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67章 聪明反自误(4)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法如仍然是那么的谦虚:“长老教导我们要勤力禅慧修习嘛。”

华清长老捋了捋长髯,拖长了声调:“但是……”

法如的心一阵的紧抽:“但是什么呢?”

华清长老一言中的:“但你的偈语尚未从佛慧的本性上洞悉禅慧之机。”

法如头脑轰鸣,耳畔呜呜作响,冷汗又蓦然涌出:“弟子愚迷,谨望长老开示。”

华清长老正色地:“慢慢地把迷惑拂拭,以达到原来所期望的领悟,你这种修炼的方法,只不过是因袭前人的‘渐悟’,毫无创新之意,只到达一个小山峰,却还未达到禅慧至高无上的巅峰。加上,你写好偈语后曾先后到过我室外十多次,是吗?”

法如的脸颊红了起来:“是。”

华清长老略带责问:“你既然已写出了偈语,诉出了心声,为什么不敢马上呈与老衲呢?”

法如惶恐地:“我恐此偈写得有失,就……”

“就留有进退,以备左右回旋,是吗?”华清长老的双目似箭般射着他。

法如的目光与华清长老的目光相碰,又惶然地闪开了,嗫嚅着:“是……是……”

华清长老直言点穿:“这表明你心性未明,并无自信,又不敢直言感觉,直表本心。这种取巧试探的做法,实际上是患得患失、优柔寡断,未明心性,离达至禅慧中四大皆空的忘我臻境尚有遥远之路哩。”

“我……”法如的脸颊一阵红一阵青,两只耳朵嗡嗡作响。

华清长老严肃地:“我问你,你对六波罗蜜中的‘戒’、‘慧’、‘定’有何见解?”

法如庄严地回答:“诸恶莫作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

华清长老探询地问:“倘若以后由你执掌慧门,你会怎么做?”

法如一本正经地:“倘若由我执掌,定然要肃整山门,严守寺规,要众僧人清晨念佛,夜晚修禅,论经说法,勤修苦练。在禅定中寻找开悟的契机,由外进内,由浅入深,让慧门成为天下第一名门。”

华清长老追问:“你说该如何作禅慧修习呢?”

法如依循愣伽师传统禅学作答:“就是要明解趣人禅境方便。远离愦闹,住闲静处;调身调息。跏趺宴默,舌拄上腭,心住一境,这种禅定是启发智慧的必由之路。”

华清长老坦言指出:“你如今修禅,是只到门外,未入门内。至高无上的佛慧之道,必须得当下认识自己的本心,看到自己的本性。在任何时候,于每一个念头中都能认识到这一点。万种法则是相通无阻无碍的,一样真了,则样样都真。万种境界,都相同如一。相同如一的本质,就是真实的。如果有这样的认识,那就是至高无上的佛慧道本性。”

法如以颤抖的声音问:“祈盼长老点化,如何才能进入门内来呢?”

华清长老看了看法如,叹了一口气:“唉!从你这四句偈来看,你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佛慧性。这样说吧,你只是到了禅慧的门口,还未真正进门,没有窥见大道的堂奥。一般的修行人,如果照你的这首偈子去做,便不会堕落。但若以这样的见解,想求得彻底的觉悟,是不可能的。好啦!你去给我泡杯茶,我再启发启发你。”

法如洗杯,泡茶,斟水,呈给长老。

华清长老接过杯茶,马上呷了一口,说:“我太心急了,茶还没有泡出味啊!”

法如知道长老不仅仅是在说茶。

华清长老慢条斯理、一字一句说道:“至高无上的佛慧之道,必须当下认识到本心,彻见自性。对于佛法的见解,必须是不做作,不思虑,没一丝一毫的强求,自然而然从自性中流露出来。你要明白,自己的本性不生不灭。在任何时候,在每个念头里,都要保持这种认识和体验。要知道,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本性原来是相通无碍的,它们的绝对本性只有一个,一通百通,一真皆真。以这种认识来看待万物,才能离开它的表相,看到它真实的本质。”

华清长老重新端起那杯茶,一口气喝完了杯中的茶。

法如刚想去添水,华清长老摆摆手,把玩着空杯说:“所谓的佛性,所谓的大彻大悟,只不过是人没有烦恼、没有妄念的本心。这心,就像这茶杯,佛陀、皇帝用它吃茶,它决不因此而生起一念欢喜之心;虫鸟、猫狗用它喝水,它也不会因此而愤怒不满。金银宝石装满,它也不会贪爱;用它来装污水,它也不会厌恶。像这样,本心不为万物所动,又不为万物所役使,反而役使万物,万物就像具备在我心中一样。如此才是大自由、真解脱。”

华清长老轻轻放下茶杯,闭目不语了。

法如轻轻拿起那只杯子,仔细观看。

华清长老并未睁眼,轻轻说道:“自己的本心是看不见的,要去体验。体会这心,即可打开你本来就具有的佛慧性之门。”

良久,华清长老这才睁开眼,见法如还呆呆立在那里。

华清长老叹了口气,道:“世间是学佛慧易,参禅慧难;参禅慧易,见性难呀!须知,修禅慧的至高境界靠的是自己的悟性,而并非可以靠人作点化。这样吧,你回去照我说的这样,再下一些功夫,好好体验体验,一两天内重写一首偈语,如果你新作的偈语能够真正认识佛慧的本性,我就将衣钵传授给你。”

“唔。”法如点头应诺时,已是伤绷五内,骨架将散,眼眶里泪光莹莹。

法如咬紧牙关,好不容易才支撑起双脚,当走出华清长老室后,双脚已无法继续再支持了,只好用手扶着南廊的墙壁,一步一步地艰难挪着,朝自己的僧房走回去。

华清长老站在方丈室的门槛望去,心如刀绞,唯有长叹一声,百般无奈地摇摆着脑袋。

不知走了多久,法如也不知道是怎样回到自己僧房的。

法如精神恍惚地回到僧房内,陷入了冥思苦想之中。

这一晚,法如的心头滴血,思潮乱涌,躺在床上的竹席,犹如躺在烧红的铁板之上。

“那偈语不行,那就再作一首出来吧。横竖有一两天的时间。”一连二天,法如绞尽脑汁,陷入了冥思苦想之中,人也消瘦了许多,但他无法将新的偈语想出来。

这并不奇怪,皆因南廊上所作的偈语已是他心迹的升华与悟性至高的表达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