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05章 妙哉奇也(32)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后来,不少人都认为那里是个吉祥的地方,纷纷向那里搬迁,时间不长就成了一个村庄。

为了纪念观音娘娘传授的种稻技艺,人们就将那村庄取名为"五十担村"。

因为古时候人们将'担'写作'石'。所以又叫五十石村。

消息传开之后,四乡八岭的人都到这里来问经验,那位老妈妈每次在叙述事情的经过时,都少不得要唱一遍《养儿难》,时间不长,种稻的好办法和《养儿难》的歌儿同时在爱幼国传开了。

那些年轻的男女们越听越觉得那歌詈得很在理,因此敬重老人的风气也慢慢地在全国各地养成,再也没人杀父母煨汤喝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根本上的转机,因为朝廷的《法典》上还有关于不供养老人的明确规定,所以父母年过花甲之后,儿媳们照样不敢明目张胆地供养。

许多做父母的,为了自己的儿孙能过安稳日子,更是宁肯自己活活地饿死,也不愿看着晚辈们为了自己去触犯国法。

观音娘娘离开五十担村之后,一边在京城内传唱《养儿难》,一边查访城内的孝子。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终于打听到李尚书的三儿子特别孝顺。这才导演了那场狮子国使臣难国王的闹剧。

观音娘娘的化身——阿蛮,在皇宫中"拂袖而去"之后,马上化作一阵青烟升腾到半空中,恢复了原形。

当她发现金童也混在围观的百姓中,并准备喷火烧皇宫时,这才取下金钗变成一块石头及时制止了金童的鲁莽行为,同时打招呼要他赶快离开。

哪料到当金童发现这一切都是观音娘娘安排的"劝善计"时,不仅不打算迅速离开,还要在那里"得意看翻船"!

事态的发展正好与金童的愿望相反。

李老三听说要将自己"推出午门斩首"时,并没有手忙脚乱,而是十分平静地说:"小民犯了欺君之罪,理应斩首示众,只是求大王看在小民一心为国的份上,不要再加害于小民的父亲。"

一席话,说得在场的围观者们无不泪流满面,爱幼王听到这里,猛然抬起头来,幡然醒悟,亲自离座将李老三扶起,当众宣布:“招李老三为驸马。”

第二天,爱幼王又下了一道圣旨,决定改国名为尊长国,定《养儿难》为国歌。后来又将《法典》中有关虐待老人的条款全部废除,新增加了一条:儿孙们必须为年满六十岁的老人举办"花甲宴"以示祝寿等内容。

金童对此深为感动,回潮音洞以后,没等观音娘娘开口,就主动拜倒在她的脚下,心甘情愿地做奴仆,口称:"愿效犬马之劳!"从此后民间便有了"童子拜观音"的说法。

武林中人又将"童子拜观音"的姿态化作一种拳术招数代代相传。

观音娘娘听说金童愿效"犬马之劳",便说:"既然如此,那么你明天就变成狗随我到罗刹国走上一遭如何?"

金童一愣,心里说:"愿效犬马之劳"本是我借用的一句套话,没想到这位菩萨真的要我变成狗,这不是存心让我丢丑卖乖么?”

误认为是偷天大盗给打死了。

无限国手下有位三朝元老得知此事后编了一首名为《十不足》的打油诗讥笑无限王说:

