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713章 铁树开花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住持双手合十,随礼道:“阿弥陀佛,我代表全寺先谢谢你了。”

祝寿礼:“大师,你还有什么话要吩咐的吗?”

住持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要记住,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见,感无不通。”

祝寿礼的神经似乎被触动了一下,道:“不知出自何处。望大师指点。这两句话我似乎经常听到,但一时忘了出处。”

住持眼睛晶光闪闪,以十分笃诚的口吻说:“这是我们禅宗的名言警句。”

“啊,原来如此?难怪这么熟悉。但我的文化水平不高,理解不深,希望大师再给我详细解释一下。”

住持清了清嗓子,说:“一切福田是指一切世间的福德,也就是功德。方寸是指我们的心地。这句话的意思是:世间的一切功德福报其实都离不开自己的所作所为。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是指真正找到自己的真心本性,没有什么不能感知而相通的!只有净化我们的内心,断恶除邪,勤种善果,那么就没有什么事不能想通的了。”

祝寿礼:“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回去后更要勤种善果,多种福田?”

“对!”住持点了点头,“你们回去之后,不必为暂时没有子嗣这事整天忧心忡忡,精神颓废,否则会致精、气、神、肾全亏:应该直面人生,乐观开怀,这样才会精神愉悦。夫妻蓝田种玉,互相配合,方能得成正果。如无大碍,到了明年中秋前后,你们便应该有子女在怀了。”

祝寿礼一直高悬在心中的大石放下了,转过脑袋对妻子李金兰说:“你回家后不必再焦虑了。大师说我们的喜事在明年中秋前后就会实现只不过是一年多的时光,很快过去的。”

李金兰一直绷着的心弦也放松了,脸上露出平时难得的笑。

清风从天露山那边的山吹来,透过侧殿的走廊,吹到人的身上,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祝寿礼才走到门口处,突然想起什么,转身走到住持的面前,道:“我再请教大师,假如我有了儿女,以后他们的前程又将怎样呢?”

住持掐指算了算,然后说:“施主,你的孩子乃灵猴托世,极度聪明,但是生性顽皮……”

这七年多来,祈望生儿育女,祝寿礼和李金兰有如大旱之望云霓,只要有儿女后继,就已满足,今听大师说他们的后代极度聪明,笑得合不拢嘴:“大师,你是哄我们开心吧?”

住持举起茶杯了一口,抬起头来:“老纳我在这里驻锡的日的是帮人洞察愚蒙,解困好难。我只不过是凭直观照说而已。贫僧岂敢欺天骗人呢?”

祝寿礼:“我还有一件事要请教大师,我姓祝,如果我内人明年生下的是女儿,该叫什么名好呢?

住持定睛想了想,回答道:“叫金彩吧。”

“好呼,有金银,富贵;脸上又有光彩,”祝寿礼赞同地点了点头,继而引颈而问,“如果是男丁呢?”

住持沉思了一会,朗声地回答:“就叫祝文才吧!”

“祝文才?”祝寿礼巴眨着眼睛,直剖他的心里话,“你说以后我内人生下的如果是儿子就将他的名字叫作文才?”

住持:“是呀,就叫文才。”

祝寿礼脸有不解之色:“大师,我这乡下佬,耕田就有力气有本事,但斗大的文字识不了半箩筐,我是没有文化,也没有什么才华呀!”

一直旁听的李金凤此时搭上话来:“寿礼,你虽然没有文化,但我李金兰有文化的呀!

住持笑着指着祝寿礼,说:“施主,你不识字并不等于你的儿子不识字,你没文化、没才华并不等于你儿子以后没文化、没才华呀!须知林新叶催前叶。”

李金兰接上话来:“流水后浪逐前波!”

住持听后,笑了起来,:施主。看你夫人的文化不低呀!

