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12章 深入民间说法(4)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佛用一个声音说法,所有众生都能听懂。也许有人要问,照这样理解,佛当时讲经我们中国应该也听见了,为什么还要翻译佛经?

不要讲中国了,佛在世时,印度当地就有许许多多的方言,是不是听佛讲经都不要翻译了?

小乘经典记载,许多人见了佛当场决定出家,“须发自落”,是头发自动落下吗?

那岂不是患了脱毛症?连佛的塑像都是有头发的,一粒粒右旋的发窝。字面是讲那些人自己剃去了须发,不要照字面死板理解佛经。

比如这个保温热水壶的盖子松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发出嘶嘶的声音,有人听了知道是水壶发出的,有人听了可能以为是鬼,“众生随类各得解”,就是这个道理,就这么简单。

同一个先生上课,下面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不同的理解。同样一句话讲出来,就会有人误解。比如佛说过:“看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后来竟然被有的弟子转诵成“看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独见之。”这就是“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的道理。

还有,释迦牟尼佛虽然已经过世了,可是,根据佛法是十方三世都有佛在说法的,那么,现在应该也有佛在说法,在哪里呢?

当时有个和尚问禅师,“佛在说法,一切山河大地,一切无情,在不在说法?”

有情是众生,无情是石头、树木、山、水等,因为它们没有知性感受。

这位禅师回答,“无情当然说法。”

谁听到了呢?

“有请听到。”

历史上有些禅宗祖师因为风吹草动或瓦片碰到竹子而悟道,就是无情说法。

众生何以听不见呢?是被自己的业力挡住了。

“皆谓世尊同其语,斯则神力不共法”,是说众生根据自己理解的不同,认为祖师说的就是我这个意思,这是佛的神力不共法。

佛法只有一个音声在说法,三藏十二部讲了那么多,都是空话,只有一句话,你懂了就悟道了,特别注意听!

六祖惠能大师停了数秒,又说,听到了吗?你们太注意就听不见了,只有这一法,这一法你悟进去了就万法皆通了。

在你没有注意之前的那一刹那,佛已经说了。所以,佛只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自己的程度深浅而解释佛法;不管他们解释的对或错,都会有点好处,都会得到佛法的利益,这是佛的神力不共法。

佛法只有一个音声在说法,害怕,无比的欢喜;有人听了就起厌离心,讨厌世间一切。

初学佛的人如果没有生起厌离心,是无法学佛的,不能脱离三界。也有人听了佛法就断绝了怀疑心,生出真正的信心。

为什么?例如眼睛只能看前方,若有东西挡住视线就看不见了,所以用眼根修,不圆满。用鼻子修数息止观,也不圆满。五根当中只有耳朵不受限制,能同时感受到十方来的声音,容易修得圆满。

观音菩萨传我们这个耳根圆通法门,修这法门时,耳朵不向外头听了,回转来听自己的心声而成道。

听什么呢?

听自己的思想,这思想就是没有说出来的语言,说话是发出声来的思想。

当然,有人打坐听到别人在对他讲话,那是魔境界。

音声是现象,你要听自己没说话,念头没有来之前的净心。比如你心中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可以,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念,耳朵不要听外面,回转来听自己念佛声音,一字字把它距离远一点,自己听自己念。

前一字过去,后一字还没有来,就空了嘛。有杂念来了你就念一句,没有杂念了,你也不念。这样反闻闻自性,是观世音菩萨所说的,“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慢慢回转来听自己的心声念佛,慢慢、慢慢进入自己法性之流,自性清净。

就把念佛的声音、杂念都空掉了,净性现前,亡其所念。这是第一步。

“所入既寂”是第二步,你那个念的声音慢慢变空了,寂是寂灭。下面,你们自己去研究了。

你们以为佛法有什么秘密法门,一定要找个老师磕头灌顶吗?真灌顶是智慧灌顶,自己得到智慧,心里了解了是真灌顶,十方诸佛一切众生都可以灌顶。

你们赶紧去研究《楞严经》这一段。《维摩诘经》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你怎么听得到呢?就是依观音菩萨净心反闻自观,你就达到那个境界,“初于闻中,入流亡所”,那个时候你就真清净了。这就是佛法,难道需要磕头才传给你吗?

世上哪一个人最精进?只有佛。学佛的人不论在什么环境,什么地方,快乐中,烦恼中,昼夜时中只有一条路向前修,这是大精进。

成了佛还修不修?我可以告诉你们,永远是在修,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啊!学佛的人要对自己不姑息、不马虎,才是学佛根器,大精进之人。

只有成了佛才无所谓,生死无累,世上还有什么可怕的?生死是最大的魔障,你检查自己为什么怕鬼,就是怕被鬼弄死嘛!

如果不怕生死还会怕鬼吗?其实世上最可怕的是人,魔鬼都怕人的。人可怕在人心,自己的心最可怕,因为根本把握不住自己的心。

世间一切的方法,外道与佛法共有的,叫共法。比如打坐禅定,是共法,连天主教都有,只是不盘腿而已。佛法的不共法是智慧,是般若。

只有成了佛才是真正到彼岸,才跳出这个世界。

你觉得怕了这个世界,想了生死就不来了,这是外道之见,何况自己还不能了生死。如果这样发心的话,就永远不能了生死,因为见地不正,连小乘道都谈不上。

我们学佛就要先学会《普贤行愿品》的十大愿,生生世世度一切众生,而且要去苦难最多的地方,这才是佛的精神。如果为逃避这个世界,哪是学佛?