终日奔忙皆为饥,一旦有食又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姣容美貌妻。

娶了妻妾生下子,叹无田地少良基。

有了高楼并田地,又嫌出门没马骑。

骡马成群般般有,又叹无官受人欺。

一盼盼个知县做,又说官小地位低。

兵部尚书还嫌小,终日思想要登基。

一朝面南坐天下,下棋便要神仙陪。

洞宾与他把棋弈,又问哪有上天梯。

架起云梯把天上,南天门外遭雷劈。

若非此人大限到,只怕上天还嫌低。

世人要问心何足,除非南柯一梦稀。

有了这一次教训之后,观音每逢自己生日,便令普济长老三天前便在渡口摆下油锅以谢香客。

没想到第一个敢于下油锅的竟是自己的父亲妙庄王,最先被油锅炸死的又是自己的亲姐姐妙缘和妙清。

尽管后来她们都成了正果,但观音娘娘对这件事却一直耿耿于怀,再也不敢设油锅以谢香客了。

直到现在,到了二月十九日前后为观音娘娘做生日的仍然特别多。但越来越多的香客发现,每逢观音娘娘生日那天,所求之事十有八九难得应验。

人们都以为是自己带着私心去为观音娘娘祝寿才不应验,殊不知这正是观音娘娘谢绝香客为自己庆祝生日的新招数。

只因她做的好事太多,所以尽管她屡屡设法谢绝,反而越谢越多。

人们不仅忘不了她的生日,就连五月十九观音撒净日,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观音涅粲日,也都记得清清楚楚,真可谓人心向背不可逆转。

人们常说的"有仇不报是君子,有恩不报枉为人",便是有感而发。

观音娘娘立誓求世上一切受苦众生之后才愿意成佛作祖,但由于人世间的苦难无穷无尽无休止,观音娘娘也只好永远屈居于菩萨的地位了。

但佛教徒们都认为她的道行、功德早已达到了佛的境界,仍称其为佛。据《传灯蜀勘》所载:僧问风穴:"如何是佛?"穴日:"金沙滩头马郎妇。"可见佛教徒称观音娘娘为佛的说法并非讹传。

再说天帝见观世音不仅大慈大悲,而且言而有信,始终不因名利地位而动摇自己的信念,也深受感动。

为了帮助观音娘娘继续履行自己的诺言,他特赐给观世音娘娘鳌鱼一条,以便她漂洋过海;赐柳条一枝以便她驱魔避邪;赐琉璃净瓶一个,以便她盛甘露滋润万事万物。

又为她封了个"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的尊号,至于后来为什么简称"观音菩萨",则是唐朝贞观年间,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字名讳,略去了"世"字而简称为观音的。

天帝的本意只想封妙音一人,可是太白金星说:"佛祖有云:'一子成仙,九祖升天。若不升天,诸仙妄言。'望天帝三思。"

天帝因不想得罪佛祖,只好下了一道金旨,封其父妙庄王为善胜仙官,母伯牙氏为劝善菩萨,大姐为文殊菩萨,二姐为普贤菩萨,并分别赐给其大姐、二姐青狮、白象为坐骑,玉台山和峨眉山为道场。"

一人成仙,九祖升天"之后,天帝仍然觉得欠了观音娘娘一笔债,可又想不起来究竟欠了什么,只好去问王母娘娘。

王母说:"有道是:男子无妻家无主,女子无夫屋无梁。她身居潮音洞内,白天只身向四壁,夜晚独影伴孤灯,凄凄惨惨,如果能为她找个意中人做伴……"

"主意倒是不错,只是她早在看破红尘之前便有拒婚先例,如今已成正果,更是心如磐石,志若金刚,谁能劝得她回心转意呢?"

"你没听说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故事么?"

"吕洞宾善于'扯皮条'早已是三界闻名,岂有没听说之理。不过起用这种人,只怕是既失寡人的身份,又有辱观音娘娘的清白啊!"

"用人之道,最忌讳的一条便是求全责备,最高明的莫过于发挥其聪明才智。依梓童之见,若要办成这件事,非吕洞宾莫属。"

天帝觉得,女人是最善于理解男人的,既然自己的结发妻子以为吕纯阳能担此重任,就立即传旨,要他迅速下凡,为观音娘娘挑选如意郎君。

这年春天,观音娘娘突然心血来潮,决定云游峨眉,顺便去看看二姐普贤菩萨。当她飞过嘉陵江边时,见那边江水湍急,百姓常有因渡江而丧命的,顿生慈悲之心,她与摆渡艄公商定,化缘造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