李金兰被赞得脸也红了:“我们在娘家时,父亲都很重视教我们姐妹学习楚辞汉赋、四书五经的。”

“难怪你出口成章,”住持指着李金兰,说罢又指了指祝寿礼,“以后你可要向你夫人好好学习哩。”

祝寿礼的表情变得断腆:“是的,我老婆文化水平比我高,但使牛耕田她比不上我了。”祝寿礼跌倒也要抓一把沙。

李金兰脸上的笑靥似盛开的莲花:“如果大师的话成真,这就算是我们半世修来的福报了。

得偿所愿,心花怒放。祝寿礼再三向住持道谢,悄悄地在寺里的功德箱里添了香油钱,然后与妻子高高兴兴地下山而去了。

日出日落,月缺月圆。光阴就像天露山的溪流那般慢慢地流逝,不知是住持的药方与祝寿礼有缘,还是天意注定,李金兰回到洛洞不久就怀上了身孕。

翌年秋天,金风飒爽,大地迎来了丰收的季节。

这年中秋之夜,墨蓝的苍穹上,月亮又大又圆。李金兰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就在中秋夜三更天给祝寿礼生下了一个肥肥白白的小男孩,笑得祝寿礼合不拢嘴,乐得他三天三夜也睡不着觉。

“我们洛洞村又添男丁了!”

这消息在天露山不胫而走,上门来贺喜的村民踏破家门。皆因祝寿礼的妻子李金兰平日德行好,喜欢帮助别人,也就是说“广种福田”。

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就是他们这对夫妇在结婚八年后才喜得贵子,按农村的话来说,就是铁树开花了。

满月后,在佛仔墩摆起了隆重的添丁满月酒。大红鞭炮放得震天价响,爆开的鞭炮纸屑犹如瑞雪纷飞。丰盛的酒席摆满了偌大的小山墩,酒香在空气中弥漫着。

面对着佳肴美食,村民们猜拳喝令,举杯畅怀痛饮,在一轮热闹的觥筹交错后,须发飘皑的老族长站在满月宴席前的高位上,当着众人的面宣布,洛洞村又添了一位新丁,根据去年天露山住持的提议,这小男孩的名字叫做“祝文才。”

从此以后,洛洞村就多了一个男丁祝文才;若干年后,新州便出

了一个蜚声四方的大状祝得财。

祝得财的父亲祝寿礼虽然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但他的娘亲李金兰出生于书香门第,古典文学颇有造诣,唐诗倒背如流。她知道如果自己的儿子没有文化,将来只能像丈夫那样永远在农村干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活,所以,在祝得财三岁开始,就教他背《三字经》,熟读唐诗三百首,四岁的时候就给他讲解诗词和对联以及古代文坛上的轶事趣闻。

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祝得财从小就养成了对诗词歌赋和对联的浓厚兴趣,由此打下了很好的文学基础。

祝得财的娘亲家在新州县城所在地。那里民风甚好,重文崇教,禅风袅袅,文气決決。而在筠城书塾执教的是远近闻名的顾学儒老先生。

顾掌教是一位走过江湖、吃过夜粥的人,年轻时曾在省城高等书院读过书,留在广州西关荔枝湾的学堂教过二十多年学,算得上桃李满天下。

顾学儒知道,人生的竞争往往是文化的竞争,家乡的人尤其是下一代更需要文化的提升。

故土难离的情结使他在五十岁那年便辞去了省城学堂的高薪工作,返回家乡里村执起教鞭。

顾学儒的两位同事是他的忠实信徒,跟随他到筠城书塾来当教师。

有如此名师执教,筠城书塾名声鹊起。新州城里甚至城外的人都渴望将自己的子女送来筠城书塾读书。

锦水与水东是一河两岸的村庄,所以锦水的小孩子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到筠城书塾去求学,孩子们爱好读书蔚然成风。

顾掌教如今已年逾花甲,个子高瘦,颧骨微凸,牙齿因吸烟太多而

黄,下颏留着三寸长的胡子,身上常常穿的是浅黑色长衫,戴着深度的眼镜。他写得一手好字,方圆十里名声在外,逢年过节村民家门前的对联都是他执笔书写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