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97章 舍身救大众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佛祖释迦牟尼在灵鹫山对他的弟子又说起了一个久远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五百个商人一起出海,到一个遥远的海岛采集宝贝。

他们在海上航行了好几个月,所获得的各种宝物装满了船舱。

于是,他们掉转船头,向本土返航,或许是他们采集宝物时惊扰、伤害了海神,海神出现在了他们的航线上。

在海神的舞动下,风暴骤起,雷霆震动,海涛汹涌如惊马狂奔,海浪翻滚像大山压顶!疾风卷巨浪,铺天盖地,乌云裹闪电,天崩地陷……

商人们乘坐的舟船犹如一片小小的树叶,在波浪形成的高峰、深谷之间飘摇颠簸,时刻都有倾覆的危险!他们惊恐得魂飞胆破,脸色煞白,却无能为力……

据传说,海神最讨厌人类鲜血淋淋的死尸,只要看到,就会厌恶地远远躲开。

然而,有谁会主动放弃自己的生命呢?他们只是在暴风骤雨中哭啼,无助地等待着船只被巨浪掀翻,葬身海底的最后时刻的到来……

在这五百商人中,有一位修行的菩萨。

他想:我上求佛道的目的,是为了救度众生。舍身拯救他人,是菩萨大慈大悲的心愿。现在,若是不能驱走海神,必将船沉人亡,所有的人都将葬身鱼腹!

可是,怎样驱走海神呢?唯有杀身成仁!

菩萨靠在船舷边上,对商人们说:“你们大家手拉手,扶住我的身体。”

众人虽然不明白他的意图,但还是照他的吩咐做了。菩萨转身面对大海,面对张牙舞爪的海神,拿出一把锋利的刀子,引颈自刎——

从他脖子喷涌而出的鲜血,犹如一道彩虹,洒向波涛汹涌的大海……

海神见到血腥,十分恶心,马上躲开了。

海面恢复了平静,一船人总算得救了。然而,菩萨也断了气,尸体渐渐变凉、变冷。

商人们抱住他的尸首,痛哭流涕,悔恨万分:在那个危急时刻,人人都知道海神厌恶人的血尸,可是,为什么只有菩萨舍身救人呢?自己为什么不能站出来呢?

要知道,如果谁都不主动牺牲自己,大家也同样要沉入海底,被活活淹死啊!

人们良心发现,开始深刻反省,痛苦自责。他们捶胸顿足,呼天号地,祈求上苍……

人们的真诚终于感动了上界天神,忉利天之主——释提桓因。

他被菩萨舍己救人的宏阔的慈悲心所激励,下凡来到船上,对商人们说:“这位具有至高无上品德的菩萨,世间难有,他将来必定能成为贤圣,成为伟大的如来。所以,他如今自然会活过来的。”

于是,释提恒因拿出忉利天宫的灵药,一半灌入菩萨嘴里,一半涂抹在他的刀口上。

菩萨果然苏醒了过来。

神通广大的释提恒因又变幻出了大量奇珍异宝,其价值超过商人们原有宝物的千百万倍,全部敬献给了菩萨。

然后,释提恒因又鼓起徐徐顺风,将他们的舟船顺利吹回了本土。

商人们望眼欲穿的亲眷们看到自己的亲人归来,简直不敢相信。

人们纷纷表达着对菩萨的感激之情。

菩萨把释提恒因赠给的珍宝,全部周济了穷苦人家。

从此,这个国家的人们,和睦共处,人人相互帮助,过上了安详和谐的幸福生活。

佛祖释迦牟尼在王舍成灵鹫山讲完这个故事之后,对大家说:“你们知道吗?那个舍身救度大众的菩萨,就是我的前身;天帝释,就是弥勒;而那五百上人,就是你们在座的五百大阿罗汉。”

这时,阿难从大众中站立起来,向佛请教道:“世尊,您历生历劫经常与弥勒一同修菩萨行,为什么您总是救人于危难,而弥勒总能给人带来幸福与欢乐?”

