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2章 缘份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张少飞与惠明告别后,回到云雾山石门茶场草棚,见王少香正在和那两只马骝玩得不亦乐乎,由此他眼前又出现了儿时和卢惠兰相识的往事:

金秋十月,田里的稻谷收割完后,娘亲王少香每天都埋头在家忙着织布。

快到早上九点钟了,王少香见张少飞在屋门前念完他爹以前教他的功课后,就对着在门外的张少飞,说:“飞儿,时候不早了,到地里摘点菜回来吧。”

“好,阿娘。”张少飞收拾好书本,摘菜去了。”

谁知,张少飞走到村边,被小河两岸开满了黄澄澄的油菜花吸引过去,一时竟忘了去田里摘菜的事。

张少飞沿着一河两岸的油菜花行走,不知不觉中竟然走到了外村的后梁村,见到几个村姑在河边洗衣裳。一个小女孩一边帮忙晾衣服,一边轻轻哼着山歌。

张少飞走到河岸边,掬一捧清水洗脸。

唱歌的小女孩哼着小曲,在河滩草坪上晾衣衫。

小女孩赤着脚走在草坪上……突然,听见她惊叫一声,砰然倒在地上。

一条毒蛇消失在草丛中。

小女孩的脚踝上留下了两个深深的、乌黑的齿痕。

另一个正在河边洗衣的村姑急忙向她跑了过去。

在河边洗脸的张少飞略一犹豫,趟着河水向这边跑来。

那个村姑先到,询问倒在地上的小女孩:“阿妹,你怎么啦?”

那个倒在地上的小女孩叫卢惠兰,已经接近昏迷状态,说不出话来,只是用手指了指脚的方向。

那个村姑是卢惠兰的四姐卢惠香,看看她小妹的脚踝,同时惊呼着:“天哪!阿兰被毒蛇咬啦!”

此时,张少飞也赶到了。他自我介绍后,从衣袋里拿出一条手帕,紧紧扎住卢惠兰的脚脖子,对卢惠香说:“快,把她扶起来,背她去找郎中。”

一个身穿绿衣的村姑说:“俺村没有郎中。”

张少飞说:“土郎中也行。哪儿有看蛇伤的土郎中?”

那个村姑指指远方一座大山,说:“翻过那座山,有一个采药老人,听说治蛇伤很灵的。”

另一个村姑说:“恐怕来不及。这是七步蛇咬的,不出半个时辰,毒气就会扩散到全身,万一毒气攻心,就……”

卢惠香一听,抱着卢惠兰又哭了起来:“那,我妹岂不是没救啦?”

卢惠香抱着卢惠兰,嘤嘤哭啼着。

卢惠兰被毒蛇咬伤的脚已经肿胀起来,乌青的毒色从伤口正在向四周扩散。

张少飞转了一圈,跑到河边的荆棘丛中,折了一根锋利的荆棘刺,在她伤口上划开一个十字,毫不犹豫地趴下,用嘴吸毒……

一口,两口,三口……卢惠兰的脚也从青紫慢慢变白,而张少飞却被蛇毒所染,口舌肿胀,脸色晦暗。

张少飞发现吸出的血汁已经是鲜红色了,卢惠兰也开始有声音了。

张少飞正想对焦急的卢惠香笑笑,以表示中毒的卢惠兰没事了。但是,他还未能笑出来,便一头扎到地上,昏了过去……

在场的几个村姑急切地喊:“张少飞、张少飞,你怎么啦?快醒醒呀!”

无论她们怎么叫喊,怎样摇晃,张少飞却毫无反应,像已经死了过去一样……

后梁村里几个年轻人闻讯赶来,他们中间一位腿脚利索的小伙子去村外请郎中,另几个就轮流背着张少飞回到卢惠香家里。

及时赶到的郎中为张少飞把了脉,说是不要紧,毕竟是间接中毒,服了药等会就会好。

然而,时间过了很久,张少飞却依然昏迷不醒,像个死人似的毫无知觉。

卢惠兰已经痊愈了,她坐在张少飞的床边,一边垂泪,一边擦拭他黑紫肿胀的嘴唇。

卢惠兰的爹爹卢学儒本来是一个颇有风度的先生,此时却在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

他自言自语说:“这可如何是好,都已经大半天了,灌了那么多药,咋就不见效呢?”

