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797章 圆寂国恩寺(3)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说也奇怪,那天夜里,新州国恩寺的和尚都做着同样一个梦,梦见六祖惠能坐在佛殿的蒲团上向他们说:“我是身在宝林心在家。"又留下一偈:

任从天下乱,

此地永无忧。

任从天下旱,

此地一半收。

第二天早上,新州国恩寺的僧人互相谈起,大家竟然做着同一个梦,才知这既是天意,又是六祖惠能的心愿,只好焚香恭送六祖惠能肉身往韶州。

十一月十三日,新州、韶州、广州的官员、僧尼及信众上万人,云集于龙山国恩寺内外,迎出了六祖惠能的真身神龛。由韶刺史柳无忝率领,送回曹溪宝林寺入塔。

沿途,黎民百姓焚香烧烛,顶礼膜拜,极其隆重。

六祖惠能的门徒令韬和尚一直随侍六祖,并深得六祖惠能的喜爱;故此,被宝林寺众僧推选为守护塔师,负责守护六祖惠能真身重任。

当六祖惠能真身送进宝塔时,塔里顿时大放耀眼的白色华光,连续三天三夜,才渐渐消隐。

韶州刺史柳无忝将此异兆奏禀唐玄宗。唐玄宗大感惊诧,即下诏令,给六祖惠能树碑立传,以铭记六祖宗师的德行。

令人称奇的还有一件事。就是新州人若到曹溪瞻仰六祖遗容,宝林寺的所有灯火在前一天必定会大放异芒,加倍光亮。

宝林寺的高僧法海,智常等人知道这是六祖惠能对新州僧众格外有情,为了给他们更多的慰藉,经过一番商议,决定请方辩禅师造一个六祖惠能塑像,送回新州国恩寺供奉。

方辩禅师领命之后,穷其技法,殚精竭力,但三塑其像,都是形似而神不似。

后来法海禅师等人将六祖惠能的真身从神龛中请了出来,方辩用香粉、胶泥沉香等糅合后涂于其上,考虑到六祖惠能示灭前曾经预言过,将会有人为了“头上养亲,口里许餐”,来取他的首级,为了谨防万一,再用铁皮和漆布将肉身的颈部包裹得严严实实,在尸座下部放置吸水性强的生石灰与木炭。然后,再将真身送回宝塔内。

六祖惠能的肉体真身一直置于宝林寺内,供人瞻仰。

翌日,方辩禅师再动手做六祖惠能的塑像,这一次的塑像造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十分逼真。此塑像送回新州国恩寺后,新州的僧众见了俱称奇,也将它称为“六祖真身”,在新州国恩寺供奉至今。

惠能去世一百多年后,也就是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l6),唐宪宗下诏追谥惠能为“大鉴禅师”。皇帝对惠能追谥,惠能的谥号越来越长,他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六祖惠能圆寂后,几年以后。的一个月黑风高夜,有人竟然潜进曹溪宝林寺去盗六祖惠能的首级。当一刀猛地砍向颈脖时,“当”!清脆的血铁交鸣之声响过,迸出的是几朵灿烂的火花。

“啊,不妙!”盗贼以为是六租真身显灵,吓得魂飞魄散,将刀一丢,惊惶奔出宝塔,越过围墙,逃窜而去。

守护宝塔的令韬和尚听到塔内有异样响声,进宝塔内观看时,见有大刀在地,而六祖惠能真身颈脖处的铁皮有一条深深的刀痕,于是告知宝林寺的住持法海禅师。

法海禅师派人连夜急赴韶州,向官府禀报此事。

韶州刺史柳无忝闻讯大惊,知此事非同小可,即派人布下天罗地网。很快,那盗贼便落入法网之中。

柳刺史亲自登堂审讯,见这盗贼是位中年汉子,全身缟素,穿着孝子衣服,感到奇怪。审问过后,才知道这个盗贼名叫张净满,来自北方,家中有年迈的老母亲久病卧床。他因要替老母亲筹措医药费,受雇于人而去取六祖惠能的首级。而他的雇主是新罗国(今朝鲜)的一位高僧,名叫金大悲,如今在洪州学法。金大悲是仰慕六祖惠能的高洁道行,想盗取他的首级回高丽去供奉。

柳刺史觉得此案颇为棘手,便召曹溪所在的曲江县令杨侃前后来商议。

这两个官员一个姓杨,一个姓柳,发生这样的事,正好应了惠能选集中的“遇满之难,杨柳为官"之说。

两位官员商议后,难得定论,便亲自率差人押着张净满,来到宝林寺去,征求寺中高僧的处置意见。

令韬和尚知情后说:“潜进佛门圣地斩盗圆寂佛祖的首级,实属罪恶贯盈。若以国判处,理当诛杀,但以佛门慈悲为本,则冤亲平等。念在派他来盗首的高僧为求首供奉,并非恶意,而张净满也是以孝为重,若然斩了他,他的老母亲定然更孤苦无依,这一回姑且免他的死罪吧。”

法海禅师与其他高僧听后,经过商议,终于采纳了令韬的意见。

张净满被松绑释放后,羞得满脸通红,跪地向法海、令韬等僧人叩了许多个响头,才离开曹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