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77章 神秀入寂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在北方,我被推为众僧之首,可称得上是法王。”神秀此刻倒也坦言了,“但是,当年在东禅寺内,五祖弘忍大师没有将达摩先祖从天竺带来的袈裟金钵传给老纳。”

武则天吟哦了一会儿,向神秀问道:“帝师,惠能所倡导的佛法与你修的禅法有什么的区别?”

神秀解释道:“老衲崇尚的是苦心渐修的‘渐悟’,而惠能推崇的是见性成佛的‘顿悟’。”

武则天两眼直盯着神秀,“你向朕讲的可是实话?”

神秀:“欺君之罪,罪大弥天。老衲怎有在圣上面前讲谎话的胆量呢。”

武则天琢磨过后,猛然省悟:“啊,你们是禅宗的不同流派。”

神秀点了点头:“不错。民间早就有‘南能北秀’或‘南顿北渐’之说。”

武则天问道:“帝师,你与惠能两相比较,谁的佛法会高一筹呢?”

神秀正色地说:“沧海桑田,往事如烟,正如孔圣人所曰,逝者如斯夫。回想当年在东禅寺所发生的一切,两相对照,扪心自问,老衲对佛理禅机的悟性确实在惠能之下。倘若将老衲的悟性比作皇宫后的骊山,那么惠能的悟性则有如巍巍的泰山。况且……”

武则天:“况且什么?”

神秀由衷地:“况且,惠能得先祖的圣物所传,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惠能才是真正的禅宗六祖!”

武则天巴眨着老眼:“六祖惠能如今在哪里扬法呢?”

神秀手指南方:“听说在岭南的韶州宝林寺。老衲曾派贴身门徒法达与志诚前往试探,岂料,他俩一去而不复返,毋庸置疑,他们是在宝林寺听了惠能的法学之后,被他的慧根佛心所感化而师从于惠能了。从法达与志诚的去向可以推知,惠能的禅法更得人心。圣上,你真正要学佛法修禅,就下旨召惠能进宫来吧。”

武则天站了起来,用手轻轻地拍了拍神秀的肩膀:“帝师,你也不愧是名满天下的禅宗。”

神秀本是苍白的脸庞羞惭得通红:“圣上如此夸赞,令老衲羞愧得无地自容。老袖自问,无德无能。”

“啊,原来真正的禅宗六祖如今在岭南。”武则天感慨地说,继而,目光盯住神秀,“世间佛、道、儒三教中,稍有才气者往往是自以为是,目空一切,相轻相忌。更有甚者,施狠手加以戕害。而帝师你襟怀坦荡如砥,举贤不避仇隙,真是人之贤士,佛之先达呀!”

武则天这下子,令神秀脸上红潮直抵耳根之下。

朝廷有一名叫张说的大臣素来敬佛,他一天在宫中见到神秀,便说:“帝师,我有心学佛,但我在朝中有那么多的事务干,怎样才能够尽快学到佛法呢?”

神秀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心胸:“用这里学。”

张说:“你是指用心来学?"

神秀颌首:“正是。你听我送你一偈吧。”

张说:“帝师请念偈。”

神秀念偈道:

一切佛法,

自心本有。

将心外求,

舍父逃走。

张说点头:“我明白了。”

神秀这个时候写出的偈语,直指心性,这与他多年前在湖北东禅寺所作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已明显在见性成佛的修行上进了一大步,这也是他在当阳玉泉寺苦悟见性的结果。

第二年残秋,目睹着黄叶断带,风吹离枝,苍茫大地,一片萧瑟,神秀感到大限将到,忽告门徒:“吾今功果圆满,行将入寂。”乃于东都天宫寺端坐,是夕入灭。世寿一百岁。但是,人活到七十岁时已属于“古来稀”,神秀寿年百岁,这个高龄,在当时更是世间罕有。

殡葬之日,极其隆重荣耀,礼仪法物,铺天盖地,相接十里长街,遥不见边,士庶徒众数万人,绕步送殡于龙门。

唐中宗皇帝率领诸大臣亲自送殡至洛阳午桥的桥头。

唐中宗下诏,在嵩阳的辅山顶替神秀专造十三级浮屠,旌表赐其为“大通禅师”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