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01章 妙哉奇也(28)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常笑笑死后,有些好心的妇女们也自称巫婆,学着她的样子,既为生病的人们剪纸人纸马,也为那些想知道先人在阴间生活状况的人们"过阴"。

虽然,全无常笑的灵气,却也能使病人增强一点战胜病魔的信念,安慰一下家人子孙的情绪。

不少等死的病人见巫婆为自己烧了替身之后,立即开口吃饭,马上自觉病轻,在"死不了"的信念中受到鼓舞,真的有不少人起死回生了。

因此,许多人不愿信其假,宁可信其真。

她们不要钱,只希望别人承认她们是常笑的化身;不求名,只求给病人某种安慰。

日久天长,尽管那些只求为人治病的"巫婆"们渐渐被骗钱坑人的巫婆所代替,却仍然有人接有人请。为病人烧纸人纸马的习俗也一直流传至今。后来又发展到为死去的亲人烧纸衣、纸裤、纸扎的房屋。

再说观音娘娘自从有了常笑笑、催生娘娘、城隍土地等帮手之后,确也轻松了一些时间。

老百姓有了观音娘娘的保佑日子也一天比一天过得红火了。但不知为什么,没过多久,追求她的人又与日俱增。

先是求食求衣的,后是求屋求妻的,再是求官求财的,更有求帝求仙的。

就在去年二月十九观音娘娘生日的那天,无限国皇帝吴难满就来到潮音洞,苦苦哀求观音娘娘,说他终日闲得无聊,求观音娘娘派个神仙陪他下棋。

观音娘娘说,“你无限国人才辈出,棋坛高手云集,你贵为国君,本是一呼百应,还怕没有对弈?”

吴难满却说:"无限国的国手全都同他下过,硬是没有一个是他的对手。到底是不敢赢还是真不行,谁也说不清楚。如果有神仙陪他下棋,哪怕只下一盘死也甘心。"

观音娘娘是个糯米做的糍粑心,她见无限王说得怪可怜的,又恰逢自己的生日,便答应让吕洞宾和他下一天棋。

可那武仙王仅仅下了半天棋,就缠着吕洞宾带他上天。

吕洞宾不肯,他又说看一眼死也瞑目。

结果刚刚上到南天门前就被雷公童子拜观音

金童、玉女奉旨下凡后,径直往南海普陀山潮音洞而来,观音娘娘亲自出洞相迎。

玉女见到观音后首先道了个"万福"又"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行主仆大礼。

金童却双手叉腰纹丝不动。

金童就是当年的红孩儿,因想吃唐僧肉被观音降服,今天见了娘娘自然气不打一处来。

观音慧眼一睁便看透了他的心思,并风趣地说:"善财童子真是财大气粗,见了主人连跪都舍不得下一个。搁下主仆关系暂且不论,单凭我这把年纪受你一拜也不为过哇!"金童昂头大笑三声之后说:"要我拜你?我还想要你拜我呢!你有何能耐?不就是劝人行善么?我若是早出世几年,说不定我是主你是仆呢!"

观音娘娘知道金童并不是在开玩笑,而是从心底里不服气。看来他对观音娘娘降服自己一事仍然耿耿于怀。

为了说服金童,便说:"现在还不晚,只要你有心劝人行善,立志普度众生,我倒情愿反主为仆。不过你在此之前,总得做出点像样的功绩来吧?"

金童说:"那还不容易,东方有个爱幼国,他们的风俗十分奇特,只爱幼不尊老。人死之后不用棺木装敛人土,而是将尸体挂在树上,或丢进山林让乌鸦、野狗或其他野兽随便吃,还美其名曰'天葬'。更有甚者,老年人到了六十岁之后,儿孙就把他们杀了吃肉,或者关在地窖里活活饿死,再抬出去'天葬'。如果菩萨愿意的话,童子我想和你打个赌。"

观音娘娘说,"不知怎么个赌法?"

"你我同去爱幼国投胎,劝他们改天葬为地葬,改吃老人、饿老人为尊老人。菩萨你先做到我拜你为主,童子我先做到你拜我为主。”

观音娘娘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这么说定了。

金童求胜心切,当天夜里便来到爱幼国,想找个最合适的人家投胎。

选来选去终于到了一个偏僻的山村中的一户最穷的人家,做了一对老夫妻的第三个儿子。

他觉得钱财是教人行善的法宝,他们之所以要将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活活饿死或杀了吃肉,是因为穷得没东西吃,养不起老人,没钱买棺材。

而自己的最大本领就是能点石成金,只要他们有了钱就一定会改变这种恶习。

金童出世后的父亲姓白,这个村庄也叫白家庄。他有两个哥哥分别叫白老大、白老二,他叫白老三。

白家庄虽然偏僻却不算最穷,当地老百姓都习惯地认为,生活最艰难的是穷家湾,其次才是白家庄,所以至今有"一穷二白"之说。

金童为这件事后悔不已,悔自己走得太匆忙,没把情况弄清楚便冒冒失失地投了胎,如果在穷家湾做儿子,说不定效果更好。

只因没后悔药卖,便自认倒霉,更何况重新投胎时间也来不及。

好在他投胎的这家穷得老鼠都不敢做窝,全家人共一条裤子,小孩子寸丝不挂,大人轮换着出门干活。

金童觉得只有在这样的家庭才算得上是英雄有用武之地。

钱的确是个好东西。白老大最穷,又分了家,人们叫他"白大苕";

白老二虽然不富,但是没分家沾了弟弟的光,人们都称他"自二叔";

白老三尽管年龄最小,只因能点石成金,所以被人们尊为"白三爷"。

从"大少"到"三爷",这种年龄上的从大至小,称谓上的层层加码,虽说是"倒转乾坤"却充分体现了钱的威力。

金童很相信金钱能使鬼推磨的道理,除经常适当地给别人一些资助外,并公开宣布无论什么人死了,凡实行土葬者,一切费用由他"白三爷"包了,凡继续供养六十岁以上父母者,所需钱财都记在"白三爷"的名下。

三天后,当金童从穷家湾施舍钱财回来时,发现自家门口坐着二十位老头子和二十位老太婆。

金童回来后,他们"扑通、扑通"地跪了一大排:"求白三爷行行好!"

金童一下子成了化缘的和尚——莫名其妙(庙)。

他们都是被自己的儿媳妇赶出来的,理由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白三爷愿意供养你们,你们就到白家去吧!"

金童十分奇怪地说:"你们养他们的小,他们养你们的老,天经地义。何况我白三爷还答应出钱。就是分文不给,这尊老爱幼也是驳不倒、夺不动的理呀!"

"白三爷有所不知。爱幼,不尊老,这是千百年形成的老规矩,要改只怕也得等第三代,第四代。"

"不是说老人是个宝么!为什么我给钱他们还不肯供养你们呢?"

金童话音刚落,跪在最前面那位老公公便战战兢兢地说:"我们爱幼国的国歌就叫《养老难,老难养》。"说着便唱了起来。

其他老人听他一唱,也都含着眼泪跟着唱道:

老难养,养老难,人到老来都一般。

耳聋难与人共语,七扯八拉讨人嫌。

眼流泪,鼻不干,如脓似血淌胸前。

席前陪客客人怕。饭碗茶盅无人沾。

亲戚朋友人人恼,儿孙媳妇个个嫌。

老难养,养老难,连累儿孙受熬煎。

年过花甲赶紧死,留下又能活几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