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46章 被陷害(下)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光阴如飞箭,转眼之间,契此已经出家多半年了,经历了第一次结夏。

结夏,也叫夏安居,也就是规定在夏季三个月——从四月十六日到七月十五日的这一段时间里,僧人必须住在寺院里,不许外出行脚。

因为,夏季正是万物萌发生长的时期,为了避免僧尼外出时会在无意之中伤害了草木小虫,犯了“杀生”大戒,违背了佛教大慈大悲的根本精神,所以,佛教规定僧尼在这三个月不得外出云游。

按照以往的惯例,寺院要在解夏前七天,即:七月初九至十五举行报恩法会、拜梁皇宝忏(始于南朝梁武帝时期,其忏悔仪式,即他所创,所以称之为“梁皇忏”),以超度七世父母,追荐过世的亲人。

久而久之,这种仪式流传到了民间,形成了七月十四节。在这一天,家家烧纸,户户燃香,追思、悼念那些已经亡故的亲人。

天华寺坐落在海边,自古以来,居住在海边的渔民都是在风口浪尖上讨生活,大海神秘莫测,风云变幻不定,海难频频发生。因此,来天华寺礼忏做佛事、超度亲人的,大都是遭遇了不幸的寡妇们。法会连续举办七天,而且晚上也要做佛事,所以,那些路途遥远的女人们就居住在寺院的客房里。

法会期间,人多杂乱,佛事频繁,点燃香烛的地方很多,而且那些信众会烧纸钱、纸船、纸元宝,寺院又大都是木结构建筑,很容易引起火灾。

因此,监院不让契此打柴了,而是让他代替原来的老更夫,夜间值班,在寺院上巡视,小心看管火烛,以防火神祝融光临。

契此不敢怠慢,整夜、整夜不合眼,不停地在寺院每一个角落巡查。

总算熬到法会的最后一个晚上了。

这天晚上的法事是放瑜伽焰口。

这是整个中元节报恩法会的高潮,其仪轨极其复杂,而且时间长达三个时辰。

全寺所有僧人都集中到大雄宝殿前面的广场上诵经,那些前来超荐亲人的香客,也都带着牌位、纸船、纸元宝,来参加这最为重要的仪式。

瑜伽焰口仪式极尽庄严肃穆,尤其是高高坐在法坛上的焰口师,身披华丽的金丝袈裟,头戴神圣的毗卢帽,口诵密咒,声音上贯云霄,下彻黄泉,让人肃然;而他那繁杂的手印,变化多端,极其美妙……

置身在法会特有的氛围中,你会理所当然认为,如此真切诚挚的咒语,如此奥妙无穷的手印,自然而然能与其他形态的生灵沟通……

焰口仪式进行到了高潮,法师口宣妙偈:

尘尘刹刹尽圆融,

万别千差一贯通。

粘起珊瑚枝上月,

光明炯炯照无穷。

焰口师一边做手印,一边口诵咒语……

一位侍者将净瓶移到法师前面。法师震尺云:

海震潮音说普门,

九莲花里现童真。

杨枝一滴真甘露,

散作山河大地春。

法师随即从瓶中取出净水,向四面八方泼洒……

焰口仪式虽然神秘玄奥,引人入胜,但契此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仍然到寺庙的各个院落巡查。

当他来到香客们居住的西跨院儿时,隐隐约约听到房间里面有男女嬉笑调情的声音……

尽管契此一百个不愿意,但是,那不堪入耳的声音依然清晰地传了出来,而且,他几乎可以肯定,又是影清他们三人。女人,自然是耐不住寂寞的寡妇们……

契此心想:寺院净地,何容如此污秽之事!于是,高声宣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

室内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契此情知他们不敢再胡作非为了,便赶紧离开了这是非之地。

然而,他因此惹上了一身是非。

第二天一大早,影清等三人领着一位年轻女人来到客堂,找到监院。

那女人哭哭啼啼,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昨天晚上,一个大肚子年轻和尚趁全寺僧俗都在大雄宝殿前放焰口的时候,调戏了她。

大肚子青年僧人,当然是契此了!也只能是契此。

不用说,寺院里出了这样败坏门风的丑事,负责管理之责的监院当然颜面尽失。

他气得浑身哆嗦,嘴唇颤抖得连话都说不完整了:“本、本寺僧、僧人犯下如此、如此重罪,决不姑息!去……去把契此找,找来……”

“不用找,你们看,那不是他吗?”影清指着正神态悠闲地迈着方步,从远处走了过来的契此说。

契此如何知道一场暴风骤雨正在等待着他呢?

他正处在十七八岁的青春妙龄,身材虽然略胖,但因远离红尘,心灵纯净,举手投足之间,散发着一种圣洁、清凉而又庄严的神韵,叫人情不自禁地感动。

不是么,连那个指责契此调戏他的女人,也看得痴痴呆呆,脸上流露出的表情,竟然是渴慕,是贪婪!

契此正好向客堂这边走来。

监院问那女人:“他说的那个大肚子和尚,是不是他?”

