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78章 妙哉奇也(7)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再说大殿落成之日,妙庄王亲自上山朝拜,以谢大悲菩萨的再造之恩。

烧香磕头之余,免不了要看看菩萨的法相,这一看还真看出了"毛病"——

首先是大公主妙清说,“大悲菩萨的尊容很像三妹妙音。”

其次是二公主妙缘说,“长得同三妹一模一样。”

紧接着,文武百官中有见过妙音的,都异口同声地说,“大悲菩萨很像三皇姑。”

妙庄王开始并不在意,后来见大家都这么说,也忍不住仔细地审视起来。

他觉得越看越像,便问苏玉贵,“苏宰相,到底是怎么回事?”苏玉贵说,“皇上,下官从来没见过三皇姑长得什么样,只知道那自称大悲菩萨的女子就是这种样子。这尊法相是按照他事先凭记忆画的那张画像塑的,不过有些地方塑得还不太像。大悲菩萨的两眉之间有一颗红色的美人痣,工匠不但塑得大了一点,而且没有染成红色……”

妙庄王令人将那张画像取来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觉得与其说是一幅画,不如说是三皇姑再世。

从头发、眉毛到美人痣,从五官到眼神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俗话说:宝有同样,人有相像。可像到连自己的父母、姐妹也难辨真假的大约没有。

如果有,那也一定是双胞胎。大悲菩萨与三皇姑并非一母所生,更不可能是双胞胎。

她们长得既然没有两样,会不会就是同一个人呢?

更何况当初疯道人曾经说过,要亲生骨肉的手眼,才能令妙庄王起死回生呢!

妙庄王思前想后,又觉得大悲菩萨绝不可能是三皇姑妙音,因为她不仅早在几年前就被勒死,而且连尸体都让猛虎吃了。

俗话说:人死如灯灭,犹如汤泼雪。若要回阳转,水中捞明月。人死是不能复生的。不过这件事倒使他觉察到当时误听奸臣谗言,杀了三女儿妙音实在太不应该。

为了表明悔恨之心,妙庄王又令人在苍岩山上为三皇姑修了一座公主祠,并塑像其间以示悼念。

因两尊像面貌一样,后人便以为苍岩山上有两尊大悲菩萨。并说公主祠内的是真容,大悲殿内的是法相,至今不辨真伪。

妙庄王虽然为大悲菩萨建了神殿,却一直觉得心愿未了。他决心一定要找到菩萨当面谢恩。为了达到目的,他首先必须找到疯道人。

有道是:无奇不成传,无巧不成书。妙庄王正打算去找疯道人,那疯道人却自己找上门来。

当妙庄王说出自己的打算时,疯道人却说他正是为了这件事来的。

妙庄王一听这话,竟情不自禁地说:"真乃天助我也!"

疯道人说:"万岁爷莫高兴得太早了,那大悲菩萨远在南海之滨,就是骑马乘车而去,只怕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啊!"

妙庄王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哪怕是走到猴年马月,走到须眉皆白也绝不后悔。"

疯道人说,“你这一去,起码要十年八年不能回来,这治理朝政的事,总还得有个交代吧?”

妙庄王又把苏玉贵的情形介绍了一番。

疯道人说,“既然这样,何不干脆把皇权交给他再去呢!”

妙庄王说,“他太年轻,还是稳一点好。”

疯道人说:"米粒之珠也放光华,斗大顽石其黑如泥。”他说到这里,眼定定地看着妙庄王,又说,“老朽当皇帝时更年轻呢!”

“噢?”妙庄王脱口而出。

疯道人自感失言,改口说,“如果交给苏玉贵,恐怕你走后,两个女婿趁机闹事,还是代理朝政也许好些。”

“是……”妙庄王听后,频频点头称是。

“你这次出行,想带多少个随从?”疯道人见妙庄王不肯放弃王位,也不便强劝,就换了个话题。

妙庄王回答的更是出人意料,他说,“除了带两个专拉金银的马夫外,就带两个女儿。”

疯道人说,“既然这样,不如把三皇姑也带上。有道是:不吃苦中苦,难悟其中味。你不能偏一个向一个,厚此薄彼呀!”

