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71章 禅者之风(2)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法悟忽然大笑起来:“玄悟、法达,你们俩倒是有缘。法号都排着叫哩。”

法达瞪他一眼,回答说:“我叫法达,这位是我的小师弟法悟。师兄,请问您宝刹何处?”

玄悟向莽莽山野里指了指:“我就在这仙岩山结庵而居,没有依附哪个道场。不过,我主修天台宗的止观法门。我听到的诸家经论,各有师承关系。后来看《维摩诘经》,悟到了佛法心宗,还没有人为我验证过,不知是不是真的开悟了。”

法达严肃地说道:“在威音王佛以前,天下无佛,可以无师自通,成为独觉佛。在威音王佛之后,无师自通,那当然是外道了。”

玄悟深深鞠躬说:“师兄大论,头头是道,句句皆禅,尤其是刚才的以石头做比喻的话,更是禅机无限。所以,希望你能给我印证。”

法达谦虚而又真诚地说道:“我学识尚浅,无法给你印证。天露山的禅宗智慧大师张少飞,是我们的师父。现在,四面八方的求道者都聚集在他身旁,听他宣讲佛慧法。你何不去向他请教呢?”

玄悟说:“谢师兄指点。请两位到我的草庵一叙。”玄悟带着法达与法悟向山那边走去。

这个玄悟,天生就是一位禅者。他出生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俗姓戴,字道明。戴家是永嘉的名门望族,世代奉佛,所以,玄悟在很小的时候就与兄长道宜同日出家,剃度为僧。

仙岩山邻海耸立,山高隔尘埃,路险阻俗客,林密藏鸟影,草高掩兽踪。玄悟在背山面海的西岩搭了一间茅棚,学天台宗教义,习摩诃止观,修持禅定,诵经《华严经》和《维摩诘经》。前面,浩浩荡荡的大海涤其胸襟;背后,巍峨的高山壮其心魄;头顶,白云悠悠弄禅意;脚下,清泉汩汩传道情。日出日落,潮来潮去,仙岩山的灵气将玄悟滋润成了一位英俊的青年僧人,佛祖的经论律义更把他培养成了潇洒的禅客。

一天夜里,玄悟在读《维摩诘经》时,忽然觉得内外明彻,经文之中所说的境界与他的内心世界无二无别,自性宛然。他将自己的证悟写信告诉了好友左溪玄朗禅师。

玄朗禅师鼓励他走向山外,到广阔的天地里遍谒禅宿大德。

许是巧合,许是冥冥中机缘成熟,这天,他正要外出云游,却在半山亭与法达、乐志丹不期而遇。他与法达两人都饱读经书,所以一见如故,言谈话语十分投机。于是两人决定共同回新州天露山,参谒张少飞。

法悟呢?法悟独自一人继续云游去了。茫茫天地之间,似乎哪里都有他的踪迹,哪里都有他的身影……

玄悟与法达来到禅慧园时,张少飞正在禅床上打坐。玄悟不待法达介绍,自己抢步上前,将手中的锡杖摇得哗哗作响,围绕着张少飞转了三圈,然后,振地而立,既不礼拜,也不作声。

张少飞看了他一眼,徐徐说道:“看你的举止,像是出家多年了。那么,你应该知道,作为僧人,应当具备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请问你从哪里来,竟然如此傲慢?”

玄悟不在乎,说:“了生脱死,是人生最大的事情,况且各种因缘的变化又迅速无常,其他的事情在我看来都不重要,我哪有时间顾及什么威仪不威仪、礼节不礼节呢?”

张少飞又问道:“既然如此,你为何不去领会不生不灭、无快无慢的道理呢?”

玄悟回答:“根据我的体会,认识自性,就知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根本就没有什么生死、有无;明了本心,就会领悟到宇宙间没有什么快慢可言。”

张少飞异常高兴地拍着禅床,由衷地赞叹道:“是这样,禅,就是这样的。”

侍立在两侧的僧众们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大师平时很少如此称赞人。由此看来,这个新来的云水僧很是不一般呢!得到了大师的印可,玄悟这才按照禅僧拜山、参访前辈高僧的礼仪、规矩,整理好袈裟,铺展拜具,恭恭敬敬地给张少飞磕了三个头。

这个玄悟,先倨后恭,出乎常人的预料。谁知,更出人意料的是,刚磕完头,他就与张少飞告别,马上就要下山回去了。真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张少飞说:“你真的要走?既然来了,为何这么快就走呢?”

玄悟无风起浪,竟然又一次主动挑起了与张少飞的法战。他说:“本来我就没有动,也就是无来无去,哪里有什么快与不快之分呢?”

张少飞不动声色却禅机洞然地说道:“谁知道你动了没有?”

玄悟当机不让,无法无天地回答道:“是师父你自己的心中有了分别吧。”

张少飞颔首肯定了玄悟:“你已经证悟到了无生的真实意义。”

无生,就是涅槃,是佛法的至高境界。证悟无生,即是得到了消除一切烦恼、远离生死的最高智慧。这也就是说,玄悟已经开悟得道,而且得到了张少飞的正式印可。

然而,玄悟并没有见好就收,他仍然不肯善罢甘休,又将电闪雷鸣、瞬息万变、意趣盎然的禅机推向了更深层次。他说:“既然无生,难道还有意么?”

是啊,所谓的证悟,是有所得吗?世间万物的各种形态,是刻意而为之的吗?有生才有灭。若是无生,自然无灭。张少飞自然是会者不忙,他徐徐说道:“有意也好,无意也罢,是谁在觉知,谁在分别呢?”

果然,玄悟会心地笑了。他像个孩子一般,笑得很开心。然后,他将这一场精彩的师徒法战做了一个总结:“善能分别万事万物,却不是有意识的,更非刻意而为之。就像碧潭印月,因其无形,不管阴晴圆缺,都能客观映现。”

张少飞开怀大笑,道:“你已经悟到了极妙的禅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天快黑了,小住一夜再走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