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768章 赞有状元才(3)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这年秋天,皇上钦派翰林学士王定九前往钱塘江抄录大禹治水时立的钱塘江潮汛碑记。

王定九深知历代文人学士都想看清碑文的内容,却因钱塘潮涨退只是一瞬间的事,非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人去看不可,所以一直未有人能在退潮时看清碑文,并记录于世。为此,王定九为此事发愁,南下江南,取道拜会见恩师顾掌教。

茶过三巡,顾掌教见王定九心事重重,愁眉不展,故问道:“高足这次下江南,似有不解之事困心头乎?”

王定九见恩师所问,“唉”地叹了一声,说道:“学生正为此事所烦。”

顾掌教:“何事所烦?”

于是,王定九便将此行之事向顾掌教和盘托出。

顾掌教听后,哈哈笑道:“为师保举一学生祝得财与你一同前往吧。”

王定九:“祝得才?他……”

顾掌教:“你大可放心,祝得才虽然还是个孩童,但他天生状元才,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之奇才。”

王定九听恩师如此一说,困扰多日的烦恼一扫而光,再三拜谢。

于是,王定九和顾掌教、祝得财马上启程,不日赶至钱塘江边,待退潮时记下碑记之所在。

两人相约,由王定九从上往下看,祝得财由下往上看。看完后,各自写下碑记铭文,并拿来续在一起,就是一篇完整的碑文了。

再经核对无误后,王定九由衷夸赞道:“恩师!您这位学生确是一个神童,奇才、状元才啊!他日长成进京赴考,本官一定在皇上面前力荐您这个得意弟子。”说罢,拜别顾掌教和祝得财,带着碑文回京复旨。

……

李金兰自送小得财到筠城学堂读书,为了帮补娘家家用,在县城锦水坊西街开了一间豆腐坊。

小得财常常一放学回来就挑豆腐沿街叫卖,卖完就到静庵学馆窗外旁听。久而久之,被静庵老师发现,觉得这个小孩眉清目秀,问他一些诗句时,他又对答如流,深得静庵老师喜爱。

到了中秋节晚上,静庵老师邀请几位知己共贺中秋佳节,也把小得财叫上。无非是吟诗作对,共赏奇文。不觉已到深夜,还是兴犹未尽,一边饮酒,一边欣赏名诗佳句。

这时,他们发现瓶中的酒已斟尽,于是,叫小得财入城买酒,但这时已更深夜静,城门早已关闭。

小得财向守城门卫说明情况,求其开门。

守城门卫是一位熟读四书五经之人,喜吟诗作对。得知来者就是祝得财,便有意想试下他的文才是不是像坊间所传的那样了得。

于是,门卫说道:“小孩!我出一联,如你对得好,便开城门,否则只好作罢了。”

小得财满口答允。

门卫想了想,现在已是半夜二更,遂出上联:

半夜二更半

小得财皱了皱眉头,稍作思索,便一口答上:

中秋八月中

门卫一听,感到对得工整,很有文采,心中十分钦佩这小孩的学识,就开门让祝得财进了城,并竖起大拇指赞道:“你小小年纪就对得这样好,实为可嘉,如果能笃志勤奋,以后必定前程万里。”

一年一度的春节快到了,家家户户要贴春联。李金兰为了考考儿子的学习成绩,特意叫小得财写春联。

这时,正是新年除夕,家家户户除旧岁,换新符,放鞭炮,吃团圆饭。小得财想起自己的娘亲,起早摸黑,磨制豆腐,奔波劳碌,为的是赚点绳头小利,糊口养家,供自己读书,娘亲恩重如山,该如何报答?

