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775章 比高低(1)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东门桥大南河百步梯码头一直是筠城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李金兰与锦水坊中的妇人经常在大南河边的石板上洗衣服。小祝得财喜欢跟随着娘亲到那里去,在大南河里游泳,或与邻近沙村的小孩子一道玩耍嬉闹,打水仗,捉鱼摸虾。

两个坊村的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经常聚在一起玩耍。

当这个村的小孩子在大南河里捉的鱼虾多,而另一个村的小孩子们捉的鱼虾少时,那么,捉得鱼虾多的这群孩子便会将捉到的鱼虾分一些给对方;然后,大家皆大欢喜带着鱼虾回家去向父母邀功了。

锦水坊与沙村的小孩子都是在锦水坊书塾读书的同学,小孩子都有好胜之心。所以两个坊村的小孩子既是朋友,也是对手,聚众见面时经常找些项目发起挑战,如打泥泡、拍公仔纸、滚铜钱、拗蔗碌……双方进行比赛,比高低,斗输赢。

这一天,阳光灿烂,白云似小船在蓝天里飘荡。

锦水坊的孩子们互相约好,走过大南河上的木桥,来到沙村河边晒谷地坪,与沙村的孩子们碰在一起了。

两个相邻的村落,他们各自有一个“孩子王”。

小得财是锦水坊这边的孩子王。

沙村这方公认的孩子王叫苏一文。

苏一文年龄比小得财大三岁、个子清瘦,比小得财高出半个头,长得斯斯文文,有儒雅的风骨。

苏一文受到沙村的孩子们拥护是有其原因的:苏一文出生于书香之家。他的爷爷当年曾经是六品官员,在广东省巡抚衙门布政司署内的理问所当过理问,年迈时解甲归田返回新州的乡下颐养天年。苏一文的爹爹则是筠城私塾的塾师。所以,苏一文从小就受到爷爷与爹爹的从严管教。

苏一文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幼时喜欢听爷爷讲述在省城所审核过的各式各样案例。从小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陶的苏一文,尤其对诗词歌赋等很有心得。在学习上,他的成绩和小祝得财一样都是出类拔萃的。所以,苏一文在村里的孩子群里很有号召力。沙村的孩子们都将他叫做“小秀才”,将他奉为群里的小领袖。

这一次,两坊村的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带来了铁环圆圈,经过双方商量,这次决胜负的比赛是滚铁环。

小孩子们有自己天真烂漫的童稚,也有他们独自特定的游戏规则。

他们先在地坪上画出一个扭扭歪歪的大圈,定下轨道。然后两个坊村的孩子便选出了各自的出战代表。

各出战代表手持着一根小竹竿,将一个用铁线做成“u”形的附件插入小竹竿底部固实,顶着自己携带的铁环进行滚动,谓之“碌车碌”,按划定的轨道兜转三个大圈。

如果在兜转的三个圈内越出了划定的界线就算输了一个回合。

如果双方都能够滚着铁环在轨内走完三个圈,就要看最后的较量:将滚动的铁环跟对方的铁环来用力撞。

如果谁的铁环被撞飞出轨道,谁就算输了。

这一次,他们定下的比赛规则是五局三胜,经过激烈的角逐,两个坊村各自派出的选手各胜两个回合,打成了二比二的平手。

决胜局来了。

出场的选手理所当然是由双方的孩子王来角逐。

沙村的孩子王苏一文首先提着他的铁环出场亮相,做了一个得胜的姿势,当场获得沙村孩子们的阵阵喝彩声。他所持的是:带来的铁环是加厚的。

苏一文将铁环沿着轨道快速转了三个圈,然后傲然地大声叫阵:“锦水坊谁有胆量前来应战?”

“本将军来也!”小祝得财故意模仿戏台上《夜战马超》那位“马超”出战的吆喝声,提着铁环、挺起肚子、迈着大步上场来了。

小祝得财晃动着手中的大铁环出场时,就获得锦水坊孩子们的狂热欢呼,着实令沙村的孩子们大吃一惊。

因为苏一文用的铁环是用来箍小型木锅盖的铁环,那些锅只是用来炒家常菜的,直径只有一尺左右。而小祝得财这次滚的铁环是用来箍大木锅盖用的,那大锅的用途是用来煮猪食的,直径有三尺多。两者相比,如同小老鼠遇到了大笨象。

苏一文望着小祝得财拿来出战的大铁环,心里打了个悚。但此时已骑虎难下,只好拿着自己的铁环硬着头皮上阵。

小祝得财与苏一文在双方孩子的呐喊助威声中碌着铁环,在地坪的轨道上转了三个圈,大家都没有越界出轨。

最后,决战的时刻到了,祝得财加快速度,滚动着那个大铁环,朝着苏一文的铁环撞去。

两个铁环猛地相撞,只听得“哐啷”一声,苏一文的手腕被震得虎口几乎爆裂,整个身子往后倒退了好几步,再跌倒在地上。

他所滚动的铁环被小祝得财滚动的大铁环撞得飞甩而起,在空中横飞过去。

如果沙村那个光头仔不是眼利闪得快,就会砸到他的脸上。小铁环在空中打了几个翻,滚动着跌落到大南河去了。

决战得胜,锦水坊的小孩子们高声欢呼:“我们赢了!我们赢了!“一齐冲向了小祝得财。将他捧起来,往上抛去。

苏一文则像斗败了的公鸡一样颓然地垂下了脑袋,长叹了一声。

小得财故意挺起肚子,晃动着手脚,得意地对苏一文说:“还未出场我就知道你们一定会输了。”

输了的苏一文颓然地:“这个滚铁环的游戏不玩了,我们换一换别玩法吧。“

“行,换什么玩法都行,难道我怕你们不成?”小祝得财昂首挺胸,一副将军凯旋回朝的样子,“你们打算跟我们再比赛些什么呢?”

沙村那个光头仔此时已定过神来了,他的计特别多,走到苏一文身边,小声说:“苏一文,用你的拿手好戏对联来跟他比一比。”

苏一文与小祝得财同在筠城的私塾读书,虽然入学比小祝得财早些,但也知道祝得财的学习成绩突出,所以脸上浮起了担忧之色,小声地对光头仔说:“祝得财曾经跟先生较量过,也很历害呀!”

光头仔:“不怕不识货,最怕货比货。你比他入学早,论出身、论家教,你都比他强,何况你爷爷和你爹多年教你学过对联,你怕什么呀,你一定会赢他的!”沙村的孩子们也在为苏一文打气。

苏一文想了想,觉得这也是跟小祝得财试比高低的一个好机会,便点点头:“好,就跟他比对联。

小祝得财在锦水坊的地位与苏一文在沙村的地位相当,皆因他自小得到娘亲李金兰的良好教育,知识面广,诗联歌赋倒背如流。锦水坊的孩子在学上有不懂的地方常去向他请教。

苏一文被里村的众孩子推了出来,对着小祝得财,说:“常言道,有赌未为输,我们要比的东西多着呢!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