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3章 两难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小少飞见蓝色的经书上,竖直印着的几行篆字犹如龙盘蛇曲,便如实回答:“先生,我……没有人教过我,故此不认识上面的字。”

卢学儒颇为疑惑:“你不识字,却对念书有如此兴趣?”

小少飞:“是呀。”

卢学儒双眼紧盯着他:“我教授的诗文,你听得懂吗?”

小少飞随口而答:“这些诗文很容易记,但我不大懂。”

“诗文很容易记?”卢学儒皱起了眉毛,想不到这小子长得一副敦厚相,讲起话来却如此狂妄自大。

“这本《诗经》,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我初时念诵也并不容易,更遑论要记住哩。你怎么一开口就说诗文很容易记呢?”

卢学儒解释完《诗经》的起始、篇章及在儒家所占重要性地位后,不由得又问,“你能记得住?”

小少飞坦言而答:“我能记得住,您不信,我背给您听。”

卢学儒仍是疑惑:“师前无戏言,你真的能背?”

“唔。”小少飞点了点头,朗声道,“我从来都不会说谎话。”

卢学儒试探地问:“你能背诵出多少段来?”

纯朴的小少飞率直而答:“全部都可以背诵出来。”

哗,真是吃了大蒜好大的口气!

卢学儒与李文光对小少飞的回答都大吃一惊。

卢学儒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盯着他:“什么?你能够将《诗经》里的305篇诗文全部背诵出来?”卢学儒的心像被什么搔弄着,“人最怕是空口讲白话。小子,你就把《诗经》向老夫背诵一遍吧!”

“好!”小少飞清了清嗓子,双手反剪在后背,稍稍昂起头颅,半眯着眼睛,嘴巴一张,那些诗文就像私塾旁的山溪流水一样从他口中滔滔流出: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初时,卢学儒这个老学究根本不将这个皮肤晒得黧黑的小子看在眼里,但当他流利地背诵出第一段后,他才刮目相看,有些还拿出书来对照,看看他有没有念错。

卢学儒修学的道行较深,对《诗经》自然记在心里,静心在听着、听着。

小少飞念诵着: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卢学儒:“最后一篇呢?”

小少飞咽了咽口水,继续地念:

《殷武》: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直至他把《诗经》的305篇全部背诵出来,这令卢学儒惊愕得嘴巴张得大大的。

一边听着他背诵,一边对照着《诗经》的李文光赞叹:“啊,一字不漏!”

李文光赞完后,调皮地给小少飞出了个难题:“你能不能将《诗经》倒过来背诵一遍?”

卢学儒瞪了李文光一眼:“能要求人家这样倒过来背的吗?”

卢学儒在心里骂:“一味争胜好强!不要以为自己能,别人就不能。”

李文光把舌头伸出,再缩了回去。

小少飞爽快地答应:“你要我倒过来背?行!”

卢学儒:“你真的能倒着背出来?”

“当然能!你们听着:安孔成寝,闲有楹旅,梴有桷松……”于是,小少飞果真从后面倒过来将《诗经》背诵了一遍,并且背诵得一样的流利顺畅,这更令卢学儒对这小子喜爱有加,另眼相看。

李文光也对他心悦诚服,为能有这样一位聪慧的书友而高兴。

卢学儒右手轻捋着下巴的长须,眼睛怔定地望着面前这个恩人,禁不住思绪万千:他所教的学生中,对这些经文,要念读几十遍才能记熟。自己当年在孔府学府曾得高人指点,修行不浅,但一段经文也要念几遍才能记熟背诵出来。而这个小子竟然在一无经文可看,二无名师启迪的情况下,仅靠偷听就能背得如此滚瓜烂熟。

邱县大地,树木是多么的平凡;溪水,是多么的平凡;河流,是多么的平凡;来来往往的芸芸众生,又是多么的平凡。但是,面前这个小子,却是一个奇才,一个旷世奇才,一股热潮冲击着卢学儒的心扉,一种冥冥的感知紧紧地攫住了他。

卢学儒沉思良久后,向着小少飞,道:“你以后别站在破墙外面啦,还是进来吧。”

小少飞点头:“多谢卢叔。”

“你以后见面叫我先生便行了。”卢学儒把脑袋微微偏侧,向站在身旁的李文光说:“以后他就是你的师弟了,把你师弟领进书房看书吧。”

“好!”李文光恭敬地朝着卢学儒躬腰点头,即转身向着小少飞,“师弟,走,随我到书房去。”

小少飞跟随着李文光朝北院走去,走了十多步后,他蓦地回过头来,嘴角含春,朝着卢学儒微微一笑。

卢学儒心坎一热:这个小子,外表质朴笃厚,且带几分憨直;却是内心聪颖,慧根智性。其本性和悟性不在自己小女之下。看来,邱县要出栋梁之材了,江山代有人才出啊!