于是,他拿起毛笔书下一联:

一肩挑日月

双手摸乾坤

这副对联,字迹清秀有力。贴出大门,乡亲无不夸奖,司背坊那位秀才也连忙过来观看。

这副春联不仅平仄相对,而且意义深长,是对母亲奔波劳碌的敬仰。秀才看后。大加夸奖:“奇才!奇才!小小年纪,如此高才,实属不凡。”

经秀才一番赞赏,一下子传遍了全城。

有一天,小得财和几个小孩到县城地豆岗窑玩。这个砖窑的老板平时也听过小得财的名字,当他看到小得财来玩,就说:“得财,如果你能为我这砖窑写副对联,我就赏2两大银给你。”

小得财抬头望望山冈,只见这山冈建有几个大砖窑,烟囱浓烟卷冒。

小得财触景生情,铺好纸张,便写下一联:

卧龙岗地豆气吞五湖波浪

跨大海征东卷起万里风云

砖窑老板一看,连声赞赏不绝。原来这副对联,把砖窑比作卧龙,而且引用薛仁贵征东的历史故事,把砖窑写活了。这副对联一传出,连知县也很感动,给小得财奖了5两银子。

小得财10岁生日那年,县官在县城东圩贴出布告:先标出一句上联,有谁把下联对上,又平仄相对,奖赏稻谷5担,上联题为:

云绕筠城呈旭日

从早到晚,整整一天,尚未有人对得下联。

临近傍晚,小得财来到东圩,这时虽已是圩尾,但人未散去,在布告前还有不少“秀才”在苦思。

小得财向前看了布告,细细想了一下,便不慌不忙走到考官面前,把下联呈上。

主考官拆开一看,纸上写着:

源流古洲映横烟

原来县官出的上联“筠城”,是新州县城的名,因县城周围栽满竹子,故有“筠城”之称;“允”是新江河的古称,其时称“允水”。而小得财答的下联意思是:新州自建县以来,祖先在此生息,世代繁衍兴旺,万家烟火辉映。

下联一公布,主考官马上宣布:祝得财夺魁。

……

再说有一晚,已近一更时分,小得财还在自己的寝室里吟诵诗文,忽然间,他听到厅堂瓦面上有“窸窸”响声,开始他没在意,以为是老鼠在屋顶走动发出的声音,没有理它。

可是过了半个钟头,响声不但没有消失,而且不时夹杂“噗噗”的声音。

小得财竖起耳朵静听了一会儿,终于听清楚了,不是老鼠所为,而是有人爬上了屋梁。

小得财想:此人必是窃贼无疑。于是,起来开门想唤人抓贼。

但后来又想:就算这次抓到了贼,难保他以后不再做贼,还是点化教育一下为好。

小得财走出寝室,逐一到娘亲、舅父等家人的住房拍门叫人到大厅集中。这时,已是二更时分,各人都熟睡了,听到小得财的敲门声,大家都惊醒了,于是急急忙忙赶到大厅问,“阿财!有什么要紧事?半夜三更叫门出来。”

小得财仰起头,望着屋梁长叹了一声说:“我想起了做人处事的准则,以致夜不能眠,因此叫您们出来,当面赠言给您们,望大家切记!”

大家听了小得财的话后,觉得没什么要紧事,都松了一口气。唯独舅父忍不住说:“阿财仔,有什么话可不可以等到明天再讲,何必非要半夜三更叫舅父们出来?”

“就是嘛!”大家一齐附和说。

因为他们看见没什么大事,巴不得早些回房睡觉。小得财也不拖延,高声说:“我虽年纪不大,但略知做人处世之道,我娘没有什么家产带给你们,只希望你们以及后代子孙勤奋读书,正经做人,日后好博取一份正当职业,最要紧的是不要做鼠摸狗盗之事,学人做梁上君子,以招致万代受辱。”

在屋梁上蹲着的窃贼心知肚明,他听完小得财的一番话后,羞愧满面,悄悄地离开了小得财舅父的家。

回家后,立刻修了一封书信送到小得财舅父府上,书中写了一首诗:

