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84章 灾难面前(1)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再说六祖惠能自上次奉旨前来恭请六祖惠能进京之时,率领他十大弟子恭候在宝林寺山门前,发现寺前那一段长长的道路一尘不染,当下便若有所思地打量着,只不过当时的头等大事是恭迎钦差大臣而把这事搁下。

近段日子,六祖一有空就来到寺山门前,凝神看着那一段长长的道路……

又是一个午后,六祖又一次来到山门前的道路。

然而,六祖惠能依然没有见到那扫路的人。

他知道,那人一定在刻意回避他;他还知道,那人也一定躲在不远的某个地方。

于是,六祖以他“狮子吼”说法的功夫徐徐说道:“道路不是心路,清除外在的尘埃固然重要,关键是要自净其意,那样心灵上的尘埃就会自动消失。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尚未到来,切切实实把握住现在。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时,曹溪边的一丛灌木莫名其妙地抖动起来。

六祖一笑,刚想转身回寺,只见道路尽头,一行人马浩浩荡荡向这里走来。是韶州韦刺史。

韦大人来向六祖大师传达中宗皇帝的诏书来了。

诏书曰:“……师辞老疾,为朕修道,国之福田。师若净名,托疾毗耶,阐扬大乘,传诸佛心,谈不二法。薛简传师指授如来知见。朕积善余庆,宿种善根。值师出世,顿悟上乘,感荷师恩,顶戴无已。并奉磨衲袈衣及水晶钵,敕令韶州刺史修饰寺宇赐额‘法泉寺’,赐师旧居为‘国恩寺’焉。”

在客堂,韦刺史将诏书合起来,递给六祖,又指着立在他身旁的两个捧着东西的官差说:“大师,这是皇上亲赐给您的袈裟和水晶钵,请您过目。”

韦刺史掀开礼盘上罩着的黄缎,袈裟华贵,水晶钵晶莹剔透。慧詹不改儿时的好奇,往前挤着叫道:“哇,真漂亮呀!”

志诚拉住他:“小心!弄坏朝廷的珍品,是要砍头的!”

慧詹一吐舌头,故意做个鬼脸。六祖吩咐说:“法海,收起来吧。”

法海、志诚将朝廷赏赐的礼物接过。六祖做个请的手势说:“韦大人,又辛苦你上山一趟。请,请坐。”

韦刺史入座后,双手合十说道:“大师,根据皇上的敕令,广州刺史大人负责将您的老家改建为国恩寺。下官奉命重修宝林寺。你看何时动工为好?”

六祖说道:“韦大人,自从30年前,本寺护法陈亚仙大居士,将曹溪的大片山地布施给宝林寺,这些年来,贫僧与弟子们在山水奇胜处建造了13所寺院,总称为‘花果园’。曹溪现在虽有数千僧众,但住的地方还是有的。所以,没必要劳民费财,再重修寺庙了。”

韦刺史说:“那怎么成呢?皇命难违!”

“朝廷敕命造寺,必堂皇至极,耗银无数。无端加重本州百姓的负担,贫僧担待不起呀!”

韦刺史道:“大师一片慈悲爱民之心,令我感激不尽,也倍感汗颜。不过,您不用担心,皇上已经拨下了库银三十万两,不需要动用本州一文钱。”

六祖说:“贫僧出身卑微,家境贫寒,养成了勤俭度日的习惯。韦大人呀,你若将这宝林寺修饰得富丽堂皇,气派豪华,贫僧怕是住不惯、坐不宁、睡不着了。所以,你省下这几十万两银子,救济贫困百姓吧!哦,对了,前几日,我听香客说,韶北乐昌、仁化一带发生了百年未遇的大旱,庄稼枯死绝收。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就把这批建寺庙、造浮屠的银子,当作官家的赈灾款,救济灾区群众,以助他们度过荒年。”

韦刺史急忙站立起来说道:“大师,你这是让我丢掉头上的乌纱帽呀!朝廷下拨的专用库银,下官若是挪作他用,轻则丢官,重则杀头!您饶了下官吧,借给我几个胆,我也不敢挪用您的佛资。”

六祖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说:“韦大人,不客气地说,修建寺庙,塑造佛像,贫僧比你在行。”

韦刺史说:“那当然。下官对建筑、雕塑一窍不通。”

“那么,你是否可以把朝廷下拨的库银交给贫僧,由贫僧主持修造寺院这件善事?”

韦刺史点点头:“可以,可以,下官回韶州之后,立刻将银子全部解到宝林寺来,交给您。”

……

这一年,大地干旱,土地没有一点水分。从大前年入秋以来,一直到今年夏季,整整三年来,老天爷就再也没有痛快地下过一场雨,在百年不遇的灾害面前,这是怎样一番触目惊心的情景!

往日蓄得一池碧水的一口一口池塘被炙烤得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广袤土地上,赤地千里,寸草不长,稻田颗粒无收。

在百年不遇的灾害面前,有多少条村子,每天早上人们5点起来挑水,有时候为了能够多挑到一点水村民之间常常会为此争吵,有时候还会打起来……每次村民们都从沟渠里面打出的水,半碗是沙半碗是水,喝了以后会生病,严重的会有生命危险;

有多少个普通的家庭,爹爹在外从军,娘亲却要为家人的用水而翻山越岭,来到山崖边打水。有的因为打水时水桶太重,一不小心自己就坠入悬崖,抛下在家里尚幼的孩子;有多少个老奶奶,弯曲着脊梁、迈着蹒跚的步伐,独自一个人到很远的地方挑水,每天早上出去,直到下午吃饭的时候才能回到家里……

若不是自己亲眼看到,六祖绝对没有想到,岭南大地的旱魔肆虐得如此严重!

烈日当空,炽炎似火。断流的江河,龟裂的土地,枯死的禾苗,蔫萎的树木,默默无语的送葬人,片片的新坟……尘土飞扬的漫漫长路上,扶老携幼的逃荒人群毫无生气地缓缓而行。

六祖率领法达、志诚、志彻、慧詹等弟子,在灾区奔波。他们来到一座小镇,看到破败不堪的十字街头,一面黄色幡旗飘扬,上书:宝林寺施粥。

先期到达的法海,在热气腾腾的大锅边掌勺盛粥。饥民从四面八方拥来,有的拿着破瓢,有的伸出瓦罐,乱轰轰挤作一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