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830章 弥勒佛(2)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这天,他照旧来到田间劳作。他正在忙着平整土地,忽然他惊奇地看到一小孩徐徐向江中飘来……

张重天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他使劲闭了闭,然后再睁开。果然,金莲花不见了踪影。可是,在金莲花消失的地方他又看到了一捆柴草。发洪水的时候,水中经常漂浮着一些大树、木头、猪羊、马牛,所以,一捆柴草并不奇怪。奇怪的是,柴草上竟然躺着一个赤条条的男孩!

江水浩荡,浊浪翻滚,洪峰涌起,旋涡丛生,小小柴捆在汹涌的波浪中无助地逐流沉浮,随时都有被浪头吞噬、沉沦江底的危险。然而,面临灭顶之灾的小男孩却浑然不知,好像舒舒服服地躺在摇篮里呼呼大睡,陶醉在甜蜜的梦乡……

童心纯真,令一切所谓的祸福在他面前黯然失色!君不见有儿歌曰:小小猫儿欢乐多,唱着歌儿上山坡,遇见一只大老虎,揪着胡子叫哥哥……

张重天没有多想赶紧用耙地的长柄镢头将柴捆拨拉到跟前,一把将小男孩抱了起来。不可思议的是,他刚刚抱起孩子,那捆柴草便散开了,沉没了,再也没有了踪影,好像它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一样。而怀中的那个孩子,却在冲着他咪咪发笑,好像早就知道会被他从洪水中捞起来一样……

张重天看到这个男孩白白胖胖、圆头大耳、相貌端庄、天生一副大富大贵的模样,高兴的不知如何是好,连镢头都忘了拿,一溜青烟向家中跑去。

距离家门老远,张重天便兴奋地忍不住叫了起来:

“老乞婆、老乞婆!”

——张重天生性诙谐,又一直无儿无女,所以平时总爱与自己的老婆开玩笑,戏称她为“老乞婆”

窦氏正在家中做早饭,忽然听到丈夫在外面叫唤,而且声音极为欢快,一边向院门口迎接,一边笑着说道:“当家的,你是在路上捡到金子啦,还是从地里挖出银子啦?看把你乐得!”

张重天推开院门,说道:“既没拾金,也没捡银,却比金银珍贵一万倍!老乞婆,你瞧,你瞧啊!”

一个比年画里画得还要可爱的男孩,赫然出现在她的眼前!

“我的天啊!”窦氏慌忙将沾着菜叶的手在衣襟上擦了擦,双手接过了孩子。这孩子不但不认生,反而像是与窦氏很有缘似的,张开双臂,一头扎进她怀里,咯咯地笑了起来。窦氏那个高兴啊,差点将自家的房子乐翻了……

半晌,窦氏才想起来问张重天:“当家的,你是从哪里抱来的这个神仙娃娃?”

张重天说:“县江发了大水,他躺在一捆柴草上漂了过来,我赶紧把他从水里捞了上来。”

窦氏说:“哎呀,洪水连天,这小娃娃居然没被淹死,真是命大福大造化大!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当家的,咱们就收养了他吧。”

张重天膝下无子,心里早就萌生了留下这个孩子的打算,所以想都没想便点了点头。

窦氏使劲亲了孩子一口,说:“阿弥陀佛,谢天谢地,我们总算有儿子啦!”

张重天见老婆高兴得不知东南西北,连做饭都忘了,便调侃说:“老乞婆,你有了儿子,就不要老头子了?我可是饿得肚皮贴到后背上了。”

窦氏说:“你三四十岁的人啦,又不是没吃过饭,饿一会怕什么?我要先去找一个小被子,把我儿子包起来,千万别让他着了凉。”

窦氏将孩子抱到屋里,放在床上,开始翻箱倒柜,寻找适合孩子穿用、铺盖的布料。张重天知道,一时半会吃不上饭了,只好坐在一边等待。那孩子独自躺在床上,咿咿呀呀,像是无比快乐。张重天若有所思地说到:“这孩子光着屁股在水里飘了这么久,不但没冻着,没呛着水,而且还能在柴草上睡大觉,真是难以相信。”

窦氏一边拾掇一边说:“这个孩子命硬,什么样的灾难也能避开。他不偏不倚恰好飘到你的跟前,倒像是专门来给咱们当儿子的。”

张重天回忆道:“一开始,我明明看到的是一朵金色的莲花。谁知,一眨眼,就变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

听到这里,窦氏像是恍然大悟,忽然想起了什么,轻轻惊叫道:“天哪,这娃娃是观音菩萨给咱们送来的!”她放下手中的布料,双手合十,极为虔诚地喃喃念道;“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您终于显灵了!,,唵嘛呢叭咪吽。南无观世音菩萨,,,……”

张重天“噗哧”一声笑了:“不是送子娘娘,而是送子爷爷。”

窦氏一脸的严肃,说道;“孩子他爹,你不要胡说八道!”