这女人的内心,似乎正游历在旖旎的境界里,神情因陶醉而恍惚,所以没有听见监院的问话。

影清见状,悄悄踢了她一下。

女人一机灵,从想入非非中惊醒过来,愣愣怔怔问影清:“怎么啦?”

影清赶紧指着监院说:“当家师问你话呢!”

“什么事?”女人依旧一脸的茫然。

监院下意识地皱了皱眉头,眼睛看来越来越近的契此:“你说的那人,是不是他?”

女人总算回过神来,眼角瞟了瞟影清,开口说道:“是他,就是他。昨天晚上,奴家肚子疼,没有参加放焰口。临近子时,一个人影摸到了奴家的床前……”

这女人绘声绘色描述着

监院实在听不下去了,呵斥她说:“别说啦!你害臊不害臊?居然好意思学说那种丑事!”

这女人很是泼辣,冲着监院喊叫道:“喂!你们僧人做都做了,奴家反而说都说不得?奴家本是一朵鲜花,平白无故被你们寺院里的僧人糟蹋啦!反而说我没廉耻!世人哪有这样的道理?”

监院何曾招惹过这等伶牙俐齿的女人!他赶紧转移方向,冲着契此喊道:“契此,你到客堂来!”

契此进来之后,看到影清等三人还有一个女人同在客堂时,心里“咯噔”一下,暗暗叫了一声“不好”。心想:不知又有何等厄运在等待着他。

果然,监院开口了:“契此,你昨天晚上干得好事!”

契此理所当然地为自己辩护说:“当家师,契此昨夜奉您的指派,打更巡夜,严防火烛,并未出现什么疏漏啊!”

监院看到契此又摆出一幅无辜的茫然模样,怒气不打一处来,以嘲弄的口气说道:“你是不是又要说,你比刚从海里捞出来的鱼还干净?难道你真的让我将你干的丑事说出来?”

契此没有言语。一则,他也不知自己是否无意之中犯了什么过错;二来,他不想当着俗人的面与寺院里的长者争执,所以,他默默跪在了客堂的佛像前。

监院看契此不说话,并且主动跪了下来,以为是他默认了,说道:“你放心,我不会让人打你了,因为你根本不配我们责罚你。我还怕你脏了寺院的板子呢!契此,我不说你也明白,犯了波罗夷罪,应该怎样处理。”

契此闻听此言,心中大吃一惊。因为他知道,波罗夷乃戒律中的根本极恶戒。修行人若犯此戒,第一,丧失僧人资格,不能证得圣果;第二,立即从寺院驱逐出去,不得与僧人同住;第三,死后必堕地狱。

契此认真想了想,实在想不出自己昨夜如何会犯下如此重罪,只能可怜巴巴地望着监院。

监院见契此一脸的懵懂,以为他不明白波罗夷罪应该受到的处罚,说道:“波罗素罪被称作极恶。如同世俗被斩首之刑,不可能重新长出一颗头来,所以,凡是犯此罪者,必将永远被弃于佛门之外!契此,你马上离开天华寺,并且永远不能再踏进山门一步!”

契此听后,如同五雷轰顶——愣了,呆了,僵了,痴了,傻了。

半响,他的思维才像被冻僵的蛇,慢慢苏醒过来,自言自语地说:“为什么?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非要将我赶出寺院呢?”

“为什么?”监院说:“一根针,针鼻破了还能复用吗?”

契此摇摇头。

“如人命终,还可复活吗?”

契此再次摇头。

“一块石头破成了两半,还能复合如初吗?”

契此第三次将脑袋摇了摇。

监院第四次誓喻说:“如果贝多罗树被风折断,还可复生吗?”

契此知道,多罗树产于佛陀的故乡,为棕榈科热带高大乔木。其叶长广,平滑坚实,自古即用于书写经文,称为贝叶经。它的树干若中断,则不再生芽。

因此,契此第四次摇摇头——他的脑袋快摇成拨浪鼓了。

监院最后说:“这四种譬喻,是佛祖亲口所说。僧人犯者,就如这四种情况,所以佛门不能再留你了。”

契此忽然明白了:一定又是影清怕我揭穿他们昨夜的不端行为,所以倒打一耙,反而诬陷于我!这个女人,一定是他们的相好,双双早就串通好了!

事到如今,契此心中明白,自己再说什么都没有用了,只不过是增添无谓的口舌。

但是,他也不想就此被赶出寺院,情急之中,心里默默向诸佛菩萨祈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唵嘛呢叭咪吽(观音灵感真言)……,曩谟三满哆母驮喃阿钵囖底贺多舍(消灾吉祥神咒)……”

契此嘴里念个不停,没把佛菩萨念出来,倒是方丈云清不请自来。

云清禅师听了监院的叙述之后,把一双犀利的眸子转向那女人。

女人像是被寒光凛凛的刀子指着鼻尖,额头上立刻冒出了一颗颗汗珠。她不敢与云清和尚对视,赶紧垂下了头。

然而,云清和尚不但没有责怪她,反而客客气气说道:“施主,看来你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而老衲从小出家,对世俗的一些事情不甚明了,能向你请教几个问题吗?”