妙庄王大感意外地问:"妙音她还活着么?“

疯道人说:"人死了有尸,尸毁了有相,相毁了还有精气神。你把苏玉贵画的那张像带上,到时自有妙用。"

妙庄王见疯道人不像在开玩笑,便说:"那是大悲菩萨的画像,是九天之神,我怎么能将她作为自己的女儿带在身边呢?"

疯道人见他认起真来,便疯疯癫癫地吟道:

三十三重天外天,九重天外有神仙。

神仙都是凡人变,只怕凡人心不坚。

只要潜心修炼,凡人也能成神仙。

有朝一日赴南海,是非善恶颠倒颠。

"真人的意思是,大悲菩萨即是小女妙音?"妙庄王满腹狐疑地看着疯道人。

疯道人仰天大笑,"天机不可泄露,到时疑团自解。"

妙庄王见疯道人话里有话,本想问个究竟,不料他一转眼便无影无踪了,心里很是纳闷,喃喃自语,“这道人虽然疯癫,却每每话中有话,弦外有音,虽不能过分听真,却也不可置若罔闻啊!那幅画像还是带上为妙!"

妙庄王一行五人一画,带了两车金银珠宝,选定皇道吉日启程,一心要到南海普陀山去拜大悲菩萨,叩谢救命恩人。

一路上晓行夜宿,各府州县无不出城数十里接驾,摆香案放鞭炮相迎。吃的是飞禽走兽,海味山珍;睡的是牙床锦被;门外还有士卒护卫。临别时,多则送到十里铺,少则送到五里亭,路途上走了好几个月,那两车财物不仅分文未花,反而增加了许多异宝奇珍。

面对此情此景,妙庄王暗自庆幸:幸亏没有将皇位交给苏玉贵,不然的话这一路上肯定会冷冷清清。

看来这天底下还是皇权最狠,从南海回来,定要下一道圣旨,给每个热情款待者加官晋级,既表彰忠臣,又显示孤王的仁爱之心。

一年后,眼看就要走出兴林国境了。妙庄王和他的两个女儿都有些担心地说:“父皇,我们在兴林国靠的是皇权,一路上才畅通无阻的,到了碎叶国人地生疏,谁也不晓得来者就是皇上和公主,如不设法表明身份,只怕是寸步难行呀!”

两个车夫都说,“万岁、公主只管放心,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碎叶国的老百姓虽然不认识皇上、公主,只要你们舍得花钱,照样是吃得舒服,睡得安稳,走得顺利,住得舒心。只要高兴,雇几个人抬着走也行。”

万岁、公主久居深宫,很少外出,一旦出门也是前呼后拥,衣来伸手,食来张口,根本不知道东西怎么买,金钱如何用。在他们眼里,虽然不是白银如土金如铁,但在钱与权之间,他们只是相信权不相信钱的,因此,对于车夫的话,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肯相信。

大公主妙清觉得,要想畅通无阻必须穿得漂亮一点,远重衣帽近重人的道理是千古不变的。

二公主妙缘以为:适当的打扮虽然必要,但衣帽服饰只能表明并非平民百姓,最好还要乘锦车打"皇伞"才能亮明身份。妙庄王虽然与女儿们不同感,却仍嫌不够,为了让人一见便知,他除了下令让边关守军为他们准备了一辆四匹马的锦车外,还亲笔写了"兴林国王"四个大字,挂在锦车前面,这才放心地进入了碎叶国。

他们自以为这样一来,便能像在兴林国一样"过府便有府官接,过州也有州官迎"。

没想到当写着"兴林国王"的锦车从县衙门前经过时,连小小的县令也不搭理他们,更别想宾客相待,敬若上宾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