“娃娃本来就是我抱回来的呀!”

窦氏问:“他为什么能在大洪水中安然无恙?”

“这……”

“他为什么偏偏漂到你眼前?”

“这……”

窦氏连珠炮似的发问,张重天吭吭哧哧,无法应对。

最后,窦氏说道:“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前些天到岳林寺烧香拜佛,在观音菩萨面前许了愿,所以今天灵验了。他爹,咱们得尽快找个时间,到岳林寺还愿去。”

与长汀村一江之隔,有一座规模宏大的丛林——岳林禅寺。这里,亭台楼阁,高大巍峨;飞檐斗拱,巧夺天工;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岳池拱桥,天上人间……

岳林寺的前身,系三百年前南北朝时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所创建的崇福院。入唐之后,六祖惠能呼啸出世,高扬顿悟成佛的大旗,开创了禅宗狂飙突进的崭新局面,蔚然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大奇观。晚唐,恰恰是禅宗发展的鼎盛时期,天下寺院,十有其九归宗为禅,所以,崇福院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一座禅僧寺院。

有一天,崇福院来了一位气度不凡的游人。他就是著名诗人当朝宰相李坤(公元772-846)。李坤与好友元稹、白居易交往甚密,所以,他不但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写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流传千古的诗篇,而且受他俩的影响,也虔信佛教,与一些著名禅师成为了至交。这一年,他回老家(无锡)省亲之后,顺便游览江南山川寺院,寻友访禅。在崇福院,他与几位禅僧相谈甚欢,雅兴所致,欣然命笔,写下了一方龙飞凤舞的匾额。

然而,数年之后,会昌五年(公元845),唐武宗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灭佛运动。崇福院被拆得七零八落,一片狼藉。李坤的墨宝自然也一同化成了灰烬——不是么,连它的主人李坤,也于一年前被唐武宗一脚踢出京城,充任了淮南(总部扬州)节度使。

仅仅一年多之后,唐武宗演完了最后的疯狂,因服用道士的“仙丹”而中毒身亡,曾经出家做过沙弥的唐宣宗即位,开创了大唐王朝最后一段太平盛世——大中之治。

大中二年(公元848年),闲旷禅师云游来到奉化,看到崇福院的断壁残垣,不禁伤感嘘叹,泪流满面。他悲愿萌生,放下钵盂,挂起行囊,发心重建这座古老的寺院。闲旷是一位明心见性的大禅师,悟道宏深,慧眼通天。当天夜晚,他在崇福院废墟之中跏趺而坐,进入了灵明奇妙的禅定状态,于是,他敏锐地感觉到,隔水相望的县江东岸,佛光闪闪,彻地照天——在这佛光出现的地方建寺安僧,必将有圣贤出世,菩萨过化。于是闲旷禅师将新寺院迁建于县江之东,更名为“岳林禅寺”。因其是唐朝大中年间所建,后世称之为“大中岳林禅寺”。

这一天清晨,岳林寺主持闲旷禅师正在方丈之中的禅床上打坐,忽然听得寺院前面的什么地方一声闷响,好像重物坠地一般。他徐徐睁开眼睛,唤来侍者,让他去天王殿察看一番。片刻之后,侍者慌慌张张的跑回来,尚未进门便嚷嚷道:“大和尚,祸事了!大和尚,祸事了!”

闲旷禅师从禅床上站立起来,问道;“有何祸事,你慢慢讲来。”

侍者说:“天王殿里的天冠弥勒,从莲花座上跌了下来,摔得冠也掉了,头也破了。”

闲旷禅师一笑,轻轻松松说道:“一个泥塑的菩萨,从高处跌下来,自然要摔坏的。”

侍者一愣,满脸疑惑地问道:“菩萨像怎么会自己倒下呢?是不是预示着寺里有什么灾难?”

“到了该倒的时候,它自然就倒了。它连自身都保不住,还能预示什么灾难!”

闲旷禅师的话里蕴藏着无限禅机,可惜侍者懵懂,尚未参透禅关,无法领会其中奥妙。这时从天王殿方向隐隐传来一阵话语声。一定是禅僧们听到响声,看到菩萨像莫名其妙倒地,正在议论纷纷。闲旷禅师拿起禅杖,走了出去。

天王殿内,一尊前些年流行的天冠弥勒——确切地说,应该是头戴皇冠的武则天塑像,砰然倒下,前额碰瘪了,冠冕滚落了老远。正在不知所措的众僧看到大和尚到来,便自动闪到两边。闲旷禅师看了看已经严重损坏的弥勒塑像,对弟子们说道:“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心中坐。俗话说,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诸位,你们都看到了吧?外在的佛像,总有损坏的一天,所以,你们要参拜自己的自性真佛,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永不败坏。”

寺里的监院师说出了大家的疑惑:“可是,师父,那会儿无风无雨,更无地震,这尊重达几百斤的佛像,怎么会平白无故地倒下来呢?”