老和尚并不等她有什么表示,紧接着说:“譬如鲜花,是含苞欲放的美,还是枯萎凋零的好?”

女人不知云清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实话实说:“当然是含苞欲放的美好。残花败柳,谁喜爱!”

云清又像是不经意地问:“你们女人呢?有人说,二八娇娘,闭月羞花;也有人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女人不等老和尚说完,便长叹一声,很有感触地说道:“女人二八一朵花,年过三十豆腐渣。”

她看了云清和尚一眼,继续说:“长老,你不用糊弄奴家。有白白嫩嫩的豆腐,谁喜欢豆腐渣?除非他是二百五,吃错药了!”

云清和尚笑道:“眼前就有一个像你说的又傻、又呆的二百五,而且还真的吃错了药!”

云清的手指向了契此。

那女人最为敏感,马上脸色胀红,继而又变成了猪肝色。

她敢怒不敢言,只好悄然后退半步。而其他人,不知方丈的寓意,坠入云里雾里了。

云清转向监院说:“当家师,你可知道,在多半年前,契此是为何出家的吗?”

监院摇了摇头。老和尚接着说:“他是为了逃婚,才急急忙忙跑到岳林寺,连夜剃了头,穿上了袈裟。”说完,云清老和尚什么也没表示,扭头向门外走去。

出了客堂的门,他又停住脚步,但未回身,说道:“当家师,给你一个行脚的机会。我听说,那个本来要嫁给契此的云霞姑娘,是县江两岸、是全奉化最漂亮的少女。你可以去打听打听,看看是不是真的。”

不用明说,当家师心里也明白了方丈和尚的意思,他不由得愣在了当场。

尽管契此没有被赶出天华寺,但是,天晓得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与进香的渔家寡妇鬼混的事儿,还是在寺院内外传扬开了。

在天华寺,契此陷入了一个无形的大网之中,这个网,是用众僧鄙夷、厌恶、愤恨的目光编织而成的。

试想,禅堂无欲之地,佛门清净之城,一个犯了淫戒的恶棍,如何能有好日子过?

全寺四五百僧人,没有一个人正眼看他,他无论走到哪里,那里立刻就变得一片死寂——师兄弟们都避而远之,生怕沾染上污垢。就连过堂(吃饭)的时候,前后左右都没人肯挨着他。

契此就像一堆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狗屎,臭气熏天,人人唯恐避之不及;

他又像一双破草鞋,人人都可以平白无故地踢他几脚;

他还像一只垃圾桶,每时每刻都可以将最肮脏的东西向他头上倒来……

活该,谁让你破戒呢!

契此恰此过街老鼠,随时随地都可能遭到白眼、反感与羞辱,好像他身后拖着一条长长的、罪孽的阴影,永远也无法摆脱。

契此背负着异常沉重的精神负荷。他本来焕发着青春光彩的脸上,笼罩着晦暗的阴云;

他原本无忧无虑的神态,一去不复返,伴随他孑然身影的,只有哀伤与痛苦。

他感到,自己那备受熬煎的心灵在无声地抽泣。

但是,为了寺院的名声与那个女人的名节,也为了减少争端与是非,他一直强忍着,始终没有为自己辩解、开脱,更没有将实际情况向任何人讲出来。

一天傍晚,他照常巡视到客房所在的西跨院,在寺院里挂单暂住和优婆夷(女居士)们,看到他走来,如同小白兔见到大灰狼,赶紧躲入寮房之内,并且纷纷插上了门……

犹如一桶冰水从头顶浇了下来,契此不但全身冰透了,而且心里一阵阵抽搐,一种难以名状的苍凉,从心头渐渐升起,他鼻子发酸,两颗硕大的泪珠在眼角转了转,慢慢流了下来……

第二天,优婆夷们找到监院,强烈要求寺里撤换更夫,生怕契此再借打更之机,在深更半夜行不端之举。

施主是寺院的财神,监院不敢得罪,只好不让契此打更了。一个大活人,总不能让他白吃饭。

然而,全寺所有的地方都不接纳契此。人们宁可自己多干活,多受累,也不愿意与他为伍。

偌大一个天华寺,竟然没有了契此的生存之地!

他欲诉无声,欲哭无泪,唯有心头的伤口在滴血。

寺里容不得契此,监院就将他派到寺外服侍——到寺庙所属的水田里干活。

古时候,每座寺庙都有一些田产。有居士布施的。居士来自四面八方,所以捐献的田产有远有近。离寺庙很远的土地,只好租给他人耕种,俗称为田庄。

而寺院附近的水田旱地,或由寺僧集体出坡(劳动)耕作,或由僧人带领雇佣来的庄客耕种。

天华寺是奉化沿海最大的寺院,多年累积,在附近拥有大片水田、坡地,需要专人管理。

契此,就这样成了一个穿僧衣的农民,种庄稼的僧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