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794章 人生转变(2)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祝得财点了点头:“好的。多年不见,正好一叙旧情。”

位于县城东边的筠州茶楼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此时一楼已坐满了茶客,人声鼎沸。苏一文与祝得财沿着木楼梯来到二楼雅座。

雅座里,茶台与椅子都是用红酸枝木做的,墙壁上挂着的大字是临慕王羲之所写的“鹅”字,两边挂着的红木对联是:

近水楼台先得月

芳香树叶最清心

雕花窗户下的酸枝案几,放着个一尺多高的青花花瓶,显得古朴幽雅。

店小二给他们泡了龙井茶,壶盖处升起袅袅的水汽,整个房间弥漫着茶的清香。

苏一文拿起宜兴紫砂茶壶,用滚烫的茶水洗过两个茶杯,斟了两杯,然后将一杯香茶递到祝得财面前:“请。”

祝得财接过茶杯,浅浅地呷了一口,頓觉齿颊留香,回味无穷,连声赞道:“好茶!好茶!”

两人便举杯对饮起来。

多年不见,昔日两位邻村的孩子王乍地会面,千言万语,滔滔不绝,当然是先回忆儿时充满童趣的前尘往事,孩子们一起捉鱼捞虾、爬树比赛、滚铁环、拗蔗碌、对联互答……

话题逐渐扯到现在,苏一文向祝得财问道:“我看你衣服有不少汗渍,脸上黏着尘埃,今天肯定赶了不少的路,不知你如今在哪里高就呢?”

祝得财:“我这个人会有什么成就呢?我现在是在里洞那边干活,我姨妈在天露山脚有一个马队。我去帮她的忙,平时喂喂马,骑马替山民们将各种山货运上天露山顶的天堂圩坪做买卖,有时也带马队到南番顺那边去运货。”

苏一文:“今天我见你在庭审退堂后,赶上去将一封书信给了知县大老爷,那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姨妈还有一项生意就是替人送快件。今天到县城来是替姨妈把恩平县衙的一封加密快件转送来新州县衙。”祝得财详细地讲述了他读完书出来工作的前因后果。

“唉!”苏一文幽叹一声,“原来你干的是这些粗重活,难怪你是这般蓬头垢面的样子。”

祝得财淡然地:“求两餐饭吃,我们年轻人什么都要干嘛!”

“人活在世界上,求两餐的生活是多种多样的。”苏一文的声音转而得严肃,“依我个人之见,如果你长期卖酒、用马替人运货物,做物流,送快件,这只会枉费了你的一生。”

祝得财不明白地:“干活挣钱,养活自己,我这样做怎能说是枉费我的一生呢?”

苏一文:“我并不是看不起干劳力活的,但每个人在世上总有最适合他的位置。”

祝得财不解地:“在天露山替我姨妈卖酒、喂马、骑马送货、送快件,做物流,这难道不是我在这世界上应有的位置吗?”

苏一文惋惜地:“对其他人我不敢妄评。但我觉得你干这活是明珠暗投,大材小用。有点龙逢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之感。”

“明珠暗投,大材小用?”祝得财琢磨片刻,并不领悟,向苏一文道,“你这话弦外有音,希望你把这话挑明。”

“好的,既然我家与你家只是一河之隔,我俩从小一起玩耍,一起求学,双方知根知底,那么我也不妨直言了,”苏一文呷了一口茶,话语变得激昂,“你乃鸿鹄之才,岂可只有燕雀之志呢?!”

祝得财淡然地:“我有自知之明,以前是村夫,如今是马夫。”

苏一文:“你爹虽然是耕田的,但你娘亲出身书香门第。你从小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文化根基甚为深厚,才华学识俱在我之上。”

祝得财手指着苏一文:“一文兄,你在哄我欢喜了。”

“我说的是大实话。”苏一文回忆道,“当年我们在李掌教的书塾读书,我们两村的孩子搞对联对答,我还是你的手下败将哩!弄得我们沙村孩子的零用钱全部输给了你们,眼睁睁地看着你们食酸味白流口水。”

祝得财:“其实我跟你们沙村的孩子们玩耍时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苏一文认真地:“窥豹而见一斑。为人立世,你现在更应将你的学识和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一来是能够更好地为两餐,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才华来回报社会。”

祝得财双手往外一摊,有点不明白:“我一介布衣草民,能有什么样的才华来回报社会呢?”

苏一文开门见山:“你可以干状师这一行。”

祝得财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人所皆知:状师这一行,一般人很难胜任的,引颈而问:“一文老兄,你是说我可以干你这一行?”

“唔,”苏一文口气肯定,“做状师,替人打官司。”

苏一文从小就听他爷爷讲述官场案件与打官司的趣闻轶事,久而久之,便对这方面兴趣极浓,长大后接棒当了讼师,替人出面打官司,几年以后,在西江流域一带已颇有名气。

祝得财早就闻知:苏一文的爷爷以前是个六品官员,曾经在省巡抚衙门布政司署内的理问所当过理问,掌管全省清查核实刑事案件等,对各种官司诉讼熟之稔矣。

祝得财眉毛蹙了蹙,显得信心不足:“一文兄,我不像你有那么好的家庭背景。我知道状师这一行要求甚高,难度很大。一要靠知识,才华过人;二要靠胆识,临危不惧,随机应变;三要靠口才,引经据典,口若悬河。这三样叠加起来,才有资格吃这一行饭。我这个大老粗,真的能胜任吗?”

苏一文肯定地:“古人有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知你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又是聪明过人,雄辩滔滔;只要下定决心,做足功课,很快就会熟悉各种刑事法律与诉讼程序,能够在状师这一行上位的。”

祝得财:“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不是做状师这块料子。”

“不!”苏一文摆了摆手,“儿时你出的点子往往是常人想不到的。换句难听的话说是鬼点子。”

祝得财的脸红了起来:“我那时想的多是歪点子,干的多数是恶作剧。”

苏一文:“哪个人小时候不调皮呢?童年年代,如果整天只是木头一般呆坐着,长大成人后要谋生也是一件难事啊!”苏一文口气一转,“换个角度来说,这证明你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所以我说,你做状师的质素与基础都很好,只要有志向,以后定会大展宏图!”

……

就这样,祝得财在县衙遇到同窗,在苏一文的力邀下加入了律师行。

祝得财本身天赋极高,如今有机会跟随苏一文这样见多识广的同窗,很快,祝得财名声鹊起,成为一名蜚声岭南的状师。至于他如何打赢难打的官司,前文已有描述,在此按下不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