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13章 深明大义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惠能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孝子。

惠能踏着山间小径回家,想到自己要外出远去求佛,留下娘亲一人在家,心中十分难受。但是,投入佛门的愿望如同炽热的火.烤炙着他的心。

回到家里,惠能把这几天的际遇告诉了娘亲。

李氏脸上荡起凄戚的浮云:“能儿,卢家几代下来,现在幸存下你这根独苗。我还是指望你能传宗接代,延续卢家族谱,至使万代香烟不断。你可要认真考虑呀!”

惠能答道:“娘亲,我已经考虑再三了。为卢家传宗续谱,从四海之内的角度来看,仅属区区范畴。我如果得人空门,苦心修行,他日得成正果,这样传宗下来,继承人则是千千万万,这才是真正的万代香烟啊!”

“这……”李氏意想不到儿子会这样回答,嘴巴嗫嚅了好久也吐不出话来。她虽然平日自己也读读经书,却不明其义,况且,如今是接触到家中的实际情况。

这时,恰逢舅父挑着一担新米和一些薯干山货到来。

乡间人有句俗话,叫做“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惠能三岁已经丧父,舅父的威严就更为显赫重要了。

李氏知道舅父平日十分疼惜惠能,这次肯定不会放他出家而去,就对惠能说:“这样吧,你问过舅父,他同意你去,你就去;他不同意,你就毋须向我再多徒费唇舌了。”

于是,惠能就来到舅父的面前,将他要离开家乡,远赴湖北东禅寺去求佛的事情讲了一遍。

舅父听知惠能有这想法,心中也是一阵的紧张,劝他道:“阿能,遁入空门,打坐修行,苦不堪言呀!”

惠能泰然地:“苦有什么可怕呢?你与娘亲平日不是常常教导我,说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吗?”

舅父被他一下子堵住了话柄,嘴巴嗫嚅道:“这……”

惠能语气坚决:“我听人讲,达摩祖师曾面壁九年啊,只要能够成佛,普度众生,我什么苦也捱得住。”

“话虽是这么讲,但真正做到可难呀!”舅父摇着头。

惠能再三恳求,但舅父仍是不答应。

舅父放好东西后,就回家去了。

惠能追着舅父,一边走,一边磨,一直追到旧塑村头。

舅父见苦口婆心劝他也无效,故意出一道难题,要让惠能死了这条心。

舅父向惠能道:“你要出家,可以,但我们有一个条件。”

惠能爽言而答:“只要你们允许我往东禅寺去,天大的条件我都会答应。”

“你随我来吧。”舅父将惠能带到了村口,指着立着的那块巨石说,“如果你能把这块巨石拜开,你就去吧!”

惠能大声地问“舅父,你这句话可是当真?”

舅父也是大声地答:“当真!”

惠能再把声音提高:“你们不会翻悔?”

舅父也以更大的声音作答:“我与你娘亲已经商量好,绝不会翻悔!”

“好!”惠能一口答应下来,他相信心诚则灵。

这块巨石,高约一丈,宽有八尺,经风吹雨打,斑斑驳驳,屹立在村口。

惠能在巨石前装上炷香,点燃蜡烛,双膝跪下,双手合十,闭着眼睛,细语祈祷:“愿佛祖天上显灵,替我劈开巨石。”

烈日当空,射下万道炙人的火舌。村边宽阔的芭蕉叶晒得卷起了边,往日翘首神气的狗尾草无气无力地耷拉着脑袋。路面飘浮着缕缕摇曳不定的水汽,人走过去,一步一团烟尘。

汗水,从惠能的头顶顺着脸颊一直往下流,地下也湿了一大滩。

李氏从远处的树荫偷偷地窥看,见此情景,实在心疼,但为能使惠能在磨难处皤然回头,便紧攥着拳头,咬起牙关,强行忍受,不去打扰他。

惠能的信念坚如磐石,不分白天黑夜,不顾日晒雨淋,跪在地面,默默地背诵着《金刚经》,闭目祈祷。

经过好多天,舅父的心中也不好受,悄悄地前去窥望。

万里蓝天忽然响起了一个惊雷,震天动地。

一道耀眼的闪电从天穹掠下,似利剑般朝巨石直劈下去。

巨石上火花四进,烟雾腾起。

待烟霭散尽,惠能睁开眼睛一看,狂喜道:“天助我也!”

原来,这块巨石的正中,已经被劈开为两边。

有学者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成语典故就出于此。

舅父目睹着这奇妙景象,不由长叹道:“天意!此乃天意呀!”

于是,他带着惠能返回夏卢村。

李氏本以为出一个让常人永远办不到的难题,让惠能死了出家那条心;岂料村口巨石却被天雷闪电劈开了丽边。说实在的,她与惠能两人是相依为命,说什么也舍不得儿子就此离开,出家遁入空门,还想出面阻拦。

但舅父却是深明大义:“姐姐,讲出的话如同泼出的水.是收不回来的。况且,我们跟惠能是发过誓愿的。”

李氏为难地:“这……”

舅父神色认真地对李氏说:“姐姐,惠能儿矢心向佛,连天地雷电也出来帮他的忙。看来,这是天意,我们实在难于违背。”

李氏听后,黯然泪下:“按天理确该如此,但如果能儿出家当了和尚,我卢家香烟从此断了。当年徐国师许诺我家能传得万代香烟,岂不是成了一句空话。我夫君在黄泉路上心也不安呀!”

