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17章 慧眼识珠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惠能于心不忍,停住脚步,想转回身去。但一想到这一回去就难以离去了,一狠心走出院子。歌声隐隐,像月光的精灵,从虚无飘渺的宇宙深处飘落下来,回荡在惠能的心灵中,伤感中带着几许迷离……

惠能晓行夜宿,饿了,摘山间的野果充饥;渴了,到溪边掬一把清水饮下。就这样,惠能走了一个多月,好不容易才来到了蕲州黄梅地界。展现眼前的是一条波涛翻滚的大江横在面前。

大江对岸,只见两座高耸云天的山峰,凭江对峙。

“啊,东山到了!”这正与新州金台寺的释慧大师向他讲述蕲州东山的地形地貌相符。东山因有双峰并峙,因此亦名双峰山。在云雾缭绕的两座峰上,有一座座殿堂寺院隐隐约约地掩映在白云绿树之中。朝圣之地就在不远处,夙夜想见的佛祖即将出现在眼前。惠能感到莫名的兴奋,长途跋涉的疲累一扫而光。

渡过江后,惠能沿石阶拾级而上, “东禅寺”三个大字赫然入目。

这东禅寺,最初是江州刺史桓伊为梦远禅师而修建,经历代不断扩建,规模渐大,又因有名僧高士到来当住持而名声大振,成了佛教名刹。此时,由五祖弘忍大师在这里当住持,开辟道场后,广开法门,接引群品,轰动全国,吸引四方信徒。寺里常住门徒多达千余人。

惠能进了“一天门”,见青砖绿瓦的寺院殿堂倚山而建,层层叠叠,在古朴中又显出几分庄严。

拾级而上,穿过了寺院的回廊曲径。途中,惠能从心里惊叹,这东禅寺比起新州的金台寺,气势可大得多了。

惠能透过一缕雕着通花的棕色门棂,看到了里面的情景。

大殿里,红烛高燃,香烟缕缕,里面却是鸦雀无声。

近千位和尚分列成好多行,坐在蒲团上,所有目光都聚焦到讲坛的法座上,专心致志地侧耳恭听。

讲坛的大红法座上,盘膝坐着一位年逾半百的老和尚,他脸蛋略圆,红光满脸,花白的眉毛逶迤到两边,下巴长须飘皑。他正在给弟子们讲解着佛学。他就是誉满四海的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大师。

弘忍大师并不拘泥于旧例习俗,改用《金刚经》传法,开东山“法门”,又叫“东土第五祖”,为惠能一系禅法的形成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此时,五祖弘忍大师的嗓门不高,声音却洪亮悠长,好像吊钟敲出的声音在大殿内外回荡。

惠能在殿外隔着木门,距离讲坛的法座有十多丈远,但对弘忍大师的释法听得十分清楚:

“佛祖释迦出生在西天的昆迦罗瓦滋,他常在灵鹫山说佛法。他常说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句话成了我佛的教条。‘唯我’,不是妄自尊大的‘小我’?而是‘大我’,是为众人服务的佛心。我们用右手指天,左手指地,是表示苍天之高,大地之厚,是无穷的,任何人都可以分享到佛的生命之光。”

惠能在外边听着,听着,仿佛有什么东西拨弄着他的心弦,发出的回音很邈远,也很深沉。

“华严宗尊崇《华严经》,而天台宗以《法华经》为其基本经典,净土宗则有《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而我认为《金刚经》……”五祖讲完佛学后,随后是寺内和尚们一阵的欢呼。

神秀走到台前,清了清嗓子后,向大家宣布:“今天的释法到此为止,诸位回去后,应该对师祖今天的点拨认真消化,好好领悟,勤力修禅。”

众僧陆续走出大殿,各自散去。

五祖从法座上站起,迈步走下法座的台阶。

神秀向五祖伸出双手,作搀扶状:“师父,小心。”

五祖走下法座,站定以后,问道:“神秀,今天我这一课讲得怎么样?”

