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9008章 内心常清净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说到此,我想问下,诸位学禅宗的有没有把禅宗的书籍都看了?

这些大禅师们的手法个个不同,太多了。

他们是用种种的善巧方便

“于众生犹如桥梁”。学佛要度人,什么是度人?你做人家的桥梁是度人。

度人的方法太多了,不只是劝人出家才是度人,那是做理发匠度人。度人是度众生桥梁,助他渡过苦海,解除他的烦恼痛苦,甚至进而使他证得菩提。

“示行诸烦恼,而心常清净。”外表看起来比一般人还烦恼痛苦,而内心常清净。

我想起当年陪同我的老师去四川遂宁,当地有所好大的寺庙名叫东山寺。

那香火之盛,每年香会时,四川一省有一百多个县,恐怕有一半的县都有人来朝圣。

那里有位得道的和尚叫疯师爷,名气很大,很容易见到。他一年到头住在厕所里,厕所就两条板,秽臭得不得了,苍蝇一大堆。

他就在那里打坐,我们要爬到厕所给他磕头。我跟着我的老师去见疯师爷,想看看他是怎么有道法的。

那个庙子在山上,坐轿子也要一个钟头才上得去,路两边都跪满叫花子要钱。

我老师先告诉我要多带些钱,上山时就一路分。老师告诉我,你看这一路上有多少大菩萨在里面。

我问他,是哪一个啊?他就骂我,蠢东西,这还要问我?统统都是!我还以为菩萨大概是会放光的,身上挂有宝饰的,这下挨骂了。

照我老师讲,这些菩萨都在烦恼痛苦中,他就是给你作警惕的榜样,把不好的下场给你看。

我老师还叫我钱不可以丢给人家,要一个个好好地放。我只好要轿夫放低一些,好够得到房钱。

老师要我干脆不坐轿子了,可是我装迷糊,懒得下轿,这就是?x慢。我心里可是怕走不上去,看不到疯师爷了!

可是,就这么一个动作,自己都要反省,才是修行。大菩萨的心地法门清净,本是没有烦恼的,可是为了表示与世间众生一样,故意做出来的,这就是。

“示法”,表示佛的法相法性。这个与众生一样的做法,也就是菩萨道。

“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中的同事。可是大菩萨虽然外示一切烦恼相,而内心深处是没有烦恼的,永远是清净的。

中国老话说文人千古相轻,我改了几个字来形容宗教界,就是宗教界千古相仇,彼此攻讦不休。

跑江湖献艺卖膏药的,就是千古相恨,等于做生意说同行是冤家。学佛第一个要学谦虚,例如济颠和尚,已经成就了,仍然装疯卖傻,让人家看不起。

我讲这一段,是因为有很多朋友要我出来公开密法,我都推说没有时间。

不过我一向的愿力是将所知的密法公诸于世,佛无密法,可是公开了的秘密,你也看不懂。

六祖说得好,“密在汝边”,秘密在你那里,不在我这里。佛说一切众生自性就是佛,大家都是佛,可是你怎么成不了佛呢?

这就是大秘密,不是老师能传给你的,要你自己找出来。

世界上各种秘密法门,原来都是魔道外道,这是真话。经过龙树菩萨的整理,把佛法的中观正知正见,装进了世间流行的秘密法门,因此形成了各种密宗法门。如果修习秘密法门,而没有佛法的正知正见,那是很危险的,一定走上魔道,绝无例外。密宗的宗喀巴大师,就标榜中观的正知正见,所以你们学密宗的要注意了,不是学个咒子、学观想就是密法,那只是见、定、行三法印当中行的一种。真学密法,要先通显教的教理,得了中观正见才可以修持这些法门。你学密宗而不清楚中观正见,那已经走入了魔道,你不必来问我了。

大乘菩萨纵然走入魔王的国度,他还是佛,不是魔,永远不会跟着魔走错了路。

再提醒一下,《维摩诘经》讲的是解脱法门,重点在见地。见地在经教是见道,能见道以后才能修道,但也可以说见修要同时。那大乘的真正修法,也就是所谓无上乘的密道,有三个大法印,在密宗叫大手印:见(见地)、定(修持)、行(行愿)。要想学佛成就,这是必然的道理。见道之后的修道法门有百千三昧,都是在定。小乘的四禅八定是佛法与外道的共法,大乘的定是不共法,因为要慧入,要有智慧进来后修道。百千法门的定是无往不定、无时不定、无处不定,也无定相可得。要得如来正定,就还要起行。没有久住而不行者,佛也不住涅盘,无时无地不为利世利他起大菩提心、大悲心。

要成佛,这三个大法印的重点还是在行。如何做到?例如六波罗蜜,这要起而行之,不是光谈理论,或只是观想了事。但是只有行而没有见地,就是只有功德没有般若,那还只是凡夫法。有般若而没有功德,也永远不圆满。所以见、定、行,都不可缺。

《维摩诘经》的佛道品,讲的是见地的大手印,不要轻易地把它当作佛学理论,那样自己的心地修持就用不上,修订时就不能得力,佛学只成了凡夫知见。最低限度,就抵不住生死、抵不住病痛。没有真见地、真修持、真行愿,是拿生老病死没奈何的。我们读这一篇会觉得文字很容易懂,但是执行起来就很难。愈容易看得懂的,我们内心反而愈战战兢兢,因为难以做到。

大乘菩萨道是要在入世中出世,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以大宗教家的精神,做社会福利的事业。如果你到西方社会弘法,你的表达方式就要借用他们的习惯用语,才容易让人明白。

示入声闻,而为众生说未闻法。大乘菩萨绝不走小乘的路子。大家都知道的永嘉禅师,是同两个宗派的杰出人物,他修天台宗的止观而悟道,又得到六祖亲自印证,也能算是禅宗。

他在《证道歌》中讲到:“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有人看了就认为可以马马虎虎,不用守戒律了。这是大错,这里的“小节”是指小乘道。声闻道、缘觉道都是小乘。

为什么叫小乘?以刚才提出的三法印来看,第一是见小,所见有限。禅宗大师形容小乘是担板汉,形容担着条板走,只看得到前方而已。第二是行小,行愿小,只想逃避现实、成就自己、了生脱死,不敢入世。见小、行小,因此定也小,所以只成就了出离三界的小乘无漏果而已。

声闻和缘觉之间也有程度上、层次上的差别。声闻乘比缘觉乘还要小。坦白讲,佛的弟子中,声闻乘和缘觉乘的人,大部分(并非全部)是出家众。当然也有大乘菩萨示现为出家众的,例如地藏王菩萨。

那么,究竟什么是声闻?就是依赖性,都靠世界有善知识、有佛出世,追随他们的教化,而不能自悟自了。因为是由听闻教化,熏习自己的菩提种性而悟道的。他们是小乘基本的群众,例如本经中的舍利弗、大迦叶就是。佛在世时,对声闻众讲四圣谛,他们由此证入菩提的不计其数,因为他们亲闻佛的音声,容易入道。四圣谛的苦、集、灭、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是只当理论,结果四圣谛都成了四圣谛,一点用处也没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