闲旷禅师莫名其妙地说道:“真菩萨就要到来,泥菩萨自然要让位了。”监院师问道:“师父,怎么处理这尊佛像呢?是不是将它扶回原位,然后修补重绘?”

闲旷禅师用禅杖指着倒在地上的弥勒塑像说偈曰:

尘归尘、土归土,哪里来、哪里去。

弥勒菩萨离兜率,疯癫和尚背布袋。

说完,闲旷禅师扬长而去。

监院虽然没有听懂师父的后两句偈子,但他明白什么叫尘归尘,土归土,所以指挥大家将泥像抬了出来,挖了一个深坑,掩埋起来——

泥土所造,重归泥土。

禅僧们刚刚将天王殿打扫干净,张重天夫妇便抱着从江中捞起的那个男孩来到寺院,他们绕过天王殿,大雄宝殿,直奔寺院最后面的大悲阁——供奉观音菩萨的大殿。

张重天与窦氏在大悲阁观音菩萨面前的香案上了香,然后三跪九拜,虔诚祷告,表达对观音送子的感激之情。等得他们叩拜完毕,直起腰来,发现身后居然站着方丈和尚——闲旷禅师。

现况像是未卜先知,主动合十说道:“张檀越喜得贵子,可喜可贺。“

张重天天性诙谐,又与闲旷禅师是老相识,便故意说道:“好你个方丈和尚,怎么口无遮拦?我亲生的儿子,你如何说是捡来的?”

闲旷禅师淡淡一笑,道:“天河一只如意船,优昙化现皆是缘。”说罢,闲旷禅师又问道:“贵子可曾有了姓名?”

窦氏说:“本来我们夫妇今天来寺里,一是为了烧香还愿,感谢观音菩萨;二来就是想请您给他取个名字,以便养大成人。现在巧遇了大和尚,那就请您看看他的相貌,费心想一个好名字吧。”

闲旷禅师也不推辞,掀开襁褓一角,只见这孩子面若圆月,明眸如星,双耳垂肩,天生一副贵人之相。更奇特的是,这孩子竟然冲着闲旷微微一笑,活像与他是旧相识似的。闲旷禅师说道:“圣贤乘愿,慎防隔阴;尘世俗情,切莫贪恋;契悟此性,真如宛然。那就叫做“契此”吧。

张重天与窦氏夫妇早就听说这位高僧深不可测,他取的名字一定寄托着某种神秘的愿望。所以,虽然感到这个名字有些拗口,照样欣然接受了。窦氏再次请求闲旷禅师,让他预测一下孩子的命运。闲旷禅师随口吟偈道:

这个娃娃非常人,游州走县和光尘。

了却一段旧公案,身归本位影长存。

小契此不但长得富态,而且是个福星。他天真活泼,俏皮好动,给张重天夫妇带来了无穷的欢乐。这个从水里捞上来的孩子与村里的其他娃娃没什么不同,一样上树爬墙,一样下河戏水,一样因为过分顽皮捣蛋被老爹打屁股。唯一区别的是,契此从小不沾荤腥,不管什么鱼虾鸡鸭、牛羊猪肉,入口便吐,一点也不肯咽下。虽然如此,小契此却长得又胖又壮,十分健康,所以父母也就没有把他的这个毛病放在心上。

更神奇的是,自从领养了契此,多年未曾孕育的窦氏,第二年秋天便生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取名“秋霞”。乡亲们都说,这如同新母鸡产蛋之前必须先在窝里放一个引蛋一样,引逗着她产卵、下蛋。当然,人们也说,这是张重天、窦氏反复行善积德的结果。

转眼之间,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比肩长大,契此七岁,秋霞六岁,十分招人喜爱。人们都说,这两个孩子是天上的金童玉女下界。羡慕得众人也直想到县江里去打捞个宝贝孩子上来。

这一天,张重天的内弟从田野里套了一只野兔,煮熟之后自己舍不得吃,得得地跑了好几里路,专门给外甥、外甥女送了过来。那天,鬼知道小契此与伙伴们到哪里疯跑去了,临近中午也没回来。张重天说:“孩子们玩起来,早把吃饭的事忘到脑后了。再说,契此从来不吃肉,不用等他了。”

于是,窦氏烫了两壶绍兴花雕,连同兔肉端上桌来。张重天与内弟吃着兔肉,喝着老酒,猜拳行令,不亦乐乎。小秋霞人小鬼大,趁着大人喝酒不注意,悄悄将一条兔子后腿藏了起来——她从来没吃过这么鲜美的肉食,所以要留给哥哥尝一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