华清长老平日就经常深人僧房瓦舍,与弟子们交谈,暗中观察他们的品行德性,又借意出一些难题来考核。

太阳,在高空射下无数烤人的热箭,大地像一个大火盆。

低矮的瓦顶僧房里更是热浪炙人。

僧房里,和尚们使劲地摇着蒲葵扇,也没法使燥热的身躯增添凉意。

在磨房里推磨的张少飞、慧清等人更不好受了。

寺院内是统一的和尚与男性的俗人,没有一个女子。这时,闷热难受的张少飞,与师兄弟一个个,脱下了那件黑色的衣服与瓦灰色的僧服搁在一起。

张少飞光着上身,汗珠顺着光滑的腰背像涓涓小溪般往下流淌。而磨粉时扬起的粉尘沾在脸和脖子的皮肤上,堵塞了毛孔,令人憋闷难受。

慧清本已劳累过度,加上酷热煎人,干着,干着,竟然昏倒在石碓旁。

张少飞连忙奔过去,替他按揉鼻孔下的“人中”穴位,好一会,慧清才慢慢地苏醒过来。

正在这时,值日僧在磨房外大声叫嚷着:“分梨子了!分梨子了!”值日僧在全寺各个角落走了一遍。

张少飞与慧清等人穿上衣服,来到了大殿前的一个草坪上。

草坪的一侧,摆着大大小小的箩筐,里面盛满了青青绿绿的梨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