神秀满脸奉承之色:“字字珠玑,句句醒世,令人茅塞顿开,只觉得缕缕佛光,直照心田。”

五祖用手捋着长须,眼珠凝定,不再多言。

神秀身后的那位武僧净明向五祖递过了锡杖。

五祖拄着锡杖,在神秀、净明其他护身僧人的簇拥下走出大殿,朝方丈室走去。

当正陷入沉思的惠能醒悟过来后,五祖已离开大雄宝殿有七八丈远,连忙在后面叫道:“师祖留步,师祖留步!”

“你在五祖大师后面瞎叫着什么?!走、走、走!”一个脸容古怪的僧人,听到惠能的喊话,从后面大步流星赶上来,禁不住地惊叫一声:“啊,是他?怎么是他?”

神秀扭头问他:“影隐,他是谁?怎么,你认识他吗?”

“他……他……他是第一次来东禅寺,我怎么会认识他呢!”影隐连忙否认着(这是惠能第二次与影隐接触)。影隐整了容,惠能一时认不出影隐。但影隐却认出了惠能。

五祖闻声后,转过身子,见有位陌生人.便驻定了脚步。

惠能向五祖施了个礼:“师祖有礼。”

五祖用如炬的目光审视着这个陌生的不速之客:这位全身皮肤黧黑的青年人额角显凸,两耳垂肩,确有佛气,但身上的蓝黑色粗麻衣污秽不堪,上面泛起了点点的白色。显然,这是长途跋涉期间,身上的汗水蒸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盐渍。衣服被途中的荆棘勾划起条条丝痕,破破烂烂,他脚上的草鞋也磨得破烂了,趾头有一半露在外面。乍地望去,跟漂泊流浪的乞丐并无多大的区别。

五祖见他这副山野村人的模样,皱起了眉头,问:“你叫何名?”

“姓卢,名惠能。”

“惠能?你是个俗人,怎么起了一个法名?”

“不知道,我父母从小给我起的。”

“你从哪里来?”

“南粤新州。”

“前来干什么?”

“求佛。”

五祖手拈长须,用审视的目光盯着皮肤黧黑的惠能,好一会,才把脑袋摇了摇:“南粤新州乃荒凉沉阒之地,你们这些葛獠,怎会成佛呢?”

惠能着急地大声说:“师祖此言错矣。”

惠能一言既出,满座皆惊!

在东禅寺里,上上下下,总共有八百多位弟子,五祖在这里可谓是一言九鼎。众门徒对他的话如奉圭臬。更是无人胆敢辩驳。如今,这个陌生人乍到东禅寺,竟然在众门徒面前一开口就斗胆直说五祖“此言错矣。”怎不叫众僧大吃一惊呢?

神秀将脸一沉,眸锋如剑,斥喝道:“大胆!你这葛獠到来是求佛,还是挑衅呢?”

惠能神色平和:“当然是求佛啦。”

神秀的口气仍然是那么严厉:“既然是求佛,你竟然斗胆说师父讲话错了?”

众僧人也齐声斥喝惠能。

面对着众僧的斥喝,惠能却是不慌不忙,回答道:“师祖刚才的话确实是错了嘛。”

神秀大声斥责:“你还在嘴硬?”

五祖身旁的那位武僧洪德是神秀最忠实的拥趸,冲了上去,对着惠能就是一巴掌。

“啪!”惠能的脸上马上跃起了五条红色的指印。

洪德打人之后,并未肯善罢甘休,大声朝惠能斥道:“在东禅寺里,辱骂吾祖师,这还了得?”

惠能没有反驳,更没有还手,甚至也没有用手去摸那被打得火红的脸颊,仍然是双手低垂,肃立着。

“洪德,别胡来。”五祖见洪德做得太过分,小声地叱喝,制止他。

洪德的气未下,颈脖上的青筋一露一露的,好像一条条蜷动的蚯蚓,但他没有再动手,只是悻悻地朝着惠能说:“这真便宜了你。”

五祖锐目对着惠能,问:“你为什么说老衲的话错了呢?”