金石玉言贯耳中,

胜过将我来绑送。

梁上君子不再做。

正经做人应遵从。

不久,这件事被小得财舅父的家人传了出去,于是,当地的群众都把专干鼠摸狗盗的人称为“梁上君子”。

……

这年盛夏季节,祝得财他舅父家对面来了一位姓丁的举人前来探望他姑妈,在他姑妈家小住。

这个丁举人本来不学无术,考试作弊才中了举人。他在他姑妈家住下,出入筠城大街小巷,趾高气扬,还到处舞文弄墨,经常读错字,写错字,笑话百出。

盛夏,正是新州大地水果成熟收获时节。丁举人见新州水果特别清甜诱人,于是,到集市买了两筐水果要寄回高要老家。其中一笠是甜橙、一笠是枇杷。

丁举人亲笔在笠上写上地址、接收者姓名,惟是他把“橙”字写错为“凳”,又将“杷”字误写为“琶"。

祝得财刚好放学经过丁举人姑妈家门口,见了十分好笑。

丁举人问祝得财,“小孩,你因何在此发笑?”

祝得财说:“我笑举人公写错了字。”

丁举人一听,当场勃然大怒,说道:“胡说!我举人公写的字,用得着你这个细佬哥来教我吗?你给我滚!”

祝得财微微一笑,走了。

第二天清早,丁举人他姑妈家门口贴着两首诗:

其一

果然好个举人公。

橙“凳”明知字不同。

橙子若无一对脚。

筠城怎能到高要?

其二

枇杷不是此枇杷。

只怪举人识字差。

倘若琵琶能结果。

筠城弦索尽开花。

丁举人看了非常尴尬,再也不敢在筠城显摆,提早灰溜溜地离开了他姑妈家。

……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到了,筠城东门河水东村举行龙舟竞赛及搭棚做大戏(粤剧),十分热闹。

祝得财也跟随锦水坊的人去水东村睇热闹。谁知那里的村民素闻祝得财的大名,热情接待,奉为上宾。

祝得财到了水东村,日间,看完了赛龙夺锦,晚餐便大排宴席,一班乡绅纷纷出席宴会,希望有机会以一见祝得财为荣。

席间,大家高谈阔论。忽然有一好事之徒,站起来高声::“诸位敝村今年同时举行赛龙船兼演大戏,双倍高兴,更难得的是神童祝得财大驾光临,为敝村增光不少。而今万事俱备,可惜大戏台还缺一副对联。今日幸得神童在此,我们何不请他即席挥毫,给我村留下几行墨宝?”

此人话还未说完,现场已掌声雷动,异口同声赞好。

祝得财欣然应道:“既蒙大家不弃,恭敬不如从命吧。”随即又说;“那就麻烦备好文房四宝。”

村里文书谭文龙应声“得”,立马去备齐红纸、笔墨等回到现场,又把红纸糊成一副对联,谭文龙上前问:“祝得财,对联折多少格呼?”

祝得财只顾看热闹,喝酒,顺口回答:“请随意吧。”

谭文龙思付:真好笑!这小孩准是胸无成竹,你任我折多少格了?

谭文龙转念又想:他叫我随意。那我就顺着他的意,随意乱折,作弄一下他。

谭文龙折好后,数也不数,就摊放在桌上等候祝得财书写,等着看他出丑。

那一班乡绅,见谭文龙把红纸折得密密麻麻,有的暗笑,有的暗为祝得财着急,祝得财干了几杯酒后,从容地走近桌前,粗看红纸一眼,提笔就蘸墨大书起来。

人们看他笔走龙蛇,上联写的是:

朝也扒午也扒扒扒扒……他将“扒”字一直续写还剩最后七格时,然后结尾:

扒上龙门三级浪

下联照样格式写的是:

旦来唱生来唱唱唱唱……同样还剩最后七格时,才写上:

唱颂水东七重天。

围观的绅士们不禁同声喝彩:“祝得财果然是状元才,行家高手,名不虚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