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65章 聪明反自误(2)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惠明是个草莽和尚,读书不多,眨着那双杀气未尽的大眼睛,问身旁的丁供奉:“这首偈语是什么意思?”

按照日程的安排,丁供奉今天早上就来开工作画。他已带齐了画笔与各色颜料,准备在南廊墙壁画下《楞伽变相图》与《华清长老血脉图》。

想不到已有人捷足先登,在墙上写下了这么一首偈语来。丁供奉看了后,觉得这偈语总的来说,算是不错,但里面似乎仍然欠缺了一些什么东西。况且,这是在佛门之内,他早闻东禅寺里的僧众分帮结派,自己不便随意作什么评价,以免惹来麻烦。

于是,他推辞道:“你们也知道,我不过是一个画师,对于诗词歌赋理解不深,对于佛门里的偈语与佛道更如牛食牡丹,不知所云。你倒不如问一问这位老师傅吧。”他随手指了指在旁边的一位老和尚。

那位年逾花甲的老和尚名唤化宇禅师,他在出家前是个见识广博的进士,在寺院里算是最有文化的僧人之一。他来东禅寺投奔五祖近二十年了,在五祖的十大弟子中排行第四,平日,以为人厚道得到众僧的拥戴。

于是,惠明便来到了化宇禅师的面前,道:“化宇师兄,你给我们解释一下吧。”

化宇禅师指着墙壁上的偈语,作了最为浅俗的解释:“身体有如宿有悟道的禅慧树,心有如明月般的镜子,所以要经常照看,脑子里的禅和智慧方能生辉。”

冯刚放大喉咙,叫道:“哎哟,这偈语写得真好!”他意在推波助澜。

惠明的目光灼灼逼人:“化宇师兄,你说这偈语写得好不好?”

“好!好呀!”化宇禅师钦佩地点头称赞,“短短四句话,把修行的重要性表达得淋漓尽致。我读佛经几百卷,尚未见过能用这样少的文字就将禅慧阐释得如此精辟透彻的。”

化宇禅师文才好,这点在东禅寺里是公认的。如今,听他这么解释,不少人也得到领悟,惊叹不已。

更有人在大声叫好。

有些已写成偈语的师弟们,早已将自己的偈语藏到怀里,想伺机贴到南廊上来。

如今,跟法如这副偈语相比,觉得如同山鸡见了美丽的凤凰,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那颗躁动的心平复下来了,再也不敢把自己身藏的偈语拿出来。

有位小和尚止不住好奇之心,道:“这首偈没有写上姓名,你们猜一猜,他会是谁人所作的呢?”

有位粗莽和尚名叫天宏,用手掌拍了拍小和尚光滑得发青的秃顶,道:“当然是寺里有学问的人写的啦,难道你这个又小又蠢的脑瓜会想得出水平这样高的偈语来吗?”

“这也是,这也是,”小和尚咧开小嘴,天真地笑过之后,反嘲粗莽和尚,“师兄,你别只顾讥笑我,你的个头那么大,叫你挑水扛木你就行,如果叫你写这样的偈语,你写得出来吗?”

天宏大咧咧地拍了拍胸脯说:“我这个粗人,叫我一个人挑四桶水我敢答应。但叫我写这样的偈语,可比上青天还要难呀!”

两人的对话,引起了大家一阵大笑。

华清长老在禅房里听到外边人声鼎沸,随之传来了阵阵喝彩声,感到奇怪:这南廊虽是通道,但因靠近长老室,平添了些许庄严与神圣,故此,平日很少人到来而显得倍加清静。缘何今天人声如此嘈杂呢?

华清长老打开了门,拄着禅杖,迈着蹒跚的步伐走了出来。

华清长老:“各位徒儿,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众门徒见是华清长老到来,马上闪让开一条路,让华清长老来到面前。

华清长老抬头望去,见粉墙上写有偈语,字体遒劲有力,在草书的龙飞凤舞中,略带有点行书的成分。这偈语虽然没有写上作者的名字,但细细品味这偈语的内容,再细观这些字迹,华清长老判断出:“这偈语是法如所写的。”但他没有将真相戳穿。

华清长老的目光从粉墙上移开,向四周搜寻。平日,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他在众人面前出现,法如定会及时赶到,并且一定会站在自己身旁。这是作为二师兄应尽的责任,也是法如在众寺僧面前表现自己的绝佳机会。但这一次。法如并没有出现在自己的身边。

“他到哪里去了?难道寺中发生这么轰动的事情,他竟会无动衷?”此时的华清长老,虽年逾花甲,但仍是锐目如鹰,忽然,他从人丛的间隙中发现了一个极其熟悉的身影,不错,他正是法如!

此时的法如神色憔悴,眸睛里失去往日咄咄逼人的光泽,显然是近日殚精竭力,思虑过度所致。加上,今天不像往日一样出头露面,反而躲在不远处的地方闪闪缩缩,不时伸头窥望,显然,他是在观察这里的动向而确定下一步应采取的措施,为自己所做的事情留有后路。

这一次,法如的目光与华清长老的眼芒相碰时,并不似往常一样勇敢地迎上来,反而畏惧地急忙移开。

“不错,这偈语肯定是法如所写!”华清长老从法如惶惑、忧急的反常神态中推测,更证实了自己的看法。

华清长老的分析是鞭辟入里,直指人心的。

但华清长老没有在众人面前把自己心境表达出来,却连声大叫:“好!这是难得的好偈。尽管它没有署名,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它是出于我东禅寺僧人之手。”

华清长老一边轻轻读,一边频频点头。略一思索之后,转身对丁供奉,带着抱歉的神态说:“劳驾你从那么远的地方前来,实在对不起。佛经上说,凡是形状相貌都是虚妄不实的。且留下这首警世偈语,让人们诵读学习,根据这首偈来修,可以避免坠入邪门恶道之中。如此说来,这首偈语可比画幅画的作用更大了。”

丁供奉也是一位居士,很能理解华清长老大师的心思,愉快地点点头。

华清长老让侍者去取一些钱来,作为丁供奉白跑一趟的补偿。

送走丁供奉后,华清长老向着贴身服侍的小沙弥,“快拿香烛来。”

“是。”小沙弥应声后,很快就拿来了香烛。

华清长老亲自对着那偈语装上了三炷长香,点燃蜡烛,神色庄重地领头吟诵这偈语来:

身为禅慧树,

心如明月镜。

时时勤照看,

禅慧定生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