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9014章《维摩诘经》回顾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讲这个《维摩诘经》拖得太长,乱七八糟的东西讲得很多,把修行和各方面的知识介绍给大家。现在趁这个机会回顾一下。

《维摩诘经》是本的经典,这话不对,还不足以形容,应该说,这本经是真正的大乘佛法,是在世间法中成就的佛法。有两部佛经对中国的佛法影响最大,一部是《维摩诘经》,一部是《法华经》。后来的禅宗、密宗,都离不开这二部经的观点。

如果把《维摩诘经》当小说来看,它的编排次序也很有意思。开始是维摩居士生病了,佛很怀念他,要派人去探病。大弟子中没有一人敢去,这位居士很可怕,大弟子都挨过他的骂,每个人都被他刮过胡子,算不定连头都是他剃的。大菩萨们也怕兮兮不敢去,只有文殊菩萨勉强愿意代表佛去,因为他是七佛之师,地位同佛一样。

这里要注意,维摩居士是在生病,你说一位得了道,有成就的人会不会生病?这是很严重的事。学佛是想了生老病死,结果,出家的释迦牟尼佛、在家的佛维摩居士,两人都不能离开病房。故事由问病开始,既然还有病,就还有生死,这个重点要把握。

到了维摩居士方丈大小的房中,文殊菩萨带领的三万二千人,居然都进去了,然后见了面就谈生病。我们要研究,学佛有了成就的人,在这个物质世界会不会生病?一般学佛修道的人,第一个目的是祛病延年,口头上可能不承认,你也不用谦虚了,哪里不是这样?再就是想得神通,最好出国也不用飞机票,多半都是有这些目的。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有生命就有肉体,有肉体就有生老病死。学佛法就是学解脱,解脱生老病死的束缚。问病的这一段,就是在反复讨论这个严重的问题。

讨论了半天,这三万二千人站着,听文殊菩萨同维摩居士讨论,这位居士可是半躺在床上,可能说了五六个钟头都不止了。维摩居士就同另外一个世界借座位,那个世界的座位有八万四千由旬那么高。维摩居士一下子弄了三万二千张这样大的座位,到他的房间来,居然也都容纳进来了。可是众人之中的大阿罗汉们,包括神通广大的目连尊者,却因为座位太高了,跳都跳不上去。后来维摩居士教他们一个方法,就坐上去了,这是为什么?又是一个话头。

大家坐上去了,就讲如何修行自心,对付自己的思想情感烦恼。这是修行第一步,大家打坐念佛最感烦恼的,就是此心不能安。维摩居士透过对答的方式,把这个问题交代了。这一段就是不可思议品。

正讲到不可思议精彩的地方,维摩居士家中有一位天女现身,散下天花供养大家。花落在这些罗汉们的身上就黏住了,可是花在菩萨身上就黏不住。这花代表着什么?虽然证到了阿罗汉,天花仍然黏身,因为结习未尽,习气业力的根根没有消灭(这也是有人争论带业往生,或是消业往生的问题),潜伏在那里,所以还不是真正的解脱。

这个地方非常重要,我们普通人尽管学佛修行,这结习一点都没动,甚至更加重了,那个我见、见取见等等,更厉害,造业更重。这个道理没有参透,是不可能成功的。

由于天女的散花,引起了佛的出家大弟子舍利弗(他就是《心经》中的主角)和天女的对话,他问天女来到维摩居士的家中有多久了。天女就告诉他无始无终的道理,不要问这个多久的问题。然后舍利弗问天女,既然有那么大的神通,为什么不变成男人?天女抓到机会了,舍利弗因为是小乘罗汉,还有分别心,还有男女相之别。因此,天女当场把舍利弗变成了女人,自己变成了舍利弗。这个又是佛法的大问题,自性到底有没有男女老幼之相?解脱了生病问题、生死问题,现在还有个两性男女老幼的身相,要如何解脱,才能说是得道。

这还没有完,故事发展到此,大家还没有吃饭,可能连茶都没喝到一杯。你们各位听了肚子饿吗?

我们讲《维摩诘经》都有很久的时间了,经中的各人还是饿着肚子在听。其中高潮迭起,维摩居士和天女先后现了神通,跟着维摩居士又说了个长偈,下面又是一个重点来了,但还不是高潮,高潮等到吃饭时再来。

接下来的重点是不二法门。不论是佛法还是世间法,道只有一个,没有两个。只有表达的方式不同,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对于外道或其他的宗教,不要轻视人家,排斥人家。只要是教人为善的,都有可取之处。只能说每个人的机遇、理解、需求不同,说不定人家将来的成就,超越你这自称学佛的呢。所以,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众生,真理只有一个,现在就开始讲入不二法门了。

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菩萨怎样才能通达佛道?”

维摩诘说:“如果菩萨行于非道,不以道为道,不以非道为非道,就说是通达佛道。”

舍利弗问:“菩萨怎样行于非道?”

答:“如果菩萨行五无间业,不因为怨恼嗔恚而作五逆罪。

不因为罪垢而落在地狱道中。”

本来具足功德而行于饿鬼道中。

看似悭贪而能舍内外所有,甚至不惜身命以救济众生。

看似毁禁行为而内心实安住净戒,时刻惕厉乃至小罪也不为。

面露嗔恚而常怀慈悲,忍一切难忍之事。

形似懈怠而精勤修习菩提功德。

言行似乎乱意而自心常在定,

举止近乎愚痴而通达世间出世间智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