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83章 妙哉奇也(12)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可惜那锦车好马早已换了填了肚皮。他想着、想着,终因不胜酒力而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晨,当他们准备上路时,早已有人送来了锦车骏马,不由分说地送他们上路。

一路上凡停车、用膳、住宿时,妙清、妙缘无不被误认为鱼篮大姐,妙庄王照样被人以"天王"相称。

有道是:事不过三。刚开始,似乎有点新鲜感,一连三次误会之后,就令人厌烦了。

后来,也不知是谁想了个主意:干脆把那些鱼篮丢掉,因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定情之物"。

妙庄王笑了笑说:"鱼篮可不能乱丢,万一被年轻人捡去后患无穷,最好还是扔进那人迹稀少的山沟为妙。”

妙清、妙缘又让李车夫为她们买了一套村姑服饰,妙庄王也将皇袍反过来穿上,并取下十分显眼的皇冠。

丢掉鱼篮,并经过一番认真的化装之后,妙庄王一行终于变成了普通香客,从而避免每日三次的送往迎来的"灾难",每天还能比以前多赶几十里路呢。

尽管仍然是接受施舍,却再也没有盛情的宴会和美酒琼浆了。

妙庄王发现,去了皇冠、龙袍之后,自己觉得轻松了许多,走路时再也不必迈方步,拱肩膀,装模作样了;说话时更无须讲分寸,拘礼节,拿腔拿调了。

妙清、妙缘摘下凤冠霞帔、金钗首饰、珠光宝玉之后,最少减去了五斤重的负担。

两位车夫见主人成了平民百姓,谈笑起来也随便多了。

这天,他们驱车走在一段人迹稀少的山路上,谈起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各人都随心所欲地发表了一番感慨。

有的说,“碎叶国的人精,贱金国的人笨,鱼篮国的人傻。”有人说,“精也好,笨也好,傻也好,无非都是生活逼出来的。碎叶国的百姓爱钱如命是为了把日子过得好一点,贱金国的臣民重物资,轻金钱,是想把日子过得稳一点,鱼篮国的信徒们傻,无非是想今生寿命长一点,来世修得好一点。”

妙清、妙缘说:“并不是她们无感慨可发,只因为她们的见解与众不同,她们觉得三种国民的精、笨、傻仅仅是外表的形式上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了自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道理是永远不会变的。”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那句老理: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碰到要钱不要脸的难;碰到见物不见钱的也难;碰到热情款待、慷慨施舍的更有说不清楚的难处。

别的暂且不说,欠下的一笔又一笔的人情债,到时候是还,还是不还?

不还吧,有道是:人情如锯,你来我去。人家会骂你堂堂的皇上,怎么不懂人情世故?

好吧,“拜年的酒儿盅还盅"的办法是行不通的;自古至今,只有主请客,哪有客请主?所谓"门向大路边,客装主人烟"的俗话,就是因此而发的。

给钱吧,人家说瞧不起他。送礼吧,"吃粥屙尿,当面见效",未免俗气了。

回头来再带吧,去时一车金银财宝已嫌拖累,回来时就是带十车礼物,仍然是见多分少,说不定分到最后依然要典衣当裤呢。这正是"人情不比债,顶锅上街卖"的苦处。

从这一点上说,碰上施舍的,倒不如碰到那要钱不要脸的呢。然而,这些话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如果说出来让鱼篮国的人听见,不扯破你的嘴也要喷你一脸痰啊!

妙庄王见两个女儿少言寡语,误认为她们这趟出门受益匪浅,心里暗暗高兴,并时不时地说些"和尚不游方,不知外面荒不荒","坐井观天,难免一孔之见"之类的话,表面上是自我感叹,实际上却是专门说给两个女儿听的。

妙庄王一行一路上晓行夜宿,风雨不改期,经过三六一百八十多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到了石何县。

石何县背山面湖,是个柴近水便的鱼米之乡。

妙庄王一行连饭也顾不得吃,就到城南去找"鱼篮祠",因为有那棵大枫树做标记,所以他们连问都没问便找到了。

鱼篮祠坐落在一个向阳坡上,背靠着当年鱼篮大姐赏赐经卷的那棵大枫树,三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四角响铃的大瓦房一字儿排开。

那房子的造型颇为讲究,屋脊似陡峭的山壁,檐部突然平缓像是一马平川,大有"檐部能跑马,脊上盖不住瓦"之势。

红漆的大门两边蹲着高大的石狮子,门楣上写着"鱼篮殿"三个字,众人心底猛地一沉,妙庄王有些痴呆了,妙清、妙缘也在暗自落泪。

古往今来,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活人是修祠不建殿的,只有神仙和"肉体成仙"的人才修殿。明明听说是鱼篮祠,怎么变成了鱼篮殿呢?难道我们来到之前,妙音突然死了不成?

妙庄王一行急忙来到殿前,他们首先要看看那"殿"字是不是新换上去的。

可是,他们失望了。

因为"鱼篮殿"三个字显然是几年前写上去的。

走进大殿内,那尊"鱼篮大姐"的塑像,完全是活脱脱的三皇姑妙音,那木质的神帐上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鱼篮菩萨"。

凡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菩萨"绝不是活人的封号,被封为菩萨的,要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神仙,要么是生前做过许多好事的善人。

"鱼篮菩萨"四个字对于妙庄王来说与"妙音已死"四个字有着同等的意义。

"孩子啊,父皇来迟了!"

"妹妹你好命苦哇!"

"三皇姑你......"

主仆五人同时大哭起来。

这一哭,几乎惊动了所有香客,人们不约而同地围拢来,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到这里烧香许愿的,全都是些虔诚的信徒,他们要么默默无闻地烧香,真心诚意地磕头,要么自言自语地许愿,在心里发誓祝福,如果有一两个家中不幸遇难,亲人有个三长两短的香客实实在在忍不住悲恸之情,也只能偷偷地掉几滴眼泪,背着人揩干净了,才敢抬头。

人们心目中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谁也不在殿内哭啼,似乎在这里失声痛哭便是对菩萨的不敬,像这种哭丧似的场面,自建殿以来还是头一回。

妙庄王让那"鱼篮殿"和"鱼篮菩萨"两道噩耗弄得几乎失去理智,当香客们都围来之后,才发现自己过分失态,连忙示意女儿、车夫都不要哭了,自己也仅仅磕了三个响头就走出殿门。

主仆数人径直向鱼篮大姐的婆家——马家湾走去。

一路上,妙庄王思绪万千,刚才的失态,使他突然清醒了许多,他开始怀疑鱼篮大姐是不是妙音了:大悲菩萨既然能与三皇姑长成一模一样,鱼篮菩萨为什么就不能呢?再说,谁能保证这鱼篮菩萨就不是大悲菩萨的别号或假名呢?更何况鱼篮大姐只说自己是兴林国人,并没有说自己是三皇姑啊!

低头沉思间,李车夫禀报:"马家湾到了"。

为慎重起见,妙庄王决定暂不进庄,由李车夫独自去马家湾查明情况再做决定。

李车夫刚走,突然来了个大胖和尚向妙庄王化缘。

赵车夫接过缘薄递了过去,妙庄王吩咐赵车夫取纹银五百两交给和尚,自己只顾上缘簿,刚写了"兴林国妙庄王"六个字,那和尚便喊:"施主且慢。"

妙庄王以为他嫌少了,便说:"法师有所不知,并非我等吝啬,只因去南海行程尚远......"

"施主说哪里话来,老衲亦非贪得无厌之徒,只是这钱财并非老衲欲化之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