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706章 惊喜连莲(7)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之后的几年,石门茶园肩并肩带领着全体农户一路高歌奋进,当初小小的一间茶场,已经变身成为“新州县天露山石门茶园集团有限公司”,成长为一个区域性品牌。

阿妹在公司的这些年,集团公司茶业的规模继续扩大,但农民的种植技术仍不足以使公司发展得更好更快更稳定。

为了确保合作挂钩户取得的经济效益,阿妹与阿爹不谋而合,两人默契地意识到:公司要发展,必须要有先进的种茶技术,而且要先行。

然而,阿妹与阿爹的想法并没有得到我的认同,因为,引进科技意味着大成本的投入。

这一次,又是阿爹坚定地站在了阿妹的背后,顶住我的反对压力。在阿妹与阿爹的坚持下,公司很快便建起了漂亮的每个单位一房一厅的“专家楼”,准备筑巢引凤。

几经周折,阿妹终于成功邀请种植茶树相关专家,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加盟集团。这一年,阿妹毅然拿出公司5%的股份换取对方的技术支持。

无疑,此后公司的发展,证明了与专家的合作,为公司的快速扩张提供了动力。

专家的加盟使公司的发展如虎添翼。请专家前,公司年纯收入是30万元左右,可请专家后,年纯收入马上达到70万元以上。扣除3.5万金请专家费用外,净赚66.5万金。这个成果,让原本认为自己太吃亏的我心悦诚服。

从此,阿妹在集团内的威望日益高涨。

“那后来,您阿妹又怎么样了?”神会不知就里,鬼使神差一般,竟问起了六祖惠能大师一见到梁金辉就想问而一直避而不敢问的这件事来了。这真是:那壶不开提那壶了。

梁金辉见问,猛地打了一个颤,向着田排村那个方向凝视,过了好一会,才“唉!”地发出一声哀叹,痛苦地看向六祖惠能大师,终于忍不住把埋藏在心里已久的话对着六祖惠能大师抖了出来——

怨只怨,阿妹心慈本性善良,助人为乐,她明知王天豹喜欢她,追求她,托三姑六婆上门向阿爹提亲,都遭到我妹拒绝。但这个王天豹不死心,借口说他想开一间丝绸纺织坊,请阿妹帮他策划一下。

阿妹经不起王天豹的再三恳求,最后还是把伯母教她的那套纺织技术传授给了他,帮他办起了王天豹丝绸纺织坊。

就是这个王天豹,得寸进尺,又死缠烂打要阿妹帮他牵线搭桥,和合浦县那边李老板合作共赢……

如果不是这样,阿妹也不会在一次坐船返回途中,遇上十二级台风,也不会杳无音信了……

梁金辉说到他妹妹遇害这里,一时悲从中来,喉头哽咽,“呜呜”地失声痛哭起来……

神会忙不迭地向梁金辉道歉:“金辉叔,恕神会年幼无知,触及到您的伤心事了。”

“非关您事,请大师不要自责了。”梁金辉安慰了一会神会后,又说,“这都好像是冥冥中早已注定的,谁承想,我们都成家后,我家媳妇生了个儿子,王天豹家的媳妇生了个千金,长大后,我们由仇家变成了亲家。”

“怪不得一见到阿英,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那次你们两个村寨因我放生了梅花鹿,发生争执,那个手执钢叉指到梁金莲眼眉头的那个王天豹来;又见阿英穿着的衣服的布料挺眼熟的呢。”六祖惠能大师感慨地说。

“阿能哥、神会大师!我们往前走吧。”梁金辉适时地说。

“金辉叔,您是我师父的义弟,请不要再叫我大师了,叫神会或叫阿会,这样更亲切一些。”神会谦恭地说。

梁金辉道:“好、好、好!就叫阿会,叫起来又顺口,又亲切。”

天门茶园的每一处,每一棵花草树木,似乎都有故事,都深藏着底蕴深厚的禅宗文化神韵。

六祖惠能大师无意间发现,天门茶园石道沿线栽种的都是以菩提树为主打特色的树种,便开口问梁金辉道:“阿辉贤弟,为何这石道沿线栽种的都是菩提树种呢?”