惠能昂起脑袋直言道:“师祖,你说我们岭南的人是葛獠,明显带有轻侮之语气。你开言武断说我等葛獠不能成佛呀!此言确实差矣。”

“差?老衲何差之有哉?”五祖提高了嗓音,强调说,“你们这些葛獠是南蛮之人,未曾开化,以后终究难成佛的。”

初见五祖,面对着这如泰山般又高又重的权威,惠能却胆敢直抒胸臆:“人生于世,在地理疆域上确有南北之分;但佛理于大同世界,怎有南北之分呢?你和我身体形态上确有不同,但普照到我们身上的佛光应该是一样的。即使没有开化的人,跟师祖你虽然不一样,但佛的本性又有什么的差别呢?”

五祖浑身轰然一震。想不到一身土里土气的南方葛獠,竟会讲出这样的话来,这可是《涅槃经》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经义精髓呀!五祖隐隐地感到今天的来者乃是苍天赐给东禅寺的佛门法器。

惠能未待五祖开言,继续说:“珠蚌其貌不扬,由于大海的孕育,它腹中往往有价值连城的珍珠藏着。醴泉芝草无根脉,却汲取了天地之灵气、日月的精华而成了世间的珍品。弟子全仗师祖栽培。师祖,你大概也听过‘大泽起龙蛇’这句古语吧?”

这么多年来,在东禅寺里,五祖只要听到恭维与赞颂的话语,可从来都没有见过对他持有异见的人。如今。这个初来乍到的南蛮小子,一见面就出语不凡,可见他宿具慧根,心湖底处自有更为不凡的潜质。经此一个照面,五祖打心中对惠能产生喜欢之情,但他深知自己在众人面前每一个表情的分量与会引起的后果,故此,并没有将这种看法表露出来。

五祖只是神色平淡地问:“你读过多少年书,中了秀才,还是进士?”

惠能摆了摆手,坦言直白:“我三岁就死了父亲,靠娘亲含辛茹苦养大。因为家穷,没有进过学堂读书,只是跟人学过,只认识几个简单的字。所以更没有中过什么秀才与进士。”

五祖有感而发:“你这个人也挺会说话的。”

惠能诚恳地说:“我没有见过什么世面,阅历浅,见识薄,但刚才我讲的,全都是我的肺腑之言。”

五祖不解地:“你远在岭南,怎么知道来投奔我东禅寺呢?”

“是新州金台寺的寂空师父叫我前来投奔你的。”惠能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恭敬地递了过去,“这是寂空师父给你的书信。”

五祖接过信,拆开看了,见是弟子的推荐信,便对着惠能:“出家人苦海无边,要成正果更须经历千生万劫。自古以来,学佛之人,为道忘身、刺血、断臂的楷模屡见不鲜。要吃常人难言之隐苦,干常人难干的活,励志明心,方有建树。”

惠能的眼睛晶光闪烁,嘴角流露出坚毅的神态:“事难方见丈夫心,雪后始知松柏操。师祖,我就是为这点而来的。”

五祖见他满有决心,沉吟起来:“这……”

惠能求恳道:“我要修炼成佛,希望师祖收我为弟子,替我落发剃度。”

五祖本想与惠能作进一步的深谈,但见神秀等弟子在身旁,故此,将脸一沉,坚决地将手一摆:“你从来都没有修过半点行,也没有坐过半天的禅,老衲岂能如此草率就替你落发呢?”

惠能决心如铁:“但我矢心学佛不会改变。”

“你的心诚抑或不诚,并非靠自己的嘴巴来说的。而是要看你的行动。这样吧,你先到北院杂役房去,从做杂工开始。”

惠能点头:“多谢师祖栽培。”

“你以后见面叫我师父便行了,”五祖把脑袋微微偏侧,向站在身旁神秀说,“你是东禅寺的上首座,把这新来的俗家子弟安顿一下。”

“好!”神秀卑恭地朝着五祖躬腰点头,随即转身向着惠能,马上换了一副训斥的面孔,“走,随我到北院杂役房去。”

惠能跟随着神秀朝北院走去,走了十多步后,他蓦地回过头来,嘴角含春,朝着五祖微微一笑。

五祖心坎一热:这个从南方来的打柴仔,外表质朴笃厚,且带几分憨直;却是内心聪颖,慧根智性。初次见面.敢于挑战权威,直剖心性,其本性与自己的玄机何等的近似。看来,禅宗大业又有传灯承继之人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