舅父摆了摆手:“姐姐此言差矣。”

李氏不满地嘟着嘴巴:“弟弟,你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来呢?是不是偏帮能儿呢?”

“姐姐,我与你同一骨肉,怎会特意偏帮惠能呢?我们做事要顺应天理。”舅父神色庄严,“俗语有云,一子向善.九祖升天。当日惠能说得对。如果他在佛门修成正果,普泽天下,以后万人供奉,代代相传,这才是真正的万代香烟呀!”

“呵,难道当年国师所指的就是这一点?”李氏此刻恍然大悟。

舅父追忆道:“国师才高八斗,学识渊博,曾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断不会乱说的。你还记得吗?惠能出世那天,两位高僧专程上门来,给他起名及点化姐夫。”

经舅父这么提醒,李氏想到惠能出世第二天两位高僧上门的事,知道惠能确实有与众不同的佛缘。

在弟弟的劝告下,李氏终于明白了大道理。说道:“能儿,既然天意难违,你亦心如磐石,留住你这个人,也留不住你的心。娘亲也不再为难你了。你择日上路去吧!”

“多谢娘亲。”惠能笑颜大开,但过了片刻,他的脸庞反倒罩上浓阴的云翳。

舅父不解地问:“阿能,你娘亲也答应让你出家求佛,你的愿望已遂,为什么反而脸色阴悒呢?”

李氏:“是呀,你该高兴才对呀。是不是有什么放不下的心事呢?”

此时,惠能倒为娘亲担忧起来,说:“娘亲,我走了以后,不知要离开多少的时日。你独自一人在家中,饮食起居,无人照料。我——”

“惠能,这一点你别担心,我会竭尽全力照顾姐姐的。”舅父接过话头,“你放心上路吧。”

“那就多谢舅父了。”惠能说完,跪在地上向舅父叩了三个响头。

惠能兴奋地来到金台寺,将前后情况向释慧大师讲了。

释慧大师听得目瞪口呆,在惊愕之余,沉缓的声音有若洪钟:“啊,这是天意,这是天意呀!”于是,走进方丈室取出一百两银子来,送给他。

惠能望着那些白花花的银子,摆手不收:“我怎能收下佛门的钱呢?”

释慧大师正色地说:“你到湖北黄梅东禅寺,投奔弘忍五祖,以后,你也是我们佛门中人了。何必再分彼此呢?这些银两是一位名叫安道诚的施主知道你要离家北上参谒五祖,叫我转给你的。况且这些银两,并不是给你使用的。”

惠能:“那么,你是给谁用的呢?”

释慧大师深情地:“你们母子两人相依为命。你离家远去,你娘亲已年老了,你拿这些银两给她留着,以备困难之需。”

惠能还要推辞,释慧大师显得不高兴:“这不仅是老衲的意思,而是我们金台寺所有僧人的心意。如果你再推辞,就是看不起我们了。”

“这……”听释慧大师这样讲,惠能没有再拒绝的理由了,只好把银子收下,带回家去给娘亲。

也有史料记载,当时金台寺住持送给惠能的是十两银。究竟准确数目是多少,无从考证,这也并不是至为重要的。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惠能北上求佛是得到佛门的资助的。

临别前夜,母子两人,一夜未眠,剪烛长谈,一直到雄鸡报晓。

舅父也依时赶来了。

“看来巨石有灵,我们不妨到巨石前给能儿送行吧。”李氏提议道。

舅父点着头:“这正合我的心意。一来我们替他送行,二来酬谢苍天。”

于是,李氏、舅父与惠能在旧朗村头的巨石前边上了三炷香,叩拜以后,惠能挥手与母亲依依惜别。

这块巨石,后人称它为“别母石”,它经历了千年风雨亿雷暴,至今仍屹立在旧朗村村头,这属另一个话题了。

出了村口不远,刚转过山坡,见到一位大师带着几十位和尚列队于山路两旁。

这是释慧大师带着全寺和尚,要送惠能一程。

释慧大师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递给惠能,道;“这是我给东禅寺的五祖师父的推荐信。”

惠能感激地接过了书信:“师父,你考虑得真是周到。”

目送着惠能的身影渐远,没入了茂密的树丛中,释慧大师感慨地说:“我们佛家禅宗,又有接灯传承之人了。”

惠能出家,一非生活所迫,二非被仇人追杀,三非为情所伤而看破红尘。他的远大理想是:求见佛祖,探求《金刚经》的真谛。有道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换一个角度来审视,惠能投身空门起点层次之高,实非世间俗人可比,这也决定了他今后的成就也非世间俗人可比了。

风萧萧,野茫茫。

一条蓬蒿遮掩的羊肠小路通往远方的莽莽群山,一只孤雁在空旷寥廓的天宇里翔行。

时年已二十四岁的惠能穿着黑色粗布衣,背着行囊,蹬着草鞋,踏上了这隐伏着艰难险恶的万里征途……

从此以后,新州的老林里,少了一个勤力的打柴仔;中国佛教史上,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禅宗六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