俗话说:世事难料。第二天早上,正当小少飞欲往卢学儒的私塾旁听,却远远看见一位身穿公服的衙役出现在了太镇村口。

衙役的出现,自然而然吸引了村里人好奇的目光。

王少香一见到这位衙役,便一眼认了出来,他,就是几年前的那个衙役。

王少香认出那个衙役后,她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猛然揪住了,就是这位衙役送来了一封催命的书信,勾走了丈夫的性命。

没想到,今天这位衙役居然又一次在卢家的屋前停住了脚步......

王少香下意识地将小少飞紧紧地抱了起来。

衙役尚未开口,脸上首先露出讨好的微笑。

他明明看到了院里的王少香母子,却还是礼貌地叩了叩大门,说:“张老爷的夫人在么?请接西海衙门的信。”

西海衙门?在那个远在二百里外的大城市,王少香连个八辈开外的亲戚也没有,更甭说与衙门有什么联系了。

王少香迟疑着,缓缓地走向大门。

小少飞倒是利索,跑了过去,将送信的衙役请了进来。

“夫人,请您收好。这可是西海衙门裴大人的亲笔信。”

王少香接过大信封。她仍是一头雾水,懵懵懂懂地问:“什么裴大人?裴大人是谁?”

衙役打量着王少督香,颇有怀疑地说:“裴大人就是上任不久的西海刺史裴忠大老爷啊!咱们这邱县,属他老人家管辖呢。裴大老爷在给县老爷的信函上说,他与您家张老爷是同窗同年,您能不知道裴大人?”

王少香点了点头,说:“他是飞儿他爹的好友至交,我岂有不知……”

“夫人,刺史大老爷交办下来的差事,不敢怠慢,县老爷还等着我回话呢。”

王少香这才缓缓拆开信封,拿出信笺来看。

原来在长安任刺史的裴忠,平调到西海。一个多月前,他走马上任来到西海,自然而然地向前来迎接的邱县知县打听张锦钊的情况。当他听说老友早已在六年前撒手归西,甚是惋惜。尤其是当他得知张氏遗孀独自一人带着儿子张少飞艰难度日之时,更是不胜唏嘘。所以,他来信请王少香带着儿子到西海去,与他的家人住在一起,他要替被冤死的老友担负起抚育后代的责任,供张少飞读书,将来考取功名,继承张家源远流长的传统门风。

这真是天上掉馅饼,好事自天而降。

然而,村里有身份的长者们都异口同声,反对张少飞母子去西海投奔高高在上的刺史大人。

有的说:“又不是至亲,从未谋面,如何敢将身家性命托付给他?”

有的说:“就是嘛!你们孤儿寡母,去到那个人生地不熟的大省城,被人家卖了都不知道!”

……

王少香的长兄、张少飞的舅父王榕根,更是极力反对:“你们又不是快饿死了,为什么要外出投靠他人?”

王少香说:“大哥,看你说的什么话呀!裴忠是阿飞他爹的同窗好友,他信上说了,就像亲儿子一样对待张少飞,我们娘俩的吃穿用他都负责供应。”

“阿妹,你若是真的操持不下去了,家里揭不开锅,就搬回娘家去住。” 王榕根极力反对。

王少香问道:“大哥,你能供飞儿上学堂读书么?”

“这……”王榕根吭哧了几声,一时答不上话来。

王少香一把将张少飞拉了过来,将他面前,好像郑重宣布什么似的说道:“他,姓张,叫张少飞,是张锦钊的儿子。而张家,千百年来一直是书香门第,历朝历代都是名门望族。张家的儿孙,如果沦落得上不了学堂念书,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有知,定会不安,将来,我有何颜面去见先夫?我……”

说到后来,王少香已经泣不成声。

小少飞本来想把卢学儒允许他在学堂旁听的事讲出来,见阿娘泣不成声,只好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众人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

然而,举家搬迁,毕竟不是一件说搬就搬的事。

裴忠虽然表示,张少飞母子在南海的衣食住行一切由他供给。但王少香还是想筹备一些银钱,以备不时之需。

而他们家,能变现成钱的东西,就剩下那一亩二分薄田了。

急切之中,也找不到合适的买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