佛法在哪里?佛法在世间,真正的净土就在你心中,不要外求。

佛法的标记是莲花,是生长在最脏的污泥中才开花的,如果是干净的土中,反而生不出莲花,这就是学佛的精神。

要在愈苦难的地方修持才会愈有成就,你要逃避世界,一个人去到清净地方修持,是不会成功的。这是正统的佛法。

所以佛能善于入到空的境界,并且深悟到一切法一切相无罣碍,所以空无所依。你说空了所以不来了,这是空而不灵活。空能包容一切法,善法恶法都是。如果心中认为空是对的,不空是错的,那你还有挂碍,不是真的空。最重要的是,空还要无所依。打坐禅定要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也不依,你坐坐看。坐着觉得热,想吹风,已经有所依了。你说什么都没有,空了,还是依了个空,空的境界是心里出来。

学佛第一要发心就是发这个心,如果只是为自己逃避现实,图个清净,那叫阿耨多罗自私自利心。

下面,讲净土之行。

大家看到净土就很容易联想到流行的净土宗,念佛法门。道理是相同,可是原则不同。

一切佛法都是在修净土,但是不要把净土看成是一个土地或是世界或是国家,大乘佛法中净土的观念要搞清楚。

什么是净土?什么是佛国?不要被文字的土和国两个字带引走到了形象的观念,那就是埋没了佛法的精神。

佛言:宝积!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

十方三世一切的佛都有佛土,我们很容易把它想象成一个帝王统治国土的观念。

佛土、净土换一个名词来讲,就是成了佛的境界。

佛说,一切众生就是菩萨的佛土。众生与菩萨是相对,众生是没有悟道,还没有找到自己生命的根源,还没有明心见性,是因地上的菩萨。

菩萨是已经明心见性,正在修持而还没有完全到家的众生。比如,我们今天精神很好,身体没有病痛,感情思想也很清净,自己觉得平安幸福。但这平安幸福是相对于身心不健康,不平安不幸福的日子来讲的。

所以,转众生境界就是,的根本在于一切众生。

如果没有了众生,就没有成佛的事,也不需要成佛。

没有烦恼也就不须要求解脱。众生有贪瞋痴慢疑,有聪明的,有笨的,各式各样根器不同,而一切菩萨根据众生的根性不同而成立他的佛土。比如,众生与阿弥陀佛所持的愿力、形相、作用的根性相近,因缘相契而随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也有众生与阿弥陀佛所持的愿力不相近,因缘不相契,可能会选择东方琉璃光佛土。

一切众生根性不同,诸佛菩萨教化的方式也不同,佛土的境界也就不同。

一切菩萨自己成就的境界是无执着、无主见、无成见、绝对无我的。

随着众生根器的不同,降伏他的妄心的方式不同,而成立的佛土境界也不同。调伏是调教降伏,是佛法的教育手段,用到各种各样的方式,喜、笑、怒、骂等都是。

“随诸众生,应以何国入佛智慧而取佛土”,看众生该入哪一种佛国的境界,而引导他、教化他进入佛的智慧成就。

入佛智慧是实证功夫。《法华经》讲开、示、悟、入四法门,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四个不同的修持手段,但是,有没有哪个先哪个后呢?我认为都不是问题,但是历来都有佛学的学者们,就先后次序起争论,把佛法修持搞成思维的学问了。

这句经文等于是《楞严经》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我们的自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本无方所。

一切众生业力不同,知见不同,形成了众生种种的思想、情感、个性、根器不同,本体是一样的,所有的差别都是众生自我的差别。

等于一桶水,酒,醋,但水性都是一样的。因为众生有这些差别,所以佛法的教化要“随诸众生应以何果入佛智慧”,佛随他的方便“而取佛土”。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等的方便波罗蜜成就的佛土,不是为了他们自己,是为了有缘的众生该往生那里而成立的佛土。

东方世界,是为了根器相应的众生,“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而成立的佛土。

同样的道理,诸佛菩萨在这个世界上教化众生也是“随众生心”,根据你所知的量。

有些人量小根小,等于一株小草,碰上大雨,不但草不能活,连根都漂掉,受不了打发。大树的根器大,狂风大雨之下瞿然不动,反而受滋润后枝叶更茂盛。

所以,一切众生根器不同,以什么佛土的境界,教化培养他的善根,生起菩萨的根,而取佛土。

教化众生是非常苦的,有些众生是显教的根器,就只限于显教,不能受密教;有的是密教根器,跟他说显教他听都不愿听;小乘根器的,不能受大乘;外道根器的,无法信入佛法,必须用外道来诱惑。

教育就是诱导,让他培养善根,让他在外道里转回来。这就是菩萨教化的方便,难怪诸佛见面都彼此问候:“少病少恼否?众生易度否?”

我们学佛修持,要从哪里下手?哪里立根?从哪里找净土呢?

要想成佛,离不开一切众生,所以要先学会做人。

与人都处不好,还想度众生?自己想成佛,看到人都是冤家,嫉妒人家,这是种善根吗?简直是魔道了。

你说自己瞋心大是阿修罗,你有阿修罗的本事和功德吗?你能一怒而安天下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