佛陀笑道:“因为众生业力不可思议,所以菩萨的愿力也不可思议。弥勒与我的愿力不尽相同,所以在度众生的过程中就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阿难又请求说:“世尊,您再给我们讲一段故事吧。”

佛陀点点头,说道:“原来,我经常给你们讲过去的事儿,今天,换一换胃口,给你们说说未来的事情。”

于是,释迦牟尼的声音宛如徐徐的春风,吹拂着比丘们的心田……

那是将来之世,世界没有崎岖不平的高山,也没有纵横交错的深渊,大地平整如镜,长满了柔软的小草,仿佛天衣一样。那时,由于人们心灵纯洁,心地善良,道德高尚,所以福报极大。

他们身材高大,寿命极为长久;性情仁和,举止文雅;相貌端正美妙,没有任何残疾病痛。

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人人奉行十善,杜绝恶行,使社会和谐安宁,人人心情愉悦。

管理这个世界的圣王,名叫“胜伽”。

在他的国度里,有一个波罗门家庭,生育了一个男儿,取名叫“弥勒”。

这个小小弥勒,身体天生为金色,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妙好,并且散发着安详、清凉的光明。

弥勒长大之后出家修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成就了佛果。

他在华林园中开三番法会,度尽上中下三根众生,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法;第二大会说法,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第三大会说法,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

这些得度的人,都是自从释迦牟尼佛以来,供养三宝的人,持斋守戒的人,烧香礼佛的人,或在家,或出家,都是与释迦牟尼以及弥勒佛有缘的人。

弥勒听到这里,从座位上站立起来,走到释迦牟尼佛面前,五体投地,跪拜下来,对佛说道:“我愿意做那一世的弥勒尊佛。”

释迦牟尼佛伸手摸他的头顶说:“善哉、善哉,正如你所愿望的那样,你将生在那个世界,成为弥勒尊佛、弥勒如来。我刚刚说过的那些得度众生,都需要你去教化。”

这时候,一位名叫“阿侍多”的比丘也从大众中走了出来,长跪对释迦牟尼佛说:“我愿意做那一世的圣王。”

释迦牟尼佛无声地叹了一口气,说:“阿侍多,漫漫长夜你都空过了,总是喜欢在生死界轮转,你为什么不求出离啊?”

阿侍多一愣,喃喃说道:“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求成佛,反而发愿作……”

当时,人们感到疑惑的是,佛祖授记弥勒将来成佛,为什么仍然叫弥勒呢?

这究竟是什么缘故?

阿难心窍玲珑,明白大家的心意,于是代表大众向佛陀请教:“世尊,弥勒将来成佛,为什么还叫弥勒?其中一定有因缘。”

释迦牟尼佛点点头,说:“说来话长,那是在一个久远的年代,还是在我们的这个世界,有一个大国王,名叫昙摩留支……”

昙摩留支国王非常英明,所以,天下许多小国都主动寻求他的庇护。

他总共统领着八万四千个小国,其中有一个很富庶的中等小国,国王是波塞奇。

当时,正逢弗沙佛出世,居住在波塞奇的国家。

波塞奇国王与大臣们一心供养弗沙佛以及众僧,没有时间去朝觐大国王昙摩留支,而且也没有进贡、问候。

大国王昙摩留支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派遣了一个使者前来询问情况。

使者问道:“近些年来,你们既不进贡,也不通印信,身为人臣,这样做太不合情理了吧?”

波塞奇赶紧说:“这几年,弗沙佛在我们国家,我与大臣早晚奉承,实在没有时间去朝觐大王。”

使者汇报之后,昙摩留支的大臣们都说波塞奇是强词夺理,以谎言掩盖他的傲慢,建议大王出兵讨伐。于是,昙摩留支集合军队,亲自带领着前去征战。

当昙摩留支的大军将要到达自己的小国时,波塞奇非常恐惧。

他赶紧来找弗沙佛,求佛保佑。

弗沙佛说:“你不用忧虑,你亲自去面见昙摩支大王,将真实情况说明,他自会理解你的。”

波塞奇听佛这样说,就把心放回了肚子里,他神态安祥地来到大王的军帐,一点也不胆怯,好像吃了熊心豹子胆一样。

大王昙摩留支也对他的平静神态感到奇怪,问道:“你依仗什么竟敢违反常规,不来朝觐?”

波塞奇说:“我听古代贤圣说,一个人一生,能听到佛法很难,能生在佛出世的年代更难,能够见到佛更是难上加难!现在,弗沙佛正在我的小国之内传播佛法,化导众生,我们怎么能不抓紧时间听闻佛的教导呢?所以没有时间千里迢迢去朝觐大王您。”

昙摩留支十分通情达理,说道:“好吧,你说得很有道理,不过,就算你没有时间,为什么连进贡的财物也中断了呢?”

波塞奇说:“弗沙佛有很多弟子,他们都是持戒清净的比丘,是世人的福田,供养他们,能得到无上的功德。所以,我们全国的财力都布施给了他们,实在没有多余的财物进贡了。”

昙摩留支是一个善根本具的人,听了波塞奇的话,他心里早已对弗沙佛产生了神奇的向往,立刻带领大公大臣前去拜谒弗沙佛。

他们来到佛所的时候,弗沙佛正在与弟子们坐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