卢惠兰泪如泉涌。

卢学儒说:“他是咱家的大恩人,万一为救咱家惠兰而死,怎对得起人家……”

卢惠兰“哇”地放声大哭。她奔到堂中悬挂的观音菩萨像前,见阿娘磕头如捣蒜地跪在观音菩萨像前,口中念念有声地在祈祷。

卢惠兰也跟着阿娘,跪在观音菩萨像前,双手合十,磕头,虔诚祈祷……

……

卢惠兰的爹爹卢学儒本是一个老学究,在后梁村私塾执教。

有一次,小少飞在家看书,看累了,信步来到了卢溪河岸边的河堤树荫下看书。

小少飞看完书,就望着卢溪河,想着书里的内容发呆……

太阳慢慢升上了中天,小少飞看着棉絮般的白云在自己脚下荡来荡去。小少飞仰望着天空,心想:时候不早了,该回去了。

当小少飞站起身来,刚想往回家的路上走,这时,一只红鹰从天空飞驰而来,飞落在他头顶上空六米高的上空盘旋,“吱吱”地叫,不时还向小少飞点头。

开始时,小少飞没怎么留意,冲在头顶上空的那只飞鹰点了点头,就径自回家了。

而那只飞鹰,却跟着小少飞,在他头顶上空,“吱吱”不停地叫唤,好像在叫小少飞随它前往另外一个地方。

面对此况,小少飞心有灵犀通鸟语,微笑着向飞鹰招了招手,说:“可爱的飞鹰,请你在前面引路吧。”

那只飞鹰也好像领会了小少飞的意思,停落在他的肩上振翅点头,便展翅低飞,在前面引路。

小少飞随着那只飞鹰来到一座小山坡,上到坡顶,山风吹来,似有朗朗之声。

小少飞举目远眺,见山上树木葱茏,鸟雀欢唱,一片林海之中,露出了青灰的瓦顶。

那是什么地方?好奇心驱使小少飞沿着小道而去。

注定小少飞与卢惠兰的爹爹卢学儒的私塾有缘,他这么一上去,走上了一条与儒家相牵的道路。

穿过小树林,一间像是学堂、又不是学堂赫然入目:青灰色的墙壁被风雨剥蚀得斑斑驳驳,墙脚下泛起了一层深绿色的青苔。

他刚走近墙壁前,听到从里面传出一阵朗朗的读书声……他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站在墙壁外面听起来。

那只飞鹰见自己的使命已完成,便向小少飞点点头,“吱吱”叫了几声,便振翅高飞了。

此时,卢学儒正在教他的学生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

小少飞这不听尤自可,这一听,竟听上了瘾。

卢学儒行“儒家”师表,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近段日子,教他的学生诗经……

卢学儒是邱县一带的老学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武双全,但凡村里及邻近村有天聪的小孩,家长送来求学的,他都乐意施教。

卢学儒不仅德高望重,而且深知人间冷暖、世态炎凉。

小少飞自那次在墙外偷听上了瘾后,每天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来到这里,站在私塾外墙偷听。

其实,有人在外面偷听,卢学儒早已发觉,只是不知道偷听者是他张家的恩人小少飞,只是不忍心点破而又坏了他无能为力交“拜师费、请拜师酒”的规矩。

这一天,小少飞和往日一样,赶来私垫外面偷听卢学儒上课。

听着,听着,突然一阵天昏地暗,狂风大作,紧接着,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卢学儒动了恻隐之心,叫他的学生李文光去把在墙外面偷听的小孩叫进来。

小少飞进入学堂后,甫一见面,卢学儒发觉近段日子站在私垫外面偷听的人,竟然是他张家的恩人小少飞,不由得内心“格登”一跳……

于是乎,小少飞把他的过目不忘和听后不忘的特长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效仿着卢学儒的举止神态,抑、扬、顿、挫,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把《训蒙幼学诗》背诵了一遍:

天子重贤豪

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

……

卢学儒听完后,浑身轰然一震。想不到这个与自己的女儿卢惠兰年纪差不多的小孩,竟有如此惊人的记忆力,其天赋不在他小女之下。

这可是孔圣人儒家思想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核心精髓呀!卢学儒隐隐地感到眼前的小少飞,将来必成大器。

这么多年来,在他的学堂里,卢学儒所教的学生中,除了自己的女儿卢惠兰,可从来都没有见过有如此聪慧的人。

如今,站在眼前这个小子,一开口就不同凡响,可见他素具慧根,心湖底处自有更为不凡的潜质。

这次照面,卢学儒打心中对这个小子产生喜欢之情,但他深知自己在小少飞面前每一个表情的分量都会引起的后果,故此,并没有将这种想法表露出来。

卢学儒只是神色平淡地问:“你在外面听了多长时间了?”

小少飞真诚地望着卢学儒说:“有十多天了。”

卢学儒有感而发:“你这个人也挺老实的。”

小少飞诚恳地说:“请先生开恩,您大人不记小人过。”

卢学儒试探地:“你为何喜欢学文呢?”

他坦言相告:“我娘常常对我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您是方圆几十里最有学问的人……”

卢学儒追问:“你每天站在墙外听得如此入迷,这是何故?”

小少飞双手往外一摊:“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缘由,总之,自从听了您念的诗文后,我每天就会忍不住地跑到这里来听。”

“啊,看来你跟我们儒家有说不清的缘分。”卢学儒扬起手中的经书,递到他的面前,问,“你站在墙外听了十多天,你知道这是什么经文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