梁金辉道:“阿能哥!是这样的,当时在天门茶园石道栽什么树种这个问题上,开始时,我和阿爹、阿妹都是想种梅花树的。谁知就在当晚,阿妹做了个奇怪的梦,她梦见一位长者对她说,五十多年前,有一得道高僧以菩提明镜的偈语向世人展示出他对禅宗最高境界的领悟;五十多年后,有一高僧又以“菩提明镜”的字眼追忆一代宗师和他的哲学典故。因此,阿妹提出从天门茶园石道沿线改种以菩提树为主打特色的树种,供游人漫游时欣赏石道沿途风光,亲身体验天门茶园浓厚的禅文化氛围,让人在不经意间悟出禅机妙理,找到内心深处久违的快乐。

“让人在不经意间悟出禅机妙理,找到内心深处久违的快乐”?这句似乎虚无的话,竟然使六祖惠能大师也在不经意间悟出了“看破、放下、自在”的禅机妙理,内心豁然开朗,顿时放下了刚才困扰着神会无意中的一问,问来令人扫兴的烦恼,找回了往日的快乐。一如眼前石道旁边那密密丛丛含蕾吐蕊的花草,有人欣赏它要努力地开,没人欣赏它也要努力地开。“锦衣夜行,孤芳自赏”,又何尝不是美好呢。

六祖惠能大师静静地品味这里的每一缕空气中的禅意。不知不觉,月亮已经升上中天。

远处,隐约传来几声秋虫的啁啾,却绝不吵杂,生怕破坏了这一方宁静。

间或,隐隐听到一阵划水激起轻轻的水流声,这无疑是宁静的夜晚最美妙的乐音。

原来,是几个靓丽采茶姑娘正在月下溪水边搓衣,这不正是天露山石门茶园石道明月下一道最有韵味的美景么?

望着高挂在天空的明月,望着沐浴在溶溶月色中的石门茶园,六祖惠能大师突然生出长居于此的念想——抱一本《佛经》,临园依溪而居,临窗而读,悠然自得,品味禅意人生,这是多少佛门中人梦寐以求的悠闲田园生活。

依稀记得,这里原有一水源,是因大唐诗圣杜甫之侄杜位登临此源而得名。唐朝大诗人杜甫之侄杜位,被贬新州参军,走马新州大地,被这一带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村民之悠闲田园牧歌生活所吸引,倚马挥鞭,写下了至今脍炙人口、千秋传颂的《水源香雪》即景诗。

本以为,远古的明月虽然还高高挂在天空,而大地山川已改,中国人记忆之中的昔日牧童吹箫暮蔼里,浣妇挫衣山溪旁之悠闲田园生活,早已被当下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所代替。昔日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在当下社会已不可找寻,想不到这令人神往的情景,今晚在天露山石门茶园这片土地上,在石道中,六祖惠能大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不远处,一间与周围宽阔富有时代特色的厂房极不协调的草棚展现眼前。

梁金辉用手指着那间草棚,对神会说:“那是当年阿能哥和伯母隐居过的草棚。我们之所以没有改建,那是保留着对阿能哥和伯母的一份念想。”

神会听了,对梁金辉一家油然升起一份敬重之情。

“走,我们进草棚去。”六祖惠能大师仿如年轻时一样,大步流星跨了进去。

故地重见,物是人非。草棚内壁上挂着为小兰她爹治病的山草药还在,李氏在房里睡的板床、蚊帐等物一一俱在……

六祖惠能大师趋步上前,用手按动机关,石壁上“依”的一声,一扇石门敞开,梁金辉和神会探头往里一看,里面别有洞天。

六祖惠能大师哈哈大笑,风趣地说道:“阿辉贤弟,顺着洞里往前走,可直抵天露山之颠!这可是上天为我专门开辟的一条逃避追兵追杀的逃生通道嘛!”

梁金辉惊愕道:“阿能哥,至今我们还不知道有这么一扇石门、这么一条通道呢!”

“你不知道的还多着呢!走,进去看看再说。”六祖惠能大师边说边率先进洞。

果然不出六祖惠能大师所料,除了六祖惠能大师在洞里睡过的石床,修禅坐的石蒲、经书,等等,六祖惠能大师还发现,在洞的另一拐角处,又惊现一扇石门,门头上书:此洞直通龙山寺。

六祖惠能大师大喜过望,朗声道:“阿辉、神会,今晚就在这里住一宿,明天沿此道回龙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